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奠边府战役的影视作品
奠边府战役在20世纪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自1953年11月20日法军空降奠边府,到1954年5月8日奠边府战役结束,法军在奠边府战场上总共战斗了167天。根据法军战场统计,从1953年11月20日至1954年5月6日清晨,法军共向奠边府空降了16544人,此外还要加上若干从莱州撤往奠边府的泰族武装。在奠边府的法军几乎被越军悉数歼灭。
从1953年11月21日开始,到1954年5月5日,即奠边府战役结束前三天,法军在奠边府战场上共有8221人伤亡,其中法国籍士兵阵亡1293人。但是,奠边府战役的最后三天中,法军究竟伤亡了多少,没有精确的统计,因为法军指挥系统崩溃了。或者说即使有统计,也在最后的厮杀中销毁了。据保守估计,在最后三天战斗中法军有600—800人阵亡,伤者甚众。按照比较一致的统计是,在奠边府战役中,法军总共阵亡了3000多人,其中包括2000余名法籍士兵。除阵亡者外,至少有6452人负伤。由此判断,法军在奠边府战役中总共伤亡9000多人。
包括德卡斯特里将军在内,越军在奠边府共俘虏了10903人(其中包括伤员)。根据越军总部和中国军事顾问团共同商定的方案,战俘按国籍编队,军官和士兵分开,每50人为一队,由越军步兵看押,迅速离开奠边府,朝设在越南北部丛林中的俘虏营走去。
越军在奠边府战役中总共歼敌16600余人,改变了印度支那战场的军事力量对比,越方亦付出了重大牺牲。越军总部在战役后不久统计,前线官兵总共伤亡、失踪13956人,其中阵亡和失踪4832人,伤9124人。还有一部分后勤民工在运输线上献出了生命。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数字,特别是阵亡人数大大低于当时和以后许多西方军史专家的判断。
5月13日早晨,越军在奠边府举行了盛大的胜利阅兵式。
武元甲宣读胡志明发给奠边府前线将士的祝贺信,将“决战决胜”的旗帜授予在战役中建立了卓越功勋的第312师师长黎仲迅。奠边府原野上,回响起人民军战士的欢呼声:“越南独立万岁!”
战后,在奠边府东部山头下,修建了一个越军阵亡将士陵墓。此外还竖起两个越军英雄纪念碑,一个在兴兰高地,另一个在战斗最激烈的A1(E2)高地山脚下。
奠边府战役的枪炮刚刚停息,救治双方重伤员事务极为紧迫。
奠边府决战开始之前,越军总军委估计己方伤员人数可能达到6000人,为此共组织了4个直属医疗队进入奠边府战场。战役进程中,又增加了一个医疗队,组成伤员转运总站。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共收治越军伤员10021人,其中在战役准备阶段收治1100人,进攻的第一阶段2300余人,第二阶段4500余人,第三阶段2000余人。根据伤情统计,炮伤和地雷炸伤占73%,枪伤占17%。
战役期间越军共有4000多名轻伤员出院,重返战场。但是,越军战场医院收治伤员的能力在战役进程中已经饱和,无力救治战役结束后突然出现的大量法军伤员。
奠边府战役中法军的总伤亡人数约为9000人。在5月7日奠边府战役结束的当日,法军重伤员由27名没有受伤的法军医护人员继续看护。
日内瓦会议开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之时,法国代表要求越军迅速释放重伤员。越方接受了这个要求,范文同于5月10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我政府准备允许运走在奠边府俘获的法国远征军重伤员。如果法国政府愿意运走这些重伤人员,双方司令部的代表将就此事就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5月13日,法军派出以菲亚教授为首的红十字代表团飞抵奠边府,与越军会商如何运走重伤俘虏,双方当即达成协议。因奠边府机场难以修复,法方将以直升机和小型运输机运送伤员,此期间,法方保证在奠边府盆地外围十公里及41号公路至山萝一线停止轰炸。法越双方议定,不以国籍区分伤员,总共将伤员中的858人确定为重伤员,这些重伤员即由法方派直升机从奠边府战场运走。
这个协议在政治和军事上均有利于越方,越军乘此机会抢运在奠边府缴获的大量物资,同时交送俘虏。法军很快意识到了这点,遂推翻协议,复于5月16日派出代表飞至奠边府提出新建议,要求修复机场,用大型运输机运送伤员,并要求取消法军飞机在41号公路沿线的禁飞令。
