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齐朝,分家后让你们高攀不起
  4. 第220章 有粮成亲
设置

第220章 有粮成亲(1 / 1)


于五郎和于大嫂回了家,吃完饭后,跟于姑父姑母提起这件事,两人自然是舍不得的,在村里多好,一家子整整齐齐的,有点事情都能帮上忙。

要是前几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出去讨生活也就算了,现如今,家中屋子都起了好几间,银钱攒了不少,家中的小郎都可以去三里村念书了。

怎么还要骨肉分离呢?

于姑母越想越不是滋味,眼泪啪啦啪啦掉,于姑父平日就是个闷葫芦,这会儿就啪嗒啪嗒的抽着烟杆,只把屋里熏得都是烟味。

“父亲,母亲,多亏了四郎帮衬家里,才有如今的境地,现在公子要去京城,我是想跟着的,公子多个人手使唤,要方便些。”于五郎把自己的想法跟父母说清楚。

“而且我也有私心,跟着四郎,总是要过的更好些,公子不是个亏待手下人的,儿子不在身边侍奉,就是担心双亲。”

“儿啊~”于姑母抽着鼻子,抱住于五郎,自己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孩子,幼年时总担心养不活,长大了却要离开,三年五载见不到,如何能舍得。

于姑父磕磕烟杆,打断了母子情深的一幕,“五郎又不是不回来,再说了,去京城,那是多好的事啊,前些日子,你不是还说天子脚下,就是比村里富贵,五郎是去享福的,去吧。”

于家的大事,说到底还是于父做主,说了那么多,又何尝不是安慰自己。

于五郎定了下来,于大嫂却不想去,主要是为了儿子。

在村里干活,家里的孩子有婆母照顾,晚上回家,还能缝着衣裳,听儿子讲学堂的事情。

要是去了京城,三五年不回来,于大嫂哪里舍得扔下孩子不管。

于大哥也是这个意思,夫妻俩定下来,心里又着实可惜,这么好的活计就没了。

真是一家有一家的烦恼,这时余叔家也在说这个事情,主要是有粮要不要跟着公子去京城。

余叔余婶都觉得跟着去公子更好些,可是有粮是余叔独子,自己离开了,家中父母谁来照顾。

“你放心去,过个几年说不定公子就调回来当官,我不去是因为照顾你祖母,趁着我们两个还能干得动,你就出去闯荡闯荡,别跟我似的,一辈子窝在村里。”

谁年轻时没点梦想,后来不都被生活压垮了脊梁,有这么个机会,余叔还是很支持儿子去京城长长见识。

“我不去,你要照顾祖母,我也要照顾父母。”余有粮脾气上来了,撂下话,就跑到院子里,把柴火劈了。

余叔余婶嘴上数落孩子,心里还是很高兴孩子孝顺的。

两人又盘算起来,要是有粮跟着公子去京城,亲事可怎么办?

余有粮定了亲,本来就打算农闲的时候把事办了,这下子要去京城,怎么跟亲家交代?

接下来,决定好跟着贺宣去京城的,报给小竹后,就开始收拾行李,贺宣家里也开始准备包裹,这次去跟上次轻车简行不一样,可以说是搬家了。

贺宣本来打算把县城的铺子关了,可是余叔余婶态度坚定,要留在村里。

这铺子有人运营,不用关了,生意还是要做起来,于五郎开始跟余叔余婶交接账本,主要是如何记账,铜钱换银钱的损耗几何。

余婶和于大嫂两人能认些字,写账簿却写不来,这事情只能交给余叔。

村里农闲了,贺宣提出的书屋也要开始建造。

具体事项是族长跟里甲沟通的,贺宣直接把五两银子给了二叔。

毕竟以后书屋的事情都是二叔安排,族长安排人手买材料,建房子,二叔就负责给钱。

因为书屋是给村里人用,以后还能不用钱就借书看,里正就发动了村民帮着造房子,不给工钱,管一顿午饭就行。

这下子省出来的人力,就买了石灰糯米这些,跟贺宣家一样把墙刷的白白的,屋子亮堂,便于看书。

过了两日,有粮还是跟着贺宣去京城,不止有粮去,他娘子也跟着一起,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粮的定亲对象,是余婶托人介绍的,不在三里村这一片,而是安德县城东外边的村子里。

