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根据地的区域
1937年7月17日,国共两党在庐山举行第四轮正式会谈,国民党方面表示承认陕甘宁边区。此后,为了适应抗日战争时期的形势,陕甘宁苏区“更名改制”工作全面展开。
当月,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决定,撤销陕北省建制,设立陕北东分区和陕北西分区。
陕北东分区建制归陕甘宁特区,机关驻延长县城,辖红宜、延长、延川、延水等4个县。9月,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命令,延水县建制撤销,其辖区并入延川县。同月,陕北东分区建制撤销,所属固临、延长、延川3县划归陕甘宁边区直辖。
陕北西分区建制归陕甘宁特区,机关驻蟠龙镇,就是后来的延安市,下辖延安、安定、子长、安塞、志丹、甘泉、新城、靖边等8个县和蟠龙区。9月,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命令,子长、新城2县建制撤销,其辖区分别并入安塞县和靖横县。同月,陕北西分区建制撤销,其所辖6县划归陕甘宁边区政府直辖。
9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边区首府设在延安市,统一领导边区的行政工作。
9月1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命令,根据地理的经济的及群众生活的习惯,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和领导,对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域进行重新划分:撤销陕北东、西两个分区,所属各县归边区直辖;撤销子长、新城、延水、赤安等县建制,依照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县制,恢复延安、安塞、安定、保安、靖边、延长、延川等县;对各县所属区的数目酌量归并减少,一般县辖六至十个区。同时,陕甘宁省建制撤销,在原辖区设立庆环分区。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公开承认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的合法地位。从此,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0月1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33次会议确定陕甘宁边区管辖18个县,即陕西的延安、甘泉、富县、延长、延川、安塞、安定、保安、定边、靖边、淳化、旬邑、神府,甘肃的正宁、宁县、庆阳、合水,宁夏的盐池。
12月,中国共产党又与国民党谈判商定,陕甘宁边区区域除原来18县外,再增加清涧、米脂、绥德、吴堡、佳县等5个县。后来,由蒋介石指定,国民党中央军委划宁夏的豫旺、甘肃的镇原、环县等3个县为八路军募补区。
至此,陕甘宁边区辖关中、庆环、三边、神府等分区,共26个县市,总面积l29603平方公里,人口200万。
1937年10月,关中特区党的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共关中特委改为中共关中分区委员会,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更名为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关中分区建制归陕甘宁边区,机关先后驻新正县的马家堡、杨坡头,马栏等地,辖淳耀、赤水、新正、新宁等4个县。
1940年秋,在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的反磨擦斗争中,八路军关中警一旅开辟了耀县的柳林、庙湾、瑶曲等地。关中分区专署将新开辟的地区划为关中分区东行政区。
据1941年3月统计,关中分区辖4个县,共16个区、95个乡、311个行政村、16175户、1509I人。
1942年10月,双龙镇中心区由富县划归关中分区。1943年2月,东行政区改为同(官)宜(君)耀(县)县。10月,同宜耀县建制撤销,其辖区并入淳耀县。
到1945年8月,关中分区辖淳耀、赤水、新正、新宁等4个县和1个中心区。
庆环分区成立后,成立了中共庆环分区委员会和庆环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庆环分区建制归陕甘宁边区,机关驻曲子县曲子镇,就是后来的甘肃环县,辖环县、曲子、华池、固北、定环、盐池、定边等7个县。
1937年10月,定环县建制撤销,盐池县、定边县划归三边分区。1938年4月,固北县建制撤销。至此,庆环分区辖环县、曲子、华池等3个县。1940年8月,庆环分区建制撤销,其辖区并入陇东分区。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进攻绥远省,就是后来内蒙古西部,绥东抗战爆发。三边地区与绥远毗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加强对三边地区和绥远省伊盟地区工作的领导,以便更好的配合、支援绥东抗战,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和边区政府报请中共中央批准,设立了三边分区,并成立了中共三边分区委员会和三边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三边分区建制归陕甘宁边区,机关驻定边县城,辖定边、盐池、靖边等县。1938年3月,靖边县划归边区政府直辖。
据1941年4月统计,三边分区辖2个县,共14个区、80个乡、318个行政村、14536户、67287人。
1942年8月,三边分区增设了吴旗县。12月,靖边县又划归三边分区。至抗日战争结束,三边分区辖定边、盐池、靖边、吴旗等4个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撤销,神府特区工作由中共神府特委统一领导。与此同时,神木、府谷、佳芦等3个县建制撤销,设立了神府县。
神府特区建制归陕甘宁边区,机关驻贺家川,辖神府1个县。1939年2月,神府特区改为神府分区,中共神府特委改称中共神府分区委员会。
1940年6月,由于日军进行残酷的夏季扫荡,晋绥边区党委、晋绥边区行署、八路军一二○师后方机关迁到神府分区。1941年9月,经晋西北区党委和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协商,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将神府分区划归晋绥边区代管。
1943年7月,神府分区划归晋绥边区第一分区。1944年8月,神府分区归晋绥边区直辖。1945年2月,中共晋绥分局和晋绥边区行署决定撤销神府分区建制,将神府县划归晋绥边区第一分区。
新的行政区划基本形成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和《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等文件,在边区实行了自下而上的普选,选举成立了县议会和县抗日民主政府。
1939年1月,在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召开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选举产生了边区行政委员会,即陕甘宁边区政府。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虽然规定了边区行政区域的具体范围,但在陕甘宁边区所辖26县中,只有保安、定边、安塞、盐池等几个县的抗日民主政府是唯一的政府,其它县则既有由苏维埃政府经过普选产生的抗日民主政权,又有国民党委派的县、联保政权。
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县中,许多县的抗日民主政府主要活动在农村。两种政权并存使得这些县在政治上、行政上不统一,区域不稳定。
1939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军队胡宗南等部以30万重兵从南、西、北三面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侵占了豫旺全县及镇原、宁县、正宁、旬邑、淳化等5座县城。
这时,陕甘宁边区只有20个县,面积缩小到99000平方公里,人口减少到140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边区军民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迫使专搞磨擦的国民党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何绍南于1940年2月逃离绥德。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设立绥德分区。绥德分区各县相继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绥德分区建制归陕甘宁边区,机关驴绥德城内,下辖绥德、清涧、吴堡、米脂、佳县等5个县。
1942年9月,在绥德、清涧、米脂、子长4县交界地区设立子洲县,建制归绥德分区。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1945年8月)
在1940年何绍南逃离绥德后,陇东军民也取得了反磨擦斗争的胜利,陕甘宁边区政府又设立了陇东分区。4月,中共陇东分区委员会和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式成立,机关驻庆阳县城。陇东分区建制归陕甘宁边区,辖庆阳、合水、镇原3个县。
1940年8月,庆环分区建制撤销,其辖区并入陇东分区。至此,陇东分区辖庆阳、合水、镇原、曲子、环县、华池等6个县。据1941年4月统计,陇东分区辖6个县,共34个区。
1941年12月,中共西北中央局为了加强对边区直辖市县的领导,设立了直属市县管理委员会。1942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设立延属分区,以管辖边区直辖市县。
12月,中共延属地委和延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式成立。延属分区建制归陕甘宁边区,机关驻延安市东关,下辖延安市和延安、富县、甘泉、固临、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等10个县、市。至抗战结束,延属分区仍辖9个县和1个市。
1944年底,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处就边区的幅员作出说明并对外公布。陕甘宁边区面积为98960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划分为延属、绥德、关中、陇东、三边等5个分区,共31个县(市)、214个区、1254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