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王莽:我理想中的天下
  4. 第十一章 穷途末路
设置

第十一章 穷途末路(1 / 1)


王莽哭完念完就回去了,但南郊的活动还得继续。官方组织人来哭,管饭。那些哭得非常悲哀的人,或者能边哭边背诵出王莽向上天陈述功劳的那篇文章的人,就算哭得好、哭得优秀,可以进入国家公务人员的队伍,当个郎官。前前后后下来,那些靠哭技当上郎官的,达五千余人。

1.困兽

昆阳之战,王莽惨败。此时汉军又发布消息:汉平帝刘衎是王莽毒死的。

的确是王莽毒死的,但他不能承认,因为承认了就是乱臣贼子、阴谋篡位。所以王莽召集群臣,哭着向群臣展示他曾经为汉平帝祈福的文章,证明自己在道德上没有问题。

接着又开始搞舆论宣传。他让张邯写文章,称赞他的德行,阐述上天对他的种种支持。于是张邯就回家找典籍,往这个主题上靠,终于在《易经》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本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在丛林边界处不能前进,双方争夺制高点,僵持了很多年。

但张邯解释的就很有创意了,他说:莽,就是指皇帝王莽;升,是刘玄所在那支汉军的创始人刘伯升,也叫刘,刘秀的哥哥;高陵,是高陵侯翟方进的儿子翟义;三年不兴,指三年就会失败。所以,古老的《易经》就已经预言:刘、翟义是新皇帝一朝的反贼,很快就会被消灭。

臣子们听了这个解释,都很振奋,趴在地上山呼万岁。

除了胡乱解释典籍,王莽还制造假新闻。他让人从东部派一批装了囚犯的囚车,沿途声称捉住了刘等匪首。

但百姓似乎都知道王莽已日薄西山,他们并不认为囚车之中是刘。

此时的王莽陷入了内忧外患。中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和部落全部闹翻,那本来和平的边境战乱不止;国内一系列改革改得一团乱麻,民怨沸腾;昆阳之战死伤惨重,主力损失殆尽;东部的起义军日益壮大;百姓思汉,很多人加入了刘的队伍;舆论指向王莽,说他谋朝篡位,毒杀汉朝天子,多年经营的良好形象,受到严重冲击……

内外压力下,王莽渐渐失去了掌控局势的能力。新王朝内部有人准备对他下手了。

王莽有一个卫将军叫王涉,手底下养了一个道士西门君惠。西门君惠通过观察天象,对王涉说:刘氏当复兴,天子的名字,就是国师公的名字。

当时,新王朝的国师公是王莽所封的嘉新公,叫刘秀。

倘若历史上真有西门君惠的预言,西门君惠的确是算对了,因为振兴刘氏的天子,确实叫刘秀,但并非国师公。

国师公刘秀,原先叫刘歆,汉哀帝元年(前6)时改名刘秀。后来王莽把女儿嫁给他儿子,所以刘歆跟王莽是亲家。

王涉先跟大司马董忠商量好,两个人一起前往刘歆的住处,跟刘歆灌输造反的道理。可他们每次去,刘歆都不应答。

其实,刘歆虽然是王莽亲家,但对于王涉和董忠的提议是有想法的。否则他们这么劝说,他早告密了。

国师公刘歆跟皇族是极有渊源的,他的先人向上可以追溯到汉高祖刘邦的四弟,楚王刘交。刘歆的父亲叫刘更生,在汉元帝时代,以皇族的身份被举荐,深受汉元帝的信任,他也成为汉元帝时代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元帝身边还有个宦官集团,文官代表萧望之、周堪、刘更生很瞧不上他们。两派人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萧望之自杀,周堪郁郁而终,刘更生被贬为庶人。

到汉成帝刘骜继位,元帝时代的宦官头子石显失势,刘更生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还把名字改为刘向。刘向最为人称道的,是曾经整理西周以及东周列国的历史,将其中三十三篇编订成册,命名为《战国策》。

刘向经常给刘骜上书,希望刘骜能限制王氏家族。但我们知道,刘骜懒,离不开王家,所以明知道刘向说得有道理,也只是看过后发发感慨。

刘歆年轻时,跟王莽都当过黄门郎,后来王莽掌权就重用刘歆,而刘歆也在王莽称帝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刘歆,还有甄丰、王舜等人,都是王莽称帝的功臣。按照史书的记载,他们最初的想法只是想提高王莽的臣子地位,他们好从中得到好处,而没想过改朝换代。可是到后来王莽羽翼丰满,他们就算不情愿,也不得不跟着叫好。这种说法当然不可尽信,刘歆是儒学大家,又是皇室成员,东汉史官必然要美化他。事实也的确美化了他,刘歆帮助王莽称帝的相关经历,刘歆的本传中只字未提,都放在了《王莽传》,而在《王莽传》中看不到任何刘歆反对王莽称帝的记载。

王莽当了皇帝,将他们都封为公爵。但这几个人内心不安,尤其那个甄丰,性格强势,还把不满情绪表现出来。王莽察觉了,就想办法折辱甄丰,让大家都看不起他[1]。

甄丰的儿子甄寻,主要职业是制造符命,也就是“制造天意”,通过制作怪力乱神,将这些解释为“上天预示”,以达到目的。他曾制造出种种让王莽当天子的符命,帮助王莽取代汉朝。

然而他尝到甜头后,竟然又造出符命,声称自己应该娶汉平帝刘衎的皇后(王莽女儿)为妻。

甄寻这样的人,于王莽而言只是工具。王莽本来就不想这种人整天指手画脚,现在甄寻又如此没大没小,王莽就想借此机会整治大臣。甄寻知道惹了大祸撒腿跑了,他的爹甄丰跑不掉,自杀了。后来,甄寻被抓住,供出了许多人,其中就包括刘歆的两个儿子刘棻和刘泳,刘棻和刘泳就因为这个案件被杀了。

国师公刘歆虽然跟王莽是亲家关系,但他那个嫁给王莽儿子的女儿刘愔已经被王莽逼死了。

刘愔嫁给了王莽的儿子王临。王莽有四个儿子,王宇、王获、王安、王临。其中,王宇因支持汉平帝的外家吕氏,指使人到王莽家洒血,被王莽逼死,王宇的六个儿子后来被王莽封为公爵;汉哀帝年间,王莽被迫回到新都侯国,其间他的儿子王获杀了奴隶,王莽逼其自杀;活着的王安则脑子有问题,《汉书·王莽传》说他“颇荒忽”。能够当太子的也就只剩王临了。王莽继位之初就立王临当了皇太子。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刘歆的女儿刘愔都是未来的皇后人选。

但王临睡了他爹的女人。

王莽逼死过两个儿子,他的妻子伤透了心,把眼睛哭瞎了,王临就在皇宫里照顾母亲。在此期间,他看上了母亲的侍女原碧,并跟原碧发生了关系。

但是跟原碧睡了后,王临就觉得大事不妙,因为王莽在这之前已经临幸过原碧了,倘若此事被父亲知晓,他一定惨得很。想到死去的两个哥哥,王临就跟原碧合谋,谋杀王莽。

王临的妻子刘愔懂得观天象,跟王临说,宫中很快就要有平民百姓了。王临很高兴,以为这预示着父亲即将倒台。

但在王莽十二年(地皇元年,20)时,王莽因为迷信,认为王临有哥哥(王安)却被封太子,属于“名不正”,取消了王临的皇太子之号,将王临封为统义阳王,王临就离开皇宫,没在母亲身边了。

