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与五禽戏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他主要是通过精研前代的医学典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加以归纳,从而创立新的学说,自成一派。由于他天资聪颖,加上学习得法,理论联系实际,他的医术迅速提高,成为远近闻名的医学家。
中年的华佗,因中原动乱而“游学徐土”。他坚持深入民间,为百姓治病,足迹遍及当时的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根据他行医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为中心,东起甘陵(今山东临清)、盐渎(今江苏盐城),西达朝歌(今河南淇县),南至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南则到谯县(今安徽亳州),也就是在今天的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广大地区。华佗学识渊博,医术高超,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用麻沸散进行外科手术。
华佗的医术仁心,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崇,他高超的医术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民间关于他的传说故事不胜枚举。像《三国演义》里关公刮骨疗伤,就是华佗做的手术。传说有一位郡守患病,百医无效。郡守的儿子找到华佗,对他详述病情,恳求施治。华佗到后看过,问病的时候,语气很不好,说话也很狂傲,索要的诊费非常高。这还不算,华佗压根就没有治病,临走的时候还留信大骂郡守。郡守大怒,吐黑血,老毛病一下就好了。
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华佗的医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临床诊治方面,他灵活运用养生、针灸、方药和手术等手段,辨证施治,疗效极好,被誉为“神医”。他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和针灸科等,尤擅外科。
华佗的医名远播,使得曹操闻而相召。原来曹操患有头风病,找了很多医生都不见效。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曹操头痛立止。曹操为了自己看病,强把华佗留在自己府里。但是华佗立志为民看病,不肯专门侍奉权贵,于是就请假回家。曹操催了几次,华佗都以妻病为由不去。曹操大怒,专门派人将他抓到许昌,仍请他治自己的头风病。华佗直言要剖开头颅,实施手术。曹操以为华佗要谋害自己,就把他关进牢中准备杀掉。有谋士进谏相劝,曹操不听,还是处死了华佗。华佗临死,将所著医书交给狱吏,希望可以救济百姓。狱吏胆小,怕担责任,不敢要。华佗无奈之下,一把火烧了医书。后来曹操爱子曹冲患病,百医无效,曹操才后悔杀了华佗。
华佗晚年著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著作,可惜都已失传。他发明了一套“五禽戏”来强身健体,还培养了许多弟子,其中广陵吴普、西安李当之和彭城樊阿都是有名的良医。
五禽戏,也叫五禽气功、五禽操、百步汗戏,是华佗在运动实践中创编的成套导引健身术。因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的神态和动作而得名。华佗将前人的理论和实践加以总结,创编了这套保健医疗体操,并提出了预防疾病为主的理论,在中国运动史、气功史上有极重要的意义。
五禽戏五种类型动作的作用各不相同,一般说,虎势能使身体强健,加强肌腱、骨骼、腰髋关节功能;鹿势能引伸筋脉,益腰肾,增进行走能力;猿势能使脑筋灵活,记忆增强,培养灵敏性,开阔心胸;熊势能增强脾胃功能,增强力量;鹤势能加强肺呼吸功能,提高平衡能力。练五禽戏不仅要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要做到心静体松,动静相兼,刚柔并济,以意引气,气贯全身,以气养神,精足气通,气足生精。五禽戏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人的生理特征为依据,运用五行、脏象、气血、经络等学说来解释它的作用。练五禽戏时要求守住意,运好气,集中精力,尽快入静,呼吸缓慢柔和、深长均匀、轻松自然,运动时劲蓄不露,做到“气行则血行”,每次练习应力求出汗,以促进新陈代谢,活血化瘀,祛邪扶正。全过程要贯穿单腿负重、步分虚实、躬身前进,还要注意神态模仿逼真,如模仿虎的威猛、鹿的回首、猿的灵敏、熊的浑厚、鹤的翘立等。五禽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后世导引养生术的发展,对中国的运动史、气功史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