公元前296年,魏冉带领剩下不到两万的秦军逃离了函谷关,坚守抵抗近半年的函谷关终于被联军攻破。
当然了,联军的损失也绝对不比秦国人少。
就在函谷关被攻破的同时,秦国朝野震惊,秦昭王召开了紧急大会,与众位大臣一起商议办法。秦国陷入了自从商鞅变法以来最大的危机。
最后,经过大家的一致表决,秦昭王和宣太后低下了他们高贵的头颅,派遣公子池为使者前往联军阵营求和。
他首先传达了秦昭王的口谕,向田文低头认错,紧接着又献给联军三座城池(不知道是哪三座),这种行为便是最耻辱的割地求和了。
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但凡大战无往而不利,可如今被田文逼到了如此割地求和的地步,这不得不说是秦国的一次天大耻辱。
而田文呢,他虽然还想继续攻击秦国,但也知道那样太冒险,实在是不值得。
第一,田文率领联军出兵秦国,又出钱(粮)又出力(兵),可是最后得到的地盘都是飞地,全都归了韩国和魏国,齐国实在是得不到什么利益。
第二,田文从未料到函谷关如此难攻,就算是只剩下不到七万人的函谷关,田文也是猛攻了近半年才将其攻下,现在士兵们损失惨重不说,还都已经归乡心切兼疲惫不堪。如此状态,一旦深入秦国腹地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给秦昭王干急眼了和自己拼命,势必会出动秦国主力大军,而统帅大军的十有八九便是秦国名将司马错。田文可没有信心能带领如此士气低落的部队战胜司马错的精锐秦军。
第三,别看赵国和楚国现在在边境又是调兵又是整事儿的,到时候他们能不能真正出兵还真是两说。
所以,又扳回了面子又赢得了声望的田文见好就收,直接解散了联军,打道回府了。
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摆在了田文面前,那就是究竟从哪条道回国,第一条是从东回国,可那样的话会途径楚国,而齐国前些年率领魏韩而国对楚国连番殴打,楚国在痛恨秦国的同时也痛恨着齐国,而现在自己手上的齐军据不完全统计已经不到八万了,如果这时候楚国来攻击自己,自己还真就没有信心能全身而退。
第二条则是从北走赵国,向东直通齐国。这条道看似没有危险,所以田文率领齐军剩余军士从北借道赵国,向东奔齐国去了。
有的了解赵国地理的朋友大概会问了,“哎,我说鸟兄,你这么分析好像不对吧,既然田文害怕楚国攻击自己,那他难道就不怕燕国吗?要知道,燕国可是紧挨着赵国的,要是田文在回国途中被燕人打了伏击可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田文突然穿越了千古,直接跑到了笔者身边,替笔者回答道:“哈哈哈,这位兄台说笑话了,燕国?他们会打仗吗?他们敢来伏击我吗?不是我瞧不起燕国人,而是他们确实让人瞧不起!”
就这样,抱着一种轻敌的态度,田文向北由东回国了。
可就在这时,一双阴冷的眼正盯着田文所率领之齐军的一举一动。这人是谁呢?正是燕国国君,燕昭王姬平。
原来,田文这场大战已经被整个天下所瞩目,田文威震天下的同时,一些“不怀好意”的诸侯王也在想着法的坑齐国一把。而这其中对齐国仇恨最深的,那必是燕国无疑了。
想当初齐国侵略燕国以后,两国就成为了不死不休的关系,一位著名学者说过,“仇恨和初恋是行为最大的推动力”。
这话一点儿没错,自从燕昭王成为国君之后,时刻不忘“亡国之恨”,他励精图治,任劳任怨,国事从来都不会推到第二天。燕国在他的勤劳治理下,国力稍稍提升了那么一点,士兵的数量也有了不少的提升(并非质量)。
当燕昭王听说田文要从赵国入齐以后,他高兴得差点儿乐翻了天。
要知道,燕国和赵国相邻,齐军要想从赵回国,势必会接近燕国边境,而现在的齐军损失不小、士气低落。
“如果到时候我派一军前往阻击,全灭齐军精锐,再杀掉那个田文,齐国一定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哈哈,哈哈哈,妙哉妙哉!”
燕昭王如是想着。
燕昭王的算盘打的很响,他认为,齐军想要回国,必经呼沱水向东过黄河,而呼沱水北有滋水,滋水中间有一地为权(河北新乐西南),到时候自己的军队在权地集结,然后直接驾船进滋水,在滋水和呼沱水的交汇处阻击齐军,等齐军来时定可一举而破!
于是,燕昭王派遣十万大军前往权地,一切都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只等田文一来,便让他下水去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