后来王莽妻子病重,王临给母亲写信,说两个哥哥都是三十岁死的,自己也马上三十岁了,母亲一旦去世,自己怕也活不长久。

这封信被探望妻子的王莽看到后非常生气,认为王临心怀不轨。不久后妻子去世,王莽不允许王临参加葬礼。

王莽也察觉到原碧有问题,等安葬了妻子,他把原碧抓来拷问,原碧什么都交代了。

王临跟两个哥哥一样被逼自杀了。事情追根溯源,就牵扯到王临的妻子刘愔:王临本不知天象,之所以如此,皆因刘愔胡说八道。刘愔也被逼自杀。

对于三个孩子被杀,刘歆是耿耿于怀、心有怨言的。另外,南阳刘的势力非常强大,王莽又刚刚遭遇大败,继续跟着王莽,没有好结果。而且刘歆观察天象后推断:东部起义军必胜。

但刘歆不放心,因为王涉是王莽的亲戚。王涉的父亲是王莽的七叔王根,当年,王莽成为内朝长官,就是得到了王根的大力支持。王莽称帝后感念王根,追尊王根为直让道公,王涉继承了这个爵位。

这样的人跟自己说反对王莽,可信吗?

为了刘歆相信,王涉说了一番令人瞠目结舌的话:王莽的父亲王曼从小体弱多病,而王莽的母亲平时爱喝酒,王莽很可能不是王家血脉。言外之意是:王莽不是王家的种,我王涉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你不必多虑。于是刘歆同意了。他跟王涉、董忠合谋,打算劫持王莽后,向东部的刘集团投降。

但密谋被王莽提前发现了。董忠被杀,刘歆、王涉自杀。

这三人是王莽十分信任之人,如今祸起萧墙,王莽感觉自己受到了玩弄,十分愤怒,他把董忠的族人杀光,然后挖了个坑埋掉,陪葬品就是纯醋、毒药、小刀子、荆棘等。

但对待刘歆和王涉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此二人是他亲戚,倘若大张旗鼓处置,势必家丑外扬,使他威严扫地。在这样一个时期,王莽不能让别人觉得他已经众叛亲离,因而没有穷究。

这件事情对王莽的打击很大,他忽然觉得,身边竟没有一个值得信任之人。

他想到了昆阳之战的统帅王邑。

他想王邑回来,跟他商量如何渡过难关。

王邑,是王莽五叔王商的儿子,跟王莽是堂兄弟关系,王莽最信任之人。当年翟义起兵时,王莽惶惶不安,正是王邑率领大军击败的翟义。昆阳之战前王邑被寄予厚望,王莽称他为新王朝的“威宝之臣”。

可王邑敢回来吗?他刚刚在昆阳大败,王莽此时召他回去,是不是问罪呢?

王莽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给王邑的诏书说:我老了,也没有嫡子[2],想传位于你。你不要检讨此战之过,我们见面后也不要讨论这件事情了。

王邑也没地儿可去,对王莽的诏书非常感动,他单枪匹马回来,被封为大司马。

但情况越来越糟了,起义军势力发展壮大,王莽的主力损失殆尽。王莽心急如焚,没有胃口,每天只是喝酒、吃一点鱼。他没有办法了,就自己读兵书,企图在其中找到破敌之策。他心神不宁,已经没有在床上睡觉的心境,实在太累了,才趴在桌上睡会儿。有时候军情紧急、坏消息过多,他无可奈何了,就做些聊胜于无的事情。比如毁坏汉元帝、汉成帝的陵墓,说是让百姓不再思念汉朝皇帝。

[1]王莽取代汉朝时造了很多符命,表示他当皇帝是天意。当时,一个叫哀章 的人就抓住机会,造了两封竹简,说王莽即将为真命天子,皇太后要听从 天命。哀章做得很全面,文书不但说王莽是真命天子,连辅佐王莽的大臣 都附在上面,一共十一人。除了八个为王莽立下大功的人,哀章又捏造了 两个名字:王兴、王盛,最后还有他自己。后来,王莽为了显示哀章的竹简内容为上天所赐,硬是从平民中找到了叫王兴和王盛的人。王 兴当过看守城门的小官,被封为卫将军、奉新公;王盛则是个卖饼小郎, 被封为前将军、崇新公。哀章是始作俑者,被封为国将、美新公。这三个 人虽然也在“十一公”之中,但根本没有能力,史书曾直言哀章糊涂,大 家都看不起他。王莽折辱甄丰,就是让甄丰当更始将军,跟卖饼郎王盛同列。

[2]嫡子,是正妻所生之子。王莽与正妻所生的四个儿子,除了傻乎乎的王安 都死了。到王莽十三年(地皇二年,21)时,王安也死了。但他在新都侯 国时,曾睡了三个侍女,共给他生了两男两女。王安去世后王莽把这四个 人接到了长安。

2.终结

昆阳之战时,严尤曾建议王邑:放开昆阳,直下宛县,攻击汉军主力,因为宛县的主力一破,昆阳自解。但王邑没有听。

严尤算得上新王朝最有谋略的将领,给新王朝提过很多建议:王莽攻打匈奴时,要等三十万大军齐备了动手,严尤建议先到边境军队不必死等、相机行事;中国和高句骊发生冲突,严尤劝王莽不要给高句骊国首领定罪;眼看着中国跟周边国家都反目成仇,严尤劝王莽改变政策,把心思放在稳定国内;昆阳之战时,他两谏王邑。

严尤的这些建议,都很中肯,然而都未被采纳。

昆阳战败后,严尤和他的搭档陈茂没有跟王邑回洛阳,他们向南逃去,投奔了刚刚起兵的刘望。当年八月,刘望登基为帝,封陈茂为丞相,严尤为大司马。

几乎同时起兵的,还有成纪县的隗崔、隗义等人,他们杀了镇戎大尹[1]李育,勒兵十万,击杀雍州牧和安定郡大尹后,相继攻下了河西走廊一带的所有郡县,并发出文书,声称王莽的罪行比夏桀商纣还要恶劣万倍。王莽对新王朝以西的领地全部失控。

析县人邓晔、于匡也从析县举事,一口气攻下析县、丹水,拿下重要关卡武关,邓晔自称辅汉左将军,于匡为右将军。从东到西进入关中,武关和函谷关是两个最重要的关口。秦末时,刘邦就是通过武关,进入关中的(项羽走的函谷关)。武关及其周边地区都陷于邓晔、于匡之手,王莽更加忧愁。

还有宗成、王岑等起兵于汉中郡,杀死王莽的庸部牧宋遵(庸部,汉益州刺史部),集结数万人响应汉军。

看到不知所措的王莽,说符侯崔发给他献了一计:哭。

哭能驱敌?这是什么原理?

崔发说原理出自《周礼》和《左传》,这两部书有显示:国有大灾,可以用哭的方式抑制敌人的势头,所以《周易》说“先号啕而后笑”。

这个时候,王莽也只能哭了。他率领着群臣,浩浩荡荡来到长安南郊。在这里,王莽曾制作过一个神物——威斗。这个威斗由五石铜所制,形若北斗七星,长二尺五寸。做这个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它给敌人带来不幸[2]。

这天,王莽在百官的注目下,自陈上天让他代汉立新的始末,说完之后,仰天大呼:皇天既让我王莽当天子,为何不消灭众多贼子?倘若我有什么不对的,就让天降雷霆杀了我!