5月22日下午3时,三架法国轰炸机轰炸了41号公路,造成迁移中的法军战俘严重伤亡,引起国际舆论的责难。越军迅速作出反应,停止在交送伤员、释放俘虏方面的合作,弄得法军束手无策。
签署《日内瓦和平协议》后,法国结束在越南的殖民统治。1954年10月,越南人民军浩浩荡荡开进河内,市民夹道欢迎
法军只得退让。5月25日,乘直升机来到奠边府的法国医生带来了科尼致越军总司令的一封信。信中称,法军飞机轰炸41号公路,“是一个值得引以为遗憾的过失。北越法国空军司令部已经命令对可能产生这一过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已向有关部队再度下达严禁在距离奠边府十公里以内上空飞行的命令”。
41号公路上空恢复了平静,至5月26日,越军在奠边府缴获的军事物资基本运完,即便是法军俘虏也走远了。
除去向法军移交的重伤员,以及在战役结束前已经处理的一些越南籍俘虏,越军要向自己的俘虏营地押送大约8000名俘虏。俘虏们大致按法国籍、意大利籍、德国籍、东欧国家籍、阿尔及利亚籍、非洲籍和越南籍等分队,背负粮食或别的物资朝东而去。
德卡斯特里也走在他们中间。被俘之初,德卡斯特里向越军总部军官谈了自己对奠边府失败主要原因的看法:未能发现越军大炮的位置加以摧毁、越军使用了恰当的战术。他向越军提出,通过广播告诉他在河内的妻子,他被俘了,安全得到了保证。这个请求几乎是马上得到了同意。
在法军俘虏中,除了重伤员,最先获释的是女护士热纳耶芙娜。1954年5月19日,热纳耶芙娜致信胡志明,祝贺他的生日。她还在信中说:“我们全都希望我们两国能够尽早在一个禁止战争的世界上建立友谊的关系。假如我能幸运地回到我的祖国,我一定要努力在我周围的青年中建立一种能使我们两国人民相互间充分了解的气氛,以有助于维护和重建我们全都希望的和平事业。”
5月21日,胡志明下令释放这位女护士。热纳耶芙娜再次致信胡志明说:“我刚刚知道我被释放的令人高兴的消息,我愿意向您——主席先生——表示我的感谢,感谢您对我的宽大!我立刻就要回到我的祖国与家人团聚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快乐。我衷心希望越南立刻恢复和平,使你们国家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以及儿童能够过上愉快与幸福的生活。”
热纳耶芙娜写道:“如果仅仅是我一个人回到自己的家园,毕竟还不完美。我和医生、护士们一起在战场上照料伤员,我希望您不要忘记他们,希望他们的渴望不会落空。”
5月24日,女护士获释,于当晚8时30分回到河内。几天后,热纳耶芙娜返回法国。她在越南四年,共执行战场救护任务149次。
大多数战俘不像热纳耶芙娜那样幸运。在走向俘虏营的山路上,俘虏们口粮不足,卫生条件极差,加上战场消耗使他们体质虚弱,俘虏中发生了严重的疟疾和痢疾,传染甚众,造成了许多战俘的死亡。
被俘四个月后,奠边府法军最高指挥官德卡斯特里准将被释放
大多数法军战俘徒步走向越军中央根据地,被俘军官大都被反绑双手,在大卡车车厢里一路颠簸而行。途中不断有战俘逃亡。比雅尔和几个军官曾试图逃跑,都被抓了回来。
战俘中三位法国军事记者——皮埃尔·舍恩、达尼埃尔·卡穆斯,还有让·普奥德——的经历十分典型。
让·普奥德在法国抵抗运动中曾被德军俘虏,进过集中营。在奠边府被俘后他对同伴说:“我已经受过一回集中营的煎熬,再也忍受不了第二回了。如果这回进了俘虏营,我就不会活着出来了。”
让·普奥德在舍恩口袋里发现了一把瑞士造的小折刀,就把小刀藏在了自己身上。他们要割断彼此手腕上的绳索不难,却找不到跳车的机会。因为后面跟着的卡车上坐满全副武装的越军战士,一旦发现前面有人跳车,就会毫不犹豫地开枪射击。
机会终于来了,车行至黑水河流域,在山路上急转弯,后车士兵的视野被完全挡住了。刹那间,已经割断身上绳索的让·普奥德和舍恩跳车,冲向最近处的竹林。
让·普奥德躲进了竹林,但是舍恩来不及了,摔进一个大水坑。转过山脚的越军战士立即发现了他,开枪射击压制了他。几个越军战士跳下车来打昏舍恩,又把他扔上卡车。其他士兵端起枪朝着让·普奥德可能藏身的地方连续射击。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普奥德,他的名字永远留在了奠边府战役失踪者的名单上。
战争中被俘的法国外籍军团士兵
