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庸大全集
  4. 【中庸精解】世教衰不能行中庸
设置

【中庸精解】世教衰不能行中庸(1 / 1)


【中庸精解】世教衰不能行中庸

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这句话时,我们能想象得到孔子内心深处的悲哀与感慨。他所悲所感的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庸之道曲高和寡,后继无人。

中庸之道至善至美,为什么人们不去追求和奉行呢?孔子给我们的答案是:世教衰。也就是说社会风气改变了,并且对人们思想价值的教化扭曲了,真正的中庸之道被淹没在虚假的浮华与功利的欲望之中。如果反思一下我们所处的当下社会,我们就会发现,孔子所说的由于社会风气败坏而致使中庸之道不行于世,在当今社会依然切中实弊。

为什么中庸之道如孔子所说的那样“民鲜能久矣”呢?从社会因素上考虑,当然是因为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评定人的价值意义的扭曲。但是如果从人自身的因素考虑,则是因为他们的目光短浅,对这种真正智慧的大道的无知。

我们知道,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中,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意识。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很正常的,应该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因为这种本性大家都有,既然是人人都有的东西,就不应该厚此薄彼,对人对己两样看待,不然,就是与中庸之道相违背,就没有做到平和中正、不偏不倚地对待事物。可是,我们这种天性不会停留在仅仅吃得饱、穿得暖的层次上,而是有更多的欲望和冲动,去追求更多心中渴望的美好事物和人生目标。这一点,也是应该给予尊重和认可的,因为如果没有了这种上进心和渴望超越平凡的精神,人类永远也不会进步。

但是,错就错在有些人不懂得中庸之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被一些损人利己的贪婪欲望遮蔽了双眼,冲昏了头脑。他们不懂得“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中庸哲学,不懂得恰到好处、见好则收的处世智慧。

恰恰相反,他们恃才傲物,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结果往往过犹不及,最终一败涂地。这一类人,如果懂得中庸之道,何至于此?

如果说上面这些人是由于不懂得何时收手,以至于偏离了中庸正道的话,那么还有一类人却与之相对,他们同样偏离了中庸之道,不过他们不是过分贪婪,过了中庸之道的那个临界点,而是没有达到那一点,也就是朱熹所说的“不及”。

与那些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顾一切地疯狂行事不同,这些人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他们无心干事业,也不想有任何作为,而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同样,这也不是中庸智慧所提倡的处世法则。中庸之道要求的不光是不过分,也不能“不及”,而是要“不过而无不及”。这才是中庸之道的智慧所在,也是它的高深和平常人难以把握的关键所在。

宋代大学问家苏轼在写诗作文时说:“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此处苏轼说的是写诗作文的道理,但与中庸之道的智慧却暗暗相合,作文章如此,做人亦然。

中庸之道,其深刻意义就在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恰到好处,无过而无不及。孔子感慨世风日下,社会风气败坏,以至于中庸之道无人奉行。然而,真正的智慧之士,真正有操守的贤达之人,一定会把中庸之道作为自己的处世法则和人生哲学,因为他们深切地懂得:秉持中庸之道者,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