天上没有打雷,但王莽说着说着就抑制不住,捶胸大哭起来,哭到后来,就趴在地上叩头,哭得悲哀之极,一度背气。哭完,又念文章,向上天陈述自己的种种功劳。

王莽哭完念完就回去了,但南郊的活动还得继续。官方组织人来哭,管饭。那些哭得非常悲哀的人,或者能边哭边背诵出王莽向上天陈述功劳的那篇文章的人,就算哭得好、哭得优秀,可以进入国家队伍,当个郎官。前前后后下来,那些靠哭技当上郎官的达五千余人。

当长安南郊哭声震天的时候,更始帝的汉军兵分两路打过来了。定国上公王匡攻打洛阳,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直逼武关。

紧急时刻,王莽再一次大批量封官。他封了九个将军,将军的称号都有虎,故也称这九个将军为九虎。九虎奉命率领驻守长安的北军将士,向东出征。王莽担心这些人倒戈,就威逼利诱。一方面,他把将士们的妻儿都接到宫中当人质;另一方面,他给出征的将士们每人发了四千钱的赏钱。

这一举动让将士对王莽彻底失望。关押将士的妻儿已经非常无耻了,而他王莽明明还有许多许多钱(至少有黄金六十多万金,折合成钱是六十亿钱),却只给每个士兵四千钱,如此抠门儿,让将士们没有斗志。

果然,九虎遇到邓晔和于匡就吃了大败仗。两虎战死,四虎战败逃走,剩余三虎,退守京师粮仓。

当汉军申屠建、李松来到武关,邓晔已经站稳脚跟,开关迎接。随后,两支军队合力,与莽军作战。邓晔派人渡过渭水,到左冯翊地区攻城略地;李松派偏将军韩臣等向西进兵,与王莽的波水将军交战,波水将军败走,韩臣一路向西,攻至长门宫[3]。

汉军攻入武关后,关中豪强纷纷响应,首领们皆号称汉将军,各路人马均有数千之众。

当时,李松和邓晔的军队主力两万余人,正攻打由三虎把守的京师粮仓,但迟迟攻不下来。他们不敢在这个时候就去攻打长安,准备等更始帝的大军到了之后,再商量计策。

但不是所有武装都受制于李松和邓晔的,那些趁势而起的武装多如牛毛,也都来到了长安城下。他们得到消息称,打下河西走廊地区的隗崔、隗义兄弟即将赶到。大家也有所耳闻,隗崔、隗义兄弟的势力很大,关中以西的大部分地方都已被他们控制,手下有十余万之众。倘若这伙人率先进入长安,城里的财宝、美女岂不都落入他人之手?于是这些人都按捺不住,想最先攻入长安。

长安城是有守军的。在京城,有南军和北军,南军是皇宫卫队,北军负责京城防卫。当年,吕后去世之后,大臣周勃为了支持刘氏,首先就是想办法取得北军的指挥权,那之后他们才扳倒吕氏家族的。

但我们知道,前不久王莽就把北军的精锐交由九虎,到东边防卫去了。如今这九虎只剩下三虎,三虎还在苦苦守卫着京师粮仓。

王莽没有守卫京师的部队了。但王莽不死心,他放出了所有囚犯。分发武器,集合,歃血为盟,对天起誓:不为新王朝拼命的,鬼神会记住他。只是,这伙人还没行至渭桥,就呼啦散了。

城外的士兵暂时进不了城,就在城外搞破坏。王莽当上皇帝后修的明堂、庙宇等彰显王氏家族威严的建筑,以及王莽家人的墓,全都被烧毁。火光冲天,照亮了长安城,那些耗资巨万、金碧辉煌的建筑在士兵的咒骂和欢呼声中焚为灰烬。

望着一片火光,王莽愤怒之余,对谁都不信任了。有人跟他说,目前把守城门的卫兵都是东部来的人,不可信。王莽立即警觉,重用来自越地的少数民族士兵,负责城门守卫。

王莽十五年(地皇四年,23)九月初一,长安城宣平门被破,各路大军鱼贯而入。王莽帐下的张邯在巡视城门的时候,撞见涌入的士兵,被杀。

到这个时候,攻城士兵们士气高昂,都想着冲进宫杀死王莽,因为大家都明白,杀一个王莽,比杀一百个普通人的功劳还大。

各个关卡都在激战,到了晚上,城内的官宦之家都借着夜色逃了。到第二天,局势已经明朗——王莽败局已定。一些人担心遭到洗劫,开始组织人员响应汉军,火烧官寺,斧凿宫殿,还大呼“反虏王莽,何不出降”(《汉书·王莽传》)。

城门早已失守,大火蔓延至皇宫,王莽带着一众人到处避火。宫殿一间一间烧起来了,宫里的人也到处乱窜。

王莽已穷途末路,他无计可施,只好把命运交给上天:他身穿青红衣服,手持所谓的虞帝匕首,身上挂着玉玺。负责天文的郎官在他身边操纵占卜星盘,隔一段时间就转动手柄,王莽则跟随手柄的转动,变换着座位方向。这时的王莽,已经疲惫不堪,吃不下饭,靠着嘴里不停念叨,给自己壮胆:上天赋予了我这么重要的使命,就算汉兵来了,又奈我何!

当宫内人看到他们曾以为无所不能的王莽已经成了这样,都惊慌失措,不停呼喊着“怎么办怎么办”。

就这么念叨了一天,九月初三天一亮,王莽所在的宣室殿也不能继续待了。他坐上车来到渐台,想借着宫里的池水,阻隔敌军。王莽把所有信念都寄托于上天,随身带着曾经被造出的种种符命,还有在长安城南的铜威斗。当时,跟随王莽的官员尚有千余人。

只有王邑还在作战。没日没夜的战斗,他的士兵已损失殆尽,他本人也疲惫至极。他骑马回到皇宫,绕过层层把守的汉军,来到渐台,忽然看到儿子王睦准备换衣服逃走,一阵呵斥,王睦不敢逃跑,跟父亲一起保卫王莽。

但进入皇宫的军队很快打听到王莽的下落了,他们迅速把渐台包围,王莽插翅难飞。

双方开始射箭,等箭射完了,就短兵相接,白刃赤膊。这场围绕渐台的战斗十分惨烈,包括王邑父子在内的将领们全都战死,那些在渐台上做困兽之斗的人都被杀死。

王莽也死了,是一个叫杜吴的商人杀死的。之后,众人确定了他的身份后,将他的头剁了下来。碎尸万段这个词用在王莽身上一点都不夸张,四肢、骨头、肉都被分离,为了抢夺他的身体而自相残杀的都有数十人。

过了一段时间,王莽的头被传到更始帝所在的宛县,大家都很欢快。更始帝刘玄见到这颗头时,欢喜道:王莽若不干这种事,会跟霍光等名臣一样的。当时刘玄的宠姬韩夫人笑着说:他若不这样,陛下又怎能得到他的头呢?

刘玄很高兴,让人把这颗头挂在宛县闹市。百姓恨极了王莽,后来人们取下王莽的头当球踢,还有人把他的舌头割下吃掉。

[1]镇戎,原天水郡,王莽改称镇戎。大尹,即汉之太守。

[2]铸造威斗一事,发生于王莽九年(天凤四年,17)。

[3]按照何清谷所撰《三辅黄图校释》,长门宫在今西安市东北的赵村以东。

3.更始

王莽被杀前,汉军内部已经发生了很严重的派系斗争。

事实上,这支汉军的天子虽然是刘玄,但在很长时间里人们说起汉军,都只知刘而不知刘玄的。

刘玄登基后,王莽就发出悬赏令,内容是:有能够抓住刘的,封为上公,食邑万户,赐宝货五千万[1]。所谓“宝货”,是王莽改革后,对钱的称谓。

登基的人是刘玄,按理说他才是那支军队的领袖,王莽的悬赏令,何以只针对刘呢?

