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核袭日本
  4. ◎ 原子弹之父
设置

◎ 原子弹之父(1 / 1)


1945年7月,美国“曼哈顿工程”实验室主任奥本海默与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力合作,终于研制出了2枚原子弹。科学家们亲切地把铀弹叫作“小男孩”,把钚弹叫作“胖子”。随后,名叫“瘦子”的第三枚原子弹也研制成功。

奥本海默,全名尤里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著名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曼哈顿工程”的领导者,因1945年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被誉为“原子弹之父”。1904年4月22日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德裔犹太人家庭。1921年,以10门全优的成绩毕业于纽约菲尔德斯顿文理学校,因病延至次年入哈佛大学化学系学习,1925年以荣誉学生的身份提前毕业。随后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他迷上了量子力学,开始攻读理论物理,加入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

1926年,奥本海默转到德国哥廷根大学,随玻恩作研究。1927年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得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发表当天,在座的评审教授竟无一人发言反驳。1929年夏天,回到美国,不幸感染了肺结核,在新墨西哥州洛塞勒摩斯镇附近的一个农场养病。后来,他在伯克利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即使是上课,烟斗也不离嘴,加上经常咳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他不看报纸,不看新闻报道,也不听收音机,对政治不感兴趣。他富于雄辩,擅长组织管理,精通8种语言。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在发动战争的同时开始启动原子弹的研究。这个时候,美国罗斯福总统下达总动员令,成立了最高机密的“曼哈顿工程”,要求赶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主持人是格罗夫斯少将,他不顾陆军情报部门的反对,任命奥本海默为发展原子弹计划主任。奥本海默告诉军方,想制造原子弹就必须集中一流科学家和最好的设备于一个社区内,并统一指挥统筹。1942年8月,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实验室主任,并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随后在阿拉摩高德沙漠上空引爆。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17秒,美军轰炸机向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当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惨象传来时,奥本海默心中充满了深深的罪恶感,以至于作为美国代表团成员在联合国大会上脱口而出:“主席先生,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气得美国总统杜鲁门大叫:“以后不要再带这家伙来见我了。他不过只研制出了原子弹,我才是下令投弹的人。”

1947年,奥本海默担任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和爱因斯坦一起反对试制氢弹,认为这样会引起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1953年12月,艾森豪威尔以“他早年的左倾活动和延误政府发展氢弹的战略决策为罪状起诉,甚至怀疑他为苏联的代理人”为借口对奥本海默进行安全审查并吊销其安全特许权。1954年4月12日至5月6日长达4周的安全听证会,成为震惊世界的“奥本海默事件”。

奥本海默被解职后,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对他的审查进行抗议。肯尼迪担任总统后,决定将1963年度美国原子能方面的最高奖—费米奖授予奥本海默,并准备亲自出席仪式。不幸的是,这位年轻的总统在仪式的前10天遇刺身亡。肯尼迪的继任约翰逊总统于同年为奥本海默颁发了费米奖和5万美元的奖金,但只是形式上恢复名誉,仍然不允许其介入军事机密。1965年,奥本海默患上肝炎,于1966年退休。1967年2月18日,因喉癌逝世。许多科学家参加了他的葬礼,并遵照他的遗嘱将其火化,骨灰撒在维京群岛。

为了研制原子弹,美国动用了10万名科技人员和工人,耗资达20多亿美元。没有人知道原子弹爆炸后的样子,有的科学家认为它不会响。有人则担心大气中有那么多氮气,原子弹爆炸会不会使整个地球燃烧起来。只有奥本海默的朋友罗伯特·瑟伯认为试验肯定能成功。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会作出如此准确的预言,他微微一笑:“我只是出于客气,想想看,作为奥本海默先生的一个客人,在主人面前,我只能挑他喜欢听的话说。”还有一位叫约瑟夫·赫希费耳德的科学家提出,原子弹爆炸会产生放射性尘埃,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放射性尘埃是指落到地面的空气中的微粒,由于受核爆炸的污染而带有放射性。它们放射性寿命的长短不一样,一般而言,放射性早期对生命的危害大一些,晚期放射性减弱,对生命的危害小一些。

原子弹“瘦子”因长达6米,用飞机投掷不方便,于是被确定为试验弹。最初的设想是在1个容器中引爆“瘦子”,以防止爆炸物的扩散,避免危害人的健康。为此,实验人员特意制作了一个巨大的钢质容器。这个容器内径3.05米,长7.62米,内壳壁厚15.42厘米。“瘦子”穿上这件“外套”后,显得又高又大,科学家们亲切地把它叫作“巨物”。经过计算,爆炸的规模太大了,整个钢壳都会被气化,钢铁碎片会被抛到很远的地方,后果不堪设想。最终决定不用“巨物”进行试验。

第1枚原子弹研制出来后,格罗夫斯和奥本海默便忙着寻找试验场,这件工作由贝恩布里季博士具体负责。他勘察了许多地点,最后选择了距洛斯阿拉莫斯200公里以外,靠近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的沙漠。这里虽处于空军基地范围内,但离飞机场很远。试验场宽29公里,长38.6公里。将原子弹运到试验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块炸药都要仔细检查、编号,再用透明胶粘贴得整整齐齐,然后放在防水的塑料袋中,再放在松木做的板条箱内。最后,把整个箱子牢牢地捆绑在军用卡车的货厢内,慢慢地运到试验场。钚弹芯放在一个防震的战地旅行箱中,由莫里森乘坐军用轿车护送。前面是一车武装警卫,后面是组装专家。为了安全,车队夜间启程赶往试验场。

关于何时进行这次绝密的试验,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格罗夫斯一致认为,越快进行越好。他们决定向总统杜鲁门汇报,由他作出决断。杜鲁门对“曼哈顿计划”不是十分了解,看来这项工程的保密工作是十分有效的。史汀生首先详细地报告了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并请杜鲁门制定一个试爆的时间。

杜鲁门听了史汀生的报告后,十分高兴:“为了减少我们的牺牲,以最小的代价结束战争,务必尽快试爆。”

史汀生连忙点了点头,看来总统和他们的意见不谋而合。

“对于这次试验,你们有多大把握?”杜鲁门紧盯着史汀生问。

“把握是比较大的,”史汀生慎重地说,“但是还要看最后的试爆结果。”

杜鲁门深受鼓舞,经过坦率的交谈,他对于最高决策小组成员及科学家们之间的精诚合作感到由衷高兴。杜鲁门希望试验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进行,作为献给祖国的一份厚礼。后来,由于裂变材料的生产问题,试验被迫推迟两周。杜鲁门最后批准,试爆的时间定在7月16日凌晨4时。这个时候,附近地区的居民大都在睡梦中,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另外,预计爆炸后会出现强烈的闪光,黑暗中拍摄效果更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