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蒙古帝国二百年(全二册)
  4. 第三十四章 第一次西征(斡罗斯)
设置

第三十四章 第一次西征(斡罗斯)(1 / 1)


按照成吉思汗的旨意,哲别、速不台开始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这次神奇的远征,真正确立了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所向无敌的神话,比成吉思汗本人进行了一系列远征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次远征的意义在于探路、掠夺、侵袭,而不在于占领。

二人开始执行这一任务,对于愿意降顺的城市,只需要向蒙古人缴纳一定的赎金和财物就可以免于灾难,对于敢于抵抗的城市,一律予以攻灭。他们先到了波斯境内的大城市可疾云,这座城市以波斯人为主,以盛产地毯和丝绸闻名。可是该城的军民似乎并不愿意接受蒙古人,而是进行抵抗。他们甚至化整为零的偷袭蒙古军队,于是哲别和速不台下令进攻,占领了这里,并杀死了4万人,夺取了大量的财物。

占领了可疾云后,哲别速不台率军来到伊朗西北部阿塞拜疆省的重镇大不里士,这个城市在有的史书中也译成帖必力思。大不里士的将领和当地士绅们派人到蒙古军营中求和,送来的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牲畜等物,哲别和速不台很高兴,与他们缔结了合约,表示将保证他们的安全。

离开大不里士,他们到了里海岸边向高加索山脉进军,由于到了冬天,哲别和速不台在里海边上的一片宽阔的草原上过冬休养,以期来年再进军。

1221年春天,当春草发芽,牛羊开始生牛犊和羊羔的季节,哲别、速不台率大军到了高加索山区的格鲁吉亚。格鲁吉亚在元史中还有一个名字:谷儿只。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加索山地国家。高加索山脉横亘于黑海与里海之间,呈西北东南走向,这里崇山峻岭,地势险峻。生活在这里的山民性格倔强,尚武好斗,看看格鲁吉亚和车臣,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人从来不轻易屈从于别的政权,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历来的文学家都把这里的人们形容为“不屈从于暴力和强权的自由之地”。

格鲁吉亚位于高加索山脉的南面,西邻黑海,向北翻过高加索山脉是俄罗斯,东边是阿塞拜疆,南边则是伊朗和土耳其。这个国家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从公元6世纪开始,这里形成了格鲁吉亚民族,但都是一些山地小王国,并没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由于分散,格鲁吉亚先后臣服于波斯、阿拉伯帝国和突厥人,但这个国家的抵抗斗争几乎没有停止过。即便是到了现代,这个山地小国依然敢于和大国俄罗斯叫板,就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这个国家竟然把军队开入了俄格有争议的南奥塞梯地区,结果招致了俄罗斯的报复。

现在蒙古人来了,格鲁吉亚国王奥尔基三世组织了3万人进行了抵抗,在第比利斯以南的草原与蒙古人展开了一次会战,结果被打败了,散进了大山里。哲别和速不台以为战事就这样结束了,于是大摇大摆的前进。可是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这里的山民居然与蒙古人打起了游击战,他们利用崎岖的山势,茂密的森林和恶劣的天气,不断袭扰蒙古人,不是放冷箭,就是放火烧毁蒙古后面的粮草。这种袭扰虽然不会给蒙古大军造成决定性的打击,但是非常让人恶心。蒙古大军老得因为他们的袭扰走走停停,弄得哲别和速不台非常烦心,于是索性又返回到了波斯境内休整。

等下次回来再彻底收拾这个难缠的对手。

在大不里士,他们受到了和上一次一样的接待,收到了大量的牲畜和金银马匹等物。在休整一段时间后,他们突然想起来去年曾经向附近的一个叫哈马丹(今天伊朗的哈姆丹市附近)的城市征收了钱币,这座城市繁荣的景象给哲别和速不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决定再次到这里征收钱币。

