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做人】厚道做人
做人不需要太聪明,需要的是厚道。厚道是打造诚信社会、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但什么是厚道呢?简单来说,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但若深入来看,厚道则是诚实守信、讲道德、修养好、待人友善等的代名词。这些都是做人的优秀品质,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通行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在汉文帝统治时期,南阳人直不疑就是一个厚道人。刚开始的时候,他曾经担任过郎官一职。有一天,与他同住一处的一位郎官在请假回家的时候,错拿了另外一位郎官的一锭黄金。
不久之后,黄金的主人发觉自己的黄金没了,便怀疑是直不疑偷拿的。当那人质问直不疑时,直不疑不仅没有为自己做任何的辩驳,而且还承认了是自己拿的,并买来了等重的黄金交给了那人。
几天后,那位请假的郎官从家中回到了住处,当他将错拿的黄金交还给失主时,那个丢失黄金的郎官对于自己怀疑直不疑的事情十分惭愧,并赶紧向直不疑道歉,直不疑则十分大度地原谅了他。为此,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都称赞他是个忠厚的长者。
如果说当日那位错拿黄金的郎官没有将金子还给其主人,直不疑恐怕一辈子都要背负着偷金的恶名了。对于常人来说,又如何能够承受得住这种委屈呢?但直不疑是一个襟怀坦荡、内心勇敢的厚道人,他明知自己可能会一辈子都背着偷金的恶名,可他仍然毫不畏惧地承认了这件事。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坦荡荡”,由此观之,直不疑真可称得上是君子了。
此事过后,直不疑的名声渐起,而他的官职也一升再升。一天,刚被升为中大夫不久的直不疑,因病未能参加早朝。有位嫉妒他的官员便趁机诽谤他道:“直不疑仗着自己俊朗的相貌,竟然勾引自己的嫂子,并与其私通!”直不疑听说后,只是平静地回答道:“我并没有兄长。”除此之外,他没有再多说一句为自己辩白的话。
在景帝即位之初,发生了七国之乱,直不疑则以两千石高官的身份亲自带领军队参加了平定叛乱的战争。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天子为表彰平定七国之乱的有功之臣,任命直不疑为御史大夫(在百官中的地位仅次于丞相),封塞侯。
做人宽容一点、大度一些、忍耐一下,就能展现出你真正的风范与修养。如在别人错怪直不疑偷金时,他不仅没有勃然大怒,相反还向对方谢罪,并买来黄金进行赔偿。待真相水落石出后,他的美名自然会被传扬开来,这也是他被人们称为有德行和厚道的贤人的主要原因。
与直不疑相反,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做人不仅不厚道,而且还相当的刻薄寡恩。他在即位之初,正值朝廷内忧外患之际,内有百万农民起义大军,外有满族铁骑虎视眈眈。按说,他该选贤任能,努力扭转这种局面才行。但是,他虽然也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却对他们缺少最基本的信任,甚至还以敌对的心理待之。
刚开始的时候,他虽然利用文官集团诛灭了魏忠贤等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力膨胀。再加上他疑心过重,以致其在位的17年中,竟然更换了50位内阁大学士、首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
他在即位之后,虽然很希望明朝能在自己的手中迎来“中兴”,但因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又赶上灾荒、瘟疫横行,各地相继爆发民变。为了镇压起义,崇祯皇帝先用杨鹤,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又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又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复用杨嗣昌,在短短的13年中,频换围剿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地增加税赋,以至于民间多用“重征”代替“崇祯”,而这也是明末农民起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他在对后金作战时,手下名将虽众,但他对这些人都不是很信任,甚至是持着仇视的态度。否则的话,他也不会轻信别人的挑拨,处死了抗金名将袁崇焕,致使其构筑的“宁锦防线”荡然无存,让明朝的大片土地直接暴露在后金的铁蹄之下。虽然说明朝的灭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但是崇祯的生性多疑、刻薄寡恩、残杀忠良之举却像是催化剂一样,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诚如《周易》所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应当像厚重的大地一样能够托载万物,宽厚待人,从不与他人争名夺利。譬如直不疑,也只有像他这样的厚道人,才能以德服众,受到众人的敬佩与拥戴,成为人人仰慕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