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王莽:我理想中的天下
  4. 第五章 外戚势力
设置

第五章 外戚势力(1 / 1)


那一年,王莽三十八岁,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这个年龄能攀上如此高位,在任何时代都算得上佼佼者了。意气风发的王莽暗暗定下目标:做一番成就,超过四个长辈(《汉书·王莽传》:欲令名誉过前人)。于是,王莽辅政之初,克己奉公,不知疲倦。他广招人才,还不惜金钱,将封地收入都用来招徕宾客,而他本人则愈发节俭。有一次,他母亲生病,朝中官员派夫人探望,王莽妻子迎接时,穿着非常简朴,不像其他豪门贵族都身着绫罗绸缎。众人最初以为这女子只是丫鬟,后来才知是王莽夫人,都惊愕不已。

1.皇后

刘骜的第一个皇后,史称许皇后,是平恩侯许嘉之女,刘骜当皇太子第一次见到她时非常喜欢,刘骜继位第二年(前31)被立为皇后。

刘骜继位之初,不断有各种特殊的自然现象,黄雾、流星、日食、大水等,层出不穷。当时人们信奉天人感应理论,认为发生这些灾异是老天有话说。

老天想说什么呢?这个由学者(主要是儒生)们解释。他们往往先定调子,看想要借此自然现象阐发个什么样的思想,比如劝谏天子,还是指责外戚、诸侯、大臣。定好主攻方向,就在古书字缝中寻找论据。那些论据令人信服也好,牵强附会也罢,他们总会慷慨激昂地写上一篇精美文章,表扬他们看着顺眼的,斥责他们不满的。

那时候根据天人感应议论政事,谈的道理、用的逻辑都没什么科学依据,靠的就是共鸣,你说出了天子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你就有理。比如你觉得发生日食是后宫出了问题,而别人认为是外戚出了问题,哪个人的观点能说到皇帝的心坎儿上,皇帝就觉得谁说得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简单例子,刘骜继位之初,给一个舅舅(与王政君同父同母的王崇)封了列侯、五个舅舅封了关内侯,大臣们反对,就说出现黄雾是因为给没有功劳的外戚封侯不符合规定,是以天降灾异。

但王凤紧接着辞职,刘骜就再也不听儒生的话了,还说出现黄雾是自己的问题。

所以,解释自然规律的权力掌握在儒生手中,但是采纳与否的权力在天子手中。

把出现黄雾解释成外戚有问题,在皇帝那儿通不过,于是另一帮大臣出来了。谷永和刘向(王莽亲家刘歆的父亲)就给出了新的解释:后宫存在问题,解决方案是减省后宫经费。

刘骜觉得谷永和刘向的论述很有道理,说到了他的心坎儿上,就照办了。

许皇后连忙给刘骜上书,陈述这么做有多不合理,并希望和刘骜面谈,可刘骜引用谷永、刘向的话把许皇后驳回了。

之后三年,连续发生了日食。大臣们纷纷上书,认为发生日食是老天告诫刘骜别重用大将军王凤。

可我们也知道,刘骜非常信任王凤,大臣就是把天说破了,他也不会废掉王凤的,因为没有了王凤,那些烦人的、不好干的事情就得他亲自干。所以,即便那些说王凤不好的大臣把道理说得如何鞭辟入里、如何环环相扣,刘骜都不会认同的。

不过,倘若在这时有人给日食一个另外的解释,他就宁愿相信了。

那个谷永又出来了,他认为日食之咎不在王凤,而在于许氏外戚。

刘骜立即相信。很明显,刘骜之所以“相信”,是因为需要王凤,他发自内心地想给王凤脱罪。

渐渐地,刘骜对许氏外戚就有些疏远了。许家见刘骜开始宠信别的女人,又想到许氏被疏远皆因为王氏家族,于是以许皇后姐姐许谒为首的一批人就想到一个法子,准备改变这种状态。

她们请巫师施法,诅咒王凤及后宫那些怀有身孕的女子。

请巫师施展诅咒之术,当年汉武帝就因为这种事废了第一个皇后,逼死第二个皇后,还将亲生儿子满门抄斩。

许家干的这个事被一个叫赵飞燕的婕妤知晓,赵飞燕又向王政君举报了。王政君得知后大怒,立即将许谒一干人等下吏拷问。

最终,许谒等直接参与人员被诛,许皇后被废,幽居在上林苑昭台宫,许皇后亲属全部被遣回故乡山阳郡(治所昌邑县,今山东省巨野县南部)。这一年,是许皇后当上皇后的第十四年,汉成帝十五年(鸿嘉三年,前18)。

