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拿得起放不下的战国史(全两册)
  4. 十八 李斯与韩非子
设置

十八 李斯与韩非子(1 / 1)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是当地管理粮仓的小公务员。有一次他上厕所,看到厕所里有老鼠在吃脏东西,看到有人进来后,就立刻逃走。后来他去粮仓清点粮食,看到粮仓里的老鼠吃着屯粮,长得又大又肥,生活安逸,见到人来了也不躲避。

“都是老鼠,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看来这都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李斯不禁感叹道。

对普通人来说,能考上公务员吃皇粮就不错了,可是在李斯看来这与低贱的厕中鼠没啥区别,他追求的是位极人臣。

天下诸侯纷争,每个君王都想得到一流的人才。而这些人才要想成为人上人,必须要有出色的才华,方能成为仓中鼠。

去哪里提升自己的学识呢?

碰巧大儒荀子曾被春申君邀请来楚国做官,现在退休了正在养老呢。去他那里求学,一定可以提升自己。

荀子一生不得志,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李斯拜入荀子门下后,认真学习。就在李斯学习期间,有一位地位高贵的人从韩国而来,向荀子求学。他就是韩国公子韩非子。

韩非子出身名门,天子聪慧,从小就受过一流的教育,来荀子这儿求学,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术层次。他要从韩国顶尖,变成天下一流,最后自创门派,成为一代宗师!

所以李斯与韩非子两人的人生追求是不一样的,一个想混得更好当大官,一个想成为学术大师。

由于两人的追求不一样,人生道路也就不一样了。

李斯出生平民,韩非子出生贵族,却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同窗好友。作为学长的李斯,对韩非子的才学也是暗自佩服。

几年之后,李斯觉得学成可以离开了。在选择求职单位时,他思虑再三。自己是楚国人,可是楚国日薄西山,全天下人都知道秦国迟早要统一天下,就去秦国吧。

临走前李斯向老师荀子辞行:“老师,我打算走了。”

荀子:“既然你要走,为师也不留你。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了,你打算去哪里呢?”

李斯:“我打算去秦国。”

荀子:“秦国是虎狼之国,儒家学说不受欢迎。我当年去,见了范雎,见了秦王,却没有重视我。你去那里,他们会重用你吗?”

李斯:“去碰碰运气吧,人一旦有了机遇,就一定要抓住。现在秦国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正是我们这些出生平民的人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地位卑贱,又不想追求富贵,那活得跟牲口有什么区别。人生中,最大的耻辱是卑贱,最大的悲哀是贫穷。所以我决定去西方秦国求职。”

荀子听完后满脸错愕,他一生想做大官,是想实现孔子理想的礼制社会,而李斯是想升官发财。

看着脸上仿佛写着功利两个大字的李斯,荀子感到了悲哀,他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话。

“你走之前,为师送你一句话:‘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修行,在没有做官时,追寻自己的内心是快乐;得到官职后,以治理为乐趣。所以君子一生都很快乐,没有忧愁。小人在没有得到官职前,一天到晚愁眉不展;得到之后,又怕把官职丢了,也没有一天快乐。

李斯听完后,默不作声,过够了清贫日子的他,一定要不择手段出人头地。

可是李斯的一生竟如荀子所描述那样的,并没有真正感觉到快乐,他总是怕人夺走他的权力。虽然他最后爬到了相国的位子,但他总是在惶恐与不安之中徘徊,最后死得也极其凄惨。

渴望变成仓中鼠,可内心却仍是一只厕中鼠。厕中鼠是李斯一辈子甩不掉的宿命。

社会底层蕴藏着大量有才华的年轻人,而战国乱世又让他们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李斯来到秦国,正巧秦庄襄王刚去世,他决定拜入相国吕不韦门下。由于李斯是荀子的高徒,吕不韦给了李斯一个郎官的职务。虽然郎官级别很低,但是郎官可以经常见到秦王。能在秦王面前留下好印象,以后一定能飞黄腾达。

