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陆大十七期毕业,工作分配统归军部办理,统一调配兼顾个人志愿。
王凤起被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陈诚点名要到恩施的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晋级上校;梅含章则在胡宗南第三十集团军属下落下脚根,任装甲兵团上校营长;胡翔在云南任第八军上校副参谋长;刘清调任重庆宪兵司令部任作战科上校科长;郑重、刘华等14位到了二战区。可以说各战区都已播下青年将校团的火种。在临分手前,大家聚会进一步规定了联络办法及发展组织方针。
王凤起所在的恩施,临近鄂西前线,由于当时日军正倾全力在南洋发动攻势,妄图从其本土到中国东北—华北—河南—湖北—湖南—云南—越南打开一条贯穿南北的通道,利用南洋的战略物资建立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因此,一时间,这一带战区显得沉寂下来。
王凤起所在参谋处,终日无所事事。恩施以东是军事重镇宜昌,武汉坚守半年之后,为日军占领。敌人占据宜昌后,马上在那里构筑坚固的工事,驻有第十三师团,在当阳、荆门、沙市、钟祥各地,分驻军十三师团及独立第十八旅团,约有4万多兵力。我军多次发起攻势,均未奏效。
王凤起此时不免大动脑筋,研究收复宜昌的方案,其间他同参加六战区为策应长沙会战而发动宜昌攻势的代朴少将交上朋友,由于代朴是王新发展的“将校团”成员,因此彼此引为知己。从代朴那里,王凤起了解了不少关于往日宜昌争夺的战事。
1940年秋,二十集团军,以赵季平师附洞庭支队进攻白螺矶,威胁岳阳之敌;郑洞国第八军由长江南岸沙市对宜昌之敌发起攻击;吴奇伟江防军在宜昌西岸组织奋勇队攻击葛州坝;李延年第二军攻击宜昌西北地区之敌,每路军队都小有胜利。代朴属李延年九师一团团长,在向宜昌发起攻击时,他身先士卒,带领该团快速冲杀,首先突人市区与敌人展开巷战,并占领全城。消息传开,重庆市民欣喜若狂,燃放鞭炮,祝此大捷。可是,由于后继部队没有跟上,日军又以敌机多架,猛烈投掷毒气,并切断后路,使代团陷入重围,伤亡甚重,代朴只好率队奋勇突围,遂撤出。
代朴不无惋惜地叹道:
“没曾想,垂手可得的战果就这样失掉了,很难再找到这样的机会了。”
是啊,难怪战斗结束后,陈诚召开军事会议,大骂其他部队长官。随后通令嘉奖代朴,晋级少将。
王凤起总结以往反攻宜昌的教训,作出围攻宜昌的周密计划。
一天傍晚,王凤起与代朴在郊外河滩上散步,他亮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代,我们要重整旗鼓,再克宜昌。你看是否可能?”
代朴看了王凤起一眼,沉吟良久说道:“这不是你我说了算的事,陈长官对我可以说是恩重如山,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我直感到对我单是加官进爵没什么意思。我本是为抗日而来,不想长官决心一直不大,作战犹豫,和地方势力龙云,就是那个掌握重员的云南省主席兼昆明行营主任的那位,他们之间关系一直不睦。就这些,我看攻克宜昌之举是很难实现的。再说,究竟如何着手也无人问津。”
王凤起一直在认真地听着,到这时,他才知道他所崇拜的陈长官也不过如此。虽然他不嫖不赌、烟酒不沾,日常文娱下棋、打扑克、跳舞他都不干,可心思都用到哪里去了呢?难道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只会吞并地方军而不会打仗?这实在是浙籍上层集团的痼病呀——目光短浅!我应冒昧地向长官表达我的动议,坚定他收复失地的决心,首先从收复宜昌开始。王凤起在听代朴讲述的同时,清了清自己的思路,诚恳地说:
“代朴,我们相交时日虽然不长,但你的为人办事我很钦佩,我希望你能同我合作。请你把有关宜昌地势和敌情尽你所知提供出来,我想写一篇有关宜昌的东西。”
“嗯,我支持你。我只是干将,至于怎么打,还得靠你们这些文人摆弄。”代朴半开玩笑地说道,于是当真地为王凤起提供起资料来。
