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从品级上是正七品,贺宣是从六品,比知县要高一个等级,不过官场也不是完全按照品级区分,贺宣没有补缺,权利是不如知县的,邀请同僚一起吃个饭,打好下关系也正常。
名单确定下来,这里面,知县大人肯定是要贺宣自己去邀请的,还有周夫子,剩下的只要递上请帖就行。
三里村的族人,里甲里长这些就交给族长去邀请,贺宣一个人肯定是跑不过来,族长去请人,不失面子,也了解情况。
三里村这边就两户人家,贺宣已经打好招呼了,剩下的就是安排酒席菜单,桌椅棚子这些。
把桌数告诉余叔,让他去借桌椅碗筷,搭草棚,大热天的,中午总不好让人家顶着太阳吃饭。
酒席的菜色贺宣就跟余婶几人商量,贺宣家里现在能掌厨的有余婶,于大嫂,余小兰,厨艺都还不错,要是忙不过来,贺宣就打算去县城酒楼请大师傅掌厨。
“哪里会忙不过来,公子你放心忙其他的,单子列好,我们仨提前做一桌子出来试试味道,而且村里还回来不少帮厨,做饭的事情我们做得来。”余婶厨艺飞涨,连县城的顾客都说好吃,自家办宴席,怎么能请外边的厨师。
“是啊,是啊。”于大嫂和小兰在旁边点头,表示自己能行。
“厨房我可交给你们了,到了日子,县城的脚店休业三天,专心在家准备酒席。”既然余婶这么说,贺宣顺水推舟,跟三人商量起菜单。
无鸡不成席,家里养的鸡不少,一桌一只都有剩,醋炒鸡这道开胃菜一定不能少。
红烧肉也是酒席上的主角,回回都少不了,还有红烧鱼。
凉菜就用油炸花生,蒜泥茄子。
酒席菜最好能提前安排,比如泥鳅滚豆腐,芦菔炖羊肉,这两样也不错,火候越久越好吃。
不过这两个食材比较难凑,要是一两盘还好,十几桌就怕不够,贺宣让有粮负责买菜,要是买不到泥鳅就换成冬瓜排骨汤。
这已经七个菜了,再来个菜肉丸子,可以提前炸好。
火腿豆腐,直接蒸熟就可以上桌,比较省事。
炒个蔬菜,再来个点心和水果,就已经够十二个菜。
名单一列,有粮就要去县城联系屠户买肉,买菜,先试着做一桌,要是可以菜单就这么定下来。
余婶就忙活开了,家里有俩口灶,也不够做菜的,余叔家的灶台可以借用来蒸菜,剩下的只能靠提前做好,用炉子加热。
贺宣就在书房写请帖,请帖分为两部分,上部分写请客的时间,地点,主题,还有客人的尊称,下部分则是主人的署名。
这事也可以让书童代劳,但是家里人都忙着,小竹要核对家里的铺子的账目,还要记录这些日子的收支,余叔光是搭棚子就找了好几个佃户过来一起弄,有粮每日除了去县城开店,还要打听哪家的肉菜实惠新鲜。
于五郎和余婶这些人就不用说了,就连贺青小秋都忙进忙出照顾牲口,给黄金甲,毛驴喂食打扫。
还好请帖格式都差不多,写好一份,剩下的只要把拜帖上的信息抄录就好。
一下午的时间,贺宣都整理出来了,十几份请帖里面,只有知县和周夫子的请帖要贺宣亲自去送,其他人等小竹对完账,一一送去即可。
九月初二,酒席名单已经出来了,递了请帖的客人,如果受邀,就会在帖子上写个“知”,表示接受,不能赴约的客人,就会在帖子上写个“谢”,婉言拒绝,贺宣根据帖子上的“知”“谢”就能安排座次。
贺宣的官身还是有些分量的,只有一位秀才,这几日家中有白事,不方便赴约,还特意解释了一番,剩下的都愿意抽时间前来结交下安德县最年轻的官员。
贺族长这边更加不用操心,连坐席都能安排好,贺宣正屋摆一桌,院子里三桌,剩下的都在外边的棚子里。
