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风雪定陵:明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
  4. 遗诏终成空
设置

遗诏终成空(1 / 1)


万历皇帝费尽心血,大明帝国耗费巨资修建的定陵地下玄宫,三百年后重见天日。它的发掘,无疑给后人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研究和评价历史的机会。

在万历之前,只有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成祖朱棣(年号永乐)、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三位皇帝生前预筑陵寝。万历在刚刚摆脱张居正的“桎梏”之后,便认为自己已经不折不扣地取得了列祖列宗的地位,足以让千秋万代之后的臣民敬仰崇拜,于是不再听信群臣的劝阻,一意孤行,倾尽国力,把自己的陵寝规模修建得超过了列祖列宗。

作为定陵地下玄宫的享有者,几次亲赴陵区视察的万历皇帝,自然知道玄宫里的“床”是为谁铺设的:宽敞的后殿属于自己,左殿属于他并不喜欢,却在礼法制度上又无法阻挡的王皇后。那么右殿是谁的呢?如果常洵立为太子继为皇帝,毫无疑问,郑贵妃就是当然的皇太后,在他闭上眼睛之后,儿子是会为母亲郑贵妃成就这桩“好事”的,右殿也自然属于郑贵妃。可惜天公不作美、群臣不合作,朱常洵终究没能成为太子,万历皇帝的理想,也就成为不可能实现的泡影。人生在世,支配和激励他的动力有许多种:金钱、荣誉、权力、女人等等,这些因素有时也会盘根错节,交替或交叉起作用。但对万历这样一个富甲四海、贵为人君,精神上却孤苦伶仃的天子来说,只有郑贵妃才是他唯一的支柱。

定陵发掘示意图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万历才在生命最后一刻,做最后一搏——遗命封郑氏为皇后,死后葬于定陵玄宫与自己为伴。然而,三百多年后,定陵玄宫洞开,考古学家发现棺床上并没有郑贵妃的影子。左、右两殿,棺床上空空荡荡,只有尘土,没有棺木。豪华空旷的后殿,并列着三口已散了架的朱红色棺椁。中间是万历皇帝,左边是正宫皇后王氏,她只生了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未生皇子,终其一生不得宠,也不争宠,正位中宫长达四十二年,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死后谥号为孝端皇后;右边是太子朱常洛的母亲王氏——当年由宫女一步步晋升的王恭妃,死后谥号为孝靖皇后。

这一悲剧性的安排,是万历皇帝生前想到,但又无法认可和确信的事实。他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希望或者说幻想,即后任的皇帝和大臣,将按照他的遗诏去安排后事。然而,他的希望终究还是落空了。既然生前就已对臣僚失去威力,在他咽气之后,这种威力更将不复存在。有史可查的是,万历皇帝的遗诏之所以没能实现,是大臣们认为,大行皇帝(对刚死去的皇帝的称呼)的遗诏“有悖典礼”。既然皇帝已死,再来册立皇后,皇帝如何出席成婚仪式?谁来主持?况且帝国的最高权力已落于朱常洛手中,又有谁不去讨好大权在握的新主,而去实现一个“过去者”且“有悖典礼”的非分的遗梦?可以说,万历皇帝是怀揣最大念想和遗憾进入定陵地宫的。

当然,使万历的念想彻底成为梦幻泡影的,并不是生前被冷落、虐待、折磨以致身死的王恭妃之子——继任皇帝朱常洛,这位新主只当了二十九天皇帝,便命赴黄泉。而是朱常洛的儿子,16岁的朱由校在当上皇帝后,将他的祖母王贵妃追尊为孝靖皇太后,并下诏从昌平陵区东井平岗地迁出,与万历皇帝、孝端太后,一起葬进了定陵玄宫,成就了一桩他的爷爷万历皇帝生前死后,都极不愿看到的“好事”。

至于万历皇帝宠爱的郑贵妃,比他多活了十年。因王恭妃的孙子朱由校成为帝国新的主人——天启皇帝,并由此迎来了大明帝国谢幕前最为紧迫慌乱的时代,郑贵妃自然成为被时代遗弃的、只能坐在宫前闲来说神宗的前朝白头宫娥。尽管她有一个号称藩王的儿子正在洛阳作威作福,但朝臣们清楚地知道,这个坐享在中州之地的纨绔子弟,空有一身臭皮囊,既没有控制当地的实力,更没有操控朝廷,甚至自己起而夺嫡、荣登大位的能力,因此可置之不理。而连绵十几年的“国本之争”,搅得朝廷不安,帝国衰落,无数护法持正的忠勇之臣受害,甚至家破人亡。作为这场争战反派轴心人物的郑贵妃,自然被“自以为忠”的臣僚,视为不折不扣、祸国殃民的妖孽,无法得到谅解与同情,不予以捕杀,一举粉碎,已是当朝皇帝与臣僚的最大宽容。因而,天启之后的十年,郑贵妃在紫禁城一座寂寞的冷宫里,与她的爱子福王天各一方,饱尝母子分离的苦楚与世态炎凉。

崇祯三年(1630年)五月,郑贵妃在凄苦、悲凉中死去,带着无比的绝望与怨恨,走进了十三陵区银泉山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而她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后,由一具臭皮囊很快演变成一个酒鬼与祸患,昏庸无道,鱼肉百姓,继之成为帝国肌体中一个冒着脓头的疖子——这个疖子在郑贵妃死去十一年后,相传为造反起事的李自成农民军所杀,三百斤重的身躯跟鹿肉掺在一起被烹煮,并为此大摆宴席,号称“福禄酒”,为闯王军士一啖为快。这个结局,更是地宫中的万历皇帝所无法想象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