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唐史并不如烟·第二部:贞观长歌(修订版)
  4. 第十章 来来往往
设置

第十章 来来往往(1 / 1)


如果论及中国大历史中皇后的贤淑良德,长孙皇后可以排进前三名,究其原因,是因为她的丈夫李世民声名很好,那么作为妻子的长孙皇后声名不可能不好,况且长孙皇后确实很会管理,也很会做人。

后世的人熟悉长孙皇后的声名,很有可能是从一则小故事开始的。

这则小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天,李世民下朝之后,脸色非常难看,长孙皇后问及原因,李世民恨恨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闻听此言,长孙皇后换上了正式场合穿的衣服,非常正式地向李世民表示祝贺。长孙皇后说:“妾闻君明臣直,现在皇上有魏征这样敢直言的大臣,不正说明皇上贤明吗?因此臣妾向皇上表示祝贺!”

小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听了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的气消了,从此更加信任魏征。

也不知道是哪个败家编剧编的这种蹩脚小故事,把政治想得太简单了,把李世民想得太简单了,君临天下者,如果如此冲动,如此浅薄,那么天下就危险了。

事实上,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魏征,他俩都是在演戏,他们是彼此的陪衬,没有李世民,魏征的形象无法高大,没有魏征,李世民的形象也无法丰满。两个人就是为彼此而生,为彼此而演,这就是传说中的双赢。

至于长孙皇后,她也是在演戏,也是在扮演角色,难得的是,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角色定位:配合皇帝,维护皇帝的权威。不像其他皇后,要么智商不够把戏演砸了,要么智商太高,把皇帝的戏份都给抢了。长孙皇后牢牢守住了自己的角色,她的法宝只有一个:本分!

关于长孙皇后,先进事迹太多了。

仁慈孝顺,节俭朴素,喜爱读书,闲聊之余,献计献策,利国利民,保护宫女,爱护非亲生子女,降低自己生活标准,严格要求亲生子女,等等,等等。

所有的一切都在于两个字:本分。皇后的本分!

如果说皇帝是天下男人最想干、也最难干的差事,那么皇后也是天下女人最想干、也最难干的差事,当皇帝难,当皇后更难!打一个最通俗的比方,当皇后就是要与一群美女分享一个优秀男人,在分享的过程中,既要表现大度,又要牢牢抓住这个男人的心,你想想有多难。

长孙皇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幸好,她聪明,她很会做人,于是给世人留下贤淑良德、与世无争的声名。

长孙皇后真的贤淑良德、与世无争吗?

当然不是,不争怎么当皇后呢?不争怎么能把皇权牢牢地留在长孙一脉呢?

长孙皇后也争,也争得厉害,她的法宝是“不争”。

糊涂了吧,为什么争权的法宝是“不争”呢?因为这个“不争”是看起来的。

长孙皇后不为自己争医药和膳食费用,反而主动降低标准,对皇帝其他妃嫔关爱有加,动辄倒贴,给人印象:不争。

太子李承乾的乳娘请求增加太子宫的各种配备,说白了是帮太子要待遇,按理说这种事情亲娘应该比乳娘更上心,然而申请到了长孙皇后这里,冷冷的一句话就给打发了:“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对亲儿子都这么狠,也是不争。

长孙无忌位高权重,长孙皇后多次要求李世民解除长孙无忌职务,免得恩宠太盛,滋生长孙一脉的骄气,对自己兄弟这么狠,也是不争。

长孙皇后病重,李承乾委托房玄龄向李世民请求大赦天下,以祈求长孙皇后延年益寿,结果这个人性化的建议也被长孙皇后否决了:“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对自己也这么狠,也是不争!

然而,老子有一句名言:夫唯不争,天下莫与争!

不争,其实是为了争!为什么争?为未来的皇权而争!

当然,在长孙皇后“争”的同时,她对李世民的爱也是真挚的。对于李世民,她始终保持一颗忠心,甚至随身携带毒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把随身携带的毒药拿给李世民看,并深情地对李世民说:“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一句话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奠定长孙一脉在大唐王朝的地位。

在长孙皇后身后,争储大战打得一塌糊涂,然而即使斗得天昏地暗,储位一直在长孙一脉的控制之中,李承乾,李泰,李治,他们的母亲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长孙皇后。

夫唯不争,天下莫与争!

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于立德殿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如果没有一年后那个女孩的进宫,或许长孙一脉还会在唐朝荣耀很多年,然而因为那个女孩的进宫,长孙一脉的命运被改写了,大唐的命运也同时被改写了。

如果有前世的话,这个女孩一定是长孙皇后前世的深仇!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逝世时,这个女孩仅仅十三岁。

原本这个女孩与长孙皇后的生活不会有任何交集,然而一切被李世民在不经意之间改变了。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听闻原荆州总管武士彟有一个女儿貌美如花,远近闻名,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李世民这个合法的“采花大盗”一招手就把这位姓武的女孩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小女孩的宫廷生活。

小女孩在宫廷的起点很低,职称为“才人”。在后宫中,“才人”是什么级别呢?

