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樊构陷事件——命运的转折——“侧身天地,四顾苍茫”
左宗棠帮助骆秉章整饬湖南腐败的吏治,罢免、惩办了一批贪官污吏,也得罪了一大批人。嫉恨他的人背地里谩骂他,无非说他骄横跋扈,超越了幕府的权限。咸丰九年(1859年),他的好友王柏心写信告诉他说,遇见自湖南来的朱伯韩侍御,他们二人都谈起左宗棠的才干,但也都听到许多诽谤他的话,“闻言者积毁,深为不平”。朱伯韩还自告奋勇,说到京师要为他排除谣诼。可知那时诋毁他的人很多,正如胡林翼后来上奏为他辩解所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咸丰九年是左宗棠入湘幕的第六个年头,发生了震动一时的“樊燮事件”,也称为“官樊构陷事件”,促使左宗棠的命运和事业起了一个急遽的变化。
樊燮是湖南永州镇总兵,在当地有权有势。可他有一些劣迹,曾动用军中银钱作为镇署中零用花销,还曾私自役使兵弁为他抬轿等。咸丰八年骆秉章到北京见皇帝时,告了他一状,后来查实参奏,奉旨将樊燮革职查办。樊不服,向湖广总督衙门控诉。总督官文是骆秉章顶头上司,过去二人有矛盾,公事上骆秉章常给他碰钉子,他记了恨,认为太不给他面子。后来打听到湖南巡抚衙门的事是由幕府左师爷操办,又把怒气转到左宗棠身上。加之,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一些满族上层人士近几年看到汉人逐渐当权,如胡林翼、曾国藩、骆秉章等纷纷得势,正十分嫉恨,因此想借樊燮告状的机会,压一压汉人的气焰。朝廷正在重用汉人,对胡、曾、骆等大员不能轻易动手,对一个小小的幕客还是无所顾忌的。
因此官文接受了樊燮控告,立即奏报朝廷,说是永州知府黄文琛等与湖南巡抚幕客劣绅左某,商同陷害总兵樊燮,还加油添醋一番。官文是满洲贵族大员,皇帝当然信任他,就下旨将本案交官文和湖北正考官钱宝青审办,密旨中说:“如果左宗棠确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事态显然很严重了。
骆秉章是当事人,矛头是针对他的。他当即将进一步查明的樊燮劣迹上报,说明樊是诬控。胡林翼是湖北巡抚,对“密旨”已有所闻。他和左宗棠是生死之交,虽然焦急万分,但和骆秉章都是官文下属,火头上又不宜和官文硬碰。皇帝是一贯偏听满大臣的,他以为如果在朝廷内部有得力的人出来讲话,事情才会有转机。
咸丰帝有一位宠信的大臣:满人肃顺。他是首先倡导重用汉人的朝廷内臣。自满清入关建立王朝以来,一直对汉人歧视猜忌,兵权向来不交给汉人。太平军起义后,清军连连战败,满人将领如都兴阿、胜保等都是些既不懂军事又不懂政治、颟顸无能的人。清王朝处于摇摇欲坠之际,肃顺深知只有起用汉人,才有希望挽救王朝。湘军的兴起,曾国藩、胡林翼等被重用,掌握军事大权,都与他极力支持有关。他以前已经听到关于左宗棠的一些情况,当得知谕旨拿问左宗棠的消息后,便告知了幕客高心夔(号碧湄)。
高心夔是有名的文人,肃顺儿子的家庭教师,他又告知著名文人王闿运(字壬秋),闿运也为肃顺门客,他又告知郭嵩焘。郭嵩焘当时任翰林院编修,听了大吃一惊,因他和左宗棠是同乡好友,自己不便率先说话,就托王闿运和高心夔向肃顺求救。骆秉章和胡林翼也同时写信给高心夔,托他向朝廷疏通。高心夔和王闿运于是向肃顺说情。肃顺说:“我作为朝内大臣,一人也不好在皇上面前讲话。须得朝内外有疏保荐左宗棠,我这才好开口。”
郭嵩焘赶忙找了和他同在南书房(皇帝的书房)值班的少詹潘祖荫,请他给皇上保荐奏疏,并对潘祖荫说:“如果把宗棠搞走了,湖南就会垮台,东南大局也就完了。”
