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和酒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酒精是从酒里面提纯出来的,纯正的酒——我们把它叫做酒精,酒精含量在七成以上就可以杀灭细菌,这对医治病人非常有用。
病人发烧可以用酒精降温,伤口可以用酒精擦洗,不容易发炎。”
“酒精可以喝吗?”
“也可以喝,只不过对身体不好,一是容易醉,二是这种高度酒里面含有一种物质叫甲醇,可能导致失明。”
“如何去做都听吴校长的吩咐!”众学生纷纷表态,摩拳擦掌。
吴关拿出纸来,画了大铁锅、蒸笼盖、陶制的管子,分别让人去找人制作。
唐代没有铁锅,或者说极少,一般食物都是蒸煮的,或者烤的,因为铁太贵了。
吴关还让马封找来几个酿酒的师傅,拨出几间房子,供他们酿酒用。
酿酒师傅中一人年纪较大,名叫杜建,他拱拱手对吴关说道:“吴博士,现在天气有点冷,酿酒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吴关挥挥手:“无妨,给屋中都装上暖气,和夏天一个温度,需要什么粮食直接购买即可,在这儿干活给双倍的薪酬!”
跟随的一个小徒弟吐了吐舌头,心想早就听说吴关对待工匠十分大方,没想到直接就把工钱翻了一倍。
钱就是第一动力,几个师傅带着小徒弟们当天就把酒缸和酿酒的粮食准备齐全,蒸煮后放入大缸发酵,一共装满了十缸。
十天以后,发酵完成。这时出酒的方法就和完全按照吴关所说的来做。
先把酿好的粮食放入大铁锅中浸泡、然后燃起火来蒸煮。锅盖上嵌有铜盆,里面装满凉水,铜盆下面还有簸箕状的漏斗,漏斗连着陶管,伸出锅盖。
这样蒸腾起的酒精气体遇到铜盆凝结成液体,滴到漏斗里顺着陶管流出来。
一般甲醇和乙醇沸点比水低,一开始出来的是甲醇,然后是酒精,再以后就是水了。
在没有测量酒精的工具时怎么分辨?用舌头尝!刚开始的舍弃,中间是酒精留下来,没味的就是水了。
看着酒水从陶管里一滴一滴流下来,酿酒师父杜建都懵了,从来没见到过这样酿酒的。不过闻着酒香扑鼻,酒瘾顿时犯了。
杜建不但酿酒手艺好,也是个酒鬼,整天就是痴迷喝酒。此时早已忍耐不住,用小碗接了半碗,小心喝了一口。
“噗”,杜建将嘴里的酒喷了出来,“这是什么酒?怎么这样辣?”
围着的酿酒师傅和白化等几个学生轰然大笑。
吴关知道这刚出的酒可能酒精度超过了六十度,所以必然辣嗓子。
吴关拿过小碗尝了一下,点头说道:“不错,有点儿老白干的味道。”
吴关前世喝惯了高度白酒,六七十度的酒经常喝,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边喝边细品,觉得有点涩,估计是没有勾兑的缘故,但是纯粮酒的味道还是可以。
那杜建回味了一下,又喝了两口,赞叹道:“这才是真的好酒!以后我喝不了那些甜酒了!”说完咕咚咕咚大喝几口,一会儿就踉踉跄跄,飘飘欲仙。
其他人们也尝了一下,却是除了两个酿酒的师傅外都喝不习惯。
十缸粮食才酿出了四缸酒,吴关让酿酒师傅把两缸酒再次蒸馏,以提高酒精度。
这样出了一缸酒精,估计能达到八十度,以后作为医疗用。
另两缸用木炭过滤,并用纯净的泉水勾兑,估计在四十多度,然后放入地窖中保存陈化。
吴关给白化等学生们讲解酒精分子式,用途,然后给他们一坛回去做实验用,并叮嘱一定要密封保存。
吴关酿酒的初始意图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并不打算在市场上推出白酒,因为唐朝虽然称为盛世,但是百姓们还是吃不饱饭,粮食还是很紧张。不过最终事情的发展出乎吴关的意料。
兴庆宫,南熏殿。
李隆基问道:“又到了青黄不接时节,长安百姓粮食匮乏,就连皇宫中的供应也是日渐窘迫,年年如此,各位爱卿可有办法?”
众大臣都是沉默不语,这种情况都知道,每到这时候皇帝就会率领百官到洛阳“就食”,说白了就是在长安吃不上饭了,不得不到洛阳去。
历史记载唐玄宗曾经五次到洛阳“就食”。
长安位于三面环山,一面临黄河的关中平原,虽然易守难攻,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地域狭窄,人口一旦增多,土地就难以承载这么多人吃饭。
而洛阳是京杭大运河的枢纽,有漕运从南方运来粮食,又有河北大平原的补给,所以说粮食很充裕。
长安饥荒的时候,皇帝不得不带领亲随们到洛阳“讨饭”。最惨的是唐高宗,682年因为关中大饥,带领宫廷去洛阳的路上竟然有半数人员饿死。
这时将作监李岫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圣人,长安缺粮历时多年,一直无法解决,一是长安人口日益增多,关内不能负担,二是从洛阳运粮到长安花费巨大,运一石粮花费超过千文,得不偿失。在臣看来,或有一人可以解决此等难题...”
“是谁?你且说来!”李隆基顿时来了兴致。
“臣推荐致果校尉吴关,此人熟知数学、机器,或许有办法,圣人可以召之询问。”
杨国忠见是李林甫之子李岫提出建议,自然不能让他得逞,所谓敌人支持的就要反对,敌人反对的就要支持。万一吴关真有解决的办法,李岫岂不是立了大功?
李隆基还未说话,杨国忠抢先说道:“圣人无需过多忧虑,去年关中丰收,今年必然不会饥馑,再说圣人也需到洛阳巡幸,或者去巴蜀之地散心也可,臣自有安排。”
见杨国忠信誓旦旦,李隆基略觉放心。
李林甫大怒,这个杨国忠翅膀硬了,竟然敢明着反对自己儿子,这还了得!再说杨国忠是剑南道节度使,那儿都是他的亲信,李隆基去了非得被架空不可。
不过李林甫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只是淡淡说道:“吴关这一年来做出了很多巧夺天工之物,令人大开眼界,也造福了黎民百姓,如果他真有办法解决粮食问题,岂不是一劳永逸,况且召来一问并不费事,还请圣人定夺!”
说完扫一眼群臣。
群臣在李林甫十来年积威之下,早已如提线木偶一般,纷纷出言附和。
李隆基见群臣皆是如此说法,说道:“召吴关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