因为那支汉军的灵魂人物,其实是刘。王莽帐下的几大将领都死于刘之手。那天在淯水河畔主角也本该是刘的。

刘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一直对王莽篡汉一事愤慨,长期以来结交宾客,为此不惜倾家荡产。王莽十四年(22)十月,在赤眉军已经打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与弟弟刘秀一同起兵了。几个月来,他们遭遇过失败、绝望,但通过刘的努力,军队在失败后连续克敌,迅速发展壮大。每天都有新人加入,短短几个月部队就已经有十余万之众。

但这十余万众有个巨大隐患。

当时,这支军队大致有三个来源:第一,刘兄弟从舂陵(今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起家时候的部队;第二,半路入伙的已经成型的武装,如号称新市、平林、下江的军队;第三,陆续加入的百姓。

第一部分是刘兄弟的嫡系,不成问题,第三部分是慕名前来的百姓,加入时没有归属,听刘的号令也不是问题。

关键是那三支加入之前就已经成型的武装。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想着建立政权,只是迫于饥寒,才落草为寇,所图的也只是活得安逸,早日归乡,不在乎百姓是否爱戴。新市和下江兵,曾经在绿林山(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南)一带活动,整天吃香喝辣,自由自在,还有抢来的女人当压寨夫人,好不快活。可自从跟了刘,情况就变了。刘有着远大目标,军队每打下一个地方,大家觉得终于能闲下来享受战果了,刘却还要弟兄们继续卖命,没有个头;就算不打仗,也闲不下来,各种纪律、约束、训练……与当年在绿林山称兄道弟的时候天壤之别。

新市、平林和下江的将帅很不适应,他们要一个刘姓领导,但不是刘这样的,他们看上了一个容易被控制的人:刘玄。

新市、平林和下江兵的将帅定好方案,然后将刘请到自己营帐,逼迫刘同意立刘玄为天子。刘虽然势大,可那时单枪匹马,敢说个“不”恐怕立即被杀,只好同意。于是就有了淯水河畔的那一幕。

王莽很清楚,刘玄只是傀儡,他的最大威胁其实是刘。所以在发出悬赏令的同时,他又干了件轰动全国的事情:所有官署,上至朝廷部门,下至乡里亭里,都在办公地点贴上刘的画像,每天早上起来,用箭射。(《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

由此可见,即便刘玄当了天子,仍然比不过刘的影响力。

汉军北上时,由平林军攻打新野县,但久攻不下。后来新野县令登上城头说:如果能得到司徒刘的信物,我愿意放弃抵抗。等刘的大军到来,新野县令立即大开城门欢迎汉军。

公元23年五月,刘打下宛县;六月,其弟刘秀在昆阳击败王邑、王寻。

刘兄弟的优异表现,让更始帝及那一帮贪图安逸的人十分不安,于是一个除掉刘的计划就浮了出来。

刘玄召集全体将领开会。

会上,更始帝拔出了刘的佩剑说是想看一看。

这时,绣衣御史申屠建呈上了一块玉玦。

类似的情况发生于231年前,公元前206年,在鸿门,项羽宴请刘邦,亚父范增为了项羽下决心杀掉刘邦,频频举玉玦暗示。

玦,就是下决心的意思,但就像231年前的项羽一样,刘玄没能下定决心。刘安然离开了会场。

刘离开了,可他似乎没有感受到危险。他的舅舅樊宏跟他仔细分析了申屠建的行为,认为申屠建此举包藏祸心,可史书说,刘听了“笑而不应”(《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笑而不应”,给人感觉是刘胸有成竹早有计较,可从后面的事情看,似乎不是如此。

最初跟刘秀起兵的,有个叫李轶的人。刘玄当了天子,李轶通过各种谄媚,获得了尊贵地位。于是刘秀对李轶就很不信任,数次提醒刘:李轶已经不可信任了。

可刘不听。(《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又不受。)

刘属下有个将领,叫刘稷,勇冠三军。他最初得知刘玄当了天子,大怒:最开始起兵图大事者,是刘兄弟,如今这个更始帝,凭什么当天子!

当时,更始帝把刘稷封为抗威将军。不料,这个刘稷在受封之时仍愤愤不平,不愿下拜。

这还了得,倘若被刘稷得逞,以后如何号令!

刘玄和他的将领集结了数千人,将刘稷抓捕,准备杀掉。

刘稷是刘的人,刘自然全力维护。这时,那个跟刘秀一同起兵的李轶,与平林将领朱鲔趁机劝说刘玄,让把刘也抓了起来。他们不会像上次那样错过机会,当天就把刘杀了。

汉军的创始人刘死了,刘的弟弟刘秀呢?他刚刚在昆阳大胜王莽,在军队中也有着很高威望。

刘秀必然是更始帝集团的下一个铲除目标,刘秀该怎么办呢?刘秀得知消息,思虑一番,就从外地赶回宛县了。

他回去不是为了跟刘玄火拼,而是谢罪。具体谢什么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刘玄感受到,自己没有不臣之心。所以当府上官员就哥哥被杀一事向他表达哀悼时,他从来不做回应,只是说自己做得不对。他此番回来,也只字不提昆阳之战的成绩,更别说表功了。为了让刘玄放心,他不给亲哥哥服丧,每天该吃就吃该笑就笑。更始帝观察一段时间,觉得刘秀不怨恨他杀了哥哥,也没有功高震主的嫌疑,就渐渐放松,甚至觉得自己对待刘秀兄弟有些残忍,还把刘秀封为破虏大将军。

***

王莽被杀时,皇宫中汉军的最高指挥官,叫王宪,是邓晔手下的一个校尉。他本是弘农郡一个小官,没有多大见识,如今他亲手结束一个王朝,手提皇帝脑袋,成了首都的主宰,就飘了起来,想过一把瘾。他自称汉大将军,就是汉军统帅的意思,将城内的数十万武装全部纳入麾下,而他本人,舍不得离开富丽堂皇的宫殿,就直接住下了。对于王莽后宫的佳丽们,王宪照单全收。王莽的天子服饰、车马等行头,王宪也抓紧时间享受着。

但王宪过把瘾就死了。他只在这样的温柔乡中陶醉了三天,他的领导李松、邓晔就来了,一同入城的还有汉军将领赵萌和申屠建。他们得知王宪这几天的行为,俨然一副当天子的架势,就把王宪抓起来杀了。

王莽死后,更始帝帐下的将领们迅速出击,或武力征讨,或震慑降服,许多地方归顺了。定国上公王匡攻打洛阳,抓住了王莽在洛阳的守将王匡、哀章,将此二人斩首。王莽手下有个非常厉害的将领严尤,在昆阳之战后逃到南方,追随了刘望。刘望登基为帝,严尤当了大司马,过了不久,更始帝的奋威大将军就前来征讨,将刘望和严尤杀死。

刘玄也从宛县向北,在洛阳定都。

在长安的李松、申屠建等人把长安收拾一番,就回洛阳迎接刘玄了。

更始帝二年(24)二月,刘玄从洛阳前往长安。

刘玄在长安,证明了他当不了天子。

他仍然紧张。在长乐宫前殿,官员们根据级别高低依次排列,他看到这宏大的场面不知所措,不由自主地低下头,用手刮身下的席子。这时有将领进来,刘玄竟然当着众人的面问道:你们抢了多少东西?