由于李斯学富五车,经常在少年嬴政面前侃侃而谈,给嬴政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嬴政先让他担任长史,后又封他为客卿。

就在李斯成为客卿后,风光不到两年,他的后台老板吕不韦就倒台了。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一个叫郑国的水利高级工程师,让李斯丢掉了饭碗。

郑国是韩国人。韩国被秦国持续暴击,知道自己被秦国灭只是时间问题的它,决定再抢救抢救争取多活一会儿。

于是韩国想出来一个计谋:让秦国修大型工程,耗光秦国精力。的确,有的帝国因为修建大型工程,加速了自己的死亡进程。譬如,秦帝国修长城,隋帝国修大运河。

韩国想来想去,让秦国修什么能耗死它呢?

水利!

修水利,又要花钱,又要征召百姓,多破费呀!

郑国作为韩国派出的高级间谍,以水利工程师身份为掩护,悄悄打入了秦国内部。作为外籍专家,吕不韦对他高度重视,希望他能对秦国的建设建言献策。

“关中缺水少雨,而泾河流量大,水里的泥沙肥效好,正好关中西高东低。可以引泾河水,由西向东注入洛水,沿途可以灌溉四万余顷田地。”

相国吕不韦觉得很有创意,于是任命郑国修建水利。没想到这一修竟是个无底洞,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投了进去,修了十年还没有修完。

后来吕不韦倒台后,郑国作为吕不韦的人也受到了审查。这一查不得了,他是韩国间谍的身份也彻底暴露了。

秦王政想见见这个潜伏多年的间谍。

郑国见到秦王政说道:“我虽然是间谍,修建水利只是让韩国多活几年,但是如果把水利修完,关中将更加富饶。”

嬴政想了一会儿,觉得水利已经修了一大半了,不好半途而废,还不如继续修下去。于是嬴政把郑国放了。郑国把水利修完后,关中粮食产量果然大增。

虽然免了郑国死罪,但是他造成的影响确实恶劣。由于吕不韦、郑国都是外国人,于是秦国内部掀起了一股排外浪潮。

当时,东方诸侯国有很多人在秦国担任客卿,身居要职。秦国王室宗族很多人也因此备受排挤,于是他们借此机会向秦王政谏言,要把秦国的客卿们全部赶走,说他们在秦国只会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嬴政觉得很有理,立刻颁布“逐客令”,命令所有秦国客卿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自行离开,逾期不走,将遣送出境。

楚国人李斯本来在秦国混得好好的,这下不仅丢了官,还被驱逐。他本满心期望在秦国位极人臣,却没想到自己的理想就这样破灭了。

“我不能走,那么多年的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飞黄腾达。我在秦国付出了这么多,已经做到了客卿,决不能就此功亏一篑。”

满满求生欲的李斯,决定向秦王政写一篇著名文章《谏逐客书》。

写完之后,李斯托人交给秦王政,自己便收拾行囊准备走了。

嬴政收到信后,一看,这不是过去常在身边的李斯写的吗?

打开信后,嬴政被信中无可辩驳的观点征服了。

“秦穆公时期,因为得到了百里奚,兼并二十多国,称霸西戎。秦孝公时期,商鞅入秦,诸侯臣服,至今国力强盛。秦惠文王用张仪计谋,拆散六国联盟。秦昭襄王重用范雎,打击了外戚势力。这些明君靠的都是客卿的帮助,客卿从来没有辜负秦国。”这段话,李斯是想告诉秦王政,你们老赢家靠的就是外国人才发家致富。

“美女、音乐、珠宝都来自外国,大王您却照用不误。可是对于外国的人才,却偏偏不用。”李斯想说,秦王政你在玩双标,分明是故意针对外国人。

“泰山不嫌弃细小的泥土,这才造就它的伟大。江河不拒绝细流的汇入,这才造就它的深广。圣明的君主不抛弃他的百姓,才能显示他的贤德。你把我们客卿赶走了,这些有才能的人就会去投靠东方诸侯。这等于是把武器送给了敌人,把粮食送给了盗匪!”李斯警告秦王政,国与国的竞争就是人才的较量,人才都走了,你秦国还玩什么大一统啊!

