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4. 殷商盛象
设置

殷商盛象(1 / 1)


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叫桀,是个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汤的军队占领了夏朝的首都斟鄩(今洛阳地区),夏王朝灭亡,汤建立了商王朝。汤,又叫成汤或成唐,有时候,后人也叫他商汤。甲骨文记载他名叫大乙,就是这个人把夏桀消灭掉的。

大型涂朱红牛骨刻辞商

商朝的甲骨文是占卜时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象形文字,也称卜辞。河南安阳殷墟有大量出土。

灭夏的战斗胜利后,商汤在3000诸侯的拥立下称王,宣告商王朝的建立。商汤从残暴的夏桀身上吸取了教训,总结出夏桀是因为老百姓的反对才灭亡的。于是,他便以身作则,为老百姓做好事,整饬朝纲,将阿谀奉承的奸臣赶走,重用忠心为国的大臣。商汤这一系列的举动深受各地诸侯的欢迎。商朝的建立和兴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使中国成为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

伊尹,出生于伊水流域(今河南洛阳附近),在他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了有莘国(今开封陈留一带)做奴隶。

有一回,商汤的左相仲虺去给夏桀送贡品,途中在有莘国停留了几天。无意中,他发现送饭菜的奴隶伊尹才智出众,交谈之下,发现伊尹果然是个贤人。

回国后,仲虺就向商汤举荐了伊尹。求贤若渴的商汤,立即派了一名使臣带着聘礼,到有莘国去请伊尹。使臣到了有莘国后,明察暗访,费了很大劲儿,才在野外的一间小茅草屋里找到了伊尹。使臣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又黑又矮、蓬头垢面的伊尹,实在看不出这个人有什么出众之处,不由得显出一副傲慢无礼的神情来,他对伊尹说道:“你就是伊尹吧,你的运气来了,我们商王想见你,赶快收拾东西跟我走吧!”伊尹被使臣傲慢无礼的言行激怒了,立即以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态度,从容地回答说:“我伊尹虽然贫寒,但我有田种,有饭吃,过得像尧舜一样痛快,为什么要去见你们商王呢?”商国的使臣讨了个没趣儿,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商国了。

商汤灭夏

商族发展到商汤时,已十分强大。夏朝末期,夏王桀大兴土木、奢侈淫逸、征伐邻国、残杀异己、横征暴敛,以致怨声四起。商汤于部族内布德施惠、轻赋薄敛、扶困救穷、勤政廉明,周边诸侯都归顺他,百姓也亲附他,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固。他又任用仲虺、伊尹为左右相。伊尹出身奴隶,深知人民疾苦,为相后,施行改革,安定社会。此后商汤入据中原,先击败韦、顾等邦国,后又击败昆吾,并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与夏军决战。夏桀大败奔溃,南窜于南巢(今安徽巢湖附近)而死,夏朝灭亡。

有莘国的国君听说商汤派使臣来请伊尹,他怕伊尹被商国请回去对自己不利,就找了个借口把伊尹抓了起来。后来仲虺亲自来请时,伊尹已失去了人身自由。

仲虺回商国后,把伊尹面临的处境向商汤汇报了一遍,商汤十分失望。后来,仲虺想出了一个主意,便对商汤建议向有莘国君求婚,让伊尹作为陪嫁奴隶,和有莘国君的女儿一起到商国来。这样,不仅可以请来伊尹,而且可以使有莘国免除疑虑。商汤表示赞同,马上派人到有莘国去求婚。使臣到了有莘国,向有莘国求婚,有莘国的国君答应了商汤的要求,于是伊尹作为陪嫁奴隶来到了商国。

伊尹来到了商国后,经过交谈,商汤感到伊尹果然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就任命伊尹为商国右相,和仲虺共同策划处理各种国事。就这样,伊尹由一个奴隶一跃成为商国的宰相。在伊尹的辅助下,商国的势力更加强大,最后终于灭掉了摇摇欲坠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

商汤死后,伊尹成为商朝的重要辅臣。商汤原来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太丁死得早,于是汤死后,伊尹扶持商汤二儿子外丙继位做了商王。但是外丙不久也死了,于是伊尹又立他的弟弟中壬为王。过了不久,中壬又死了,伊尹只好立商汤的长孙太甲为王。