没有想到该城居民认为自己去年已经缴纳了赎金,心里说:老朝俺要钱,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于是壮着胆拒绝了蒙古人的要求。哲别一看软的不行来硬的,率军包围了这座城,并发起攻击。该座城的居民大概也料到了这次把蒙古人彻底得罪了,没有被宽恕的希望了,于是拼死抵抗,给蒙古人也带来一定的伤亡。蒙古军攻陷了这座城后,杀掉了几乎所有的居民,并抢走了所有能拿得动的财物。

在波斯境内休整了一个月后,哲别、速不台再次向格鲁吉亚进发,准备一举荡平这个讨厌的山国。

上次因为不断受到侵扰而悻悻退出的情况还记忆犹新,这次两位将领决定一了百了,不再给格鲁吉亚机会:必须将所有的格鲁吉亚人全部消灭干净,让他们不敢也不能再构成威胁。哲别自己率两万人埋伏在一个非常宜于隐蔽的山谷中,让速不台率1万人前去与格鲁吉亚人交战。两军交战后,速不台就领着1万人佯装败退往回跑,格鲁吉亚人追了过去,一直钻入了蒙古人事先设好的埋伏圈。

这种先示弱佯装败退诱敌深入,而后全歼的战术,哲别和速不台经常使用,而且屡试不爽。

格鲁吉亚人进入山谷后,事先埋伏好的蒙古人全线出动,一下子歼灭了全部3万多格鲁吉亚军队,基本上消灭了格鲁吉亚的全部有生力量。

这样蒙古军毫无阻碍的穿过了格鲁吉亚,往东来到了里海西岸的国家阿塞拜疆。

占领了南高加索以后,哲别、速不台开始了一项特别大胆的计划,也是以前东方人所不敢想象的,他们把目标锁定了一个未知的世界——欧洲。

欧洲,一个陌生的世界!当代在地理上亚洲和欧洲的传统分界线,一个是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另一个是高加索山脉,还有一个是乌拉尔山脉。当时蒙古人还没有海军,乌拉尔山太靠北,所以要想达到欧洲,只有翻越高加索山脉这一条路。高加索山脉从西往东绵延上千公里,如同一个巨大的天然屏障,横亘于蒙古人面前,在山脉东部靠近里海边上,有一个关口可以通行,这个关口就是打耳班通道。

打耳班通道在我们国家的史书上又叫“铁门关”,在今天俄罗斯的里海小镇杰尔宾特,东临里海,西接高加索山。我总觉得打耳班通道非常类似于我们的山海关,这个地形与我们北京的燕山山脉有些相似,也是东西走向的崇山峻岭,往东延伸到渤海边上,有一个山海关,扼守着华北到东北的交通命脉。

为了顺利的通过打耳班通道,蒙古人提出要和当地阿塞拜疆的首领议和。于是阿塞拜疆国王派来了10名使者。使者到了之后,速不台做出一个令人意外而恐惧的举动:他当场杀死其中一个使者,并让剩下的九个人说出通往打耳班通道的路。这剩余的九个人都被吓瘫了,乖乖的为蒙古人做向导。哲别、速不台率领蒙古人开山辟路,顺利通过了打耳班通道,来到了高加索山北的俄罗斯南部大草原。

这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地方,这里草原广袤,阳光充足,河流清澈,空气清新,视野开阔,使哲别和速不台感觉是到了家乡蒙古草原一样舒坦惬意,而根本感觉不到是在欧洲。相比之下,这里比原先征讨过的中亚更象草原风光(我们都知道中亚地区比较干旱)。当时,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钦察人和阿兰人,钦察人也属于蒙古—突厥人种,有的史书说是汉代康居人的后裔,当时大部分游牧于伏尔加河和俄罗斯南部草原,及黑海沿岸一带。钦察人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一部分信仰基督教,还有其他的一些小的宗教。而阿兰人又称阿谢人,属于当地的土著民族,属于伊朗—斯基泰种族,信仰正统的基督教,处于半定居状态。

为了抵抗蒙古人的侵略,钦察人和阿兰人组成了联盟。

如何打破这种联盟呢?