嬴政看上去凶狠残酷,可是内心深处却很明事理,知道国家利益至上,个人恩怨无足轻重。

于是嬴政立刻派人去追李斯,年轻的嬴政相信,他追回来的人以后必将是秦国的栋梁!

此时的李斯已经走到了骊邑,接到命令后,欣喜若狂,立刻返回了秦国。秦王政升任他为廷尉。

可是嬴政错了,他追回来的并不是一个政治家,只是一个政客而已。

政治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他要实现心中宏大的政治蓝图,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商鞅就是一流的政治家,即使你是地位显赫的权贵,也难逃他的霹雳手段。

政客追求的目标就是功利,只要能给他荣华富贵,他就可以毫无底线。李斯就是这样的人,后来在秦国的几次关键决策上,他起到了掘墓人的作用。

李斯回到咸阳后,再次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可是没两年,一个人的到来,让他感到了严重的危机感,他就是李斯的学弟——韩非子。

提到韩非子就必须要加一个“子”,他是战国最后的思想家!

韩非子作为荀子的高徒,才高八斗,连学长李斯都自叹不如。可惜韩非子有口吃,说话不利索。

在荀子那里学习完回到韩国后,韩非子看到韩国即将被秦国灭亡,便忧心忡忡地向韩王安上书。

可是韩王安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你上你的书,我接着我的声色犬马。

韩非子贵为韩国公子,看着自己国家一天一天没落,内心充满了焦虑。

韩王安不重视法制建设,不用自己君王的权威来驾驭臣子。不重视踏实苦干的人,却重用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一些游侠成为流窜犯,经常制造刑事案件破坏国家治安。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得不到重用,都是奸邪小人活跃在台上。

战国时,有才华的人一旦官场失意,就会化悲痛为创作灵感,开始著书立说。

韩非子的老师是儒家大咖荀子,荀子本身就是一个颇具颠覆性思想的人,他看重现实,更发掘出了人性的阴暗。荀子想让人通过学习,在礼的约束下,实现儒家理想的礼制社会。

荀子也经常鼓励学生,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师的思想有颠覆性,学生的思想只会更具毁灭性。

如果荀子还活着的话,一定要抽自己的嘴巴。明明自己是儒家,教出来的两个高徒不但处处与儒家对着干,还欺师灭祖。韩非子竟成为法家集大成者,李斯在秦统一天下后焚烧儒家经典。

韩非子在荀子那里熟读儒家经典,可是他却认为这些书讲的都是上古时代的人,并不适合现在。不过,他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看重现实,不指望人们会良心发现,为了维护国家秩序光用礼是不够的,更得用法。

于是韩非子开始著书立说,他的文章被后人整理成著名的帝王教科书——《韩非子》。

现在有很多人买李宗吾写的《厚黑学》,想从这本书里学习混社会的经验,不仅使自己不被人算计,还能学会如何算计别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读书是不好的,尤其是年轻人。其实《厚黑学》这本书的名字有点标题党的意味。要论哪本书厚黑功力最深厚,还得数《韩非子》。

《韩非子》这本书很厚,洋洋洒洒十万字。其实里面的精髓就三个字——法、术、势。

不要小看这三个字,如果君王能够领悟,他将无敌于天下。如果我们普通人能参透,将纵横于职场。

法、术、势是韩非子的理论精髓,而这三个字却是建立在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之上的。在韩非子眼里,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不要把人想得太高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靠利益维持的。

要想把国家治理好,百姓顺从,官员忠诚,必须要学法家。

可是从战国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几百年,各国都有著名的法家人物,关键要学哪一个呢?