这个“抢”字,实在刺耳!天子是天下之主,居然像个土匪一样,问自己手下的将领抢了多少东西,刘玄连这点觉悟也没有,如何当个称职的皇帝!

刘玄和他手底下那一帮重臣都充满匪气。

刘玄当的是汉朝天子,可是他和他的臣子们都不知道汉朝的礼仪和服饰,胡乱穿着,一行人从宛县到洛阳时,穿衣打扮像女人,沿途惹来许多讥笑。

给功臣封侯拜爵时,刘玄听从李松和赵萌的话,封了二十个王爷[2],尚未统一的国家立即被刘玄人为变得诸侯林立。不过这也符合刘玄手下人的特点:他们想的不是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是自己过得舒坦,当了一方诸侯、一国之君,总强过干巴巴当个臣子。

除了没有治国理政的远见,刘玄在天下未定的时候,就沉湎于酒色。他娶了赵萌的女儿,然后将军国大事都交由赵萌处理,而他则成天在后宫莺莺燕燕,逍遥自在。

臣子们有事情找刘玄汇报,却发现说了也白说,因为刘玄已经喝醉了。

刘玄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又实在抵挡不了后宫的诱惑,就让身边随从坐在帐中冒充自己,跟汇报工作的臣子答话。

那些前来奏事的,都跟刘玄出生入死过,怎会听不出刘玄的声音?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出宫后抱怨: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他居然如此放纵!

刘玄有个韩夫人,极受宠幸,她跟刘玄一样嗜酒如命。与刘玄喝酒时,若遇到汇报工作的人,就大发雷霆:“陛下正跟我喝酒,你偏偏这个时候跑来奏事!”骂完起身,将面前的案几一通乱砸。

当更始帝陷入女色不能自拔的时候,那个赵萌则专横独断,作威作福。有人向刘玄弹劾赵萌,刘玄二话不说,就拔出佩剑将此人斩了。这个为工作说了句真话的人突然被杀,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说赵萌不对了。赵萌更加放纵,他看不惯刘玄身边的一个侍中,居然想不给任何理由就把那人杀了,刘玄希望饶了此人,赵萌竟然都不同意。

当是时,李轶、朱鲔在山东[3]之地发号施令,王匡、张卬在三辅地区横征暴敛。还有个赵萌大权独揽、卖官鬻爵,甚至于贩夫走卒,交了钱都可以穿上更始帝的官服,詈骂横行于街市。百姓苦不堪言,编成顺口溜: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更始帝手下也不是没有明白人。一个叫李淑的人就上书劝谏,希望更始帝改变现状,广招贤才,以人的才能大小封侯拜爵。刘玄看了上书,没有思考其中的道理,反而怒气冲冲,将李淑关进了监狱。

这就无可救药了。刘玄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离心背德,大家都不再对他抱有希望,那些外出作战的将领也都在地方上拥兵自重,设置地方官员,静观其变。

当更始帝刘玄不顾民生疾苦,在关中享受帝王生活的时候,有两支武装已经发展壮大起来。其中一支就是大名鼎鼎的赤眉军,首领樊崇。

更始帝二年(24)十二月,赤眉军攻破函谷关。

[1]据《后汉书》,王莽的悬赏是:封食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爵位列上公, 与《汉书·王莽传》记载有异,此处从《汉书·王莽传》。

[2]更始帝封的二十个王爷中,朱鲔被封为胶东王。但他希望刘玄能够像汉高 祖那样,不给非刘氏封侯,避免走上分封制的老路。他还以身作则,不接 受胶东王的封号,只是这样也无法阻止那群目光短浅之人的诉求。

[3]秦汉时,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称为山东。

4.赤眉

赤眉军,在王莽时代活跃于青州、徐州、兖州一带,为了在跟王莽的军队作战时分辨出自己人,将眉毛染红,人们遂称之为赤眉军,人数最多时达到数十万。昆阳之战前,赤眉军就击杀了王莽的更始将军廉丹(此人曾奉命平定西南夷),大破王莽的军队,逼得王莽派出王邑率领全部主力到前线作战,结果跟汉军碰上,惨败于昆阳。

王莽死后,更始帝派遣使者招降赤眉军。赤眉军人数虽众,但里面士兵大都是贫苦百姓,起兵造反只是为了活下去,没有太大政治抱负,也没有长远规划,他们起义多年,仍没有一套完整制度。面对更始帝的使者,首领樊崇也没有非当老大的意思,他愿意接受更始帝的领导,当即令军队留在原地,带上二十多个将领,随使者到洛阳了。

樊崇一行人都被封为列侯。只是,更始帝给他们开的是空头支票,因为那些封地还没有被刘玄控制。在洛阳,他们是空名侯爷,也没有显赫职位,还得处处看更始帝君臣的脸色,好不痛快。时间一长,这帮人渐渐不满,后来就都跑回军营了。

随着更始帝众叛亲离,樊崇的赤眉军也出动了,他们兵分两路,西征长安。两路大军势如破竹,到更始帝三年(25)正月时都来到了弘农郡。

更始帝派兵阻击,但根本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见此状况,樊崇将散在弘农郡各地的军队全部聚集,有三十万之众。这之前赤眉军没有管理体系,乱哄哄一团,老大说打仗了就一哄而上,无组织无纪律。这次集合后,人数众多,以前那套办法不行了。

樊崇将三十万人分为三十个营,每营一万人,设置三老和从事各一人。一万个人仅有两个管理职务,其实就是一伙无组织无纪律的土匪。

这时,有个巫师声称,城阳景王刘章[1]做了指示,要他们建立政权,别再当土匪。据说那些嘲笑巫师说胡话的人都得了病。

当时,军中一个叫方阳的人,怨恨更始帝杀了他的哥哥方望[2],就劝说樊崇:你拥兵百万,去攻打拥有皇帝的首都,如果没有称号,那就是一群贼寇,是不能持久的。不如拥立刘氏宗亲,在道义上有了出兵理由,拥立天子后发号施令,有谁敢不从你呢?

与此同时,巫师的话在军中影响力越来越大,樊崇决定,找一个刘氏后裔,拥立为帝。

由于巫师自称是城阳景王刘章给了指示,所以樊崇等人找的刘氏后裔,都是刘章的后人。但是在军中一找,竟找到七十多个。七十多人里选一个,那就按家谱,看谁跟刘章的血缘关系最近。这么一筛,就只剩三个人:刘茂、刘盆子和刘孝。其中,刘茂是刘盆子的哥哥,他俩都在赤眉军里放牛;刘孝,曾当过西安侯。

接下来就是抓阄选皇帝大会了。

更始帝三年(25)六月的一天,赤眉军准备了三个书札,其中一个上写着“上将军”,剩余两个为空的。他们在郑县城北筑坛,上首供奉着城阳景王刘章。三十个营的三老和从事全部参加,三个候选人居中站立,根据年龄大小依次上前抓取。

抓住有字书札的,是年龄最小的刘盆子。

抓阄结果一出,众人都向刘盆子跪拜称臣。

那年,刘盆子十五岁,头一天还是个放牛娃,抓阄之时还破衣烂衫、赤脚披发,哪见过这阵势!刘玄登基之时紧张,也不过唯唯诺诺、汗流浃背,然而这个刘盆子除了这些特征,他看到大家伙儿向他跪拜,居然差点儿吓哭。还是哥哥刘茂稳住了,让他快把有字的书札收好。