蒙古人想出了一个计策,套近乎,分化瓦解对方。哲别和速不台向钦察部派出了使者,告诉他们蒙古人和钦察人本是同一个种族,风俗也大致相同,何必要帮助阿兰人来攻打自己的兄弟呢!为了表达对这个同宗兄弟的友好感情,蒙古人还送给钦察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等战利品。

应该说这一招很管用,对方很快被分化瓦解。果然,钦察人得到了如此的战利品,丢弃了盟友而离去,这样一来,剩下的阿兰人和高加索山地人成了蒙古人的任意驱驰蹂躏的对象。失去盟友的他们很快就被打得大败,所有的战利品悉数被蒙古人俘获。消灭了阿兰人后,蒙古人又追上已经散落在各地的钦察人,将他们打败,并夺回了事先送给他们的战利品。

钦察人的教训:不要轻易背弃自己的盟友,也不要轻易拿别人的东西。

现在,残存的钦察人只好向俄罗斯(斡罗斯)人求救了。

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俄罗斯只是一个民族和地域的代名词,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俄罗斯实现集权统一始于17世纪的彼得一世的莫斯科公国。在蒙古西征的时候,在现在俄罗斯境内已经形成了斯拉夫民族,但却林立着大大小小数十个小诸侯国,但他们不叫诸侯,而是叫“公国”。老大也不叫诸侯王,而是叫“大公”,就象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每个诸侯国都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和军事实体,这些公国之间也互相通婚结盟等等,以便通过这种方式加强自己的实力,巩固自己的地位,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这些公国的大公一般以所在公国的名称作为称号,比如基辅大公,莫斯科大公等等,就如同我们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这是一个俄罗斯版的战国时代。

中国几千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统一才能强大,分裂必然弱小。

俄罗斯这种松散的政治和军事状态对抗蒙古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钦察人为什么向俄罗斯人求救呢?因为当时在俄罗斯草原上,俄罗斯人属于定居居民,钦察人是游牧民,双方经常发生冲突。后来达成了和解,这位钦察人的首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苏兹达尔公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以示友好。

现在落败的岳父找到自己的女婿,上门求救。钦察首领还向弗拉基米尔大公说了一大番唇亡齿寒的道理:你要不救我,等蒙古人灭掉了钦察部,下一个目标可就是你们公国了,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与其让蒙古人分而攻之,还不如我们联合起来对付他们的侵略。经这样一劝,加上双方的翁婿关系,弗拉基米尔大公决定出兵援助钦察人,他还向其他诸侯国派出使者,希望合纵连横一起对付蒙古人。

大部分公国在这场战争中持观望的立场。也难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没有打我,谁乐意去主动惹事啊,更何况招惹的还是所向无敌的蒙古人。但也有三个公国答应出兵干预,他们分别是基辅公国、加里宁公国和契儿尼科夫公国。他们一共拼凑了8万人,应邀三三两两来到了第聂伯河流域,声势浩大,摆开阵势,准备迎接蒙古人的到来。

哲别、速不台听说钦察人和俄罗斯人联合起来对付自己,想再施展一次离间计。于是他们派出了10名使者到了俄罗斯联军那里,对他们说“我们蒙古人并不是来攻打你们的,我们只是来攻打钦察人的,因为他们以前也经常骚扰你们,蹂躏你们的土地,夺走你们的村庄,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所以来帮助你们来征讨他们。听说你们听信了钦察人的谗言和联合起来攻打我们,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和平相处吧,战胜了钦察人后战利品也会分给你们……”。

但这次反间计没有成功。由于钦察人此前有过类似的上当经历,俄罗斯联军并没有接受蒙古人提出的和平建议,而且还杀掉了哲别派来的10名使者。

听说俄罗斯人杀掉了使者,哲别、速不台还想做最后一次努力,他们再次向俄罗斯联军派出了使者,表示没有冒犯他们的意思,不要帮助钦察人,上天可以作证。这里的“上天”也可能是蒙古人信仰的长生天,也可能是俄罗斯人信仰的上帝。