许皇后在上林苑昭台宫幽居了一年多后,被迁出长安,来到长定宫。长定宫是林光宫中的建筑,地址已远离长安,在云阳县(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了。

许皇后被废一年多以后,那个告发许皇后的赵飞燕成了刘骜的最爱,刘骜想要把赵飞燕立为新的皇后。

可王政君不同意,她嫌弃赵飞燕婢女出身,当了国母会贻笑大方。

这时是淳于长来往于未央宫(刘骜居住处)和长信宫(王政君居住处,处于长乐宫之中)之间,帮助赵飞燕和刘骜给王政君吹耳旁风。

王政君拒绝赵飞燕当皇后的理由,纯粹是她的个人喜好和偏见,根本不是原则性问题。不但没有任何法令条文规定平民不能当皇后,在汉武帝时代还有过舞女当皇后的先例(指卫子夫),包括现在的天子刘骜,都是那个舞女的血脉。所以淳于长软磨硬泡,找各种机会说服王政君。王老太太又是个不太坚定的人,就渐渐松口,觉得让赵飞燕当皇后也无伤大雅。

王政君不再阻拦,刘骜就放开手开干了,他很快就下诏,封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

谏大夫刘辅认为此举非常不妥。据《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刘辅表示,刘骜现在是“触情纵欲”,倾心于“卑贱之女”,如果将赵飞燕这种人册封为皇后,一定“有祸而无福”,还说“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刘骜听他把自己心爱的女子说得如此不堪,二话没说就把刘辅关进了监狱,群臣见平日里受刘骜赞赏的刘辅写了封上书就被关押,都不知是何缘故。后来在一众大臣的苦苦请求下,刘骜才稍稍熄火,给刘辅判了个鬼薪罪,就是把刘辅赶到山里,给官府义务砍柴。按照《汉旧仪》的说法,刑期三年。刘辅这个政治新星因这个事葬送了前途,终老于家。

等刘骜收拾了刘辅等绊脚石,一个多月后就将赵飞燕立为皇后,是时汉成帝十七年(永始元年,前16)六月。

刘骜深知,赵飞燕能当上皇后,淳于长下了很大力气,为了感激淳于长,他想给淳于长赏赐。而给一个臣子的最高赏赐就是封侯了,因为被封侯的人只要不犯错误,侯爵是可以世袭的,有了一定数量的食邑,他们就可以不劳而获了。

可封侯的理由是什么呢?淳于长只是刘骜的姨父之子,就算到汉成帝时代,给舅舅封侯成了心照不宣的惯例,可是给平辈的、姨父家的表兄弟封侯,也实在不成体统。

刘骜也不能因为淳于长偷偷摸摸传话帮赵飞燕当上皇后就给他封侯。

该找个什么理由呢?

刘骜想到了一件让他咬牙切齿之事。

事情和他的坟墓有关。

2.帝陵

汉成帝二年(建始二年,前31)时,刘骜就选定渭城延陵亭为自己驾崩后的坟墓所在地,并开始修筑延陵。然而过了几年,他突然看上了新丰县戏乡的一块地方,而且越看越顺眼,觉得那才该是自己死后的安居之所,于是在汉成帝十三年(鸿嘉元年,前20),他下令别再修那个延陵,去新丰县的戏乡修建昌陵。

把修了十一年之久的延陵丢弃,重新修建昌陵,如此劳民伤财的决定肯定是刘骜所为,和淳于长没有多大关系。直到那个负责修建昌陵的将作大匠解万年打起了小心思,才跟淳于长有了关联。

自汉景帝刘启开始,汉朝皇帝习惯围绕自己的陵墓建城邑,往这些新修的城中移民,以使皇帝死了之后,其葬地也繁荣昌盛,同时显示为他守墓的人多。刘启就建了阳陵邑,武帝刘彻建了茂陵邑,昭帝刘弗陵的平陵、宣帝刘询的杜陵,朝廷都往那里大量移民,所以自然也存在平陵邑和杜陵邑。

然而汉元帝刘奭是个节俭的皇帝,他觉得修建帝王陵已经非常花钱了,再围绕帝王陵修建城邑的话会加重百姓负担,于是在汉元帝九年(永光四年,前40)时,他下诏表示,在自己的渭陵旁边不要修建渭陵邑。

汉元帝开了不修陵邑的先例,刘骜也就遵循故例,不在自己的陵墓周围修城。

解万年就觉得,在帝王陵这个大工程上做点文章,一定能捞到许多政治资本,比如汉武帝时代的工匠杨光,因造的东西甚得天子之意而当上二千石的将作大匠;宣帝时代的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因建造杜陵被赐爵关内侯,同时代的将作大匠乘马延年被提拔为中二千石。以此类推,倘若自己在建造帝王陵工程中表现好,肯定也会被重赏。可如果仅仅修个坟墓而不起陵邑,他恐怕捞不到多少政治资本。

