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姚广孝演义
  4. 第九回 选儒僧巧遇朱棣 施妙计踪隐幕府
设置

第九回 选儒僧巧遇朱棣 施妙计踪隐幕府(1 / 1)


道衍在万全山下的客店与姐姐、高夫人和小朱棣分别后,欲回上清观陪清远师傅,但终觉自己是和尚,长在道观居住不方便,便不愿去了。他心想:“宗泐大师学识渊博,何不去少林寺寄居,以便随时向其求教学问。”于是,道衍重新上了嵩山。

宗泐与道衍几次谈话后,深知他才识过人志趣不凡,不是老死佛门的材料,便对他道:“少室山下有个藏书阁,正无人监守。阁里藏书两万多册,除佛经外,诸子百家之书均有,贫僧欲托你去监守藏书阁,不知可否?”

道衍道:“敢问大师,阁里藏书,允许道衍看吗?”

宗泐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道衍师侄只要守住里面之书不丢即可,当然允许。”

道衍道:“谢谢大师给道衍安排了个好去处啊!”

从此,道衍一直住在少室山监守藏书阁。

元至正十一年(1351),明教和白莲教联合起义。当时元的民族压迫,已引起汉族和南方各少数民族的强烈反对,因而一处起义,全国响应。元朝的统治基础崩溃了,苟延残喘了十几年,终于被推翻。

当时反元起义有多股势力,势力最大的是明教。白莲教联合的韩山童红巾军,在韩山童死后,分裂成很多派,其中一派的首领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善用人,用刘基为军师,以徐达、常遇春等为大将,又有明教的支持,势力很大,成为推翻元朝的主要力量。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又灭了张世诚、陈友谅、明玉珍诸股不服他的势力,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明朝。

这期间,宗泐大师常去看道衍,袁珙也常去访道衍,刘基仍几次派人去请道衍。华云龙带领万全山的白莲教教徒起事,成了朱元璋部下将领,他也亲自去少室山请道衍。因此,道衍虽身居少室山藏书阁,对天下大事却了如指掌。道衍虽出家,但心里始终装着天下黎民。对姐姐的许诺只是敷衍,他也曾心动过,想出山辅助一个明主,恩泽天下黎民。可是,他遍察诸路起事首领,没一个人是值得自己去襄助的。后来,朱元璋称帝了,但他终因朱元璋曾嫁祸于自己而耿耿于怀。后来,他又听说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认为朱元璋是个善弄权术的人,因而庆幸自己没有跟随他。他把诸葛亮的“风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的诗句写在纸上,挂在床前。

这中间,只有一件事,激起他心底的波澜。元亡后,若虹落入陈友谅之手。朱元璋灭了陈友谅,陈的后宫又落入朱元璋之手。朱元璋采纳刘基的建议,释放了陈友谅后宫诸女。道衍得到这个消息,欢喜异常,心想:“如若虹被放出来,我就还俗,与她破镜重圆。”可是不久,他的美梦就被打碎了。

袁珙已入明朝为官,向明太祖朱元璋举荐道衍。袁珙来到少室山藏书阁,二人寒暄毕,袁珙说明来意,道衍没表态,只向袁珙打听朱元璋放后宫美女之事。袁珙不知道衍有何用意,就据实相告:“太祖尚俭,不讲享受,对那些后宫美女有怜恻之心,灭了陈友谅后放了绝大多数后宫美女,听说只有一个因生得太美,太祖实在舍不得放,就留在他的后宫里了。”

道衍急问:“这人是谁?袁先生可知道她的名字吗?”

袁珙想了想道:“让我想想,可能叫若虹。”

还没等袁珙说完,道衍就拍案叫道:“不,我决不出山!决不去保他!”

袁珙一怔,愕然看着道衍问:“为什么?因为太祖后宫留了一个美女吗?”