潘祖荫于是给皇帝上了一疏,说:“湖南军队不仅保住了本省,还支援了江西、湖北、广西、贵州,所向克捷。固然是骆秉章调度有方,实则由左宗棠运筹决胜。此天下所共见,也在皇上圣明洞鉴之中。”接着他说了两句传诵一时的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他将一个无官职的左宗棠的作用提得很高,竟身系国家之安危,要是给那班气量狭小、妒贤嫉能的当权者听见,可能反会给以打击陷害,使人才永远出不了头。潘祖荫最后介绍了左宗棠为人“赋性刚直,疾恶如仇……湖南地方上的恶官劣吏,因为满足不了私利,就图谋陷害”。他还直接指出:“湖广总督官文听信浮言,处理太轻率。宗棠不过是一在籍举人,去留无足轻重,但是楚南事势关系太大,不得不为国家惜此人才。”
奏疏上去后,谕旨一直没有下来。实际上咸丰帝很重视这事。他早听说左宗棠这个人,自四年前宗稷辰向他荐举后,就注意了。以后遇到自湖南来和认识左宗棠的人,常常问他的情况。咸丰六年七月,胡林翼又专奏举荐,说:“深知左宗棠才学过人,于兵政机宜、山川险要,尤所究心。前陶澍、林则徐均称为奇才,宗稷辰也已举荐,该员秉性忠良,才堪济变,孜尚气节,而过于矫激。面折人过,不少宽假。”胡林翼不仅陈述了左宗棠的优点,也指明了他的缺点。并说他“虽不愿居官任职,但仍据实胪陈圣听,以备将来随时起用”。咸丰帝因此下谕旨询问骆秉章:“湖南举人左宗棠前经曾国藩奏保,复经骆秉章奏,该员有志观光,俟湖南军务告竣,遇会试之年,再行给咨送部引见。现当军务需才,该员素有谋略,能否帮同曾国藩办理军务,抑或无意仕进,与人寡合,难以位置,着骆秉章据实际陈奏。”骆秉章因湖南军事紧急,不肯放他走,上奏留他在湖南幕府。
咸丰八年十二月初三日,咸丰帝在养心殿西暖阁召见郭嵩焘,想进一步了解左宗棠的情况,他问郭嵩焘:“左宗棠才干怎样?”郭嵩焘说:“他才干极大,料事明白,没有办不了的事,人品尤极端正。”咸丰又问:“左宗棠多少岁?”郭嵩焘答:“四十七岁。”咸丰说:“再过两年就是五十了,精力也将衰竭了。趁现在年力尚富强,可以出来干事,莫自己糟蹋,须得去劝劝他。”他又直截了当地叫郭嵩焘写信告知左宗棠皇上的意思,他“应当出来为我办事”。咸丰又问:“听说他想会试?”郭嵩焘答:“他是有这个意思。”咸丰叹口气说:“左宗棠何必以进士为荣!文章报国与建功立业相比,究竟何者更重要?!他有这么大才,应当出来办事才好!”对左宗棠想再参加会试,咸丰帝是不以为然的。其实,左宗棠并不是真想再去会试,只是以此作为脱离幕府的借口。
这次发生樊燮事件,咸丰帝看到潘祖荫奏疏,主意拿不定,就向肃顺说:“当今天下多事,如果左宗棠确实长于军事,当然可以弃瑕录用。”肃顺是识大局的人,趁此奏道:“听说左宗棠在骆秉章幕中筹划军谋,迭著成效。骆秉章之功,皆左宗棠之功。人才难得,自然应当爱惜。请皇上将中外保荐各疏密寄官文,着他重新考虑。”咸丰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官文知道朝廷有意用左宗棠,只得具奏结案,一场风波就此了结。
左宗棠当樊燮事件发生后,心灰意懒,决意退出湖南抚署,他原意仍回柳庄隐居。但一些朋友知道后,竭力劝他。王柏心写信给他说:“去岁听到有关你的事情,深抱不平。功高为人所忌,自古有之。但是受到游词相蔑,你就必欲拂衣还山,绝口不谈世事,以自明其高蹈,此乃浅之为丈夫,非所望于达节之士也。”他又替宗棠出主意,劝他平定太平军以后,再布衣还乡,长揖不受赏,这才是英豪壮志、奇杰美谈,比他这样悻悻去国,“不可同日而语矣”。可见友人们对他期望很大,但也可看出王柏心虽是知己,但还不及胡林翼之深,对宗棠思想深处还不完全理解。