刘盆子当皇帝前在军中放牛,他的领导叫刘侠卿。刘盆子当天接受完跪拜,又回去找刘侠卿,是刘侠卿给他紧急置备了衣物车马等行头。但刘盆子一点儿也不懂身份地位的变化,仍然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晚去跪拜刘侠卿。有一回,刘盆子要外出,去跟放牛的朋友玩耍,刘侠卿知道后,狠狠批评了他一顿。这件事传了出去,樊崇等臣子见刘盆子是这样一个草包,也不再尊敬他了。

在郑县,赤眉军立了皇帝,封了百官,大军有了明确的行动纲领,于是继续开拔。

行至高陵,他们遇到了更始帝的将领张卬。

张卬背叛了刘玄,是来投靠赤眉军的。

***

赤眉军攻入关中后,连挫更始帝的军队,更始帝三年(25)三月时,更是杀死了李松部三万余人。当时,更始帝帐下的王匡、张卬等人镇守河东郡,又遭到刘秀麾下将领邓禹的攻击,逃回长安。

张卬回去后,召集一帮将领商议:赤眉军已经迫近,很快就能打到面前。而我们拥有的就只有一个长安城,失败是必然的。不如趁赤眉军未到之际,依靠军队在长安城里给自己搞些钱,届时东归南阳,夺了宛王刘赐等人的兵马,割据一方。就算不能成功,大不了再落草为寇!

申屠建、廖湛等人都觉得此议甚好,就一起去游说刘玄。

刘玄是不同意的,但面对掌握军权的将领们也只敢怒不敢言。

张卬等人就合谋在立秋那天劫持更始帝。

但阴谋被服侍刘玄的侍中刘能卿知道了,刘能卿告诉了刘玄。

刘玄称病,召张卬等人。

一行人进入皇宫。唯独一个叫隗嚣的将领未到。隗嚣未到,是准备好了军队,保护张卬、申屠建的安全吗?倘若此时诛杀了他们,隗嚣会不会立即杀入,将自己杀了呢?

刘玄吃不准,就让张卬、申屠建一行在外边等候。

待了一阵,张卬、胡殷和廖湛感觉不对,冲出了皇宫,唯独申屠建[3]没反应过来。

更始帝见计划败露,杀一个赚一个,就把申屠建斩了。

张卬、胡殷、廖湛跑了出去,立即带着军队,在城内抢夺。黄昏时分,火烧宫门,与更始帝的卫队在皇宫激战。更始帝大败,逃至新丰——那里驻扎了他的岳父赵萌的军队。

在新丰,更始帝又怀疑王匡、陈牧、成丹[4]与张卬同谋,用在长安一样的法子,杀了陈牧和成丹。王匡见势不妙,带着部下逃到长安跟张卬会合。

更始帝的亲信,有岳父赵萌,还有丞相李松。李松和赵萌,又率兵攻打张卬和王匡。两支军队交战一个多月,张卬、王匡不能支持,跑到高陵,投降了赤眉军。

***

两支力量一合,直逼长安城。

更始帝派李松出战,李松被俘。当时,把守长安城门的校尉是李松的弟弟李况。赤眉军向李况喊话:“你开了城门,我们就给你哥哥一条生路。”

公元25年九月,李况打开城门,赤眉军遂进入长安。刘玄哪是赤眉军的对手,得知赤眉军进了城,骑上马慌忙逃了。

过了一段时间,赤眉军下命令:刘玄倘若乖乖投降,就封他为长沙王,二十天之后还不现身,就不再接受。

刘玄只能回长安投降。

赤眉军才不讲信义,他们本来要杀了刘玄的。刘玄没有死,多亏了一个叫刘恭的人。

这个刘恭是赤眉军天子刘盆子的哥哥。刘玄刚起势时,樊崇等人曾去洛阳归附,同去的就有刘恭。后来樊崇回到军营,刘恭则因为有文化,留在了更始帝身边当侍中。等弟弟刘盆子被立为皇帝,刘恭觉得对不起刘玄,就自己带上枷锁,钻到监狱里去了。刘玄逃走时,他从监狱出来,跟刘玄跑了。

当年十月,更始帝解开衣服,光着膀子,向刘盆子呈上玉玺。

赤眉军将领可没有多么长远的目光,做事情不讲规矩,刘玄来了,他们就要把刘玄杀了。

刘恭反复求情,没用;前去招降刘玄的谢禄也求情,没用。

眼见刘玄要被带出去杀死,刘恭奔向刘玄离去的方向,大呼:“臣实在尽力了,让我先死吧。”说完就要拔剑自刎。

虽然刘盆子不受尊重,但毕竟是天子。刘恭是天子的亲哥哥,他要自杀,赤眉军只能制止。就这样,靠着玩儿命的刘恭,刘玄不但活了,还被封为畏威侯。但刘恭就是对刘玄忠心耿耿,有了畏威侯仍不依不饶,反复说曾经招降时许诺的长沙王,后来竟真的给刘玄争取了个长沙王的封号。

这个长沙王自然是当不久的。

***

京城的百姓,又思念更始帝了。因为他们发现,和新来的赤眉军相比,更始帝是那么善良和温柔。

在赤眉军发展壮大的这些年里,几十万人的集体竟然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管理体系,到最后要攻打长安了,才草草将军队分为三十个营,每个营安排两类负责人(三老和从事)。这说明,赤眉军虽然善战,却没有管理人才,也缺乏可以建章立制的人。

所以,赤眉军是一帮乌合之众,京城在他们的治下混乱至极。

在皇宫,将领们日夜争功,吵闹不休,有时说不到一起了,直接拔出佩剑乱砍,把宫里的柱子砍得伤痕累累;各郡县派人进贡,兵士们见送来的东西好,就直接抢了去,根本不管领导是啥,天子是啥;这帮本来是治理百姓的人,居然动不动抢掠百姓和小吏……

公元25年腊月初八,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天,樊崇大摆筵席。当时刘盆子坐在正殿,赤眉军那一帮高官坐在殿中。酒还没端上来一帮人又吵起来了。

吵着吵着,就打起来。结果越来越乱,谁也控制不住,甚至有翻越宫墙、抢夺酒肉的,直到卫尉诸葛稚带兵进来,现场杀了百余人才镇住场面。

刘盆子这个皇帝,什么也不懂,眼见好好的宴会突然就血流成河,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他唯恐那一帮莽夫哪天不高兴把自己剁了,吓得日夜哭泣,睡觉都要和卫兵一起。堂堂天子过得如此恓惶,从官们都觉得他可怜。

但最惨的,是王莽、更始帝留下来的成百上千的宫女。

更始帝虽然不行,但毕竟喜欢女色,会考虑这帮人的死活。可新来的这个放牛娃,对她们不闻不问。这上千宫女被幽闭在各个宫殿里,出不去,吃光了食物,就只能在庭院里挖些残留的萝卜根,或者从池子里捕些鱼。人死了,就埋在宫里。有一群乐人,虽然衣服鲜艳,却吃不饱,见到刘盆子后,连忙下跪,不停地叩头说自己饿了。

刘盆子怜悯这群人,让人给她们发米,每人有数斗之多。

只是她们的下场依然悲惨,后来刘盆子离开长安,没有人再给食物,这几千人就都饿死了。

皇宫乱成这样,当这个皇帝有什么前途?

