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锐士在楚国士兵对他们冲锋的同一时间就组成了方阵,并且还能保持方阵整齐划一的形态向前推进。那些外表“凶狠”的楚军如同疯了一般冲向秦军,可当两军正式交锋的时候他们才无奈的发现,不管自己怎么拼命怎么乱砍都无法突破秦阵前排的大盾,反倒是被后面的秦国锐士用大戈砸死了不少人。
秦军配合极为默契,后面的战友刚砸死一群楚军,前面的大盾部队就借机向前推进一步,还时不时的抓住空隙,用手中的短剑来那么一下子,整个前线正可谓是血雾弥漫,可这些血,大部分是楚军的。
眼看秦军好像屠狗一样屠杀着自己的士兵,屈匄再也无法忍耐了,他亲自率领自己的近卫队杀向秦军,企图能以自己的冲锋激励楚军士气,使得楚军反败为胜。
可前面已经说了,再高的士气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是枉然,屈匄的冲锋不止没有起到反败为胜的作用,自己反倒是被秦军生擒活捉。
主将被活捉,原本士气就一点一点消失的楚军更是雪上加霜,他们有的跪地投降,有的转身就跑。开玩笑,再怎么想守护家人也要有一丝希望才行啊。
楚国中军大败以后,上军和下军,还有那一千的战车部队也转身逃亡,因为谁都不会为了去打一场必败的战争而白白丢掉性命。
可秦军不管你投不投降,樗里疾更不管你是否逃亡。只见他大手一挥,早就准好的左右二军和在后方的秦国骑兵团一起向中间冲杀,逃跑的要死,投降的也要死,除了那些楚国的高级将领,只要被秦国人抓住就没有一个能活命。
看着秦军一个个眼睛放光的割掉楚兵人头,前来助战的韩国士兵不禁吓得双腿发抖,因为他们现在实在是分不清秦国士兵到底是人还是禽兽。
丹阳之战,秦军斩杀八万楚国人,俘虏了屈匄、逢侯丑等七十余名楚国高级将领,而这些将领的命运也是悲惨的,他们被秦惠文王下令全杀,一个没留。楚国可以说在这场战役输了个底朝天。
屠杀掉楚军以后,秦韩联军直奔汉中,联合正在攻打汉中的甘茂部不到一个月就拿下了所有汉中的地盘。
此后,秦惠文王在此地设置了汉中郡,并采取了移民政策,楚国彻底失去了进攻秦国的最好据点。
拿下汉中以后,樗里疾马不停蹄,继续向东奔袭,准备联合魏军一口气吞掉正在围攻煮枣的匡章部队。
那有人大概会问了,“哎?不对啊,这场战役应该打了两个来月了吧,那匡章不是齐国的第一名将吗?那技击大兵不是能和秦国铁鹰锐士与魏国魏武卒比肩的特种部队吗?怎么一个煮枣两个月都没打下来呢?魏军啥时候强成这个地步了?”
这位兄弟,您可别会错意了。首先,齐国现在并没有什么真正厉害的将领,匡章实际的作战水平也并没有到达司马错亦或是樗里疾的水平,之所以说他是齐国第一名将那也是相对的。
且前面也说了,之前匡章对秦国的那场战役笔者也是抱怀疑态度的。至于齐国的技击大兵您就更别说了,我之前说的是他们在齐国的地位相当于秦国的铁鹰锐士和当初魏国的魏武卒,并没有说他们能和这两支特种兵比肩,这点请大家注意。
而魏国呢,从当初两千来公里的土地龟缩到现在一千左右的德行,他们实在是再也丢不起土地了。再加上他们还有希望在(秦军如果获胜会来救他们),所以魏国将士团结一心,誓死抵抗齐、宋侵略军。这就一直撑到现在。
樗里疾的秦韩联军速度极快,一个多星期便杀到了煮枣,他们没有休息,而是到了煮枣便对匡章展开了疯狂的冲击。
煮枣守军一看援军来救,士气大盛,当即便打开城门杀向齐军。匡章畏惧秦魏韩三国联军势大,只能仓皇而逃。
就这样,本次吸引全天下眼球的六国混战就这么结束了,结果以秦、魏、韩三国联军完胜告终。
全天下的人都以为这次战争告一段落了,各位读者大概也以为这次战争结束了,可你们错了,因为我们的楚怀王又一次以他彪不惊人死不休的大无畏精神延续了这次的战争。
当楚怀王得知丹阳一战自己被杀了八万人以后大怒,他不甘心失败,更不甘心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屈辱(前面被张仪忽悠,后面又被樗里疾胖揍),所以楚怀王一怒之下调集了全国之兵讨伐秦国。
这次带兵的主帅是谁史书上没有记载,战役具体怎么打的史书上也没有说明,反正楚军最后是打到了秦国境内,并在蓝田被秦军打的惨败收场。而秦惠文王这头饿狼当然不会放过这种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就在楚怀王大军在蓝田被秦军击败以后,秦国再次联合魏国和韩国出重兵从北向南挺进,在楚国最虚弱的时候往楚怀王的怀里面狠狠的插了一刀。
联军“所向睥睨”,所过之处无人能挡(应该说没人挡),竟一连夺取了楚国数座城池,大军直打到邓地。
楚怀王无奈,只能用外交策略请求秦惠文王罢兵回国,并答应将楚国在春秋时夺取的巴国两个军事重镇献给秦国,秦惠文王这才罢兵回国。
可这就奇了怪了,那秦惠文王是个什么德行?他怎么可能只为了两座城池就不去打正处于虚弱时期的楚国呢?
那当然是有比攻打楚国更重要的事需要他去做了。因为就在秦惠文王联合魏韩圈儿踢楚国的时候,秦国的大后方反了,秦国的大后方是哪?自然是蜀。那造反的人又是谁呢?史书上没说,只说是蜀国反了,可本人有理由认为,反叛的人便是公子通,因为只有他才有那个能力和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