此次劝和依然没有成功,但俄罗斯人并没有杀掉第二批使者,而是将他们放了回去。

1223年春天,俄罗斯联军沿着第聂伯河浩浩荡荡向蒙古人开来,两军相遇于今天的俄罗斯城市亚历山大罗夫斯克附近的平原上。从人数上讲,俄罗斯联军有8万多人,蒙古人只有骑兵4万多人,相差两倍,但从实力上来讲,联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指挥,而蒙古人虽然数量少,全军上下统一指挥,所以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两军相遇后,哲别的蒙古军采取一贯的战术,先短暂接战,迅速佯装败退,使敌疲惫,一直往南撤。而俄罗斯人一看敌人撤退了,不禁兴高采烈,尤其是加里宁大公,正想在战场上表现一下自己的形象,一看将钦察人吓坏了得蒙古人也不过如此,就身先士卒追了上去。就这样,一连9天,蒙古人步步退却,俄罗斯人步步紧逼,一直到了亚速海的岸边。

这个亚速海(亚述海)是与黑海相连的一个内海,风景秀丽,西边与克里米亚半岛相邻,向南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相连。在南俄草原有两条河注入到亚速海里,就在河口处,埋伏了很多蒙古人。

当俄罗斯联军追到迦勒迦河口处时,原来一直退却的蒙古人突然刹住,拨转马头迎着俄罗斯联军杀了过来,与此同时,事先埋伏好的蒙古人也从两翼杀了过来,联军的皮衣被蒙古人的弓箭轻易射穿,他们的枪却够不着蒙古人。俄罗斯人没有想到蒙古人会突然杀回马枪,顿时手忙脚乱惊慌失措起来,加里宁大公、契儿尼科夫大公以及配合的钦察人没有等到基辅大公到达就与蒙古人厮杀起来了。很快,联军就被蒙古人打败了,毕竟他们缺乏统一的指挥,只要前锋一败退,很快把后面的俄罗斯军也冲散了,联军大败狂奔,蒙古人奋勇追击。

稍微晚到一点的基辅大公密赤思老看到前面几路联军已经失败,吓得不敢上上前与蒙古人交手,而是占据在迦勒迦河岸的一座小山岗上扎营,按兵不动,眼睁睁瞅着蒙古人将自己的同胞打的落花流水。

基辅大公忘记了一个道理:救盟友就是救自己!

击溃了加里宁大公等联军后,蒙古人调转马头包围了基辅大公所在的小山岗。基辅大公带领着自己的士兵抵抗了三天,最终弹尽粮绝,出来向蒙古人投降。蒙古人也同意了他们的投降请求。但是由于此前,他们杀害了蒙古人的使者,速不台下令将所有的俄罗斯士兵全部杀死。

至于俘获的各个大公,速不台和哲别下令将他们捆绑起来,上面压上了一个巨大的木板,木板上摆上桌椅酒菜。蒙古将领们在木板上吃肉喝酒,跳舞唱歌,折腾到宴席散的时候,居然将这些大公活活压死在木板下面。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此次战役消灭了俄罗斯十分之九的士兵和六位大公。俄罗斯诗人写道“无数人死亡,城市和乡村到处是悲伤和哭泣”。

那个败逃的加里宁大公, 率领残兵败将回到了自己的公国, 他越想越害怕蒙古人会渡河追过来, 于是他在逃走的时候命令拆毁了第聂伯河上所有的桥梁, 烧毁了所有的船只。但是让他们意外的是, 哲别速不台并没有进攻加里宁公国和契儿尼科夫公国, 而是将兵锋转向了西边, 挥师来到了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米亚半岛,有的书上也译成“克里木半岛”,坐落在黑海边上。该地区商业发达,很多来自亚平宁半岛的威尼斯人、热那亚人甚至西班牙的商人云集于此,他们将各种工艺品从欧洲带到这里,再从这里购买皮革和海产品带回欧洲,所以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这个半岛上有一个重要的港口叫塞瓦斯托波尔,19世纪的时候,沙俄和英法联军曾经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决定战后世界新秩序的雅尔塔会议,也是在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一个叫雅尔塔的地方召开的,当时斯大林就是在这个黑海之滨接待的罗斯福和丘吉尔。