韩非子把法家总结出了“法”“术”“势”三个流派。

“法”派代表人物是秦国商鞅。商鞅只讲刑罚,不徇私情,秦国因此快速富强。可是国家富强了,却被大臣用来作为扩张势力的资本。比如魏冉把陶邑作为自己的封国,吕不韦权倾朝野。

“术”派代表人物是韩国申不害。申不害教导君主要让手下的大臣害怕自己,让大臣们永远猜不到君主在想什么。君主要假装自己不听见、不看见、不知道、不暴露自己的欲望。那些大臣就无从讨好君主,不敢隐瞒自己的错误。君主从而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术”也是有危害的,它不注重法令,让奸臣有可乘之机。

“势”派代表人物是慎到,要求加强君主权威,只有君主有权威,才能正常发号施令。

只要将法家的“法”“术”“势”三者合一,国家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韩非子的理论虽然在国内闻着不香,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秦王政闻着可真香啊!

闻着香,就要吃。

于是秦王政让人找来了市面上广泛流传的韩非子的文章,嬴政看了《五蠹(dù)》这篇文章后明白,有五类人像蛀虫一样危害国家,儒士(荀子的棺材板按不住了)、言谈者、游侠、逃兵、从事工商的人。

嬴政看了《八经》,一般人看了这篇文章,三观崩裂,但是嬴政看了却大声叫好。文章告诉君王,你身边没一个好人,都要提防他们。

造成国家动乱的有六种人,母后、妻妾、子孙、兄弟、大臣、显贵。国君面对身边人,一定要抓住权力不放手,不要顾及伦理道德,对待谋反的人要不择手段。不得不说,韩非子总结得很到位,古代搞政变的都是君王身边的这六类人。

嬴政读完这篇文章后,心想这文章不就是给自己写的吗?想不到在遥远的韩国,竟然有最了解我的人。

自己的弟弟成蟜造反,自己的母亲把玺交给宠臣嫪毐造反,自己的仲父大权独揽……写得太透彻了!

当嬴政看到《孤愤》时,立刻明白韩非子怀才不遇、孤独愤怒的心情。

嬴政从灵魂深处感叹道:“韩非子就是我的偶像啊,如果能和偶像见一面,我死而无憾啊!”

看到了吧,秦王政成了韩非子的铁杆粉丝。已经到了见上一面就死而无憾的地步。每天睡觉前,嬴政都要看一下韩非子的文章,然后把书恭恭敬敬地放在枕边,才能美美地睡上一觉。

很多粉丝为了自己的偶像,都会做出丧失理智的事。

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

嬴政攻打韩国,是为了自己的偶像。

秦王政:“来啊,发兵韩国!我要得到偶像,我愿意做一切疯狂的事情!”

嬴政哪知道,自己是“心动不如行动,激动最后失控”,自己的偶像竟会命丧自己手里。

韩王安:“我招谁惹谁啦?我打不过秦国,派韩非子去和谈。”

韩非子作为韩国大使来到了秦国,令韩非子没想到的是,自己竟是羊入虎口。

有的再次相逢是喜极而泣,而有的则是你死我活!李斯与韩非子两位老同学的再次相逢李斯却要了韩非子的小命。

秦王政看到自己的偶像来了,热情地接待了他,从早到晚不停地聊,把自己心里埋藏已久的话都说给韩非子听。此时,李斯的心情那叫一个酸啊。

没想到学弟成为秦王的红人,嬴政眼里只有他,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韩非子肯定是秦国相国的不二人选,那自己还混个屁啊。

战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学长坑学弟,庞涓把孙膑坑了。作为学长的李斯,为了自己的功名前途,决定要把学弟韩非子坑了。很快,机会来了。

韩非子与秦王政天天在一起侃大山,可是韩非子没有忘了自己的使命。他是来和谈的,期望秦国不要攻打韩国。

此时的秦国有一个著名的纵横家叫姚贾,这个人代表秦国经常出使各国,挑拨离间,破坏抗秦同盟。韩非子就故意向秦王政说,姚贾与东方诸侯私通,我作为韩国人,他就私下与我们通敌。

秦王政一听,立马把姚贾隔离审查,毕竟粉丝对偶像是无比信任的。

接着,韩非子与秦王政聊天的过程中,无意中得知李斯制定了“先灭韩以振诸侯”的策略。

韩非子对秦王政说:“秦国攻打韩国,赵国必救。赵国比韩国强,赵国才是秦国的心腹大患。所以秦国应该先灭赵!”