太甲从小生长在帝王之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此他即位后,政务民事从不过问,整天只知寻欢作乐。

对于太甲能否做好国王,伊尹很是担心,因此他辅太甲,用力最勤。太甲刚一即位,伊尹就在祭祀先王的典礼上作了长篇训话(后题为《伊训》),教导太甲要继承先王遗志,勤于政事,努力修身治德,以使商朝的江山能够永不消逝。还作了《肆命》,陈述天命之无常,劝诫太甲。不久后,再作《徂后》,以远古君主兴亡之事劝谏太甲以史为鉴,避免亡国厄运……

伊尹一再教导太甲要勤政爱民,不能耽于游乐,但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伊尹看到太甲执迷不悟,心想:太甲这样放纵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夏桀一样的人。由于劝诫毫无结果,伊尹在和其他大臣商议后,把太甲软禁在汤墓附近的桐宫(今河南偃师县西南),让他静心思过。

大事记

公元前16世纪,商朝国君太甲继承王位后施政无道,伊尹将其放逐桐宫三年,待太甲修德后,复回朝执政。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看到太甲稚气脱尽,行为简朴,与三年前相比判若两人,伊尹非常高兴,便亲自携带商王的冠冕衣服到桐宫,迎接太甲返回亳都再登王位,把国政交还太甲。桐宫三年,太甲好像变了个人。他早起晚睡,关心百姓疾苦。诸侯见太甲宽厚仁德,待人诚恳,因而都来归附;百姓见君王和蔼可亲,关心人民,因而都同心爱戴……

太甲复位后,实行了一系列好的政策,诸侯归顺,百姓安居乐业,商朝仿佛又回到了商汤当政的时候。传说太甲死后,伊尹作《太甲训》3篇,称颂太甲,并尊他为太宗。太甲死后,沃丁即位,伊尹自觉年老,不再参与朝政。伊尹于沃丁八年病死,相传他活了一百多岁。沃丁以天子之礼隆重地安葬伊尹,用牛羊豕三牲祭祀,并亲自为伊尹戴孝三年,报答他对商王朝的贡献。伊尹的名字见于甲骨文,记载他历享后代商王的隆重祭祀。伊尹树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臣形象,在商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他的政治主张对整个商代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青铜器

距今4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早期的青铜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晚期所出土的文物为代表,已具有一定的铸造水平。除刀、锥、铃等小铜器外,还有戈、戚一类兵器,爵、角、斝一类铜礼器;但这时铜器的胎很薄,器表也大都朴素无文;商代中期的青铜器以郑州商代遗址和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年代大致在中丁至盘庚迁殷以前。铜器出土较多,其中礼器有鼎、鬲、簋、觚、爵、斝等,而胎质一般较薄,只有单线条的花纹带;晚期以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这个阶段的中期最富有特点,以河南安阳妇好墓所出铜器为代表,有很多新的器类,器形也更丰富,礼器一般较厚,花纹繁缛,并开始出现铭文。

“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这是一首颂扬商朝开国历史的乐歌中的歌词,是歌颂伊尹担任“阿衡”官职辅佐商王的功绩的。伊尹辅佐了汤、太甲、沃丁等五位商王,是名副其实的五朝元老。像伊尹这样的辅佐大臣,在商朝还有很多,他们在维护商朝的长治久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伊尹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商汤建立商朝时,将国都定在亳(今河南商丘)。后来300年当中,前后5次搬迁都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的缘故;还有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的缘故。有一次洪水泛滥,把都城全淹了,商朝就不得不迁都。

从商汤到盘庚,商王朝经历了18个国王。前九王统治时期,基本上能继承商汤开创的事业,统治也比较稳定,因此都城一直在亳。可是从中丁到阳甲,商统治集团开始腐朽起来。在王室贵族当中,争夺王位的斗争越演越烈,兄弟之间、叔侄之间,甚至父子之间,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动乱的结果,致使王位更替频繁,这就是所谓的“九世之乱”,商朝王权的势力逐渐削弱。