按照唐朝规定,皇帝的嫡妻叫皇后,在皇后之下,为妃嫔,妃嫔也分等级,而且每个等级有编制限制。第一等叫妃,编制四人,一品;妃之下为二品的嫔,编制九人;嫔之下,为婕妤,编制九人,三品;婕妤之下是四品的美人,编制也是九人;再往下为第五品的才人,编制还是九人。

由此可见,才人与皇后差了整整五级,差距之大,如同村长与总统的区别,看着也挺近,走起来却挺远。

小女孩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最初的名字,她的名字都是后来取的,李世民叫她“武媚娘”,她自己称自己“武曌”,她的儿子追认她为“则天大圣皇后”,因此后世的人们都叫她“武则天”。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叫她什么呢?从尊重人权的角度看,应该称她为“武曌”。

说起来武曌的老爹武士彟也是唐朝的有功之臣,而且属于开国那一拨,李渊敕封的十四位“太原元谋勋效功臣”,武士彟就是其中的一个。

武士彟原本是一个木材商人,在隋炀帝杨广大兴土木的年代发了一大笔财。然而苦于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武士彟在积累了一些财富之后就从商人转型成了一名军人,由于他有钱,所以他当兵一起步就从鹰扬府队正当起。鹰扬府队正是隋朝府兵制体系下所有常任军官中最低级的官员,管五十个人,比现在的排长大,比连长小,约等于副连长。

本来武副连长的生活与李渊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交集,没想到,到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的机会。李渊奉命平叛,正好路过武士彟当鹰扬府队正的地方,两人相见甚欢,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大业十三年,这一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顺便就提拔武副连长做了行政司铠,掌管武器兵仗。

别看武士彟只是一个掌管武器兵仗的小官,在关键的时候还替李渊挡了不少事。当时李渊以平定叛乱的名义召集了一些人马,并且把这些人马交给了刘弘基和长孙顺德这两个跟政府毫不相干的人管理,李渊的副手王威、高君雅感觉事情蹊跷,想要调查,结果愣是让武士彟给忽悠过去了。武士彟说:“长孙顺德他们都是李渊的宾客,如果调查他们就等于怀疑李渊,不给他面子,以后上下级关系还怎么处呢?”

王威和高君雅智商也不高,顺着武士彟的思路一想,也有道理,混乱时期当有非常之法,不妨就让长孙顺德他们先带着吧。

武士彟刚把王威他们安抚住,留守司兵田德平又跳了出来,他也觉得长孙顺德有问题,想建议王威深入调查,结果也让武士彟给按住了:“你懂什么?剿匪的军队一向是李渊负总责,王威他们就是随从,让二把手调查一把手,亏你想得出来!”

经过武士彟两次忽悠,李渊为最后的起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在这期间,武士彟看出了李渊这个潜力股升值空间无限,索性把全部家产都捐了出来用于晋阳起兵,最后的事实证明,他的宝押对了!

唐朝开国之后,武士彟经过几次升迁,出任过工部尚书,还出任过荆州都督,总之在李渊心中,这是一个有分量的人。

历史总是充满着惊人的巧合,说起来,武曌这个唐朝杀手与李渊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不是李渊热心给武士彟做媒,或许历史上就没有武曌这个人。

武德年间,武士彟的原配妻子去世了,因为武士彟的工作表现很出色,让李渊这个上司很感动,李渊说:“此人忠节有余,去年儿夭,今日妇亡,相去非遥,未常言及,遗身徇国,举无与比!”

为了表彰武士彟这个工作狂,李渊热心给武士彟做起了媒,寻来寻去,寻到了隋朝四贵之一观王杨雄的侄女,杨达的女儿,典型的名门望族,前朝的金枝玉叶。美中不足的是,此时的杨小姐已经芳龄四十四了,究竟是一婚还是二婚,甚至三婚都搞不清楚了。武曌自己的说法是这样的:起初杨小姐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者,四十四岁这一年遇到了武士彟先生,两人一见钟情,于是杨小姐改变独身的想法投入了武士彟的怀抱。

一婚也好,二婚也罢,总之四十四岁的杨小姐嫁给武士彟之后展示出很强的生育能力,一连为武士彟生下了三个千金,老大长大后嫁给了贺兰氏,老三后来嫁给了姓郭的,老二后来嫁给了姓李的,老李和小李,不用说,老二就是武曌小姐。从因果的角度论,正是热心的李渊促成了武士彟与杨小姐的婚姻,也正是武士彟与杨小姐生育出大唐的杀手——武曌!(对于这一段,史家有争论,有人认为李渊帮武士彟找媳妇这一段是武则天后来自己编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爷爷挖坑,孙子陷落,倒霉催的!

贞观九年,李渊病逝,得知旧主去世的消息后,武士彟悲痛成疾,在同一年也去世了。李渊和武士彟不会想到,在他们的身后,李氏与武氏居然成为仇家,他们更不会想到,武士彟居然也当上了皇帝——在死后五十三年后被女儿追封为皇帝!

这下就乱了套了,如果武士彟被视为皇帝,那么李渊往哪里摆?李世民往哪里摆?所以说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追封没法细论,一细论就说不通了。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为李家与武家的未来关系走向埋下了一个伏笔。这一年,李世民将貌美如花的武曌召入宫中,二十年后,当年的女孩将屠刀指向了李氏皇族,李氏皇族的黑暗时代随即到来。

贞观十一年,大唐的天空晴朗无比,在晴朗的天空下,武曌满怀期待走进了大唐皇宫,在这里她逐步升级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里她成了很多人的深仇。她的仇人名单很长,这个长长的名单包括李氏皇族,包括长孙一脉,包括褚遂良,包括李世勣,包括诸多武德、贞观两朝的重臣以及后裔。

一切一切的仇恨,起源于贞观十一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