哲别、速不台来到了半岛一个叫速达黑的城镇(现在叫苏达克),城里的居民早就四散而逃,躲进了山里或者驾船躲到海里了。但大量的财物留给了蒙古人。蒙古人兵不血刃就进了城,洗劫了这座城的金库和商贾大家,每个人抢的盆丰钵满后满意的离开了。

从速达黑城出来,蒙古人向东北方向攻击了不里阿耳国。这个不里阿耳人也是突厥种族和斯拉夫人长期融合的一个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当时居住在里海的西北部的卡玛河和伏尔加河的交汇处。

听说不里阿耳人生活富足,蒙古军想过去征服他们,但是没想到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哲别和速不台围攻了数日居然没有攻进去。于是他们又采取了佯装败退诱敌深入的战术,派少数老弱残兵攻击他们,而后节节败退,不里阿耳人一看大喜,率兵追了出来,在外面的草原开阔地带被蒙古人杀的片甲不留。

消灭了这些不里阿耳人,哲别速不台并没有乘胜占领这个国家。他们现在已经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成吉思汗交给他们的任务,就在他们向克里米亚进军的途中,成吉思汗带来消息,称已经扫平了河中地区,现在可以往蒙古草原回返了。加上两年过去了,思乡之情也萦绕着这两名战将的心头,现在他们想回师亚洲了,所以他们暂时放着不里阿耳人没有消灭,而是继续往东,沿着里海的北岸往蒙古草原回返。

在里海北岸的草原地带,他们征服了康里人。这个部族在以前提到过,康里人也是突厥种族,和钦察人属于同种同族,所以也称东钦察人,有的学者说是古代高车人的后代。高车的族名源于这个部落善于做一种车轮高大的车,在游牧迁徙时既可以用来拉运日常生活用品,在作战时也可以将这些车辆并列排在一起做防御工事。高车在我国的古书中也称“敕勒”或者“铁勒”,我们中学语文课本的北朝古诗《敕勒歌》就是描写敕勒族游牧生活的风情画卷——“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他们曾经游牧于我国内蒙古的阴山一带,后来几经迁徙,到了哈萨克草原和里海岸边。

征服了康里人后,1224年春天,哲别速不台率领蒙古军渡过乌拉尔河,绕过里海,穿过哈萨克草原向蒙古草原回返,这里风景如画,气候温暖。然而就在这里,哲别将军突然高烧不退,病倒在军帐之内。速不台急忙找了当地的名医来给这位战友治疗,并请萨满来为他做法事祈祷,但哲别的病情还是不断加重。当蒙古军走到哈萨克的拜科努尔(现在这里建有一个巨大的火箭卫星发射场)附近时,哲别不幸病逝,全军恸哭不已。

哲别,这位成吉思汗的“神箭”陨落了,死前却未能回到自己的故乡,由于多年征战在外,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回师途中。

他本名只儿豁阿歹,原为泰赤兀部塔里忽台的部下,后来投靠成吉思汗铁木真,蒙知遇之恩,随军驱驰,南攻金,东平辽东,西破西辽,擒屈出律,横扫花剌子模,将苏丹摩诃末追到里海穷困而死。后又跨越高加索山,大破俄罗斯联军,深入克里米亚半岛。他从东亚打到东欧,无一次败仗,所战皆捷,让西方人闻风丧胆。鉴于其卓越战功和忠诚的人品,笔者认为哲别无愧于蒙古乃至整个东方战争史上第一名将!

成吉思汗非常满意哲别、速不台的战绩,元史中称“哲别、速不台枕戈血战,为我宣劳,朕甚嘉之”。得到哲别病逝的消息,成吉思汗悲痛不已,封他的两个弟弟和七个儿子为千户官。后来他的一个弟弟在拖雷处供职,七个儿子均在伊儿汗国供职。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