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中国通史
  4. 澶渊之盟
设置

澶渊之盟(1 / 1)


澶渊之盟

宋太宗死后,他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有人向宋真宗推荐寇准,说他忠于国家,办事有决断。寇准在宋太宗时期曾经担任过高官,因为得罪了一些权贵人物,被排挤到地方做了知州。宋真宗看到边境形势日益紧急,于是接受了大臣的推荐,把寇准召回京城。

1004年,辽朝萧太后和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前锋直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寇准劝宋真宗带兵亲征,宰相王钦若和大臣陈尧叟却暗地里劝真宗逃跑。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陈尧叟是蜀人,劝真宗逃到成都去。

宋真宗犹豫不决,只得让寇准拿主意。寇准一听迁都的建议,就知道是王钦若和陈尧叟搞的鬼,便声色俱厉地说:“这是谁出的好主意?出这种主意的,应该先斩他们的头!皇上亲自带兵出征,可以鼓舞士气,一定能打退辽兵。如果南逃,人心动摇,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国家就保不住了。”

宋真宗听了寇准的一番话,也壮了胆,决定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

这时候,辽军已经三面围住了澶州。宋军在要害的地方设下弩箭,辽军主将萧挞揽带了几个骑兵视察地形,正好进入宋军伏弩阵地,弩箭齐发,萧挞揽中箭丧命。

澶州城横跨黄河两岸。宋真宗在寇准、高琼等文武大臣的护卫下,渡过黄河,到了澶州北城。这时候,各路宋军也已经集中到澶州,将士们看到宋真宗的黄龙大旗,士气高涨,欢声雷动。

辽军主将一死,萧太后是又痛惜又害怕;又见宋真宗亲自率兵抵抗,觉得宋朝不好欺负,就有心讲和了。

辽国坚持要索回被后周帝国夺取的瓦桥关(今河北雄县)以南的“关南地区”,包括莫州(今河北任丘)、瀛洲(今河北河间)。宋真宗不肯接受,他希望的是没有损失的和平。但是辽国后卫部队已对莫、瀛二州开始猛烈攻击,危在旦夕,如果陷落,辽国的条件势必更加苛刻。于是宋真宗表示,关南地区不可以割让,但宋国愿每年向辽国进贡,以作为补偿。于是宋辽双方正式达成和议,宋朝每年给辽朝绢20万匹,银10万两,称“岁币”;北宋与辽朝确立为叔侄关系;双方开放边境贸易等。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澶渊之盟”。

宋朝向辽国进贡,显然大失面子。但是,两国对抗,最好能把敌人消灭;如果不能,那么也只有忍气吞声。长期的缠斗不休,再强大的国家都会因精疲力竭而瓦解。以当时的形势,和解确实是最明智的决策。

“澶渊之盟”是一次长时间的和解,宋辽两国自此100多年内没有发生大的战斗,这使沉沦在混战中200多年的黄河以北的人们,终于得到了安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