有了这个想法,那就得忽悠刘骜:在昌陵修建陵邑是非常必要的。

忽悠,也需要本事。解万年自忖还没有巧舌如簧的口才,他想到了一个叫陈汤的人。

陈汤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曾赴西域斩杀了郅支单于,并发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的千古豪言。他这个人,懂得变通,脑子灵活,熟知国家法令,而且挺有谋略。那时的陈汤是大将军府上的重要幕僚,曾足不出户就预料到西域的战事,极受大将军王凤和王凤继任者王音的重视。

但陈汤有个毛病,就是贪污,尤其跟了王凤和王音之后,经常收取贿赂,替人办事,让人看到了他的能量。王莽能够被封为新都侯,陈汤也是出了力气的。

解万年就想通过陈汤奏请刘骜,让刘骜像景、武、昭、宣几个皇帝一样,围绕着自己的陵墓修城。

可是,陈汤凭什么为了一个解万年,在刘骜面前浪费唇舌呢?

解万年当然替陈汤想好了:你陈汤现在居住长安,条件一般得很,你早就不想在那儿住了。等昌陵周围修了陵邑,你往那儿搬迁,搬过去朝廷就会分房分地。

陈汤果然心动了。他回家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了个封事给刘骜,逐条陈述在昌陵周围修城和往那里移民的必要性,为表忠诚,他愿意携家眷率先入住那荒无人烟的昌陵。

人都喜欢讲个派头,刘骜也想死后自己的陵墓周围繁荣昌盛,内心也隐隐希望围绕自己的陵墓修城,只是碍于父亲的先例才一直没办。如今陈汤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儿上,还说修建陵邑是国家所需,他当即同意,并且让将作大匠解万年负责。

当然,凭空修个城是非常花钱的事,刘骜虽然想干,但还是担心花钱太多国家受不了。恰在此时,“建筑权威”解万年跟他表态:这个工程没有陛下想象的那么复杂,三年就能搞定的。

如此刘骜再无后顾之忧,让解万年放手干。

真正开干的时候,麻烦才来了。昌陵的选址在一个低洼地,要修陵墓和城邑就必须运来大量的土进行增高,单单在土上面的花费,算下来土的价格已经和粮食差不多了。修建昌陵的工作困难重重。

五年过去了,虽然朝廷已经下拨了无数钱款,征发了无数百姓,可距离工程结束仍遥遥无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修建昌陵和昌陵邑是个错误的决定。

终于在汉成帝十七年(永始元年,前16)七月,面对各方压力,刘骜不得不下诏表示:之前误听了解万年的鬼话,以为该工程三年可成,但如今劳民伤财,实在让人痛心,就别再修昌陵了,将之前修的延陵作为我的陵墓吧,另外,重新修延陵的时候不要往延陵移民。

五年来,解万年也不是一事无成,他在昌陵修了一批房子,很多人就像陈汤一样盯着那些新房,于是就有人问政策研究专家陈汤:上面没有下令拆房,以后会不会还要往那儿移民呢?

陈汤像一个看破世事的哲人:“天子下那个诏书,不过是暂时稳住大臣,以后还要往那里移民的。”

当时,陈汤的官职虽然不大,但由于他昔年所做之事,以及说出的话经常都能应验,所以人们对他很信服,他的话有着很大影响力。

话说出去不久,就传到丞相和御史大夫的耳中。俩人非常生气,因为他们刚刚给刘骜上了个奏疏,让刘骜把昌陵的房子毁了。

而此时内朝首领已经是大司马卫将军王商,他很讨厌陈汤,就直接以妖言惑众为名,将陈汤抓起来了。这一回没有人维护陈汤,丞相、御史大夫也立即表态,声讨陈汤的罪行。

对于最终决策者刘骜来说,昌陵这个工程让他非常恼火。他又想起了那个当初拍着胸脯说三年可以完成的解万年,火冒三丈,下了一道非常严厉的诏书,将解万年痛骂一顿,说解万年“佞邪不忠,妄为巧诈,流毒众庶,海内怨望,至今不息”(《汉书·成帝纪》),翻译过来可以直接概括为“解万年是个畜生王八蛋,干了件遗臭万年的事情”。

至于陈汤,刘骜顾念他曾经远赴西域斩杀郅支单于的功劳,才没把他整死。最终,刘骜将解万年和陈汤发配到边郡敦煌。

讲了这么多修坟的事,这和淳于长封侯有什么关系呢?

