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军队围困金陵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李煜就是不投降,李煜最信任的大臣陈乔和张洎还是对李煜说:“陛下不用担忧,我们金陵城固若金汤,不是那么好攻破的,他们宋军很快就会自动退去。”
李煜本人也认为会如此。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城外的宋军并没有退去,反而源源不断地增加。这让李煜很是发愁,这该怎么办呢?
于是,他又召来大臣们进行商议。大臣们全都说:“陛下,这次战争就是由南唐和大宋之间的误会引起的。”
于是他们又想到派遣个使者到东京去找大宋的皇帝赵匡胤说道说道。
这样有关南唐安危的重要事情,应当派谁去呢?
众大臣都一致推举徐铉,说他是南唐的名臣,博学有辩才,他不去让谁去?另外,张洎又推荐了一个在南唐很有名气的道士叫周惟简,他说:“周惟简道长是个有远略的道长,谈笑弭兵锋,可令他与徐大人同去,必不辱使命!”
于是,李煜便派此二人出使大宋。
大宋的元帅曹彬很听赵匡胤的话,也不着急攻城,他需要的就是和平统一南唐,今听了南唐的要求,还命令自己的人护送南唐的使者前去京师拜见陛下。
徐铉这一路上日夜思索,他想了又想,像背书一样,将怎样跟赵匡胤应对的话都想清楚了,把矛盾关系也都理顺了。
他们二人到了大宋的朝堂之上,徐铉作为南唐派来的大臣,仰脸大声对皇帝和所有的朝臣们说:“李煜无罪,陛下讨伐李煜实在是不应该!”
赵匡胤十分镇定,威严地坐在那里,传他上殿,命他将话讲完。他到得殿上,继续慷慨陈词:“一直以来,李煜十分恭敬地侍奉陛下,以小事大,好像儿子侍奉老子一般,从来小心谨慎,不敢有任何差池,为何还要受到讨伐呢?”
徐铉果然很能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了几百句。赵匡胤耐心地听他一句一句地讲完,然后,沉稳地问他:“卿说老子和儿子分作两家,行吗?”
徐铉事前想了很多,却没想到赵匡胤会这样说。这一句话真是太要命了,一下子就扣住了他的死穴,使他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他说的那么多的漂亮话,却抵不上这么简单朴实的一句话。
站在徐铉身旁的周惟简见出现了十分不利于自己的冷场局面,他突然就想到了在他们来之前,李煜亲自提笔题写奏目,写了十几页纸,令他寻个好时机呈给赵匡胤,请求赵匡胤多多哀怜,说自己愿意病退,将所有政务尽皆辞去。这时,周惟简便趁机将李煜写的奏本向上呈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接了之后,浏览了一下,道:“你们国主所言,我一点都不明白。”
游说大宋的皇帝就此失败,不过,李煜还有一点倚仗,那就是他还在湖口屯有十多万兵力。这时候,正是急于用兵,李煜赶紧派人召他们来救援。
然而,李煜这点兵,大宋已给他计算在内了。消灭这支部队的任务就交给了大宋将领王明。
此时正是干冷的冬天,长江的水浅,而南唐的这十万援兵却乘坐着大船顺流向下,想要将采石矶的浮桥给烧毁,以此来解决都城金陵西面的围困。可是在皖口(今安徽安庆)西边,跟宋朝的大军遭遇,南唐的军兵在船上点上火,使火船顺流向下,目的是要以此来对抗宋军,然而,老天不公。这时候,风向却逆转,突然向南唐的军队那边刮去。结果,火没烧着人家,却把自己给烧得乱七八糟,十几万兵力眨眼溃败。如此,李煜的都城金陵真的成为一座孤城了。
没办法的李煜只好再次派人到东京开封去,还是派的徐铉和周惟简二人。赵匡胤于便殿接待了他们。当然,在来之前和途中,他们两个又想好了一套对付赵匡胤的办法和说辞。
刚开始的时候,徐铉态度很是诚恳,向大宋的皇帝赵匡胤辩解国主李煜没有来朝之理由,他说:“臣国主李煜侍奉大宋很是恭顺,可是因为身染疾患,没有能够入朝觐见陛下,并不是有意要拒绝陛下诏命。所以,恳求延缓进兵,来保全江南一邦之性命。”
赵匡胤也是心软的人,见人家态度那么恳切,自己也不好总是板着脸子说话,于是也总是温婉地和他争辩。然而,这徐铉见赵匡胤态度变好了,他反而觉得自己占理了,越说越来劲,声色也越来越严厉,一时竟忘了这是在跟谁说话,在办什么事。赵匡胤勃然大怒,以手按剑对徐铉说:“你也用不着再说了,南唐有什么罪?只是天下应当统一为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下,徐铉真是无话可说了,急忙就闭了嘴,吓得再也不敢言语,慌忙退下了。
赵匡胤又转脸问周惟简,那周惟简比徐铉还要害怕,唯恐因此掉了脑袋,忙惊恐地撂开手道:“卑臣原本在山野中隐居,从来没有要出来当官的想法,待天下统一之后,臣就想着进入终南山过隐居生活。”
赵匡胤见他那个样子,很是不屑,然而又可怜他,说道:“你想去终南山隐居,那你就去吧!”
然后,把他们两个人都送回了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