大事记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主加紧了对平民和奴隶的剥削,阶级矛盾也尖锐起来,再加上水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使商朝很快地衰落下去。原来臣服于商朝的一些少数民族和诸侯国也都纷纷反叛。为了摆脱这种困难的局面,商王曾采取了迁都的办法,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盘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他的哥哥阳甲死后做了商王。

盘庚在诸商王中,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王。他既通晓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又有一套现实的统治办法;他能很好地笼络、使用商朝功勋旧臣,又能不被这些人左右、利用。因此,在盘庚继承王位的时候,尽管他还很年轻,却能率领商朝的臣民摆脱困境。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他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迁都的想法遭到大多数贵族的反对,他们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还有一些有势力的贵族煽动平民起来反对,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

奴隶殉葬

从生产关系上看,商代已进入奴隶社会。商代有臣、妾、奚、仆、畜民等各类不同名称的奴隶,甲骨文中也有把战俘投入到畜牧业和农业里的记载。商王朝本身的建立和文字构造及语法构造所达到的水平,都充分地证明这一点。但是商朝奴隶制的详细情况,还缺乏足以说明的直接材料。对于甲骨文里的“象”字,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认为这是日下三人的象形,是农民在太阳下面辛勤劳作的形象,可能是农业生产中的奴隶。在安阳武官村一座经过两次盗掘的商代大墓里,殉葬人数多达79人。在殷墟发掘的很多其他墓葬里,也有杀殉、生殉和杀祭的残骸。通常的解释认为,用以杀祭和殉葬的人全是奴隶。这些解释都有很多推测的成分,而且这些解释也还不足说明奴隶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进行生产的情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商代确实存在着奴隶殉葬现象。

在强大的反对势力面前,盘庚丝毫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迁都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安定。你们要理解我的苦心,不要产生无谓的惊慌。我的主意已定,不容更改。”

迁都于殷,盘庚是经过了周密考虑的。新都殷地处黄河以北,不仅有着优厚的地理条件,还有着可控四方的战略优势,可以有效防御北方、西北地区各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另外,殷还是商的先祖起源活动的地方,盘庚以恢复“成汤之政”为目标,有利于号召人民。从政治上来说,迁殷之后远离了旧都奄(今山东曲阜),可以摆脱王族在旧都发展起来的各种势力,避开其锋芒,摆脱其牵制影响,巩固自己的政权。从经济上看,避开因年久失修而水涝不止的泗水流域,迁到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商代的占卜

商代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宗教观念。他们崇拜上天、崇拜山川风云等自然物,他们还特别迷信,认为到处都有鬼魂的存在,所以,在日常生活和管理国家事务时,无论大事小事都必须占卜定吉凶。占卜时先烧灼甲骨,再看甲骨上的裂纹,并根据裂纹的走向和排列结构来判断事情的吉凶与成败,并且还要把吉凶情况刻在甲骨上,以备日后查看是否应验。

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终于挫败了反对势力,他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仅仅迁都,并不能彻底改变朝政混乱的局面。盘庚立即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他一扫昔日王族奢侈淫逸的风习,一切从简,使人们的思想行为安于质朴。紧张的营建开垦、艰苦奋斗的建设改变了商人的精神面貌,昔日贪污腐化、争权夺利的内耗得到抑制。盘庚选贤任能,惩恶扬善,论功行赏,重新以法度正天下,整顿朝政。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注意团结民心,减轻剥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同时打击了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游牧部落,安定了边疆。这样,商的势力才渐渐强盛起来,王权得到巩固。以后200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做殷商。

盘庚迁都是商朝历史的转折点,对商朝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历史证明盘庚是位富有远见卓识、具有非凡魄力的君王,他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迁都成功,去奢就俭,根治腐败,盘庚也因此被称为中兴贤王。

从那以后,又经过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商朝的国都就变为废墟。到了近代,人们在殷地旧址上已发掘五六十座宏大宫殿宗庙基址,发现大中型夯土基址和小型房子百余座,发掘铸铜作坊等手工作坊10多处,还有上千座的祭祀坑、殉葬坑、车马坑。因为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殷的遗址,就把那里命名为“殷墟”。殷墟遗址面积约30余平方千米,中心区域是宫殿区和王陵区,其外为居民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再外则是墓葬区。宫殿区和王陵区均处在洹河南北两块高地上。王室作坊分布于宗庙区周围,呈卫星状分布着家族墓地以及其他邑落。整个国都布局合理,沿洹河而建。在宫殿区的西、南边都发现了相当宽阔的壕沟,均是人工挖的,起着城墙护卫的作用。

