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故事讲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卫皇后跪下向武帝与太后谢罪,“妾有罪,妾没有管教好卫家之人,以至于他们如此狂悖。不遵大汉律法,敬声居然想投奔匈奴,危害大汉。妾罪深矣,万死难辞。”
卫青也跟着他姐姐跪下,说愿意以长平侯爵,赎卫氏之罪。
霍去病也跪下说他准备好了,愿意去打匈奴,请武帝原谅他姨母。
武帝将三人扶起,说,“何苦如此,何苦如此。朕还要未来的大将军和冠军侯为朕踏破匈奴呢。”
太后见此,心中有些感伤,她想起她的弟弟田蚡。当初也是“意气风发”,与窦氏斗得你死我活。但最终结果,谁又赢了呢。
北宋,苏轼打了个哈欠,说,“又是阴谋诡计,这些人就不能好好治理国家,老搞些争权夺利的事情,累不累啊。”
苏辙无奈地看着他的兄长,说,”大哥,这就是讲的争权夺利啊,怎能少得了阴谋诡计。”
章惇说,“子瞻老弟,有没有阴谋诡计其实不好说,也许一切都是巧合加顺势而为呢。但汉武朝堂,卫氏与李氏两股势力,在为皇位争得你死我活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到这里该进入故事的尾声了。在刘屈氂死后不久。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春,昌邑王刘髆,薨。他的死因有没有疑点不敢确定,但我们就当作他是病死,或者是因为李氏一族被铲除后惊惧而死。】
【最后,是前面因为攻击太子封侯的几人。
据《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载:
商丘成,当时是大鸿胪,因为力战擒获张光封秺侯。后元二年(前87年),因为醉酒在孝文帝庙堂下歌曰,“出居,安能郁郁。”大不敬,自杀。
李寿,就是抱着解下太子尸身的新安县令史,被封为邘侯。征和三年,作为留守长安的卫尉李寿送李广利出征送至高桥,擅出长安界。派手下官吏谋杀方士,大逆不道,被诛杀。
这家伙是什么时候跟刘屈氂和李广利勾结一起的。他想谋杀的方士,应该是帮刘屈氂他们搞巫蛊之人吧。我又想来点阴谋论,这家伙可能一开始就是刘屈氂的人,搜捕太子也是听从刘屈氂等人的命令。
张富昌,就是踢开太子上吊自杀那间房门的山阳卒,被封为题侯。后元二年四月,被人刺杀身亡。
马通和景建。景建为长安大夫,跟随侍郎马通先斩杀长安囚徒如侯,后在长安抓获少傅石德。论功马通被封为重合侯,景建被封为德侯。
后元二年,马通与他的哥哥马何罗,眼见与他们交好的江充被族灭,江充的党羽皆被诛杀。吓得半死,为了保命,他们谋划刺杀武帝。结果被金日磾识破,兄弟二人皆腰斩。景建,同样作为一个被吓着的倒霉蛋,大概参与了马通兄弟的谋划,也被腰斩。】
【这里要提一下,马通虽然被杀,但他儿子马实却没被诛杀。马实的孙子马援,是东汉开国名将。相信伏波将军马援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
马援的小女儿,就是明德皇后。明德皇后不仅深受汉明帝刘庄的宠爱,还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
《汉书》是班固在汉明帝刘庄授意下编纂。明德皇后不喜欢作为谋乱之人的先祖,将马通和马何罗开除马籍。因此在史书中,此二人被称为莽通,莽何罗。】
【以上,除了死于征和三年的李寿。其他人在一些史籍中被认为死于后元元年。参考武帝在后元二年二月驾崩,后元元年的说法显然更靠谱。
至此,凡是加害过太子的功臣,在武帝的各种手段下,全部身死,武帝在死前完成了他的复仇。】
【讲到这里,巫蛊之乱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我们下次再见。】
光幕再次消失。
长安,各级官吏和百姓都骚动不已。纷纷议论,你们皇家自己争权夺利罢了,为啥倒霉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如同光幕中胖子所说的那样,太子干得挺好的,你把他换了干嘛。再这样下去……啊,窜台了!
同时,中山国和赵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地域歧视。无论权贵还是百姓都警惕起来,就怕他们在自己后院来那么一手,那不得家破人亡啊!
大汉境内所有姓马的,都不敢取马通,马何罗这两个名字。已经取了名字的,甚至与这两个名字读音搭边的,纷纷改名。
东汉。阴皇后看着太子刘庄,打趣说道,“哎呀呀,阳……庄儿,想不到看热闹还能有意外惊喜,居然能找到你的良配。”
刘庄并不矫情,说,“母亲,我也想知道她是何等样的女子。”毕竟,光幕中人说,那女子很得他宠爱。
阴皇后说,“这样吧。明日吾召马将军的夫人与他的小女儿一同前来。陛下要不要与我同见。”
刘秀道,“皇后,何必如此着急。后世之人说的新息侯的小女儿,不一定是现在的小女儿。”
“陛下,这有什么,马将军如果以后还有女儿,一并纳入太子宫便是。何况,现在天下人都知道马氏女是名传千古的贤后,将她召入太子宫,还是我们皇家借了她的光呢。
而且,这样之后。马将军远征在外,就无后顾之忧。吾等皇家,也不用对他生出猜疑之心。两全其美,有何不可。”
刘秀被说服了。
新息侯宅,在接到进宫的诏书后,蔺夫人望着她四岁的小女儿,神情有些恍惚。马援刚获封新息侯,小女儿又要走上大运,也不知是福是祸。
她的侄子马严说道,“叔母,这不是好事吗?叔父性格刚直,得罪了不少人。这样,宵小之辈,何敢再说叔父坏话。”
第二天,刘秀和阴皇后见到了蔺夫人和她的小女儿马氏。才发现他们闹了个大乌龙,马氏才四岁,自然不能纳入太子后宫。不过四岁的马氏沉着冷静,进退有礼,让刘秀与阴皇后欣赏不已,这个未来的太子宫人,他们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