在奠边府战役中,被围困的法军中一共有78人从战阵中逃出,其中欧洲籍人只有19个。这19人中有一名是军官马科维克少校。他在5月7日清晨奠边府东部最后一场战斗中突围而出。当时进攻的越军越过他向奠边府中心区冲去,于是马科维克反方向而行,从阵地上逃脱出来,在混乱中奔老挝而去。他在印度支那多年,操一口相当不错的泰语,得以在越南和老挝之交的山林里游荡了23天,终于在5月31日衣不遮体地回到法军的一个游击营地。
其他逃脱的法国士兵基本上都是从伊莎贝尔出来的。其中一小队是失去了坦克的坦克兵,他们手持轻武器逃进树林,始终保持战斗队形,一个劲地向西南而去。在途中,他们两次与越军小部队遭遇发生战斗,有几个人被打死,其余的人总算死里逃生。他们在山林中徒步行走了160公里,也于5月底来到孟赛的法军营地。
还有四人是法军工兵连的工程技术员,他们被越军从俘虏中挑出来,去修复和启动楠云河边的发电机和抽水机。一周后,其中一人找到一张标示详细的军用地图,于是四人结伙逃逸,也进了大山,最后面黄肌瘦地找到了在老挝的法军营地。
1954年9月,根据日内瓦会议协定,大约3300名在奠边府战役中被俘的法军军官和士兵被遣返。军官们倒是大都活了下来,德卡斯特里、朗格莱、比雅尔等人回到了法国。
战俘中的阿尔及利亚士兵,在奠边府战役中受到极大的心灵震荡。后来,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回国后投身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那场战争最终导致法国殖民主义在阿尔及利亚的终结。
俘虏中为数不少的东欧战俘,被直接向东欧国家遣返了。
2000名法军士兵则长眠在奠边府谷地。法军战士的战场掩埋极为简单,浅挖长坑后不过是在尸体上薄薄地盖一层红土。用不了多久,阵亡者的身躯就和奠边府的泥土融为一体了。北印度支那的雨季不会让他们久留异乡,充沛的雨水会把他们送进楠云河,然后汇入湄公河,最终归于大海。几度春秋,奔涌不息的洋流或许已经把他们送回了法兰西的海岸。如果这样,也就告慰于他们的亲人了。
面对奠边府战役的结局,人们观察、思考了几十年,特别是西方人士一直在讨论,越军胜在何处?法军败在哪里?
舆论认为,奠边府战役中,武元甲将军当推首功。武元甲事后著文论述奠边府战役的成功,认为使越军克敌制胜的因素中,最关键处有两点:越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有高昂的士气。武元甲没有提到中国军事顾问和中方援助在抗法战争中的意义,没有提到中国顾问们在奠边府前线和后方都做了些什么。
1954年10月,法军军官向越南人民办理战场移交
武元甲的对手纳瓦尔却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观点:1.在奠边府阵地防御上,将芒清主阵地与南部分区相隔开,分散了兵力。2.不适当地在战场上倚重了越南籍部队,结果由于他们哗变,丢失了关键的板桥阵地。3.奠边府中心阵地分区防御不便于反击部队的调动。4.阵地未按标准构筑。5.预备队使用失当。6.未能及时打掉越军的火炮阵地。7.科尼缺乏指挥热情。8.奠边府的天气情况不利于空军行动。
当纳瓦尔卸下战袍,隐居起来埋头撰写回忆录的时候,他又归结出,在奠边府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奠边府战场上,法军的地面部队和空军的力量都不足;第二点在于中国方面突然增加了援助,使法军措手不及。后来纳瓦尔又加了一条:法军在印度支那的情报工作太差,对中国顾问团的活动规模、级别始终没有弄清楚,导致法国司令部过低地估计了越军的力量。
但是,他回避了关键性的问题,即大大低估了越军重型火炮的装备水平和规模。这些由中国装备的火炮和训练的炮手在战役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将法军将帅心中的“那产模式”砸成齑粉。
从战役指挥的角度看,在战役关键时刻,纳瓦尔没有及时撤换两名最关键的指挥员:科尼和德卡斯特里。因为前者不能贯彻上级的战役决心,后者缺乏战场指挥能力。但是反过来说,科尼守卫红河三角洲功不可没,德卡斯特里充分发挥了朗格莱的作用,在指挥上并没有明显的失误。
一种观点认为,法军在奠边府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足够的空军,或者说没有得到美国空军的有力支持。
那么,为什么法国不向奠边府派出足够的空军?或者说为什么美国没能武装干涉奠边府战场呢?