那个拼死也要保护刘玄的刘恭,是刘盆子的哥哥,念过书,看事情比较长远。他看了赤眉军的所作所为,就意识到他们不是保家守业的人,等挥霍光了,自然有人来取他们性命,就谋划着让刘盆子退位。

公元26年正月初一,樊崇召集大会,刘恭就站出来表达了弟弟不当皇帝的意思。

樊崇等大臣不同意,都说:这是我们有过错呀。

刘恭坚持,翻来覆去阐述弟弟当皇帝是多么多么不合适,总之就是要把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

这时突然有人发问:当不当天子,是你的事情吗?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当天子的是你弟弟,当不当天子是刘盆子的事,你刘恭凭什么在这里辞让!

刘恭吓得赶紧退下,不敢再说。

哥哥吃瘪,刘盆子只能发话。他解下玉玺和绶带,向他的那一帮臣子叩头:“都设置官府了,可大家还跟强盗一样。地方上每次进贡,总是被抢,这些恶名传播甚广,没有人不怨恨。这都是因为拥立的人不对,请大家允许我退位让贤。”说着说着,刘盆子哭了出来:“如果非要杀了我刘盆子承担责任,那我也没有办法。我说这些,只希望大家能可怜可怜我。”

众人见他们的天子声泪俱下,都离开席位,叩头道:“我们行为不端,辜负了陛下。从今以后,再也不敢放纵不羁了。”

刘盆子表态了,哭了,臣子也被他所感动,但这个天子还得他来当。一伙人一拥而上,把他抱住,另一帮人就把他解下的印章和绶带给他往身上套。

刘盆子不愿意当,可是被一帮人抱住,不能动弹,急得哇哇大哭。但哭也没用,天子这个差事不是他想辞就辞的。

不过,经历了这么一场风波,赤眉军倒是有所收敛,众将领回到自己军营,都不再外出扰民。百姓听说了这件事,纷纷赞扬刘盆子。那些离开长安的百姓听说长安的治安大为改观,开始往回跑。

但赤眉军仍然没有制度约束,富庶的京城对他们来说,遍地都是财宝,几十万赤眉军的秉性更不可能因为没有威严的刘盆子哭闹一番就突然改变,所以这样的安宁是不会长久的。

二十多天后,赤眉军就手痒了。他们蜂拥而出,到处抢掠。城内粮食抢光了,他们就到处搜刮珍宝。抢着抢着,最后连宫殿都烧了。

长安城被弄得稀烂,东部又有军队威胁,几十万赤眉军就向西进军。后来遇到大雪,死了好多人,军队又回到长安。长安城都被搜刮尽了,他们把目光瞅向了西汉帝王的陵墓,因为帝陵中埋了许多宝贝。据史书记载,赤眉军发掘陵墓的时候,有的尸体保存完好,挖出来还栩栩如生。他们见到美丽的女尸,竟然不顾死的活的,实施奸淫。

当赤眉军带着他们的天子刘盆子沿着秦岭,向西进兵的时候,长安城内,还有一支武装。这支武装,由大司徒邓禹率领。而邓禹的大司徒,也是天子所封,只不过这个天子,不是刘盆子,也不是刘玄,而是刘秀。

那个昆阳之战中击败王莽的刘秀。

[1]刘章,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齐悼惠王刘肥的次子,生于公元前 201 年。 汉惠帝去世后,吕后掌权,被封为朱虚侯的刘章不满吕氏家族专权,在一 场酒宴上当着吕后的面杀了一个吕家人,那时他二十岁。吕后去世后,刘 章在歼灭吕氏家族的过程中立下巨大功劳。汉文帝刘恒继位第二年,他被 封为城阳王,一年之后,年仅二十四岁的他就去世了,死后谥号曰“景”, 故刘章被称为城阳景王。

[2]方望,平陵人(汉昭帝陵邑),与弓林等人找到了曾经的孺子刘婴,将刘 婴立为皇帝。更始帝派李松和苏茂征讨,击败了方望集团,方望被杀。

[3]更始帝封的二十个王爷中,申屠建被封为平氏王,张卬被封为淮阳王,胡 殷被封为随王,廖湛被封为穰王。

[4]更始帝封的二十个王爷中,王匡被封为泚阳王,陈牧被封为阴平王,成丹 被封为襄邑王。

5.东汉

更始帝率领的汉军本就是刘、刘秀所创立,二人在军队中有很高威望。昆阳之战后,两兄弟被越来越多的人拥护,一些人担心他们功高震主,就阴谋把刘杀了。

刘死后,刘秀为了打消更始帝君臣的疑虑,从前方赶回宛县。对哥哥的死,他没有表露出任何伤心,更没有因昆阳之战而产生一点点得意,安之若素,就像跟哥哥的关系不好,杀了刘跟自己没关系似的。更始帝见到刘秀这个样子,有些内疚,不但没斩草除根,还把刘秀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

更始帝自宛县迁都洛阳前,让刘秀兼任司隶校尉],提前到洛阳修整宫殿和官府。刘秀兼任司隶校尉,就按照汉代的官制设置僚属、创建制度。然而,更始帝移驾过程中,这帮号称汉朝君臣的人,连汉朝官服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胡乱打扮一番,看上去就像女人,沿途没有不笑话他们的,有的人看到他们身着奇装异服,还自称是汉天子、汉臣子,吓得连忙逃了。

但跟在身后的司隶校尉一行人就很得体,行家一见,都知道他们是严格按照汉制的,那些拥护汉朝的人都非常欣喜。有些汉朝老吏思念汉朝,见到这个场景不禁流下泪来:没想到今天还能见到汉官员的威仪呀!

更始帝元年(23),更始帝到洛阳后,当年十月,派遣刘秀北渡黄河,降服黄河以北的地区。

刘秀在邯郸时,曾经的赵王之子刘林,建议刘秀决开黄河,水淹赤眉军。刘秀没有答应。刘林觉得跟刘秀不是一伙的,与当地人李育、张参共同拥立了一个叫王郎的人。

王莽年间,长安城里有个人自称是汉成帝刘骜流落民间的儿子刘子舆,被王莽杀了。如今出来一个王郎,说自己其实是真正的刘子舆,还编了一系列故事支撑。当时民间有传言,说赤眉军即将渡河北上,刘林等遂借着赤眉军的势力,说赤眉军将会拥立“刘子舆”当天子。赤眉军有数十万之中,百姓无人不知,听说赤眉军也拥护“刘子舆”,更加相信王郎编的那些故事,王郎由此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

当年十二月,王郎被立为天子,定都邯郸。接着,王郎遣将帅攻城略地,赵国以北、辽东以西,见到王郎的使者和将领后都投降了。

王郎当天子了,而刘秀是被派去给更始帝攻城略地的,所以面对日益壮大的王郎,刘秀不可能置之不理。

更始帝二年(24)二月,刘秀北至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王郎早就听说了这个刘秀,悬赏十万户,求购刘秀的人头。

一个叫刘接的人心动了,他在蓟县城内起兵,响应王郎,城内顿时大乱,人们都听说王郎的使者马上就到,城内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纷纷出迎。刘秀见控制不住蓟县,带着属官和随从慌忙逃了。

刘秀一行人踉踉跄跄,到信都郡才脱离危险。他随即在信都郡招兵买马,攻打周边县域。刘秀一边打一边拉,势力迅速壮大,随后更始帝刘玄也派出讨伐王郎的军队。到更始帝二年(24)四月,大军围住了王郎的老巢邯郸,连战连胜。五月,邯郸城破,王郎被杀。

两军对垒胜负未分之时,很多人要考虑战败后的出路,一些人担心一无所有,甚至被敌人抓起来杀了,就当了两面派。刘秀胜利后,在王郎的地方发现了数千封自己人跟王郎私下里的通信。

但此时天下未定,正是用人之际,刘秀难道要把这些人都杀了?他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像自己那样坚定,那样义无反顾。如果杀了那几千个人,他的实力就会大大受损,而这只会便宜了竞争对手。

刘秀做了一个大度的决定:将信件焚毁,让那些曾经在危机时刻背叛过自己的人,安下心来辅佐自己。

战胜王郎后,刘秀终于在黄河以北闯出一片天地。但这时候,更始帝刘玄的使者来了。

使者带着更始帝的命令,封刘秀为萧王,同时要求刘秀回长安。

刘秀会回去吗?

