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即位
康熙帝一共有35个儿子,成年且受册封的只有20人。为了争夺储位,他们分为三个集团,一是皇太子集团;二是皇四子集团;三是皇八子集团。三派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太子胤,排行老二,康熙十三年(1674年)生,生母为皇后赫舍里氏。皇后赫舍里氏难产而死,康熙帝十分伤心,次年胤被册封为皇太子。康熙帝对胤格外疼爱,亲自教他读书识字,每次外出围猎都把他带在身边。康熙十七年(1678年),皇太子出痘,当时正值三藩之乱,但康熙帝亲自照顾太子,竟连续12天没有批阅奏折。
但皇太子的表现太让康熙帝失望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途中得病,召见皇太子。谁知皇太子对康熙帝漠不关心,令康熙帝深感寒心。皇太子的舅舅大学士索额图,与皇太子密谋,想夺权篡位。康熙帝知道后,盛怒之下将索额图处死,以此警告皇太子。但皇太子并未因此而收敛,反而更加嚣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到木兰围场围猎,途中皇十八子生病,皇太子竟毫不关心弟弟的病情,甚至在夜间向康熙帝的御帐里窥探。康熙帝深感自己的皇位和生命受到威胁,说:“说不定哪一天我就会被毒死,或者被谋杀,真是要日夜警惕啊。”九月十六日,围猎还没有结束,康熙帝召集诸王、大臣,历数太子罪状,宣布废太子之位,声泪俱下,最后昏倒在地。太子的亲信被处死,康熙十分难过,连续七天七夜不吃不睡。皇长子受命看管废太子,回京后康熙帝命令皇四子胤(就是后来的雍正帝),一同负责看管。胤当时还是个贝勒,次年被封为雍亲王。
康熙帝以为废掉太子就可以缓和诸皇子之间的矛盾,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诸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反而更加激烈。太子之位成为诸皇子角逐的目标。
皇八子为人干练,有德有才,交际很广。从小由皇长子的母亲惠妃抚养长大,与皇长子关系很好。皇长子找人诅咒胤发疯,甚至直接向康熙帝建议立皇八子为太子,如果康熙帝想处死废太子他愿意负责处置。康熙帝勃然大怒,将皇长子关押起来,把皇八子革爵关押,附和皇八子的大臣或被革职或被处死。
康熙帝看到废皇太子后诸皇子争夺储位斗争更加激烈,为了根绝储位之争,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新立胤为皇太子,释放了皇八子并恢复了他的爵位。诸皇子都明白:既然皇太子能被废掉一次,也可能再次被废掉。所以皇太子党与皇八子党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当大臣们把目光注视在皇太子和皇八子身上时,皇四子胤悄然崛起。胤很有心计,为人谨慎、做事不露声色。他对皇太子党和皇八子党既不依附,也不反对。他还经常在康熙帝面前讲太子的好话,对康熙帝也非常孝顺。康熙帝生病时,他服侍康熙帝吃药治疗。在处理兄弟关系方面。他的原则是“不结党”、“不结怨”。康熙帝交给他办的事,他都尽心尽力地办好,令康熙帝非常满意,也赢得了很多大臣的好感。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无可奈何的康熙帝决定再次废掉依旧嚣张的皇太子,幽禁在咸安宫,对其党羽严厉惩罚。这时势力上升最快的是皇四子的同母弟皇十四子胤。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皇十四子被封为抚远大将军,主持西北军务。康熙帝很喜欢他,当时被公认为太子人选。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突然生病。次日,康熙帝病逝。康熙帝死后,皇四子胤的舅舅科隆多宣布遗诏,皇位继承人不是胤而是胤。众人议论纷纷,认为皇四子胤与科隆多串通一气,毒杀了康熙帝,篡改遗诏。
其实这是不可信的。满文为清朝的国文,宫廷的书写制度是满汉两种文字并用,绝不会只用汉文;而汉字当时用的是繁体字,“于”写作“於”,“于”字根本无法改成“於”字;按照惯例,皇子应称皇第几子,如皇十四子,绝不会只写“十四子”。遗诏应为“皇位传于皇四子”,因此汉文也无法添改。由此可见,雍正帝篡改遗诏之说,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