左宗棠不久打消了“还山”的念头,一来是友人劝告,另外还有一层顾虑,郭嵩焘已经告知他咸丰帝的谈话,皇上已在怀疑他何以不愿出来办事,现在樊案已基本了结,皇上已面谕郭嵩焘,通知他“出来为我办事”,他怎能明目张胆地和皇上对抗?因此他想出一条路,向骆秉章提出要参加会试,以为摆脱幕府的借口。骆秉章看到形势虽已缓下来,但官文恶意未消,皇上下一步意图如何,还不明了。左宗棠忧谗畏讥,在抚署也待不下去,就同意他去京会试。咸丰九年十二月他脱离抚署,次年正月由长沙启行。临行前友人李概(字仲云)看他行装不足,慨然赠予300两银做路费,他去京会试是堂堂正正的行动,别人不便阻拦。他给刘坤一(字岘庄)的信说:“特欲借会试一游京师,脱离此席。”说出了此行的真意。
他离长沙后,一路上大风大雪,三月三日到达襄阳,风雪未止。这时胡林翼派了专差送来一封密信,说:“现在攻讦诬陷你的人并不甘心,网罗四布。……鄂帅(官文)正在策划构陷的办法,京师谣诼纷纭,千万不能去,以免陷入罗网。”并劝他去英山驻地一聚。
左宗棠于是踌躇了,他侧身天地四顾苍茫,不得已回头去找胡林翼商量。他是自信心极强的人,但常接受胡林翼的意见。现在无路可走,不如到曾国藩和胡林翼麾下领一支兵,去锻炼实战能力,其实也是无可奈何、违心之事。那时潘祖荫的保荐虽未批下来,胡林翼已料到咸丰帝迟早会重用左宗棠,他不赞成宗棠去京师会试,也不拟留他在幕中,因为皇上为他的出处正在考虑,于是劝他先回湖南暂居,等候旨意。
那时曾国藩驻军安徽宿松,准备进军安庆。听说左宗棠抵达英山,就派专人持函迎接他来宿松,共商军事。三月二十六日左宗棠到宿松,在曾营住了20余天。不久胡林翼也从英山赶来。此外李鸿章、李瀚章(字筱泉)、李次青(名元度)、曾国荃等也都来到宿松,他们在一起畅谈天下大势,尤以曾、左、胡三人在一处聚谈最多,往往从早饭后一直谈到深夜。这次宿松会晤十分重要,关系到湘军今后发展动向,自然也关系他们个人和国家的前途,以及清朝的命运。
左宗棠原来准备会晤曾国藩之后,就回湖南隐居。此时也正好接到家信,儿子孝威患病,他决定立即回家。他给刘长佑的信说:“回去后,将屏迹山林,不闻世事。”看来他虽然和曾国藩、胡林翼谈得很投机,也出了不少主意,但他隐遁的思想直到这时仍未消除。当他正准备动身时,曾国藩接到了上谕,皇帝在考虑左宗棠的安排,询问曾国藩的意见,上谕说:“左宗棠熟悉湖南形势,战胜攻取,调度有方。现在形势紧张,是否令左宗棠留在湖南襄办团练,还是调到该侍郎军营效力?”责曾国藩研究回答。这道上谕实际就是潘祖荫奏疏的批复。胡、曾一看都知“天心大转”,樊案已了,劝左宗棠打消隐居念头,回湖南静候圣旨。左宗棠于是于四月十八日起程回湘。
曾国藩和胡林翼商量后,就立即奏陈皇帝说:“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现在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无论委派何种差使,使其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图报。”胡林翼也随即上奏保荐说:“左宗棠精熟方舆,晓畅兵略,在湖南赞助军事,立有功劳,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为人刚直激烈,对坏人坏事不少宽饶,心固无他。我与他是同学又兼姻亲,咸丰六年曾保荐过他。应请天恩令其速在湖南募勇六千人,以支援江西、浙江和皖南。”
樊燮事件曾一度使左宗棠陷入危困之境,但咸丰帝接到潘祖荫、曾国藩、胡林翼的保荐疏后,就决心起用他。咸丰十年五月他回长沙后不久,就接奉诏书,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帮办军务。他随即在长沙招募了五千人,成立了楚军。从此,他就打消了隐居山林的念头,告别了家乡,率领楚军东征西讨,开始了几十年的戎马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