事实说明,法国在印度支那的空军力量不足以应付奠边府战役的需要。法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德军重创,法国大部分领土被德军占领四年之久。直到战争结束以后,法国才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起了一支由330架轻型和中型轰炸机、723架战斗机组成的空军。飞行员普遍缺乏战斗经验,指挥员也缺乏协同作战的能力。
在印度支那战争开始的时候,越军力量甚弱,几乎没有重武器,而且严重分散。这种状况使空军的使用显得不那么重要。从另一个方面说,由于法军统帅部对印度支那战争现代化趋向缺乏认识,没有在那里进行足够的机场建设,使空军的后勤保障很成问题。大型飞机在印度支那无法着陆,是法军战略部署中的一个致命错误。
印度支那战局在1950年边界战役之后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越军发展成以师为作战单位的野战军,从中国得到了充足的后勤供应,武器装备可以满足常规战争的需要。
曾任法国海外部部长的爱德华·弗雷德里克-杜邦事后说:“当我们认识到这场战争需要江河舰艇和直升机的时候,四年已经过去了。缺乏重型轰炸机造成了奠边府战役的失败,对这个问题,印度支那的后勤人员从没有作过认真的反映,致使国会议员也毫不知晓。一旦我们得到了这种飞机,却又立刻发现,我们缺乏训练基地和足够的地勤人员。”
这位部长先生说得不无道理。查尔斯·洛赞于1953年6月30日接任法国远东空军司令后即向上级报告,印度支那空军飞机不足,机场设施也缺。但是议会随后否决了一项总金额折合为1840万美元、在1953—1954年财政年度改善印度支那空军状况的议案。
奠边府战役的战例说明,无论是空降兵的超远距离和单独使用,还是空军对奠边府战场的支援,都不能挽回奠边府战役的失败。从1954年3月13日至5月7日,法军总共向奠边府守军空投了6410—6900吨各种物资,使用了82926个降落伞,平均每天空投117—123吨物资,但实际落到守军手中的每天不足100吨,而且越到后来越少。以战役的实际消耗量计算,这些供给不足以支持战役。
从空军方面看,从1953年11月20日至1954年5月8日,在167天中,法国空军共向奠边府战区飞行了10400架次的飞机,其中6700架次为运输飞行,3700架次为战斗飞行。由此可知,奠边府上空平均每天约有22架次飞机进行了战斗飞行。实际上,自3月13日大规模战斗开始后,法军空军的战斗飞行次数要明显高于22架次。这些空中行动仍然是有限的,不能阻挡越军的进攻,未能摧毁越军的重炮阵地,也未能有效地封锁越军的后勤供应线。
武元甲将军于越南停战后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奠边府》,是在奠边府战役总结的基础上写成的。他从战略和战役指挥的角度对越军取得奠边府大捷的原因进行了阐述。越军奠边府战役的许多参加者很快撰写和发表了回忆录,从不同角度描述这场关键性的战役。然而,这些回忆录的作者几乎都没有提到这场战役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军事顾问——也没有谈及越军的重炮装备和熟练炮手都是怎么来的。事实上,越军有了重炮和高射炮兵,是他们获得奠边府大胜的重要原因。
越军之所以在奠边府战场指挥方面基本上得心应手,处置得当,很少失误,中国军事顾问的战场指挥能力和丰富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法军将帅远非韦国清、梅嘉生等将军的对手。
日内瓦协议签署后身着大将军服的武元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