道衍急红了脸,喘着粗气,不言不语。

袁珙看朱元璋与道衍均有异相,以为他们该君臣有缘,想尽力说服道衍去保朱元璋,便对他道:“道衍师傅,你对太祖成见太深了!”接着说出朱元璋许多爱将爱才的事迹,还诵读了朱元璋登基后亲自写的《祝天地文》。

道衍听得不耐烦,大声说:“哼!说得好听!帝位还不是靠诸功臣的血汗换来的!他一当皇帝即兴大狱、戮功臣,真可谓卸磨杀驴!如此心肠,岂能仁民?!”

袁珙见道衍怨恨这么深,知道很难请他出山,只得道:“道衍师傅,袁珙不敢勉强你。我今日先回去复旨,出山之事,请道衍师傅三思!”说完走了。

袁珙走后,道衍有些后悔,心想:“我一时激动,狠骂了朱元璋。他现在是皇帝,要治我的罪怎么办?就是不知道我骂他,他知道我在这里,便要频繁征召,这里也不安定了!”于是,道衍便毅然辞别了宗泐大师,离开了少林寺。

他听说清远大师已死,回上清观是不可能了。因为没有去处,他就闲云野鹤,到处寻胜览奇。

一日,道衍去逛多宝寺,正巧遇上朱元璋化装成农民,也去逛多宝寺。道衍一眼认出那人就是朱元璋,立刻躲在了屏风后面。

朱元璋见幢幡上尽写多宝如来佛号,便对寺中僧人道:“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吗?”寺中僧人无人能答,朱元璋见群僧窘住,不由得意地大笑。

道衍从屏风后出来,走向寺外,边走边自语说道:“国号大明,有更大大明皇帝吗?”

朱元璋听出这人出语不凡,追了过去辨认出是道衍,想去拉住他已经晚了:道衍已走出寺门,不知去向。

朱元璋从刘基、华云龙、袁珙口中得知道衍有非凡的学识与才智,今日听了道衍的对话,更相信了刘基等人言之不虚,对他非常渴慕,可是屡次征召道衍,道衍都不出山,朱元璋对他毫无办法,一时竟想不出道衍坚拒他的原因。

后来,高皇后向朱元璋说了一件事,他才知道了道衍对他这样坚拒的原因。

高皇后道:“万岁,臣妾请求你一件事!”

朱元璋道:“什么事?梓童请讲!”

高皇后道:“臣妾请求从后宫放出一个人。”

朱元璋问:“梓童想让朕放哪个?”

高皇后道:“臣妾请万岁放的就是原陈友谅后宫中的范若虹。”

朱元璋犹豫着道:“朕的后宫嫔妃,唯范若虹朕最喜欢,梓童为何要放她?”

高皇后道:“万岁龙潜之时,曾惹起过白莲教教徒的仇恨,臣妾曾托宁馨调停这件事。因为宁馨的调停,白莲教才与你化解了仇恨。当时的条件是让棣儿到白莲教去做人质,也是靠宁馨的弟弟把棣儿放回来的。那个宁馨的弟弟就是道衍,俗名叫姚广孝。”

朱元璋吃了一惊,道:“是他?可这与放范若虹有何相关?”

高皇后道:“万岁,范若虹正是姚广孝的未婚妻。臣妾为报宁馨姐弟之德,所以请求万岁放了范若虹,成全他们。”

朱元璋非常喜欢若虹,实在舍不得放她。但他想到放了若虹,可能会使道衍改变对他的态度,因此心里有所活动,便问道:“梓童,你怎么知道范若虹是道衍和尚的未婚妻?”

高皇后道:“昨日臣妾去查后宫,发现范若虹在作画,画的是一幅牛婆图。一个牛婆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的样子,栩栩如生。”

朱元璋道:“这样的画,也平常得很嘛!”

高皇后道:“画得平常,上边的题诗却不一般。”接着,高皇后把诗读了出来:

玉环赐死马嵬坡, 出塞昭君怨更多。 争似阿婆牛背稳, 笛中吹出和家歌。

高皇后又说:“因为诗的情绪感染了我,我才问起她的身世。她哭着把一切告诉了臣妾,臣妾这才知道她原来是道衍的未婚妻。”

朱元璋并不说出他的心事,沉思良久之后才道:“既然梓童有此善念,朕就成全他们,明日放范若虹出宫吧!”