3.告状

据刘骜发布的官方诏书说,在修建昌陵陷入困境时,淳于长是第一个提出罢弃该工程的,数次对自己说昌陵不可能建成,终于引起重视。让臣子讨论淳于长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汉书·佞幸传》:朕以长言下公卿,议者皆合长计。)

如今,支持修建昌陵的解万年和陈汤遭了殃,淳于长等反对修建昌陵的人自然就有功了。恰好刘骜想给淳于长封侯,于是刘骜在痛骂解万年是个王八蛋的同时,将淳于长好好褒扬了一番,说淳于长献了能安定百姓的妙策,让臣子讨论一下怎么封赏淳于长(《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复下公卿议封长)。

臣子明白,刘骜的言外之意是给淳于长封侯。

但大鸿胪平当(大鸿胪,负责管理归顺汉朝的蛮夷)不同意,他认为,淳于长虽然提出了善策,但还不至于因此封侯。

这是刘骜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理由,岂能因平当的阻挠作罢!不过平当毕竟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因而这一年刘骜虽然封了淳于长,但没有一步到位,先将他封为关内侯,食邑一千户[1]。我们知道,在秦汉爵制中,十九级爵是关内侯,二十级爵就是列侯了,关内侯差不多是个“准侯爷”。几年后,刘骜找了个机会,就把淳于长封为定陵侯。

汉成帝二十一年(元延元年,前12),刘骜旧事重提,说之前淳于长提出要放弃昌陵工程时,平当认为国家已经在昌陵耗费了许多精力,应该坚持修完。刘骜下结论,说平当在胡说八道,以此为借口将其调出中央,贬为钜鹿郡太守。

淳于长是王政君姐姐的儿子,王莽是王政君兄弟的儿子,他们和王政君、刘骜的亲疏程度一样,众人对他俩的评价也不相上下,那么最有可能接替王根的,自然是那个在官场上混得更好的淳于长(王莽比二千石、淳于长中二千石)。

如果王莽不采取非常措施,王根之后势必是淳于长了。该怎么办呢?

王莽开始偷偷调查淳于长的罪过。

一查,就发现了一个大秘密。秘密仍然和那个被废了的许皇后有关。

当年,出身低微的赵飞燕在淳于长的帮助下当上皇后,许女士伤心欲绝的同时,也看到了淳于长的能量。

恰好许女士知道,她的姐姐许孊(mǐ)丧夫后,和淳于长有一腿,后来淳于长还直接把许孊娶为小老婆。于是许女士就通过许孊给淳于长大把大把送礼,不说重新当皇后,哪怕能当个婕妤,别幽居在长定宫就行。

淳于长收了厚礼,答应得倒还爽快,直接许诺许女士说自己可以运作一下,让许女士当个“左皇后”(汉朝没有这个封号),地位仅比赵飞燕稍逊。

这让许女士喜出望外。她将越来越多的钱送给淳于长,同时对淳于长的一些言语侮辱也默默忍受。

淳于长似乎的确有这个能力,因为到汉成帝二十五年(绥和元年,前8)时,汉成帝突然想起被废的前妻许女士,下诏优待九年前遣回山阳郡的许氏亲属。这个诏书虽然没有提及优待许女士,可刘骜能这么做,还是让许女士看到了希望。

然而这个可能存在的希望被王莽破坏了。那一年,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病重,王莽和淳于长都想当接班人,而且淳于长的可能性更大。

王莽私下调查到,淳于长将许孊娶为“小妾”,还收了许女士的许多贿赂,王莽找到王根:“淳于长见将军久病不起,内心非常欢喜,他自以为要替代您,竟然已许诺一些人,说自己上台后让他们当什么职务。”说完,又把他调查到的罪行说给王根。

也许,王莽说淳于长对王根的病幸灾乐祸,王根心里不舒服,却仍会怀疑其真实性。可他又听说淳于长已经迫不及待想取代自己,还说得有板有眼,恰恰这些话是由表现非常好的王莽所说,王根就深信不疑了。他顿时觉得自己看错了淳于长。

王根大怒:“真是如此的话,你为何不早说?”

“我不知将军是何意,所以一直没敢跟您提!”

王根气得上气不接下气,指着王莽:“快,快把这贼子的丑行汇报给皇太后!”

得到王根的指示,王莽就什么都敢说了。他说淳于长和前皇后的姐姐许孊私通,收受许女士的巨额贿赂,平日里骄奢不奉法,还狂妄自大欲代替曲阳侯王根,对待舅母(王莽生母)不恭敬等,听得王政君大怒:“这小子居然拙劣至此,你快把这些告诉皇帝!”

