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一出辞职戏
杜月笙靠着非凡的手段,在外国权贵们中混得风生水起。他靠着替外国人办事,赢得了各项权力、荣誉及巨额的经济利益。许多人在名利双收时,往往会得意忘形,不过杜月笙可不是普通人,他在权势达到顶峰时头脑也非常清醒,绝不会一时头昏脑热做出糊涂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接着就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打响,日军以租界和黄浦江中的军舰为作战基地,炮轰闸北一带,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抵抗侵略军。此役,中日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其中国民党军队有六十多万人,日军有三十多万人,战事非常激烈。日本帝国主义想一举拿下上海,实现其“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目标,所以进攻非常疯狂。而蒋介石却不想把兵力都投到这里,他还要保存实力消灭共产党,所以国民党军队只积极抵抗了一段时间,3个月后,蒋介石竟然将所有主力部队都撤出了上海。
在淞沪会战期间,形势一直对中方很不利。上海战事吃紧,躲在法租界里的杜月笙也十分不安。虽然租界相对安全一些,可杜月笙还是不放心。法租界里驻有几万法国军队,以确保租界内的安定。不过若是法租界当局与日军发生冲突,这区区几万人哪里能和几十万装备精良的日军对抗呢?
法国驻沪总领事以为自己有法国做后盾,日军肯定不敢放肆。不过为了更加保险,他又把主意打到了杜月笙头上。杜月笙的实力,法国人都见识过了。领事大人就希望杜月笙能将自己的门生们召集起来,武装成一支“流氓别动队”,与法国军队一起承担租界内的防务。
这一次,杜月笙可不干了。他不愿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手下的徒子徒孙们基本上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之类的事情很会做,拿起枪去打日本正规军,根本不可能。二是杜月笙根本不想与日本人敌对,他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
不过杜月笙又不能明着得罪法国人,他只好采取迂回策略了。正好此时上海形势紧张,许多人都跑到法租界内避难。租界内的人口由原先的四十多万一下猛增至一百多万,这样一来,负责维护租界治安的巡捕房就有些忙不过来了。这下杜月笙可找到了借口,他在报纸上“义正言辞”地发表了一通言论,声称维持租界秩序非常重要,他将派出一千多门生担任“特务员”,协助巡捕房做好此事。
杜月笙的这个做法很聪明,他为法租界当局出人出力,总领事也没法再提要求了。而他那些手下去维护治安,根本不用担任何风险,与拿枪打仗根本不是一回事。同时,这番“热心”、“仗义”之举,又为他赢得了不少声望。
虽然杜月笙这件事办得很漂亮,但还是惹恼了租界里的法国驻军。本来驻沪总领事安排杜月笙的人和他们一起负责租界防务,可如今杜月笙却把手下们派去维护治安了。在他们看来,避开战场的人就是懦夫。所以,他们认为杜月笙的行为有损法军的荣誉。
如今是非常时期,租界驻军的地位很高,总领事大人也不敢得罪他们。所以,面对他们的微词,杜月笙就要想办法了。为了满足法国军队的荣誉感,杜月笙演了一出精彩的辞职戏,辞去了公董局华董一职。
为了演好这出戏,杜月笙又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有哮喘病,每次发作起来,都很难受。虽然现在他并没有病发,不过却可以用哮喘病为借口来辞职。杜月笙先和法国驻沪总领事打好了招呼,然后又命人代笔,准备了一份请辞恳切的辞职信,接下来,杜月笙将这封辞职信递交到法租界公董局。在信中,杜月笙将自己哮喘病的严重程度夸张了一番,又“动情”描述了自己带病处理公务的辛苦,以及不得不因病辞职的无奈。最后,杜月笙又再三表示,自己虽然辞去了租界华董一职,但以后仍然一如既往为公董局效力。
杜月笙在演戏,他的那些公董局朋友们也殷勤地当好配角,为杜月笙辞职大造声势。法国驻沪总领事也很给杜月笙面子,他代表法租界公董局回复了杜月笙的辞职信,将其多年的“功勋”回顾了一番,并再次夸赞杜月笙是法租界的大功臣。杜月笙的这出辞职戏,就在众人的配合下,完美落幕了,法国驻军也没有再刁难他。
其实像杜月笙这么好出风头、喜欢权势的人,哪里舍得自动辞职呢?不过在大事面前,舍弃一些头衔来保全自己,杜月笙认为已经很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