第二天,朱元璋果然放出范若虹。可惜道衍此时正云游天下名山,若虹出宫之事,他一点也不知道。

若虹被放出宫,回定远家乡去找父母,可是范云夫妇因思念女儿,忧愁成疾,先后去世了。她在家没亲人,就去长洲找广孝。到了长洲找到宁馨,她才知道广孝已做了和尚。若虹好一阵伤感,不知再到哪里去找广孝,也不知以后怎么生活,极端绝望中,她就在广孝家里悬梁而死了。

道衍好长时间才得知若虹的死讯,不禁痛悔交加,若痴若呆,嘴里只是不住地念叨着若虹的名字。

接着,他就在家乡为若虹修墓立碑。事情办完,他便又云游天下去了。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下诏,令全国通儒的和尚到京城考试。这时道衍正在少林寺,宗泐劝他应试,他也想试试自己的才能,就到礼部去了。

考试结果,他得了第一名,朱元璋赐给他大红袈裟一件。

自此他在佛界名气大噪。按说这是一种荣耀,然而他并不感觉这是荣耀,他了解朱元璋,知道这是以尊佛教、儒教为名,行反明教、白莲教之实,用以消除潜伏着的反抗势力。回寺的路上,道衍顺口吟了一首诗:

承蒙两次赠僧衣,两次衣同意亦一。 始知君王精权术,不见恩德只见欺。

宗泐听了这诗,对道衍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莫非道衍师侄动了凡念?这样的诗岂是佛子当吟?!”

道衍笑笑,不说话。

朱元璋一心要保住大明的基业,谋虑极深。他想让他的儿孙既通儒,又通佛,为王为帝,萧规曹随,不创新,不走样。为了让他的子孙又学儒又学佛,于是想给每个子孙配个通儒僧伴读。

高皇后崩时,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1382)选全国高僧进京,侍诸皇子诵经,为高皇后祈来世之福。

道衍被选,又正巧为燕王朱棣伴读。此时朱棣已长得威武英俊,仍如小时那么可爱。他认出道衍后,对道衍很恭敬亲热。诵经之余,燕王邀道衍到私房招待素斋。席间,燕王道:“我大明虽统一华夏,征服四夷,但因父皇杀戮功臣,贤士寒心,如若沿此路下去,必将外侮无御,内乱无治,造成大祸!”

道衍口诵佛号道:“阿弥陀佛!燕王千岁之言,真乃卓识明见!”

燕王叹道:“唉!可叹我朱棣空有矫弊之志,无匡世之才,不敢有变道之为啊!”

道衍道:“千岁莫叹,造化毓人,自有安排!”

燕王道:“师傅大才,朱棣幼时结交于万全山,后知之于礼部试,能为朱棣之师吗?”

道衍道:“天不空勾践,人间有范蠡。”

燕王喜极,握住道衍的手道:“大师肯教朱棣,朱棣发誓,将终生以师视之!”

道衍道:“千岁万不能如此!千岁忧国大志,令贫僧感动。愿与千岁志同。只求千岁得志,永怀天下苍生,余别无所求。”

燕王道:“朱棣永把师傅留在身边,诸事悉听教诲。”

道衍道:“这倒不必,只要千岁凡事谨遵惠民宗旨即可。”

这日,燕王与道衍尽兴而谈,直至席终才回经室。

没想到燕王设私宴招待道衍之事被太子知道了,太子将此事密报了太祖朱元璋。

历朝历代为夺皇位,常发生残酷争斗。曹丕害曹植,李世民杀建成和元吉……史书记载甚多。因此,历代皇帝最怕诸子相残,总把仇恨记在所谓教唆者头上。曹操之杀杨修,汉景帝之诛晁错,都是这个原因。朱元璋更多疑,对这件事非常敏感。所以,葬了高皇后后,朱元璋就敕封道衍为云南法相寺住持,并限期离京。

朱元璋此举使道衍非常反感,暗道:“朱元璋你也太狠毒了,你越是怕我助燕王,我越是要助燕王!”

