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连续不断的武装起义相呼应。1911年9月14日,在同盟会中部总会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消除门户之见,联合反清,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第二次联席会议,决议在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发动起义,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
革命党人的活动引起了湖北当局的注意,并且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实行全城戒严,进行大搜查,收缴士兵子弹,使枪弹分离等。革命党人见清军已有准备,再加上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谭人凤等人迟迟未到武汉,所以起义不得不延期。
10月9日,孙武等配制炸弹时,不慎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赶来,搜去了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印信等物,并转交总督署,湖广总督立即下令关闭四城,搜捕革命党人。
面对这场突变,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等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发动起义。蒋翊武以临时总司令的名义起草命令,派人送往各标、营革命党人手中,约定当晚12时,以南湖炮队的炮声为号,发动起义。
但是,湖广总督已于事先听到风声,派军警查抄了武昌的各个革命机关,逮捕了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等人,蒋翊武逃离武汉。湖广总督下令杀害刘、彭、杨3人,按查获的名册搜捕革命党人。由于起义的命令未及时送到南湖炮队,10月9日晚起义的计划落空。
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决定以枪声为号,在第二天晚上按原计划发难。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了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库以及库内的枪支弹药,他们还陆续集合了200多人,推举左队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
枪声一响,城内城外的革命党人、各标营的革命党人及其部众、炮兵营、工程队以及测绘学堂的学兵都相继起义,迅速向楚望台集中。这时,起义人数已达到近3000人,吴兆麟、熊秉坤、蔡济民等决定趁夜向总督署及紧靠督署的第八镇司令部发起进攻。
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督署后院、第八镇司令部和督署翼侧、前门。同时,已入城的炮八标占领发射阵地后,开始对督署轰炸。第一次进攻曾一度受挫,后来又有一部分起义士兵前来参战,加上炮队完全进入蛇山阵地,局势才开始好转。
晚12点后发动的第二次进攻异常激烈。起义军突破防线,逼近督署附近。三路义军互相配合,在炮兵火力支援下,一举冲入督署,将大堂点燃。督署和司令部守军见大势已去,降的降,散的散。10月11日黎明,武昌城内各官署、城门均为起义军所控制。10月11日上午,处于观望状态的清兵陆续向楚望台集中,听从革命党人指挥。
十八星旗插上武昌城头,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接着,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也闻风而动,先后光复,武汉三镇均处于革命党人的控制之下。随即革命党人发表宣言,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还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北都督府,号召各省起义响应。在湖北的影响下,全国有13个省陆续宣布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王朝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