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第十四日的时候,姬昌让姜尚过来找你,姬昌打算让你跟着姜尚一起统领一支军队,这一支军队较为主力,是针对那些修道之人,比如说闻仲、申公豹等等的。
你考虑了一番,没有拒绝。
你同意后,姜尚就立马拉着你离开了西伯侯府。
你还没弄懂姜尚打算带着你去哪里,你在路上询问他的时候,姜尚只道是带你认识一些人。
很快,姜尚就带着你来到了一处军营,你能感知到这军营之中都有着一丝灵气,你很快就明白过来这里就是那支军队。
姜尚带着你进入了主营帐,里面三人已等候多时。
姜尚为你一一介绍,这三人分别是,雷震子、哪吒、杨戬。
你从三人身上皆是感到了一股不弱的气息,其中杨戬气息最盛。
前段时间三人皆是不在西岐,雷震子在外历练,哪吒与杨戬在自家师傅那里修炼,是受到姬昌的召集才匆匆忙忙的赶回来。
而这一支军队,则是由你与姜尚统帅,三人在你们麾下,三人皆是阐教门人,跟姜尚一样,只不过三人比姜尚还要小上一辈。
三人除了哪吒之外,皆是叫了你一声师叔,你面色有些古怪,因为他们的年龄比你大多了,被自己年龄大的人叫师叔,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奇怪的。
不过,硬要论辈分的话,应该是姜尚叫自己一声师叔才对,三人叫自己师叔祖。
对于三人的阐教,你还是略有所知的,按辈分算,你算是跟第一代弟子同辈,姜尚是第二代,无它,因为你是在人族三圣的教导下长大的,三人也算是你的师傅。
旁边的姜尚挥了挥手,让三人过来详谈。
你多看了哪吒几眼,你从哪吒身上感受到了与人类有点不符合的气息。
但此刻的你并没有提出来。
在目前的情况下,综合实力还是你们西岐略逊于殷王朝,兵力不足,粮食也才堪堪比得上殷王朝,这还是因为殷王朝强征苦力的结果。
所以当前局势,只有闪电战才适合你们西岐打,如果打持久战,获利的终归还是殷王朝。
但好在你们这一支军队,是百里挑一的精锐所组成,虽然人数才不过堪堪将近九千人,但也不是寻常士兵所能阻挡的。
你们几人开始制定你们这一支军队的作战计划,因为你们这一支军队既是精锐军,也是先锋军,在明日是要率先出发,前往打个措手不及的。
雷震子拿出地图,指出了其中如果要前往朝歌的必经之地,那就必定是要通过这个地方的,也是西岐想要率兵去往朝歌的第一道防线。
汜水关!
汜水关、界牌关、穿云关、潼关、临潼关、青龙关等等,这六关皆是建立在险要之地,进退可攻守,完全不是问题,所以也就难以攻破。
当你指出这五关的时候,姜尚却是朝你露出了一抹微笑,将地图上的汜水关与青龙关皆划掉了。
你不解的看向姜尚。
姜尚作出解释,原来在这些天,这两关的驻守大部分都被姜尚等人劝归了,不出意外的话,就连界牌关也差不多了。
你对此感到惊讶,但想到以西岐那些臣子的三寸不烂之舌也释然了,能让殷王朝内部那么多人归周,能说什么?只能说这些人在武将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在文臣方面倒是令人佩服。
接下来,你们只需要把穿云关、潼关、临潼关等三关攻打下来,造反大……不是,顺应天下大势就迈出第一步了。
你们专门制定了一番作战,最终决定你们今晚就即刻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穿云关、潼关两关拿下。
等到临潼关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孤立无援了,只要在明日再围攻一下,做做样子,临潼关或许就会迫于……不是,顺应天下大势而归降西岐了。
你继续看着地图,孟津与佳梦关的时候,眉头一皱,姜尚看出你的忧虑,看了眼地图,马上就明白过来你忧虑的是什么了。
孟津与佳梦关都在北伯侯崇侯虎的领地宾州旁边,所以你才会忧虑。
因为崇侯虎是四伯侯里面还是依旧对帝辛保持着忠诚的一位伯侯,也只有他一位北伯侯还对帝辛有忠诚。
如果等到殷王朝反应过来,崇侯虎肯定会第一时间就来援,如若还没拿下临潼关的话就麻烦了。
姜尚为你做出解释,在你们拿下穿云关、潼关、临潼关三关后,你们就不需要继续当先锋军了。
接下来,就是去阻挡各地来援的兵力,不让其去干扰西岐主力这边的作战。
其它地方也会随着西岐这一战的信号而打响战斗,到时候殷王朝肯定是忙的焦头烂额,兵力也会因为分散而导致在西岐这边的压力大大减少。
(查过一定资料,在殷商的时候,帝辛刚刚在位期间,殷商派遣十数万军队去东征打退了东夷,而且还是很贤明的,但就是到后期帝辛才开始居功自傲,大兴土木,让奴隶建什么观星台之类的,所以才有了西岐趁虚而入这么一说,完完全全的打了一个闪电战,并且,当时的殷商主力军都跑去东征东夷了,帝辛只能靠着奴隶来组成十七万军队在牧野之战仓惶应对姬昌为主的各路诸侯,而且要不是因为牧野之战,殷商还是有点希望继续坚持一下的,因为当时西岐进攻朝歌的时候也才不过五万左右的兵力,还是靠着众多诸侯才打下的,但这模拟的并非是史实和封神榜之类的,所以我会有一定的改写。)
你闻言,这才释然。
姜尚又道殷王朝在东边还有数十万士兵被派遣去东征,加上因为帝辛大兴土木,建立观星台,建鹿台,国库空虚。
就算现在的殷王朝兵力虽然是西岐的好几倍,但是加上各路诸侯的响应,殷王朝是绝对会忙的焦头烂额。
不出意外,殷王朝在你们的攻打之下,必灭无疑!
但是,妲己却是一个祸害。
如若不除,日后必成周之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