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陕甘宁抗战纪实
  4. 为巩固陕甘苏区而战
设置

为巩固陕甘苏区而战(1 / 1)


为巩固陕甘苏区而战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彻底破产,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陕甘苏区终于站稳了脚。然而,当时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局势依然比较严重:延安、宜川、榆林、绥德、陕西一带都有国民党军队的驻扎,陕甘苏区的局势相当危急。更为麻烦的是,中央所在的陕甘苏区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这里经济落后,交通闭塞,苏区的巩固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减员极大,装备极差,亟需扩红筹款,休整补充。

为此,党中央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国际发展形势和中国将来的发展方向,讨论了转变党的策略方针的必要性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为副主席,确定了红军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扩大红军。红军的军事部署和作战行动,应放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个基点上。

瓦窑堡会后,陕北军民首先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合并整编为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兼),参谋长叶剑英。下辖红十五军团,共13000余人。又将陕北安定第一纵队、宜川独立营、清涧第二支队等地方武装,分别组建为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九军及“黄河游击师”。并发动群众,大力扩大红军,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即扩军3000余人。

瓦窑堡会议(油画)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秦邦宪、邓发、何克全、李维汉、张浩、杨尚昆、王稼祥、彭德怀、郭洪涛等10余人。

1936年1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发“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命令”,命令“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

1月31日,毛泽东来到延长县城,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全面检查了东征的各项准备工作,研究和部署了东征的行动路线,正式组建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分别兼任总政委、总指挥、总参谋长。将红二十八军、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分为左、中、右三路大军,各自选定渡河突破口,待命东征。红军突破黄河天险后,即分兵数路,长驱东进:一路进占义牒,围攻石楼;一路攻克留誉,进逼中阳;一路沿河北上,进袭柳林。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油画)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从1934年秋开始的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证明了任何雪山草地般的自然险阻都无法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步伐,并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思想财富,这就是长征精神。

红军进入山西境内,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为避免大规模内战的爆发,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爱国力量,党中央先后派遣周恩来、李克农前往洛川和延安,与东北军爱国将领张学良秘密会谈达成了东北军、西北军与红军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协议。同时,又利用蒋介石与阎锡山的矛盾,通过多种渠道,对阎锡山做了大量统战工作。

在此情势下,党中央于4月13日至15日在永和县赵家沟召开军事会议,作出了“逼蒋抗日、回师西渡”的战略决策。遵照会议决议,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从4月下旬逐步转移到黄河岸边。5月1日至5月5日,红军主力和总部人员渡过黄河,返回陕北。5月5日,东征结束。

通过这次东征,迫使阎锡山抽回了进攻陕北的兵力,巩固和扩大了陕甘苏根据地。

东征结束之后,蒋介石继续坚持其内战政策,不仅没有接受共产党发出的《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还继续调集大批军队,对陕甘根据地进行新的围攻。

为保卫西北,巩固、扩大陕甘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红军,争取和东北军、西北军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并力求向北打通同苏联、蒙古的联系,向南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和骑兵团,组成“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向陕甘宁边区进军,打击马鸿逵、马鸿宾部,为创造根据地扫清障碍。此外,红二十八军出陕南,与红七十四师会合,活动于鄂豫陕边,策应西方野战军作战。

5月19日和20日,西方野战军分左右两路相继从延长、延川地区出发西进。

经过此次西征,红军开辟了纵横200余千米的新根据地,使陕甘根据地发展和扩大到了陕甘宁三省的广大地区,初步形成了陕甘宁根据地。

延安的曙光(油画)

红军西征结束后不久,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面临的新的危险和困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一是自然环境异常险恶。

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决定集中主要兵力给胡宗南第一军以歼灭性打击;以一部兵力钳制第三、第三十七军,并相机予以打击;对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和骑兵军积极进行统一战线工作,迟缓其前进。

10月底,红一方面军第一、红十五军团和第八十一师,红二方面军第二、第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开始由打拉池、海原地区逐次向东转移,寻机歼敌。至11月15日,各部分别移至豫旺堡、毛居井以东和环县以西以及萌城、甜水堡地区。

此时,国民党军第三十七军正准备西渡黄河,“追剿”红军河西部队;东北军第六十七军、骑兵军经红军劝阻,前进缓慢;第三军进占同心城后,也停止前进;唯独第一军紧紧尾追红军,进至豫旺地区。中央立即命令红军主力,向山城堡靠近,打击国民党军进攻。

16日,红军各部向山城堡南北地区集结。17日,敌第一军分三路前进。当日,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击溃中路第一师第二旅。

19日,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作出集中优势兵力求歼孤立深入之右路第七十八师的部署: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在山城堡以南待机;红十五军团一部诱其东进,主力隐蔽于山城堡以东及东北山地;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主力于山城堡东南地区,第三十一军于山城堡以北地区隐蔽待机;红二十八军在红井子一带牵制国民党军左路第一师第一旅;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第八十一师等部在洪德城、环县以西地区迟滞第六十七军和骑兵军;以红二方面军主力集结于洪德城以北之水头堡地区策应各部作战。

20日,国民党军右路第七十八师进占小台子、风台堡,其第二三二旅及另一个团进至山城堡地区,并派出两个连沿山城堡至洪德城大道向南侦察,在八里铺以南遭红1军团一部突然攻击,大部被歼。

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当即决定对山城堡之敌发起攻击。21日下午,红十五军团和红一军团第二师向山城堡西北之哨马营攻击,断其退路。红一军团主力由南向北,第31军由北向南,第4军由东南而西北向山城堡进逼。当日黄昏,红一军团第一、第四师和红三十一军一部,乘敌向山城堡以北山地撤退之机,从南、东、北三面攻入山城堡,并乘胜追击,将其大部压缩于山城堡西北山谷中,战至22日9时,将敌第二三二旅又一个团大部歼灭。同时,红二十八军在红井子附近击溃左路第一师第一旅。敌第一军其他各部仓皇西撤。

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蒋介石的进攻计划,大振了红军的军威,巩固了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改变了红军的被动局面,对于增强红军内部团结,巩固与发展同东北军等部的统一战线,促进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山城堡战役是红军三个方面军会师的第一仗,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后一仗,加上此前的东征、西征,迫使国民党军停止了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进攻,这为陕甘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条件。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