席位就按照客人的身份来排列,主桌肯定是贺宣,知县大人,县城的举人和周夫子,还有贺族长,三爷爷这几位长辈。
院子里三桌,秀才们坐一桌,三里村和盘溪村的里甲里长坐一桌,还有就是贺宣的近亲,像是贺家几位兄长,位子哪怕空些,也不能少,要是客人临时带了人来,才好安排。
至于同族的人和女眷都只能坐在外面的草棚里,这就不用贺宣操心,大家互相都熟悉,吃席吃出经验来了,关系亲近的坐一起。
九月初三,家里已经开始准备菜色了,像是花生,就可以提前几日先炸好,用盐拌匀,放在干燥的地方,也不担心会潮。
有粮日日往家里买调味品,不是油盐,就是酱醋,这么多人的宴席,这些东西都要提前准备,还好家里柴火这些不缺,还有不少藕碳,拿来炖菜,火候稳定,不需要一直看着。
除了这些,家里的茶壶水杯,也要借上两套,村里人基本会带着碗来吃席,但是县城来的客人都要主家准备,总不能让人家拿碗喝茶。
外边的草棚子也搭好了,明日族长家,三爷爷家,还有老宅都会送些桌椅过来,这就有七张桌子,剩下的,请于姑母于里长凑凑也就够了。
凳子就不用太担心,当天不够的,族人会直接从家里搬来,反正也就一刻多钟的路程,不算太远。
九月初四,一大早,余婶三人就开始杀鸡,天气热,不能准备的太早,食材会变质,养着的大公鸡,老母鸡纷纷惨遭毒手,放血褪毛,一只只割开脖子放在大木盆里,鸡肉收拾好,先放井里凉着,等晚上焯水,明日直接炒,很快就能上桌。
然后就是清洗猪肉,排骨,炸菜肉丸子这些,反正一大早,厨房里香味就没停过。
族长也一趟趟的跑盘溪村,一会儿确认一遍,家里的桌椅够了吗?过了半天,又来一趟,人手够不够,不够赶紧找人帮忙?
贺宣不厌其烦的安抚族长,可能是明日来的客人让族长有些压力,才会变得焦躁。
把家里泡好的凉茶给族长倒了一杯,贺宣问道,“族长,明日早上祭祖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吗?族人们能腾出时间不?”
三爷爷他们很多族人都在制碳作坊干活,明日祭祖,中午吃席,下午会不会赶不及上工。
“都商量好了,祭祖安排的早些,中午开席让他们快些吃,吃完就开工,耽误不了。”而且现在是九月份,从年初开始,作坊就不急着赶工,黑岩山上的人也陆陆续续离开了一部分。
作坊每次做好的藕碳,由运输队送走,村里人不知缘由,反正管事怎么安排怎么做,工钱没少就行。
傍晚,明日宴席需要的菜肉点心,都放在厨房,冬瓜排骨汤,芦菔炖羊肉这些已经做好,放在炉子上,还好家里是做吃食的,不然哪有这么多锅盆。
除了豆腐不好存放,明日一早去豆腐坊拿,余婶三人这一日累的不清,离开的时候,还有些担忧,厨房里放着这么多吃食,要是有老鼠这些,就都糟蹋了。
小竹有粮还有贺青小秋轮流休息,尽量看着些,浪费食材还在其次,明日中午开席却上不了菜,公子就丢人丢大了。
寅时左右,贺宣就起来,今天累人程度不亚于办场婚礼,穿上浅绿色的大袖道袍,整理好自己的仪表。
洗漱过后,就去三里村宗祠祭祖,族里成年男丁都到齐了,这时光线不算清晰,走近了,才能看清楚是谁。
贺宣一到,就被带到里面站在中间,香烛灯笼已经点好了,族长三爷爷他们站在两侧,天蒙蒙亮,开始唱词,等族长说完,贺宣叩首,再由六叔把贺宣的官职记在族谱上。
一番仪式大约个把时辰才结束,告慰好先人,族人们赶着去上工,一个个跟贺宣告辞。
“回见,中午过来吃席。”
“好好。”
…