介绍人是余婶的姨婆,跟这家也沾亲带故,余婶操心有粮婚事的时候,把附近的女郎都想了个遍。

好的早就定亲了,家里太差,不勤快的余婶也看不上,直到城东的这个姑娘出现,姨婆一说,余婶就觉得不错。

还是去看了一眼,姑娘家姓周,名取的也好听,叫美芳,长相秀气,啥啥都满意,就是年纪小了些。

余婶中意了,回家给有粮一说,有粮知道母亲为了自己的婚事,愁的不行,小竹和五郎都说亲,只剩下自己,就同意了。

姨婆当媒人,撮合双方见面,就是在县城,余婶和有粮在店里干活的时候,女方在附近露个脸。

好嘛,知儿莫若母,有粮看到姑娘的脸就面红耳赤的,原本的三分热情,立马暴涨到十二分。

周家家境一般,就是普通村民,但是这个女儿从小懂事,就想说到好些的人家,最好不用下地干活。

县城的人家攀不上,正好余家来说亲,周父周母也打听过余家的事情,不过余叔的人品没话说,余有粮身板不错,人也勤快。

除了余家没地,其他都好,余叔余婶为了打消周家人的顾虑,聘金给的不少,还造了新房。

这会子说要提前成亲,还要离开村里去京城干活,余叔也是好声好气,把自己对孩子的打算跟周父商量了许久。

为人父母的,哪有不为了孩子好的,而且有粮跟着贺宣,明显以后前途肯定好,周父为了周美芳着想,同意了提前婚期。

所以,余叔余婶忙的是脚打后脑勺,余叔要安排地里没收的大豆,玉米,还要学着记账。

余婶不肯放下城里的生意,抽空还要准备成亲的东西。

忙了两三日,直接把余大牛的媳妇拉来帮忙布置。

各自忙碌着,贺宣让小竹去贺木匠家里定了好几个大箱子,用来装东西。

到城里,周生亮家坐了一会儿,拜托周爷爷帮忙照顾着铺子,还把制作麦芽糖的方法教给了他们。

其实以贺宣现在的地位,根本不用担心护不住,不过自己去了京城,路途漫长,传个信都要两三个月,有了什么意外,周爷爷能处理的就简单些。

周家在县城还有位主簿,知县是朝廷命官,三年一任,要是连任最多九年,不过有门路的都想着往上爬。

主簿和县丞却少有变动,县里的具体事务也都是他们在处理,所以,周家人还是比较靠得住。

麦芽糖的做法,县城知道的人不多,做来卖,能挣些辛苦钱,但是在京城,随意一家酒楼,就有饴糖,不算什么秘方,给了也就给了。

小竹把麦芽糖的做法写在一张纸上,只要周生亮准备好材料,进城的时候过来教过一遍就会了。

余叔余婶说办就办,酒席就定在九月二十六,本来就准备农闲办婚事,东西买齐了,通知到位,自然很是迅速。

铺子里有于五郎带着于大嫂干活,加上贺青也能帮得上忙,把余叔一家人空出来三日,先办喜事。

小竹作为妹夫帮着跑前跑后,今日送请帖,明日去买肉。

这天,小竹买完东西回来,车上还拉着树苗,进院子跟贺宣报喜,“公子,我今日去了一个村子,一户人家杏种的好吃,本来想买些的,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就买了三颗苗回来。”

