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把秀娘送回了王允府。
秀娘没卖完的手工品,吕布自然是没收,都交给秀娘,让她明天接着卖。
此时,在王允府的某个角落,有个老人正看着吕布跟秀娘,目光闪烁不定。
……
吕布自认是个贪生怕死之人,他谋划刺杀董卓,求的是刺杀之后,自己仍能安全脱身。
虽说如今董卓晚一天死,就有更多无辜之人受害,但如果为此要让自己跟并州军的兄弟面临更大的危险,吕布是不愿意的。
在做好万全准备之前,吕布只能劝慰自己,反正那些受害之人,又不是自己害死的。
告别了秀娘,吕布回到军营。
如今吕布麾下本来的“八健将”之二的郝萌跟曹性,都已加入并州军,是丁原驻扎在河内郡时所收下的。
吕布只留曹性在洛阳,郝萌跟着丁原回了并州。
只要不遇到性命攸关的事情,那几个身在并州的反骨仔应该不至于造反。
曹性武功平平,射箭却颇有天赋。
“箭是游出去的。”吕布向正在练习射箭的军士们解释道。
射箭完全瞄准了靶心,但却往往会射偏。
因为箭并非笔直地飞出,而是像鱼一样晃动着“游”出去的。
射箭出去,箭矢本身会不断弯曲、回弹,所以弓箭手需要靠经验或者天赋来做判断。
曹性无疑是军中除了吕布外最有天赋的一人,一手百步穿杨的功夫连吕布都惊叹不已。
吕布默数了下,自己居然已经凑齐了八个史书有名的武将:赵云、张辽、高顺、徐晃、成廉、侯谐、曹性、魏越。
比起原先,这可绝对是高配版的八健将。
又隔数日,吕布收到消息,董卓准备组织一场全军比武,选取武功高强之士作为亲卫。
打听之下,才得知,东郡太守桥瑁伪造三公文书,发给各州郡,文书中陈述董卓的种种恶性,呼吁各地兴兵讨董,以救国难。
各地诸侯纷纷开始有所异动。
董卓为此大为震怒,直骂他们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先前,董卓为了收买士族人心,也为了维持政务运转,曾经把很多士人分封到各地为官。
比如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
甚至为了安抚人心,连逃出洛阳的人都有封官,比如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
董卓深知,凉州武人杀人放火可能个个都是好手,但让他们处理公务,舞文弄墨的,大概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于是董卓的亲信大多也只是在军队中担任中郎将、校尉一类的武职。
董卓需要各地向洛阳缴交赋税,运送钱粮,需要士族的支持以及长治久安。
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之前的示好,他们接受了,但是不领情,甚至要反过来倒打一耙。
如今已是山雨欲来的境地。
此次比武,便是为了选拔武功强大者作为自己亲卫,万一各地诸侯打上来,也能上阵杀敌。
吕布早就跃跃欲试,自己的穿越,导致吕布没能当上董卓的贴身护卫,现在又有了机会,必然要好好把握。
另外书信一封,送回并州,让侯谐跟魏越再多带点并州狼骑过来。
吕布知道行刺董卓一事,绝对不能拖太久,否则一旦开始迁都,那场面将是惨绝人寰。
当前洛阳城中凉州军的跋扈行凶,抄家劫掠,与之对比起来,不过是小打小闹。
这一日,有一个吕布绝对没想到的人,前来拜访吕布。
荀彧,荀文若。
颍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后。
这个后来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堪称曹操的首席谋臣,现在还未到而立之年。
他如今官职仅是七品的守宫令,掌皇帝用纸笔墨及尚书诸财用、封泥。
史书记载荀彧相貌英俊,仪表不凡,吕布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荀彧面相清秀,举止优雅,头戴束发冠,穿着朴素,匆匆而来。
吕布远远就闻到一股熏香味。
相传荀彧尤其喜欢熏香,不管是读书或者写字,荀彧身边都会燃起熏香,时间久了,连衣服都沾染了熏香的味道。
“久闻文若的才名,今日有幸得以相见,不知文若此来所为何事?”吕布问道。
荀彧拱手道:“今日登门造访,委实唐突,还望奉先兄莫要见怪。”
吕布大大咧咧道:“不怪不怪。”
吕布向来对荀彧这人很有好感,这是个毕生忠于汉室的忠臣。
“听闻奉先兄曾作诗一首,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想必奉先兄必然是为国为民,大仁大义之辈,故此特来相见。”荀彧道。
吕布老脸一红,尴尬笑了笑,毕竟是抄来的,有些不好意思道:“诠才末学,远不及文若,倒是让文若见笑了。”
“这是哪里话,从诗中,我看出奉先兄自有一股煌煌正气,只是不知为何却甘愿为董卓效力?”荀彧似有些急切问道。
吕布有些意外,这样直接就开门见山,未免有些交浅言深?但本着对于荀彧的信任,吕布如实回答道:“我如今忍气吞声,自是另有打算。”
荀彧眼前一亮,“果然不出我所料。”
“不瞒奉先兄,我今日正准备弃官归乡,带领族人避难冀州。可我侄儿公达却不肯走,非要留在这是非之地。”
荀彧对着吕布弯腰一揖,“如果方便,还望奉先兄帮我多加照看,我颍川荀氏必定感激不尽。”
荀攸,字公达。
荀攸虽是荀彧的侄子,但实际上荀攸比荀彧还年长五岁,如今任黄门侍郎,是坚定的保皇派。
记得荀攸在历史上曾与其他人密谋刺杀董卓,可惜事迹败漏,锒铛入狱。
吕布欣然应允,这也是一股可以团结的力量!?
吕布本还想留下荀彧,但想到他已经连族人都准备全部带走,想来是留不下了,?只得作罢。
只是告诉荀彧?,日后若汉室得以重振,当回来辅佐陛下。
荀彧自无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