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点还好,没啥技术性难题。这刘辩脑中的第四个想法是最让他崩溃的。他心里一边流泪,一边自责地想着,“我怎么忘了这件事了?古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这还得自己断句吗?”
虽然很多语句旁都画着长线,用来标注注释,可是依然有很多话不知道如何连接,需要结合注释再读两遍才读的通顺。碰上没有注释的,就只能靠刘辩荒废多年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了。不客气地说,他现在的读文章水平大概只能移驾到一旁,和小书童坐一桌。
看了没多一会儿刘辩就开始头晕脑胀,他本身的性格就没有办法静下来长期读书,需要找老师为他讲解。但是如今,他作为参与校验的一方,本就避讳被他人思维影响,因此在座的众人少友交流,都是默默的看书,时常做一些记录。根本不会有人在此时给他逐句讲解。
当人没有进入自己的心流状态,也就是没有沉下心做某事的时候,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异常的慢。在这种状态下刘辩很快就放弃了断句大业,心底开始滋生逃走的想法,并且很快就有了计划。
只见他非常郑重的把所有人召集在一起,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大家商量。鉴于刘辩刚刚的表现,众人对他的话下意识的都有几分信任,所以很快就聚集了起来。
见到众人都排排坐好,刘辩忽然感觉有些怪怪的,但是为了自己伟大的逃跑计划,他快速的收拾好心情,开始毫无保留的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为了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力,刘辩率先表明了自己的意图,“众位先生,刚刚我读书之时感觉句子之间关系解释非常不清楚,为了方便我想了一套分清句子关系的符号,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先生们指正。”
见到众人露出感兴趣的表情,刘辩继续说到:“我把这种断句方式成为标点符号,分为标号与点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句子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用来体现这些成分具有的特定性质或作用;点号的作用则是用来点断,主要表示这里需要停顿,甚至可以表示一些语气。”
随后刘辩开始逐一介绍各个标点符号,在说到引号的时候众人眼前一亮,毕竟很多时候文章中都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某某人说了很长一段话,后面则是一些分析。这种情况没有引号做标记时很容易出岔子,如今句前后加上双引号很容易就区分开了。哪怕多句对话无缝衔接也不怕分不开了。
在接下下来讲到逗号、句号、叹号、问号的时候众人也是不住的点头 ,尤其是对于这些能表示语气的点号非常喜欢。
在讲到分号的时候众人又一次轰动了。原因无他,主要是古人说话,尤其是讲道理的时候偏爱于用连着的两句话相互呼应把一种规律完整的剖析。用逗号不能体现句子完整,用句号又过于生硬,难以明确联系。
例如《道德经》中有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前半句在说:“天道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并补充不足。”这样的半句话分析了自然的规律,通过减损强大事物和帮助弱小事物来维持平衡。内容很是完整。
后半句在说:“人道世俗的作法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这样的半句话分析了世人行为的规律,强大的领主、贵族、地主、富商大贾对贫苦劳动人民不断地的压榨,用来供奉自己的富足。整句话成分没有缺失,句意也可以单独独立存在。
但是这两句话真的都用句号结尾作为独立存在就失去了他们书写时的部分本意。只有真的把这两句放在一起才可以明白老子的用意。(此老子非彼老子,在下没有嚣张的意思)
天道之所以可以亘古不灭就是应为他能做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一直维持着自然世界循环的平衡。而人们恃强凌弱,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总有一日无法循环下去,国家就会毁灭。明面上分析了规律,暗中还告诫上位者应该如同自然一样,压制富人,帮助穷人。这样一来“损有余而补不足”就可以翻译为“损减有余,用之补充不足。”前后呼应方可得到真意。
因此,众位饱读诗书的学者在学完逗号等符号后接触了分号才会有一种情绪得以抒发的感觉,他们仿佛已经开始憧憬将来做注省下无数心力的喜悦了。
接下来刘辩又简单讲了一些标点符号出现在同一字旁的使用规律以及一些不能一起用的规则,引来众人一声声感叹。
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很难,哪怕是老师们教初中生也仅需要一两节课就能够完成。只不过后期使用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奇葩答卷。
对于在场的各位大儒则不必担心这一点,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才思敏捷、知识渊博之辈,学起来更加的迅速,应用起来也比初中学生块无数倍。毕竟他们心中本来就有一定的断句体系,只不过如今把他们符号化了。
知识并不难,也不复杂,知识总结成刘辩所述的规模需要数代人的积累。因此我们需要感谢先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如今的便利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经历了苦难。
话头回到刘辩这边,在众人听完刘辩所讲,然后满怀激动的尝试着使用之后,开始一个个拍手叫好。看待刘辩的眼光都多了些什么,从最初的欣赏转而多了一丝丝崇拜,若是刘辩与他们同辈没准当场就会被冠以“刘断句”的雅称。
虽然,刘辩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但是在这些大儒们看来,标点符号的出现,是智慧的结晶、文人的瑰宝、传承的利器。区区几个符号就能够代替许多的标注。
一想到这些标点符号通过他们的手应用在一篇又一篇文章中,他们就越来越兴奋,一个个都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刘辩趁势而起,命令张俭留下来陪众人进行校验。然后自己一个人拿起一侧的副本杨了杨说自己临时有其他的事情要忙,需要离开,然后就快速的逃离了孔府。
早就知道刘辩想溜的张俭一时间不知道该说啥了,搞了半天还是让这小子跑了。不过手上的事情实在是舍不得放下,于是就笑着叹了口气,开始与其他人分工,一批人断句,一批人对比,然后还要讨论,场面热火朝天。因此刘辩的离开没有掀起一点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