大事记

约公元前13世纪,这一时期是商代青铜器全盛时代,晚商后母戊鼎为现存最大青铜器。

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10多万片,上面都刻着很难辨认的文字。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才把这些文字弄明白。当时,商朝的统治阶级很迷信鬼神。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时,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吉凶。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现在,我们把这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在殷墟上发掘出的遗物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皿、兵器,工艺制作都很精巧。有一个叫做“后母戊”的大方鼎,重量为875千克,高130多厘米,上面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从这件青铜器上可以看出,在殷商时期,冶铜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都是很高超的。

内外服制度

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政治制度。内服是指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则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商朝与各方国由此形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由于商王对方国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所以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状态,且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因此商王朝是靠军事实力维持的朝代,是不稳固的。

盘庚死后,又传了11个王,最后王位传给了纣。

纣本来是帝乙少子,而此时以嫡庶为中心的宗法制度已初步形成,即立嫡不立长,纣是帝乙正妻所生,得立为太子。纣天资聪敏,身体魁伟,勇力超人,能赤手与猛兽搏斗,能说会道,恃才傲物。帝乙死后,纣即位为商王。

纣王喜淫乐,好酒色,修建了许多苑囿台榭。纣王宠爱美女妲己,妲己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高筑“鹿台”,命乐师师涓作“兆里之舞”、“靡靡之乐”等淫声怪舞;又“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不分昼夜地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不祭鬼神,成为一个罕见的无道昏君。

纣王荒淫无道,引起百姓怨恨、诸侯离异。为重振自己天子威风,纣王作“炮烙之法”:用青铜制成空心铜柱,中间燃烧木炭,将铜柱烧红,但凡有人敢于议论他的是非的,全部绑在铜柱上,活活烙死。

纣的凶残暴虐,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周部落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

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后来,为了躲避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周部落首领传至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的时候,部落已经很强大了,这对商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纣王派人把周文王拿住,关在叫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县一带)的地方。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又给纣王的亲信大臣送了许多礼物,才把周文王赎了回来。

周文王访贤版画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民心失尽,就决定讨伐商朝。但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带兵打仗。他便开始留心物色这样的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带着他的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丝毫不为所动,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惊奇,就下了车,走到老头身边,跟他交谈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布阵的高人,于是,周文王恳请姜尚同他一起回宫。

因为文王的祖父曾经盼望得到一位帮助周族兴盛起来的人,而姜尚正是这样的人,所以后来人们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又称他为姜太公。

太公望做了周文王的助手后,一面发展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商朝统治下的大部分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但是,正当周文王打算征伐纣王的时候,却害了一场病死去了。

周文王死后,他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为师,让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做太公望的助手,继续整顿政治,训练兵士,准备讨伐商纣王。

大事记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起兵伐纣,灭亡了商朝。商朝从汤至纣,共17代30王。

这时,商纣王的暴政已经达到了极点。商朝的贵族王子比干和箕子、微子十分担忧,苦苦地劝说他改邪归正。商纣王不但不听,反而将比干杀了,还残忍地叫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说要看看比干的心长什么样子。迫于无奈,箕子装疯卖傻总算免了一死,被罚做奴隶,囚禁起来。微子看见商朝已经没有希望,便离开了国都朝歌。

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得知商纣王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遍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不征伐!武王请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帅,领5万精兵,渡过黄河东进。800诸侯在孟津会师。周武王在孟津举行誓师大会,历数了纣昏庸无道、残害人民的罪状,鼓励大家同心讨伐纣王。

公元前1046年一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及甲士4.5万人,声势浩大地东进伐纣。

牧野之战示意图

一天,在周武王进军时,有两个老人挡住了军队的去路,要见武王。原来,这两人是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国王的儿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齐。孤竹国王钟爱叔齐,想把王位传给他。伯夷得知父王的心意后,便主动离开了孤竹国,叔齐也不愿接受王位,也躲了起来。他们两人在周文王在世的时候,一起投奔周国,并定居下来。他俩听到武王要去讨伐纣王,就赶来阻止,并说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周太王