临去云南,道衍穿了朱元璋御赐袈裟,到燕王府与燕王辞行。临别,他赠燕王木鱼一只,道:“望殿下祈福苍生,多诵经书!”

燕王收下木鱼藏了,道:“本王定为黎民祈福,请道衍大师路上保重!”

第二天,道衍奏明朱元璋,去云南前,要先回长洲看看俗家。朱元璋准奏。

道衍离开南京后直奔长洲。他先到城里看了姐姐,姐姐又嘱咐他勿染红尘,并留他住下。他不住,一定要回原籍看看若虹的墓地。

姐姐留不住他,只得让他走。

下午道衍回了姚家庄,到若虹坟上默祭了一番,就回家打扫一下旧屋住了。

时交子夜,道衍还未睡。他正合目倒在床上,忽听窗前“噗”的一声轻响,似是一物落地的声音。

道衍当即轻轻下床,爬到床下,又钻入地下那个药窖。

从房上跳下来的是一个持刀蒙面人。他黑衣紧袖,衣扣密排,落在地上后,先守住窗口。接着又从屋上跳下两个装束相同的持刀蒙面人。这三人对视了一下,两人守在窗下,一人就欲破窗而入。突然,从屋里跳出几个人,手持利剑刺向持刀蒙面人。

从窗中飞出的人个个穿灰短衣,黑巾遮面,腰系镖囊,他们不说话,围住持刀蒙面人就刺。

持刀人问:“你们什么人?为何从这屋出来?”

一个持剑人道:“此时告诉你们无妨。我们是姚广孝的仇家,今日听说他回来,特来杀他报仇!”

一个持刀人问:“你们得手了吗?”

那个持剑人答道:“少说废话!不得手我们能出来?!”

那个持刀人道:“朋友,我们目的相同。有一件事和你们商量……”

持剑人道:“我们互不相识,有什么好商量!”

持刀人道:“他的首级让我们取,我们给你们每人十两银子。”

持剑人道:“休说梦话了。我们既把杀人之事告诉了你们,就得杀你们灭口。你们死了,你们的银子全是我们的,何须你们给……”

持刀人吃惊道:“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杀我们灭口?”

持剑人道:“对,要杀你们灭口!你们认命吧!”说着一挥剑,几个持剑者齐袭上来,把三个持刀人紧紧围在中间。

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格斗,最后持刀者二死一逃。

格斗结束后,持剑者进屋,把道衍叫出来,举灯查看两个持刀蒙面人的尸体,见他们均藏有皇宫大内的腰牌。

一个持剑人道:“道衍师傅真是神机妙算,他们果然是大内高手,为杀你而来……”

原来,道衍见了朱元璋敕封他去云南的圣旨,就算定朱元璋必派人行刺他,所以定了这条计,并把计策放在赠燕王的那个木鱼里。燕王很机灵,见道衍赠他木鱼,知道定有他意。道衍走后,就仔细检查那个木鱼,果然发现了一封信,就照计行事,派了八个武功高手来长洲接他。

燕王派来的八个武功高手先潜入姚家,道衍让他们潜伏在药窖里。大内的杀手来杀道衍,道衍进药窖藏了,让燕王派来的高手出来对付三个大内杀手。

他们故意三杀其二,留一个回去向朱元璋复旨。

燕王派来的八个武功高手,保护着道衍秘密来到燕京。剩下的那个大内杀手,跑回南京向朱元璋报告,说道衍已被他的仇家杀了。道衍的仇家为了杀人灭口,又杀了两个大内的人,只剩他一人跑回京城。

朱元璋听说道衍死了,就不再担心,自然也就不用再派人刺杀他了。

道衍就这样销声匿迹地隐在燕王幕府里。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