贺宣跟着出去,大家把板车上的树苗卸下来,都不大,也就小腿高,估计还要等上好几年,才能吃到小竹说的味道很好的杏子。

这三颗树苗既然打算带去京城,就直接种在钵头里,免得还要挖。

除了杏子,板栗苗,核桃苗,还有家里的薄荷草,金银花都挖了种在一个个钵头里,到时候带走。

行李一件件的打包好,贺宣屋子里空旷了好多,穿不上的旧衣物,就让余叔余婶处置了,能用的上的被褥,平底锅,梳子,扇子,乃至碗筷都带了几双,在路上用。

箱子足足装了五个,后面还有。

贺宣可惜自己的大浴桶,怕是带不走,就留给于姑母家,方便他们给家里娃娃沐浴。

去京城的人都定下来,小竹,小兰,有粮和周美芳,于五郎,贺青,小秋。

这一去就要许久,只要家中无事,允许他们跟家人团聚几日,好好告别。

贺青只有一个爷爷,张小秋家里人却不少,知道贺宣想要果树苗,张家人还特意上山找了,挖到几株枇杷,都给贺宣送来了。

贺宣就不让小竹再找果树,这些能顺利带到京城就不错了。

余有粮成亲这日,贺宣去坐了坐,送上贺礼,以贺宣现在的身份,无论到了谁家都是主桌的待遇。

回去的时候,是于五郎跟着贺宣,小竹是妹夫,还要帮着挡酒。

贺宣突然想起,小竹,有粮都是带着媳妇去的,于五郎却是一个人,是不是有什么困难,“五郎,我听小竹报上来的单子里,没有你媳妇,家里不同意吗?”

“不是,家里都愿意的,公子你涨的工钱也足够过日子,就是,就是。”于五郎小声的在贺宣耳边说了句,“我家里的怀上了。”

“母亲说是还不满三个月,不好宣扬,就没往外说,而且有了身孕去京城不方便,我想着我先去,等孩子生了,要是公子派人回来有事,就把她们母子俩带上。”

这是喜事啊,于五郎不仅成亲是最早的,生子也先人一步。

贺宣让他放心,“余叔他们有京城的地址,有事会跟我传信,你让于姑母他们写信就交给余叔一起寄,等回来的时候,肯定把你和有粮排在前头。”

婚事办完,贺宣的事情基本都处理好了,今年的秋粮,把余叔他们的份留下,剩下的都卖了,换成银钱,拿着路上用。

城里铺子要用的米粉这些,还是跟去年一样,向二叔家和三兄家买陈粮。

牲口棚里的黄金甲自己要带走,毛驴就不带了,要是余叔照顾不过来,可以直接卖掉,羊直接杀了,做成羊肉汤,跟铺子里的米粉一起卖,生意还挺好。

鸡吃的也不剩几只了。

家里晒的干菜,做好的笋干米粉,红薯粉,也装了一个大箱子,带去京城吃。

至于干货,腊肉,这些都不剩下多少,本来都是要秋日里要储备的,直接做成菜,吃干净了。

贺宣估摸着自己要离开的时候,正是顾川泽回来之际,不知道能不能遇上。

顾川泽算是贺宣的好友之一,心里期待这次乡试能中,说不定明年就会去京城赶考。

一桩桩事情都交代好了,离别的时刻越发近了。

贺宣提前两日去老宅,告别贺母和族长一行人。

余叔把家里的箱子绳子都用上,才勉强凑足,十个装的满满的大箱子,都是行李。

还要去借三个车才能运走,家中两辆,剩下三辆,是于姑母家,贺族长家,还有周生亮家的。

因为一早就要出门,周生亮晚上直接宿在贺家。

县城的铺子休息一日,就连余婶都没心思去铺子干活,嘱咐着儿媳妇跟有粮。

天亮之前,就把行李都装上车,于大嫂烙了许多鸡蛋饼,赶路不方便吃汤汤水水的,大家都去过茅房,就启程了。

贺宣骑着黄金甲,转头看这栋宅子,当年来的时候多么荒凉,如今走的时候多么齐整,还以为会住在这里很久很久。

过了桥,大家都忍不住再看一眼,这次离开了,真的要很久才会回来。

贺宣整理心情,自己既然能造好一栋宅子,就能造第二栋,田庄就是第二个目标,过几年,就会绿树成荫,果园飘香。

于姑母他们在路边上等着,不舍得儿子啊,跟着走了一段又一段。

到了三里村,三爷爷,贺族长,二叔都出来送送,贺宣下马,给几位长辈行了礼。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