当初,哥哥创建了军队,在军队中那么高威望都会被杀了,如今回去,一个不小心岂不又重蹈覆辙?

萧王刘秀是愿意当的,但是要他回去,没门儿。

刘秀以河北未定、不能离开为由,拒绝了。于是从这次抗命开始,刘秀就跟刘玄分道扬镳了。

当刘秀在黄河以北招揽人心、建章立制、征讨不服的时候,长安城里乱得不像样子。先是更始帝刘玄沉湎酒色、任人唯亲,他的岳父赵萌独揽朝政作威作福,他们卖官鬻爵又产生了大量低素质的官员,长安百姓甚至编出顺口溜骂他们。

后来赤眉军撵走刘玄,在宫里吵架打斗,在城里胡作非为,抢粮食、夺财宝、挖陵墓……老百姓苦不堪言。

首都长安都乱成这样了,地方肯定不可能听命于朝廷了。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

地方上乱到何种程度呢?

***

梁王刘永已经在睢阳唯我独尊,公孙述在巴蜀二郡称王,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楚黎王,还有许许多多没有称王的武装:张步起于琅琊,董宪起于东海,延岑起于汉中,田戎起兵于夷陵。这些称王的、起兵的,手底下设置了一批将帅,攻城略地,倒还有个军队的样子。然而更多的,是到处抢掠的土匪。这些土匪都会给自己一个称号,就像曾经的绿林、平林、下江一样。单单史书记载的匪帮,就有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

这样的乱世自然有人想要统一的。

但这个可以被寄予厚望之人,不可能是前面的天子更始帝刘玄,更不可能是倒行逆施的赤眉军。

公元25年六月,在刘盆子当上天子的那一个月,刘秀也在众人的拥护下,正式称帝,时年三十一岁。

刘秀后来被称为光武帝,这一年也就是光武帝元年(建武元年)。

当月,刘秀麾下前将军邓禹进攻更始帝手下的定国上公王匡,大破之。

七月,派吴汉等十一将军包围洛阳。洛阳城内,正好是那个出主意害死刘的朱鲔。

大军包围洛阳数月,但朱鲔顽强抵抗,刘秀派遣朱鲔曾经的属下岑彭前去劝降。

可朱鲔知道,自己早已和刘秀结仇。当年,刘被杀,他就是主谋;后来更始帝派遣刘秀到黄河以北的时候,他也明确表示反对。所以朱鲔不敢投降。

刘秀是个有大局的人,虽然朱鲔曾让他非常难过,可在这个关键时刻能不消耗就尽量不消耗。倘若这个时候复仇,他跟朱鲔不过是两败俱伤、便宜了别人,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和解。刘秀表示:成大事者不计小仇。朱鲔倘若投降,我还会保住他现有的官爵,怎么会惩罚他呢?黄河之水在此,我不会食言的!

当年九月,朱鲔投降,刘秀进驻洛阳,并定都于此。同月,赤眉军攻入长安。

十月,更始帝投降赤眉军。赤眉军在京城两个多月,像土匪一样,相比之下,老百姓觉得之前那个不那么差劲的更始帝刘玄挺好,就思念刘玄;十二月,张卬察觉到这个情况,就让一个叫谢禄的人把刘玄杀了(谢禄是赤眉军派去招降刘玄的人)。

与赤眉军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两年以后,光武帝三年(建武三年,27)正月,刘秀御驾亲征,讨伐赤眉。赤眉军望见极有章法的大批汉军,惊慌失措,又粮草不济,遣使投降。

刘秀见到刘盆子,问他:“你知道自己该死吗?”

“论罪当死,还希望陛下可怜,能赦免我!”

刘秀笑道:“你小子很狡猾,看来我刘家没有笨蛋。”

对于赤眉军的将领,虽然他们犯了很多大错,但刘秀顾念他们还有些功劳,且不能逼得他们狗急跳墙,就没有杀,让他们住在洛阳,还赐予田宅。

由于刘邦建立的汉朝定都长安,与洛阳一个西一个东,所以后人称刘邦的汉朝为前汉或西汉,刘秀建立的汉朝为后汉或东汉。两个汉王朝之间又隔了一个王莽的新朝,后人称那十五年为“新莽”。

***

当年,赤眉军在长安时,把长安城弄得破败不堪。他们抢光了财宝和粮食,就烧杀抢掠,还一把火将长安的宫殿、房屋都烧了,长安街市中再也没有行人。长安折腾得差不多了,赤眉军又引兵向西,号称百万大军,沿秦岭而行,抢掠沿途县域。后来遇到大暴雪,死伤惨重,又回到关中,大肆发掘西汉帝陵,见到陵墓中栩栩如生的女尸,居然奸淫。在赤眉军离开长安期间,刘秀的大司徒邓禹来到长安,驻军昆明池,犒劳将士。邓禹要求麾下的将士们斋戒,之后择了个吉日,修缮并祭祀了被破坏的高庙。

高庙,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驾崩之后,供奉他的神位之地。曾经,这里神圣不可侵犯。汉文帝之后,新君继位,首先都会拜谒高庙,皇帝的加冠礼,也都在高庙进行。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来到高庙,取走了他提前放在这里的禅让文书,回到未央宫宣布改朝换代。几个月后,供奉刘邦的高庙,就被改为文祖庙了,因为王莽想寓意自己代汉立新如同舜帝继承尧帝。一开始,这个庙还能像汉朝时有人祭祀、有人看守,几个月后汉高祖刘邦就成为新朝的宾客,在新王朝的明堂中享受祭祀,于是那个专门属于他的高庙,就不再有人祭祀和看守了。汉高祖的庙都能如此,其他皇帝的庙是何待遇,更不消说。

王莽十三年(地皇二年,21),王莽梦见高庙神灵,遂派遣武士,毁坏高庙。之后又驻扎军队,把此处变为军营。

邓禹修缮了这个象征了汉王朝源头的庙,带着人进行了十多年来的第一次认真祭祀。邓禹还收走了西汉十一个皇帝的神位,将它们带到洛阳,因为在洛阳,汉高祖的九世孙刘秀已经给刘氏祖先重修了庙宇,那些神位有地可以安放了。

邓禹的人带上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的神位,离开了长安。

倘若这些皇帝地下有知,当他们的神位被摆放在洛阳的高庙中时,会欣慰、愤恨还是遗憾呢?

旧的汉朝过去了,它所创造的,一部分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记忆和文化,融入了这片土地上所有人之血液。

许多年后,人们依旧会追忆这个王朝,想起那时候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夕阳下,荒冢古原,人们看着那些遗迹,想到它的兴衰成败,会不禁感慨: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