嬴政听完后觉得有道理,就把这意见转告给了李斯。

李斯作为韩非子相处多年的学长,他敏锐地察觉到韩非子对秦王的谏言别有目的。趁此良机,李斯要揭穿韩非子的真面目,置他于死地。

李斯在秦王面前驳斥韩非子的言论:“韩国就堵在秦国的家门口,更是东进中原的绊脚石。如果秦国攻赵,齐国必救。那时秦国将对付齐赵两国。韩国表面老实,其实一肚子坏水,当秦国与齐赵两国僵持不下的时候。韩国联合楚国、魏国,攻打秦国。那时秦国将被诸侯联军重创,只能退回函谷关。”

聪明的嬴政立刻觉察出了韩非子的诡计,如果换作别人的话,早就人头落地,可韩非子毕竟是秦王的偶像,嬴政并没有要动他的意思。

被限制自由多日的姚贾被无罪释放,吃了多日清汤寡水的他,决定报复韩非子。李斯正愁没人和他一起整韩非子,于是两人串通在一起,联名向秦王告发韩非子。

秦王政看到两位重臣面带怒火来到自己的面前,他意识到不是件小事。

“大王,韩非子是韩国人。他此行的目的是想挑起我国内部不和,误导秦灭六国的战略决策。韩非子是韩国公子,他为自己的祖国也是应该的。如果大王放他回去,他了解秦国内部情况,这会给秦国带来危害!请大王按照《秦律》处置他!”

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好的事、不好的人,心里都会埋藏个小火药桶,你不去点燃,它就不会爆。可是一旦有坏人在旁边煽风点火,人的怒火定会爆炸。

嬴政心想:我妈坑我,我仲父抢我的权力,连我的偶像都骗我。他虽然喜欢韩非子,但是他公私分明,既然偶像不能为我所用,那就不能让他成为秦国的敌人。

秦王政:“李斯,韩非子的审讯交你处置。”

李斯假装一脸严肃,内心却狂喜万分。

韩非子被捕,关在了云阳的监狱。李斯日夜审问韩非子,从精神到肉体折磨韩非子。

折磨够了,该弄死了。

李斯捧着一杯毒酒进了牢房,看着已经不成人形的学弟韩非子。韩非子也看着李斯,冷冷地笑道,“我把人心的险恶全部都看透了,唯独没有看透你。我现在的一切都拜你所赐,现在你是来送我走的吧?”

李斯:“我心胸坦荡,从无要陷害你的想法。我作为秦王的臣子,就要按照秦国的刑罚来秉公办事。你作为韩国间谍来秦国从事破坏工作,死罪难逃。作为同窗多年的老友,这是一杯毒酒,你喝了吧,至少能减轻点痛苦。作为老同学,只能帮你到这个份儿上了。”

韩非子看着眼前的毒酒,又想哭,又想笑。自己有旷世之才,却无处发挥,最后落到被毒死的悲惨地步。

“死了,也算解脱了。”说完韩非子一饮而尽,死了。

秦王政事后气消了,可是转念一想,韩非子不愿效力秦国,却可以养着他,没必要杀他呀,秦国又不差他这碗饭。

“来人啊,赶紧派人赦免韩非子!”

可惜晚了,韩非子早已死了。

韩非子是诸子百家里最不得志的人,一生都没得到过重用。唯一能懂他的人只有嬴政,可惜嬴政却是害死他的帮凶。

但不得不说,韩非子确实是嬴政的精神导师。

谁都知道秦国即将统一天下,可是如何管理天下呢?

