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经〕四年春,公至自晋。夏,逆妇姜于齐。狄侵齐。秋,楚人灭江。晋侯伐秦。卫侯使宁俞来聘。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
[原文]
〔传〕四年春,晋人归孔达于卫,以为卫之良也,故免之。夏,卫侯如晋拜。曹伯如晋会正②。
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于鲁也。曰:“贵聘而贱逆之,君而卑之,立而废之,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不允宜哉!《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③,敬主之谓也。”
秋,晋侯伐秦,围④、新城⑤,以报王官之役。
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⑥,过数。大夫谏,公曰:“同盟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⑦?吾自惧也。”君子曰:“《诗》云:‘惟彼二国,其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⑧’其秦穆之谓矣”。
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⑨。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弓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冬,成风薨。
[注释]
免之:赦免他。②会正:当时诸侯有向霸主纳贡赋的义务,会正即是诸侯去晋国商定贡赋之数额。③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敬畏上天之威严,于是要保持信义。④:地名,又称元里,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南。⑤新城:在澄城县东北二十里。⑥不举:撤去丰盛饮食。⑦矜:哀怜。⑧二国:夏、商也。不获:失道,不得人心。四国:四方诸国。爰,于是也。四句大意为,那夏商二国,政事失道不得人心,灭亡了;那四方诸国,要从中寻究思谋,吸取教训。秦穆公“自惧”亦由此也。⑨《湛露》、《彤弓》:均为《诗经·小雅》篇名。私:作动词,私下探究。肄业:学习修练其业。正:音(zhēnɡ),正月。(lú):黑色。觉:表明。贶(kuànɡ):赐与。干:犯。戾:罪过。
[译文]
四年春天,晋国释放孔达回到卫国,这是因为把他作为卫国的突出人材,故而赦免了他。夏季,卫成公到晋国拜谢放走孔达。曹共公到晋国商量纳贡的事情。
在齐国迎接姜氏,鲁国的卿没有去迎接,这是不合乎礼的。君子故而知道出姜在鲁国不会有好结果,讲:“用尊贵的礼节行聘而用低贱的礼节迎接她,身分是小君而轻待她,立为夫人而废掉她,丢弃信用而损害内主的身分,这事情出现在国家中一定使国家动乱,在家族中一定使家族灭亡。没有好结果是很恰当了。《诗》讲:‘畏惧上天的威灵,故而便能保有福禄。’这便是讲要看重内主这样的身分。”
秋天,晋襄公进攻秦国,包围地、新成,以报复王官那次战役。
楚国人灭掉了江国,秦穆公为这件事穿上素服,出居别室,减膳撤乐,超过了应有的礼数。大夫进谏。秦穆公讲:“同盟的国家被灭,即使没有能救援,岂敢不哀怜呢?我是自己警醒呀。”君子讲:“《诗》说:‘他们两个国家,政事不合法度;四方的国家,只好设法自谋。’这讲的即是秦穆公啊。”
卫国的甯武子来鲁国聘问,文公跟他一块饮食,为他赋《湛露》与《彤弓》两首诗。甯武子没有答谢,又不赋诗答复。文公派使者私下探问。甯武子答复说:“下臣觉得是在练习演奏。先前诸侯正月去京师向天子朝贺,天子设宴奏乐,在这个时节赋《湛露》这首诗,那便是表示天子对着太阳,诸侯效从听命。诸侯把天子所痛恨的人当作敌人,并且献上自己的功劳。天子由于这样而赐给他们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弓十把跟箭一千枝,以表彰功劳而用宴乐来报答。如今陪臣前来继续先前的友好,承君王赐宴,且敢触犯大礼以自取罪过?”
冬天,成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