王莽在刘骜面前再一番添油加醋,而王莽所说又事实俱在,刘骜恍然,发觉他信任的淳于长居然如此阴险。考虑到淳于长为自己立过大功,最终将淳于长免官,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当侯爷。

这对于淳于长来说,是个好结局了,可是他实在不该去招惹自己的六舅舅王立(也是刘骜的六舅舅)。

[1]大司农中丞王闳也曾和淳于长一样,建议放弃昌陵,因而在封赏淳于长的 同时,王闳也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

4.接班

淳于长离开长安时,碰到了王立的儿子王融,他想这也许是个机会,就通过王融给王立送了许多礼物,希望王立能在太后和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

王立收到礼就去为淳于长说好话。可他们没想到,等王立一说完,刘骜就觉得不对劲:按照常理,王立此时应该狠狠地踩淳于长一脚啊!

这是何故呢?

汉成帝二十一年(元延元年,前12)时,大司马卫将军王商(王家老五)去世,按照次序,最有资格接替王商的是刘骜的六舅舅王立,而非七舅舅王根。

然而在此之前,王立和南郡太守李尚合谋私吞了数百顷地产,获利一亿,被丞相司直[1]孙宝检举,最终李尚被杀,而王立虽然捡回一条命,却不再被刘骜信任,最终失去了接班王商的资格。

王立觉得,自己贪污一个亿算不得什么事儿,之所以失去接班资格,除了那个多管闲事的孙宝,还和在太后、皇帝面前有很大话语权的淳于长乱嚼舌根有关系,因为他知道,孙宝和淳于长的关系很好。王立既已怨恨淳于长,那之后有机会就说淳于长的坏话,而刘骜对这一切知根知底。

所以,当刘骜见平日里痛恨淳于长的王立突然给淳于长说起好话,立即警觉:这有猫腻啊!

他让人调查此事。调查的结果肯定是确凿属实。王融被逮捕了。当此之时,王立迅速出手,令他的亲生儿子自杀。

王融自杀,刘骜更觉狐疑,下令彻查到底。

淳于长也被抓了。淳于长平日骄纵惯了,没吃过什么苦,在狱中被暴打一顿,什么都招了。

据史书记载,淳于长交代了他戏弄侮辱前皇后许女士的种种细节,也说了他阴谋帮许女士当“左皇后”。他把这些事情说了,相关部门认为淳于长大逆不道,罪该万死。淳于长死在监狱里了,后来,汉哀帝时的丞相王嘉说,淳于长在狱中是被打死的。(《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长榜死于狱。)

至于那个让淳于长羞辱的许女士,下场也非常凄惨——刘骜派人把她毒死了。

王立虽然也牵连甚深,但毕竟是刘骜的亲舅舅,只被免官,还能回封地当个红阳侯。

汉成帝二十五年(绥和元年,前8),淳于长死于狱中,故皇后许氏被杀。王根辞官之际做了一个影响汉朝国运的决定:推荐侄子王莽代替自己。

当时,刘骜也对王莽满意,认为这个人有忠诚正直的品德,将王莽由比二千石的光禄大夫提拔为大司马,位列三公。

这一年是公元前8年,距离汉成帝刘骜驾崩还剩一年,据汉朝亡国也还有十六年。

王老六王立是刘骜的舅舅,本来是最有资格的,却因为淳于长之事永远失去了当内朝长官的机会。那时他肯定想不到,过不了几年,他会被这个侄子逼死。

那一年,王莽三十八岁,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这个年龄能攀上如此高位,在任何时代都算得上佼佼者了。意气风发的王莽暗暗定下目标:做一番成就,超过四个长辈(《汉书·王莽传》:欲令名誉过前人)。于是,王莽辅政之初,克己奉公,不知疲倦。他广招人才,还不惜金钱将封地收入都用来招徕宾客,而他本人则愈发节俭。有一次,他母亲生病,朝中官员派夫人探望,王莽妻子迎接时,穿着非常简朴,不像其他豪门贵族都身着绫罗绸缎。众人最初以为这女子只是丫鬟,后来才知是王莽夫人,都惊愕不已。

勤奋的王莽想要干一番事业,但这有个前提是,天子支持他。如果天子不支持,那就难得很了。

刘骜对王莽的支持也不过持续了一年,那之后不但王莽说的话不再好使,他们整个王氏家族都差点垮台。

只因一年之后,汉成帝刘骜驾崩了。

而刘骜去世之时,没有子嗣。

[1]丞相司直,汉武帝二十三年(元狩五年,前 118)初置,秩比二千石,职 责是辅佐丞相检举不法分子。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