吕不韦献给秦王政的《吕氏春秋》,在嬴政看来,就是一锅大杂烩,完全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

韩非子的文章,却为嬴政提供了统治天下的帝王操作手册。

法、术、势并用成为嬴政统治天下的武林秘籍。嬴政尤其看重“势”,“势”就是增强自己的权威,让全天下人都怕自己。嬴政想出了“皇帝”的尊号,让自己显得神圣不可侵犯。

为了增强自己的君主集权,避免出现第二个吕不韦,嬴政按照韩非子所说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理念选人用人。因为这些从基层爬上来的人,既有工作经验,又没有背景。既对国家有用,又对君王构不成威胁。

后来秦统一天下的焚书坑儒,其实早就写在韩非子的文章里,在《韩非子·诡使》,韩非子认为天下的私学和君王不是一条心,是有“二心”的,所以称之为“二心私学”。如果对“二心私学”不禁其行,不破其群,以散其党,这帮人迟早要犯上作乱。二十年后,已是秦始皇的嬴政,就按照韩非子写的帝王操作手册这么干了。

韩非子虽然死了,他却活在了嬴政的心里。统治天下时,嬴政不知道该怎么做时,就在韩非子的文章里寻找答案。可以说,秦帝国的设计师不是嬴政而是韩非子!

这个世界亏欠韩非子的太多。

有的人说韩非子是一位顶级的厚黑学大师,把世上所有人看得无比丑恶,会使用各种权谋操控别人。

笔者想说的是,韩非子恰恰是一个正人君子。

韩非子以超越常人的眼光看破世间一切丑恶,并且彻底撕下这些丑恶的伪装。世间的恶,任何人都无法避免。他因此告诉世人用什么手段去对付恶,君王用什么手段去驾驭人心中的恶。韩非子的最终理想是希望国家强盛太平,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和荀子期望的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秩序井然的礼制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使用的手段不一样。

如果韩非子没死,混迹官场,能成为取代李斯位极人臣吗?

我想是不会的,他看破又说破,这样的人太实在了,绝对混不久。同样写《厚黑学》的李宗吾,身居要职、为官清廉,他写这本书只是揭露厚黑学。韩非子与李宗吾看破又说破,都是实在人。

真正厚黑的都是藏在心里不说、暗暗使坏的人,比如李斯。

中国古人给君子定的标准太高,几乎是完美的,可是现实中能有几个人能达到?最后模仿不成,造就了很多伪君子。

伪君子往往比小人更可怕!

韩非子自己最后殉了国,也算死得干干净净。不像伪君子李斯死有余辜,遗臭万年。

撇开《韩非子》对人性的探讨,从政治学层面来说,它是中国古代最牛的帝王教科书,能和它媲美的只有一千七百多年后,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所著的《君主论》。两本书里很多观点惊人的相似。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天性就是自私自利,见利忘义,人的一切行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不就是“性恶论”吗?

“君主要当一只狡猾的狐狸,能认出陷阱;同时还要是一只狮子,能威慑豺狼。”这跟韩非子所提的“术”与“势”有异曲同工的意思。

“如果靠欺骗取胜的话,完全不需要借助武力。”在马基雅维利眼中,国家利益高于道德。

后世的欧洲政治家都在拼命攻击《君主论》,可是他们的身体很诚实,在实际行动中却是按着马基雅维利所说的去做的。

所以中国人在政治学上要比欧洲人早熟,在战国就达到了高峰。不光政治学,整个思想也达到了中国古代无人企及的高峰。

胡适先生写了一本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可这书只写到战国就结束了,后面时代的都没有写。按照胡适的说法,这是上部,还有下部。可是胡适到死,也没出版下部。

木心先生说出了为什么没有下部,就十六个字。

“春秋以降,哲学从缺。无米难炊,请君原谅。”

先秦的诸子百家,早在两千年前,就给中国人构建好了宏大的思想框架。后来的思想家只是在其框架上搭建自己的小房子而已。

就在秦王政处死韩非子的同时,秦王政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可是在战略决策上,却是一团糟。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