古公亶父,姬姓,周文王的祖父。据说他是轩辕黄帝的第35代孙,是周祖后稷的第32代孙。古公亶父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他将周族迁徙到周原,革除陋俗,发展农业,使周族渐渐强盛起来,被尊为周太王。

太公望知道这两人是一对书呆子,吩咐左右将士不要为难他们,把他们拉走就是了。后来这两个人拒食周粟,躲到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西南)上绝食自杀了。

一月下旬,周军抵孟津关隘,会合了庸、卢、彭、濮、羌、蜀、髳、微等反商各国。短暂休整后,于一月二十八日继续挥戈东进,从汜地渡过黄河后进入中原,旋北上百泉,折而东行,直抵朝歌近郊牧野。二月四日拂晓周军在牧野安营扎寨,周武王召集群臣进行战略部署。

周军日夜兼程到达牧野的消息传入朝歌,商廷上下惊恐万分。商纣王大骂群臣尸位素餐,办事不力。无奈之下纣王只得征兵组织抵御,但东夷人的叛乱牵制了商朝主力军队,远在山东平叛的闻仲军这时已无时间赶回朝歌应战周军。纣王就把大批奴隶临时武装起来,与国都守军整编成一支17万人的军队,自己亲自统率,开赴牧野周军屯地。

二月五日,周军庄严誓师。阵前武王义正词严地声讨商纣王听信谗言诛杀肱股重臣、宠信妲己、不理朝政等累累罪行,周军深受激励,斗志昂扬,皆愿在伐纣战争中赴汤蹈火,誓死效命。武王又郑重宣读了纪律条文并布置了作战阵形,求整忌乱来提高战斗力。

战前充分动员后,武王命令周军对纣王军发起总攻。武王决定先发制人,他让太公望率2万精锐突击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商军。纣王还未部署周密,商军就被周军冲击,阵脚顿时大乱。而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之前从未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战斗意志和纪律性都很差,再加上内心憎恨纣王从前对他们的虐待,并不乐意为之拼命;现在遭治军严谨、训兵有素的周精兵疾攻,根本就难以抵挡,遂纷纷掉转戈矛攻向商正规军。商纣王尽管体魄健硕,能以一当十,无奈己军起义反戈,又收不住阵脚,只能尽力招架。

周军元帅太公望深通谋略,运筹帷幄,即调骁将南宫适、洪锦各统5000人马从左右两面夹击商军。商军哪能经得住这两支生力军的猛攻,终于开始溃退。纣王知大势已去,拼命向东杀开一条血路逃回朝歌,商军17万人众瞬时土崩瓦解。

周礼

周代的社会道德规范统称为“礼”,在举行礼仪活动时,常常歌舞相伴。相传西周的礼乐是由周公制定的。周公对以前的礼乐进行了加工和改造,就成为了“周礼”。周礼分为五礼:吉礼,用于各种祭祀活动;凶礼,用于丧葬和哀吊各种灾祸;宾礼,用于诸侯朝见天子;军礼,用于军事和相关的领域;嘉礼,用于各种吉庆的活动,包括饮食、婚冠、宴享、贺庆等。在《仪礼》中记载的具体的礼仪,则有士冠礼、士婚礼、乡饮酒礼、燕礼、聘礼、士丧礼等,名目极为繁细。周代的礼乐主要通行于士和士以上的贵族阶层,天子用以约束贵族的行为,明确他们之间的尊卑关系。对于下层人民而言,则以刑罚治之,礼乐是不适用的,所以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太公望下令乘胜攻打商都,武王又亲领1.5万精锐加入总攻,其中有兵车300乘。周军将士个个奋不顾身,猛冲商军。逃回朝歌后,商纣王看到大势已去,就于当夜躲进鹿台,烧了一把火,跳到火堆里自焚了。武王率大军进入朝歌,百姓们列队欢迎仁义之师。从汤到纣,商王朝历17代30王(不包括汤长子太丁)至此告亡。

周武王把国都从丰迁到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建立了周王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