祭祖后,贺宣回家准备待客,吃早饭时,厨房的灶台和炉子已经都烧上了,炉子烧水,把家里的茶壶钵头灌满晾凉,免得客人来了没茶喝,灶台则是煮饭。
不是中午请客,为啥一大早就烧饭呢?还不是灶台不够,先煮上两大锅米饭,放到木桶里,灶台就可以空出来做菜。
红烧肉,红烧鱼,蒸茄子从早上开始做到中午,才能赶得上开席。
贺宣吃过饭,族长和于里长他们都来帮忙,于姑母带着家里几个儿子,表示可以帮忙上菜。
十几桌人,光靠家里这几个还有些来不及。
贺青小秋专门负责烧火,烧水,只要茶壶空了,就把水灌满,还有家里的牲口,今日要早些喂好,中午忙起来根本抽不出空。
有粮大一早去豆腐坊拿了两板豆腐来,接下来就专门负责打水,只要水缸少了,就去后院打水,今日光是打水送水,就累的不清。
余叔和小竹把桌椅这些摆放好,小竹负责登记今日来的客人,还有送了什么贺礼,一一记录,这些都是贺宣以后要用到的。
余叔则是协调,里面外面缺了什么,少了什么,都可以找余叔,让他安排。
于五郎跟着贺宣打下手,客人来了后负责端茶递水。
红烧油炸今日去牲口棚跟黄金甲作伴,免得吓到客人,家里的屋子除了厨房正堂其他都上了锁,仓库这边余叔有钥匙,缺少东西都可以问余叔要。
贺宣环视了一圈,虽然都忙,但是忙而不乱,就等着客人上门了。
最先来的是朱宇博他们,一行四人坐一辆牛车来的,应该是越好的,贺宣听到动静,就去门口迎接。
因为贺宣家门口都搭了草棚,车子一律停在山脚边,这时才发现少了个人安排车辆,这些牛驴最好喂些粮草,有专人看管,不然回去的时候弄错也麻烦。
贺宣请族长帮忙,主要是干这个活的人要有些眼色,最好还能细心,驾车前来都是县城的客人,要是让贺宣家的佃户干这个事情,怕是看到知县大人,双腿抖索,话都说不出来。
族长直接让自己的大儿子贺茂盛过来,茂盛兄跟贺宣一起外出过,虽然不怎么爱说话,但做事确实让人放心。
贺宣领着四人进屋寒暄,朱宇博生性活泼,上次贺宣去学馆,就追着问京城的事情,这回看到贺宣穿的衣裳,一阵夸奖,觉得好看,县城没有这种颜色的布料。
“这是云纹纱,我在京城时做的,觉得比较适合夏日穿。”贺宣带着大家进屋,随便坐,“你要是喜欢,就用功念书,哪日进京赶考,我就带你去做一身。”
“啊,我都进京赶考了,你才送我一身衣裳,再说了,我连五经都没念完,这得多久以后的事情啊。”朱宇博一顿输出,很快又转了话题,说起贺宣离开后,学馆的事情。
贺宣尽量每个人都照顾道,说了一会儿话,提起顾川泽中了秀才,罗康华言语里都是羡慕。
没多久,外边有声音传来,贺宣让大家自便,“今日来的客人不少,可能招待不周,有什么疏忽之处,你们尽管来找我。”
朱宇博挥挥手,让贺宣自己去忙,四人在屋里说起周夫子的功课。
外边来的人是慎行学馆的先生,也是一位秀才,当年唐里甲帮忙引荐去城里读书,就有这家学馆,不过贺宣直接去了敏学学馆。
这位秀才姓万,跟唐里甲一起来的,两人有些交情。
唐里甲帮着介绍,“这是万秀才,在城南教书。”
又跟万秀才说道,“这是贺大人,安德县最年轻的六品官,智勇双全。”
这些日子,贺宣封官的缘由已经被传出了好几个版本,不过大致是差不多,只是细节上有些出入,唐里甲才夸贺宣智勇双全。
互相问好道贺后,贺宣邀请万秀才和唐里甲屋里坐,两人在门口登记了带来的礼物,跟着贺宣进屋。
于五郎端上准备好的茶水,屋里朱宇博四人不见了,应该是在院子里,可能见到这些“大人物”,他们不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