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花园口决堤
  4. 第十二章
设置

第十二章(1 / 1)


早在花园口决堤前,程潜所命的民事撤退就已开始了。心系百姓的程潜的指令是“能救一个是一个。”5月31日随即下拨一万元救济款给郑州专员罗震,由其和郑县县长全百慈向所有应迁离百姓发放每人五元的逃荒费,中牟县也依同此例。两县百姓沿贾鲁河两岸向西迁徙,整整走了三天才走完。

也算是不幸中的幸运,程潜此举使得中牟和郑县的百姓大多撤离,免于灾祸。而这三天里,赵口两次决堤都告失败,原因是此时春末,黄河水量实在太小,自然出槽困难,对于堤坝不能形成应有压力。但此时日军已经攻陷开封,进逼腹地,于是当地守将商震才决定在赵口西26公里处的郑县花园口炸堤决防。到6月9日,距中牟不足20公里的花园口大堤溃决,眨眼之间,“黄河之水天上来”,让没有撤走的中牟百姓无处躲藏。第二天,黄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场暴雨,黄河水量猛增,花园口决口处被冲大,同时被淤塞的赵口也被大水冲开。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水流汇合后,河水伴着大雨快速推进,贾鲁河开始外溢,漫溢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两天之内便袭淹了豫南全境,中牟首当其冲。中牟与开封、陈留、通许、尉氏、扶沟、鄢陵、 太康、西华、淮阳十县,皆成泽国。据档案记载:“11日,黄水猛涨,赵口口门出水;次日,中牟三刘寨、油坊头、七里店、王庄、关家、六堡、闹市口等村全部被洪水淹没;13日,花园口与赵口两处黄水在中牟西北部的茶庵汇合,分成三股南下,泛滥区域东西已达15公里宽。西股主流黄水至中牟入贾鲁河,南泛尉氏、扶沟、西华等县。洪流复越陇海路而南,沿贾鲁河入皖,与淮水合流……”

1938年6月9日上午,蒋在珍发往武汉大本营的电文只有寥寥二十几个字:“佳日(9日)上午八时,敌机三架炸开花园口河堤,职师正在抢堵中。”当日晩,程潜在汇报花园口水情后,特别提到:“此间已拟定对外宣传(计划),电文大意为敌占据我开封后继续西犯,连日在中牟附近血战,因我军誓死抵抗,且阵地坚固,敌始终未得逞,遂在中牟以北将黄河南岸大堤决口,以图冲毁我阵地,淹毙我大军。”

6月11日,蒋介石复电程潜,做出三条指示:第一,须向民众宣传敌飞机炸毁黄河大堤;第二,详察泛滥情况,以水作为第一线阵地障碍,并改善我之部署及防线;第三,军民联合共筑挡水堤防,导水向东南流入淮河,以确保京汉线交通。

11日上午9时,中央社从郑州发出了第一条电讯,首次报道了日军炸开花园口的情形:“敌军于9日中牟附近猛攻我军阵地时,因我军左翼依据黄河坚强抵抗,敌遂不断以飞机大炮猛烈轰炸,将该处黄河堤坝轰毁一段,致成决口,水势泛滥,甚形严重。”随即,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也在武汉召开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通报黄河花园口大堤被日军炸开的消息,强烈谴责日军令人发指的暴行。

之后,《大公报》《中国时报》《申报》《民国日报》等著名报纸连篇累牍发表文章,12日中共主办的《新华日报》也作了报道,在头版发表两篇文章,一篇是《豫东战场:敌因屡犯被阻,竟决黄河大堤,黄水汹涌处庐舍荡然,敌妄图消灭我战斗力》,一篇是《豫东战局渐趋稳定,敌我相持白沙附近》。

驻华各国记者纷纷抢在第一时间向国内发回来自中国的报道。美联社、法新社、《泰晤士报》等著名媒体更是对花园口决堤事件进行了滚动报道。

日本宣传媒体当然不甘示弱,众多媒体不惜连篇累牍地刊发消息,谴责“支那军队不惜掘开黄河,淹没中支数省”,同时报道灾区状况,以及日本军队所谓救济黄河灾民的情况。

国军预料记者会到现场采访,事先早已做了相应的“功课”。6月9日,在花园口决堤放水成功的时候,商震就电令新8师用炸药将决口附近的小龙王庙和民房、大树炸倒,伪造日军轰炸黄河大堤的现场。当中外记者来到花园口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中国军民热火朝天抢险堵口场面。面对花园口洪水滚滚而下,千里中原尽成泽国的悲惨景象,许多正义的西方记者更加义愤填膺,他们认定:这就是日本侵略者所为,这是日本强盗灭绝种族的战争罪行!于是,口诛笔伐之声不绝于耳。

但真相还是被一些人勘破了。《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等撰文对此进行解析,并就一些问题提出了异议。

由于百姓没有及时疏散以及洪水引发的瘟疫逃荒等情况,有很多人死在了洪水中。有当事人回忆:“6月9日的晌午,忽然洪水就涌了过来。几分钟的工夫水就涨到齐腰深。没过多久,大水呼啸着冲下来,几米高的浪头跳起来,我的姑姑一家7口人眨眼间就被黄河水卷走了……”另如据1938年7月5日的《申报》(香港版)报道:“黄水肆虐,大片地区被淹,污坑遍地,蚊子多,死尸多,难民们流离失所,经常露宿在外,遂致瘟疫流行。患霍乱、伤寒、痢疾的人很多,特别是得了霍乱,上吐下泻,有的人半天时间就死去。”花园口决堤不久,被黄水包围的开封就发生了霍乱,死亡者众多。”

决堤之后,突入豫东地区的日军对奔涌而至的黄河水猝不及防,有的被洪水淹没,有的为伤病所累而被丢弃,还有一部分为中国军队所歼灭,其他的只好停止追击,集结于黄泛区以东。

东史郎那时是侵入豫东的日军第16师团第20联队上等兵。在他出版的《东史郎日记》中记载,早上,他刚支上锅准备吃早饭,军队中便传来了“敌人炸毁了黄河堤坝,大队及时疏散”的命令,士兵们紧急转移,没跑两步,便发现湍急的浊流滚滚而来,冲走了一个个村庄……

在此后十几天的日记中,东史郎详细记载了日军和后勤部队失去联络、给养断绝,被中国军队紧追不舍的情形。之后,惊魂未定的东史郎等士兵们才登上火车,一路退到了安徽境内。

花园口决堤之后的一个月内,中国军队开展了反攻,豫东地区的日军基本得到肃清,日军被迫逃往豫皖交界处。

后来,在谈到黄河决堤所带来的战斗人员伤亡时,日军承认“曾受相当损失”,伤亡千余人。

黄河决堤给日军带来的重创不仅仅在占领区的缩小和部队减员上,更为深远的影响是,日军预期的进攻路线被打破。豫东战场渐渐冷却下来,穿越豫东大平原的新黄河就成为军事分界线,把日军阻隔在黄泛区的东面。但花园口决堤酿成了44个县被淹没,1250多万人受灾,390万人外逃,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89万人的世纪巨灾,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杀中国军民的三倍,占八年抗战中中国损失的3500万人口的2.5%,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

日军被黄水阻隔后,就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他们退守到徐州后,南下到蚌埠,过淮河,再到合肥与日军其他部队会合,又开始从长江北岸进攻武汉。

黄河改道,虽然为国民政府争取了喘口气的时间,但到了1938年10月,花园口扒开后第4个月,武汉仍然失守。花园口决口终究没有挽救武汉失陷的命运。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