用了近1个月时间,王凤起写了3篇论文,第一篇便是:《反攻宜昌战略据点计划》。
其内容概要为,从集中在宜昌附近的部队中,挑选精悍连队组成攻城突击队确定实施攻击突破点;详细绘制该地点之地形图,依此图形在后方模拟部署,据此演习场地反复进行攻击训练。
第二篇为《整军方案》:对日战争胜利之后,整军工作势在必行,是真整,还是假整?是彻底整,还是整皮毛?这是党国命运之所系。建议从现在开始,筹组整军机构。不分派系地域,不拘级别高低,选拔新生力量。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广泛吸收优秀军官,逐步充实,形成一个自上到下的独立系统。一旦战争结束,即将这个机构派驻各个部队,摒除老朽,招纳新锐,组建新军。
这篇论文到了陈诚手中,搞得他几天未能很好睡眠,果真实行,正中下怀,可借此实现他自己的博大雄心。但仔细一想认为,这极危险,这分明是“将校团”肃军清党计划,这要让戴笠之流知道非同小可。
一惊未定,王凤起又上一文:
《总体战下的政治论》着重论述了现代化战争的特点,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起点来看,在战后必将逐渐发展,渐趋完备的立体战争。从全局着眼,战后世界必然发展跨国军事集团,从空中至地下,无所不包,小国独立建立国防体系的时代已经过去,世界只能根据政治利益,划分为几个军事集团,我们必须从这一观点出发,建立我们的现代化国防体系。
陈长官看了这篇文章顿感宽慰,因他眼下步步高升,急需网罗军事人才,特别是向委员长陈述理论的人才。
“嗯。”陈诚摆动一下他那长头,从椅子上站起来迈动着短腿在室内来回踱着步,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未来统帅海陆空威震寰宇的情景。“真了不起,是个难得的人才,只是有些傲,简直比我还要高出一筹,这样我这儿非要闹出事来不可。”陈诚在心里思忖着,品评着文章作者对未来战争的价值。
于是,他让传令兵急速把王凤起找到长官部。
王凤起还没坐定,陈长官欣然道:
“你的几篇文章一篇比一篇好,我都仔细地拜读了。”陈诚显得热情而诚恳的样子,先是恭维一番,然后递给王凤起一张亲笔写的嘉奖令。文曰:“查陆大第十七期毕业学员王凤起所著《反攻宜昌战略据点计划》等文,笔锋犀利,辞气畅达,能言人之所不敢言,道人之所不敢道,见解精当,独辟之处甚多,诚建国之佳构也,望勉旃有厚望焉。”待王凤起看完嘉奖后,陈诚接下说:“你那以肃军整纪为核心的‘青年将校团’并没有组成吧,此议事关重大,值得慎重考虑。你是知道的,委座不允许任何人搞小组织,你所拟的计划虽非小组织,但不通过委座的许可,就会视为非法。这便是我找你面谈的宗旨,你要特别当心记住。”
说完此话,长官推托有事,王凤起只好未作任何陈述便离开长官邸。回来路上仔细推敲,作为他那样高位的人,何况又是非同一般奸猾的人,持这种慎重态度是对的,幻想由他出面实为过分,今后再不可对他紧逼,只求“青年将校团”的活动在他的掩护下不受阻碍已足矣,又何必让他承担责任。
不久,日美宣战,日军南进侵占东南亚大片地区以后,1942年3月,蒋介石命令发表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担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长官,带兵进入缅甸与美英印等国协同作战。正当此时,二战区十八集团军联络参谋袁华和戴笠向蒋介石告密说:“卫与共方朱德、周恩来等过往甚密,有亲共嫌疑。”故此蒋罢了卫的官,其职由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代替。一个月后,蒋另行任命罗卓英到任,可是人缅后以惨败而告终。无奈,蒋只得将其浙籍嫡系陈诚任为远征军司令长官。
这样,王凤起便随陈诚调为远征军司令部的参谋处,提为少将作战科长。
此时王凤起才真正明白陈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