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诚意和迫切,让在场的商人不禁动容。商人们虽然以利为先,但面对能够帮助一方百姓的事情,内心的善意也不免被触动。
麋威沉吟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既然蛮王有此诚意,我们也愿意尽力帮忙。不过,这需要时间来安排,同时也必须得到官府的许可。”
“这是自然。”孟获点头表示理解,“我愿意等待,并遵守此地的规矩。同时,我也希望在等待期间,我们可以就蜀锦的价格继续进行友好协商。”
商人们见孟获态度诚恳,且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便纷纷表示愿意配合。至于蜀锦的价格,交给下面的人拖着便是,孟获自然不会再与他们拉扯。
接下来的谈话孟获便没有再管,他的目标已经达到,粮食和马匹能采购到是最好,不能的话也不影响他,他还有下一步的计划。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孟获与麋威等人保持了频繁的沟通,共同商讨如何获得官府的许可以及具体的采购细节。他们决定先向当地官府提交一份详细的申请,说明采购马匹和粮食的用途和数量,并承诺不会用于任何军事目的。
虽然这个承诺不知道有啥用,但面上却是要走的,蜀国上下官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待忙完商队的这些事情,也不见孟获收购蜀锦的动向,孟获自然是悠哉游哉的将马匹和粮食发往南中,但这些在成都的大商人可就急了,手里囤积着大量蜀锦,若是出不出去,那可就麻烦大了。
又过了几日,还有半月便接近年关,想来运输粮食、马匹和钱财的队伍已然走远,断不可能再被追回后,孟获起身去皇宫,准备向皇帝辞行。
他知道此行肯定会受到阻挠,这些蜀汉官员哪那么容易放他回去?诸葛亮或许还好,但像杨洪、麋威这些看不惯他,或者和他有利益纠葛的人,又怎么可能轻易放他这个蛮王回南中。
果然,当孟获抵达皇宫,向皇帝正式提出辞行时,一些官员立刻站出来表达了“关切”。他们以各种理由试图挽留孟获,从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到路途中的潜在危险,无奇不有。
然而,孟获并非等闲之辈。他耐心地听完了官员们的担忧,然后一一进行了回应。他以坚定而礼貌的态度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感谢蜀汉的款待与合作,但他必须返回南中,以确保两地间的协议得以顺利执行。
“蛮王,你留在成都,亦可保障两地通商更好的进行,不若留下来,与我等在这成都城内享福,也好过回南中蛮荒之地受罪。”诸葛亮出乎孟获预料的开口了,这让孟获心中一惊,按道理如果强留孟获,南中南面生变,实在不该是诸葛亮这个智者所为之事,除非诸葛亮有其他手段制衡南中。
孟获压下心中悸动,不动声色的道:“既然是丞相想要,孤再留些时日便是。”
此次上朝请回便就此落幕,孟获虽然未达成目标,但也获得了重要信息。
他倒是不怕,临行前给木鹿大王的信,相信现在已经发动了,左右不过再等几日。
不出三天,果然,丞相府内接到了急报,
“丞相,边关急报,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夷族见孟获不在南中,尽皆反叛,侵扰我蜀中边郡,犍为郡守请求丞相发兵镇压。”信使将信件呈上,口中急切的说着。
“呵呵,这个孟获倒是小看他了。”诸葛亮笑呵呵的说道,一点也不着急。
边上的蒋琬神色一动,“丞相的意思是,这反叛是孟获的手笔?”
“自然,他这是来成都前便埋下了伏笔啊!”诸葛亮笑意不减。
“丞相即知是孟获搞得鬼,为何还发笑?”蒋琬有些奇怪诸葛亮的态度,前面还在朝堂上留孟获,现在见这南中叛乱,也不着急。
“孤本来便未曾想强留他于成都,只不过是想拖延一些时日而已。”
“哦,莫非丞相有所安排?”蒋琬好奇道。
“孤料定孟获明日定会再次上朝请回,公琰,你说孤该不该答应放他回南中?”诸葛亮似乎在问蒋琬,但又像在自言自语。
两人谈话自不为外人所知。
第二日,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孟获再次上朝请辞。
“陛下、丞相,边关急报,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有部族反叛,臣请陛下恩准,让臣回南中平叛。”孟获恭敬行礼。
“蛮王大可不必,不如留在成都,孤安排人前去平叛即可。”诸葛亮似笑非笑的看着孟获。
孟获虽然意外于诸葛亮的提议,但他的内心没有丝毫波动。他知道,自己的行止关系到整个南中的未来,绝不能因一时的安逸而忽略了大局。
“丞相好意,获心领了。”孟获微微颔首,声音坚定而有力,“但南中无首领,恐生变故。获必须回去,以安民心。”
见孟获这话似有鱼死网破之意了,诸葛亮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深深地看了孟获一眼,似乎想要看穿这个蛮王的真实想法。
“蛮王深明大义,亮自愧不如。”诸葛亮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既然如此,亮便不再强留。但愿蛮王一路顺风。”
孟获心中一松,知道自己的策略奏效了。他再次向诸葛亮表示感谢,然后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皇宫。
回到客栈,孟获立刻召集了自己的随从,原本准备第二日一早的启程。他知道,尽管表面上答应了多留几日,但实际上,他必须尽快回到南中,以免局势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
但,见到门口多出许多晃荡的探子后,孟获决定立刻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