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绝密档案大暴露
  4. 希特勒上台再造超级“多拉”
设置

希特勒上台再造超级“多拉”(1 / 1)


希特勒上台再造超级“多拉”

现在,希特勒要重新制造巨炮,纳粹党立即又找到了当年承担建造巨炮任务的厂商克虏伯兵工厂,命令他们立即启动建造计划。希特勒甚至向德国工程师发布一道命令,要求他们能够设计出一种“可以穿透一米厚钢、7米厚混凝土、30米深泥土的超级炮弹”。

1935年开始,经过7年的努力,又一种超级巨炮诞生了,它有着800毫米的口径,足以让一名士兵毫不费力地蹲在炮管里。为了纪念克虏伯兵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希特勒给这种炮命名为“古斯塔夫”,而设计师穆拉为纪念自己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德国士兵们则喜欢叫它“大多拉”炮。

1942年春天,多拉大炮要进行试射。希特勒和几位高级将领,乘坐着火车专列兴致勃勃地赶到戒备森严的鲁根沃尔德靶场。中午,发射了第一发混凝土破坏弹,弹头3000多千克,射程达26千米。下午,又发射了一枚4000多千克的榴弹,射程达47千米。希特勒对此庞然大物十分满意。

验收以后,巨炮以700万马克的高价被军方购买。虽然价格高昂,但绝对是物有所值。这家伙的炮管长达32米,在战斗状态下火炮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炮弹也大得惊人,其中标准榴弹丸重4.81吨,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弹丸则重达7.1吨,内装200千克炸药,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千米以外厚度为850毫米的混凝土墙。

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仅就运输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来分别装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车皮。

而且,由于炮身过宽,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

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

仿制的“多拉”大炮

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制造者还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行驶。

到达阵地后,先用两台巨型起重机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装弹,全部工作由一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能完成。

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千米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

希特勒对“古斯塔夫巨炮” 寄予厚望,曾梦想靠它制造战争奇迹,但战争初期它却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

德军翼侧包围马其诺防线后,很快就迫使法国投降;希特勒本希望用“古斯塔夫巨炮”在直布罗陀海峡对付英国军队,但最后也没有派上用场。

直到1942年6月,“古斯塔夫巨炮”才找到不至于“大材小用”的场所——当德军进攻苏联的塞瓦斯托波尔市时,“古斯塔夫巨炮”真正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纳粹工程师后来又造出了另一门一模一样的“克隆炮”。然而,它还没怎么用于战斗,就在德军败退途中被自己人摧毁了,希特勒显然不想让它落入苏联人的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超级大炮,除了“多拉”之外,还有著名的卡尔炮,该炮口径为600毫米。

大炮由重达124吨的车体承载,为了运输方便,德军有时将“卡尔”挂上两个特制火车头作为铁路行进,最高时速只有10千米,由于它发射时震天动地的威力,卡尔炮也被称为“雷神之锤”。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