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人间词话全集鉴赏
  4. 人间词话·手稿本·壹壹捌
设置

人间词话·手稿本·壹壹捌(1 / 1)


原文

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译文

诗人对于自然人生,必须能够进入其中,又必须能够跳出其外。进入其中,才能把它表达出来。跳出其外,才能够观察它。

进入其中,因此才有生气。跳出其外,因此才有高致。周邦彦能进入其中而不能跳出其外。姜夔以后的词人,对于这两种情况做梦也不会想到。

赏析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因此要写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这就是“入乎其内”;但在熟悉生活之后,又必须走出实际生活的局限,“出乎其外”进行观照,才能写出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典型、更带有普遍性的作品。一言以蔽之,要描写事物就必须“入乎其内”;要把事物写得更美,就必须“出乎其外”。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两种描写事物的方法:一是“照事物的本来样子”写;一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写。前者是现实主义,后者是浪漫主义;写作时,前者要“入乎其内”,后者要“出乎其外”。亚氏说,要“把人物原形的特点再现出来,一方面既逼真,一方面又比他原来更美”(《诗学》第15章)。他还说:“一种合情合理的不可能总比不合情理的可能较好”(《诗学》第25章)。可见他是主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即写作时,对于写的对象,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

诗人对于宇宙和人生,要观察、体会、了解、领悟,便要“入乎其内”,到生活中去。人人都能观察,但是,常人之眼与诗人之眼不相同,常人之眼有时看不到,看不透,或看到了说不出来,没有提炼的能力。诗人之眼则不同,他能静观,能观照,能突破自身狭隘的眼光,能出乎其外,站得更高,“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他能排斥私欲、功利等障碍,能将客体的本性体察、领悟出来,这就是诗人天才的“内美”,具有这种崇高的人格和素质,才能出,故能观。同时,待物化的艺术境界,即在审美主体(作家)蕴藏形成的第二自然、第二人生和第二之我需要用艺术形式、手法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在于审美主体驾驭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的能力,这种能力有高有低,这便决定作者在“出乎其外”时能否高致。因为作者心中的意象是观物、观情的辩证统一,达到最高的境界,有时稍纵即逝,是须臾之物,需用不朽的文字表达出来。所以作者既要超以象外,轻视外物,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要重视外物,情景相融为一体,能与花鸟共忧乐。王国维评论说:“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

其堪分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这里所讲的格、情、气、韵是格调、性情、音韵、气象,四者能烘托出“境界”。因此,境界包括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感情,能反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王国维举周邦彦的《苏幕遮》咏荷的词为例,其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评说:“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另外,他举冯延巳的《南乡子》咏草的词,其中有“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他评说:“‘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若也。”这两幅图画,通过语言、色彩、线条充分表现了荷和青草的内在的本质力量,能得荷之神理,摄春草之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这便是善入善出的典型例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