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太浅了,左腾飞决定把它改造成真正的海,与塔里木海一样深的海。开始深入水中挖掘泥沙砾石,经过两个时辰的忙碌,终于挖深至五千米。
把挖出的砂石再造大山,北起连接固北山,然后向西南延伸,沿着太海最东岸,隔开太海与西海的大陆连接,直到与地中海东北角海岸连成一片,固北山脉长度又增加了四千里。不但彻底切断了罗刹与西域的陆地连接,而且把神州西域与欧罗巴在陆地上彻底隔开,两地之间的联通,除了空中通道,只有海上一条路,当年的陆上丝绸之路彻底消失。
接下来,左腾飞就开凿地面上的海上通路,塔里木海(最西端)--西海(最南端)--地中海(最东端)的连接,并将此海路称之西地海峡,预计宽度四十里,深度二百丈,长度约七千八百里,够长的了。
确定了开凿尺寸,左腾飞开始动手。此地地广人稀,也无所谓顾忌惊世骇俗了。
在高原地区捣鼓土石,是枯燥无味的。在挖掘塔克拉玛干沙漠时,除了沙子和砾石冻土,和少量的动物和人的骨骸,以及干瘪的贸易货物和衣物,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既没有玉石,也没有金属矿,更谈不上金银之类了。左腾飞对在开凿西地海峡上,也不抱着希望能挖出什么值钱的东西,当然一切皆有可能,仅仅是可能而已。
开挖海峡先从塔里木海最西端开始,也就是距西部码头三里处,穿过帕米尔高原北侧相对低凹处,直线向西,于土库曼以南,从塔吉克中心地带穿过,跨过海拔二百米左右的沙漠和戈壁滩,与西海最南端连通。
因为穿越帕米尔高原一带,其海拔远远超过三千米,所以这一段海峡深挖掘到三千五百米以下,以保证西海之水顺利流进塔里木海。应了开始的判断,砂石挖出了一大堆,占据了须弥不少的空间,却没挖出丁点值钱的货,左腾飞有些小失望。
经过两个多时辰地不懈劳作终于挖通了西地海峡塔里木海至西海段,全长四千余里。为了保证海峡长期耐受海水的侵蚀和海浪的冲击,左腾飞用挖出的砂石制成四不像混凝坡壁,保证海啸级别的冲击,坡壁安然无恙。
西海汹涌清澈的海水,以每秒三千二百万吨的速度,快速流向塔里木海。为了尽快灌满塔里木海,左腾飞开始从离地面地下六千米的深度挖掘西海至地中海的引水通道。
这段距离接近两千五百里,左腾飞挖了一条直径三百丈的引水暗渠,经过两个时辰的操作,地中海的海水以每秒一千八百万吨的流量注入西海,预计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注满塔里木海。时间太长了,看来需要再挖掘一条暗渠向塔里木海注水。
几个时辰的折腾,左腾飞也累了,回到塔里木海观察一下注水情况,站在岸边,看到中心地带形成的巨大漩涡,心中美滋滋的,终于可以开始改天换地了,昔日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从今天起就变成了汪洋大海,如果那些去西域做生意的马队驼队看到,不知做如何感想。
左腾飞正在感慨的时候,西海和地中海里却掀起了人家滔天巨浪。西海水位哗哗地下降,一些打鱼的船感觉自己正在一步步掉进深渊。特别是地中海东岸,在地下引水道开通的一刹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波及范围有十多里那么宽,不少附近的渔船,商船就突然被卷了进来,无论如何挣扎,却不断地向漩涡中心快速地靠近,几个呼吸之间,沉入海底,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种事情的发生,左腾飞是考虑过的,为了神州西域的崛起,牺牲几艘船几个人,没有放在他的心上,纵然有些不忍。再说了,那一带的人也不都是好鸟,千年来屡屡进犯中原,给他们点苦头吃,是在也不为过。
左腾飞静静地望着不断被注入海水的塔里木海,海面上翻腾着许许多多的小浪花。凝目审视,发现海水里有了很多鱼,什么无须鳕,鮃鲽、鳎啦,大菱鮃,沙丁鱼,鳀鱼啦,还有蓝鳍金枪鱼,狐鲣,鲭鱼,鲟鱼、鲑鱼、银汗鱼,而且虾蟹也不少,同时还卷杂着各种海菜和海草,看来海洋生物群种在慢慢增加,不知将来会不会有大型海洋生物。
左腾飞在塔里木海边观察了一阵子,再也没看到其他奇异事情,于是沉下心来勾勒从大山南面的榜葛刺海开凿地下引水通道的事情了。
地下引水道要穿越喀喇昆仑和喜马拉雅,还打算将来把这些高山的高度降低,以便把山南的暖湿气流引入乌斯藏和青海地区,必须考虑妥善引水道如何走。
左腾飞起身向南慢慢飞去,在两大山脉上空慢慢滑行。然后飞跃高山,来到天竺以南的榜葛刺海,展开神功以透视能力在海上搜索,发现榜葛刺海很深,沿海岸向里不到两里路,海水深度就接近四里路,继续向前探寻,终于在离海岸两千里左右的地方,找到了最深处,海水深超过了八里路。
确定好了穿凿路线和尺寸,计算好高度差,左腾飞展开神功,开始穿凿。经过五个时辰地奋斗,终于开凿处一条接近六千五百里,直径四里的通道,而且是个弓形,最高点就在喜马拉雅下面,如同现代人做的虹吸管,能完全保证海水正常注入塔里木海。
榜葛刺海汹涌清澈的海水,以每秒二千五百万吨的速度,快速流向塔里木海。如此这般,三条水道总流量以每秒七千五百万吨的速度,向塔里木海注入海水,估计一个半月就能把塔里木海注满,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数据。如果流淌上一年半载,估计这三个海边的人,都要哭死,甚至真的要死了。
在塔里木海与榜葛刺海引水道打通的一刹那,榜葛刺海远海深处很快形成了一个大漩涡,比地中海里的有大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