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婶和于大嫂经过几日的测试,做出来的米线就是那种细细的米线,口感跟米粉不一样了。
这种米线压出来,直接放热水里煮开,煮开后弹性更好一些,捞出来放凉水里。
第二日要用,直接从凉水里捞出即可,也可以放在竹竿上晾晒,晾晒后就变成干米线,吃之前用水泡开即可。
虽然做法麻烦了些许,可是干米线更好保存,要是外出带一份干米线,相当于现在的方便面了。
制作出了米线,贺宣打算推出新口味了,这几日汤米粉的生意有些下滑的趋势,跟天气变化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
要是夏日来份凉面就在合适不过了,现在就是汤底如何调制,酸甜口的味道在合适不过,可惜这个时候的甜味非常珍贵,贺宣要是往每份面里放石蜜,估计贵了没人吃,便宜了还要亏本。
炸酱面,可以用大酱制作,这种就跟炒米粉差不多,再加些夏日的蔬菜就行。
如果用花生和芝麻做成酱,来拌米线,这价格估计也不便宜,毕竟花生能榨油,芝麻不是主要食物,这边种植的人不多,贺宣还要去粮铺买些来用。
不管了,先都试试吧,价格实在不合适就自己吃。
余婶用醋和大酱试试凉面的汤底,贺宣觉得不算很好吃,就是酱油水加了些醋,好在这样勾兑下来,单碗的价钱便宜,贺宣琢磨着有没有办法弄点甜味。
没有甜味的凉面不够好吃,石蜜的价钱不合适,这个季节大部分水果都没有成熟,能获取的也很少。
思索了半日贺宣想起一种糖,麦芽糖,这种是小时候逛街经常会有人卖的,用两根棍子搅动拉出来一块,一小块能舔好久。
这玩意制作好像也不难,就是小麦发芽,然后和米饭一起发酵,再熬煮就行。
家里的小麦都是面粉,没有种子,明日让小竹去买袋种子来。
贺宣在村里是没有看到过有人做麦芽糖的,不过在《诗经》中有记载,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这里的饴,就是指饴糖,饴这个字很有意思,大意是用米和发芽的谷物一起煎煮,就成了饴。
不过村里人,很少有人为了一口甜味,而去动用能生存下去的粮食,自然不会有人做饴。
估计饴在齐国大些的县城,才有的卖,一般人不知这个做法,就算想制糖,没读过书,有一定的了解,也弄不懂这个饴糖的做法。
读书人家中有条件的,也就不在乎买石蜜的钱了,更不会主动去厨房做糖。
贺宣等小竹买来小麦种子,就把种子泡在水里,等待发芽,小麦发芽一日就可以了。
发芽的小麦均匀的撒到笸箩里,放在小竹的房间阴凉处,每日洒点水。
贺宣交代小竹,这个事情先试验下,看看结果再说。
小竹对于公子交代的事情都很是上心,悉心照顾这发了芽的小麦。
可惜从第二日开始,发芽的小麦就开始长白毛,小竹不知道什么原因,赶紧去找贺宣。
“公子,那个麦子坏了,长了些白色的东西。”小竹说道。
贺宣来到小竹房间,看到小麦已经长出了一些根部,应该是没错的,可惜笸箩里确实有一些白白的菌丝一样的东西,贺宣觉得可能是被污染了。
这些小麦应该不能用了。
“小竹,这些可能坏了,你是怎么做的?”贺宣问道,想知道导致小麦发芽变质的原因。
“我就照着公子说的,放在这里没动,还浇了两回水。”小竹有些委屈,自己真的啥都没干。
“没事,应该是法子不对,这些先拿去喂鸡,看看鸡吃了有没有事。”
贺宣想再看看,这些变质的小麦芽要是鸡吃了没事,估计问题就不算很大。
家里的鸡,兼职小白鼠。
两人喂完了鸡,打算第二日一早看看这鸡的状态如何在做打算。
转眼,过了立夏,村里已经开始种水稻了,余叔今年还是种去年这几个品种种植,水田这边都种水稻,旱地就种玉米大豆红薯。
不过红薯的种植面积增加了一些,一来红薯产量高,二来,铺子里现在可以卖米线,也需要红薯粉,多了还可以卖给三里村的粉条作坊。
贺宣当然没意见,余叔考虑的还算周到,家里的稻米本来吃不完的,但是今年贺宣招了不少人手,每个都要发粮食,脚店也要用稻米,肯定坚持不到新米下来的时候。
贺宣已经找了贺二叔,要是他家今年新粮下来,陈粮就不卖了,直接给贺宣,贺宣按照粮店收粮的价钱给。
光是贺二叔一家还不够,贺宣打算在问问贺信的粮食是不是有多的,也可以一起买了。
不过贺宣不打算去老宅问,老宅的大兄一直想借机攀上谢端,贺宣不愿给人家一个借口,也不想跟老宅的其他人扯上太多关系。
今年就先让于五郎在县城的粮铺看看情况,价格合适的时候就先买一些,现在这个时节家家户户还有些余粮。
要是等到六七月,陈粮的价格最高,大家都青黄不接,只能花钱买粮食,八月以后就降下来了,九月收获,粮价算是一年中最低的。
家中的鸡,第二日还活着,看来这白色的菌丝并不算很严重,又泡了小麦种子。
这次更小心了,让余婶剪出一块布,盖在笸箩上,可以减少细菌。
小竹时常浇水,这水用的也是煮过的水,前两日还好些。
第三日,小麦的底部有些地方又开始长菌丝,小麦苗下面是根系,边上有一些白色的丝状物,贺宣让小竹把这块摘掉,看看会不会好些。
第四日,另外一边也有白丝,无奈也摘除了,鸡吃了倒是无事。
四月十五这日休沐,贺宣闻到麦芽有阵谷物的清香,看小麦苗长得也差不多了,打算自己动手制作麦芽糖。
吃过早食,让于大嫂做了一锅米饭,煮的时候多加些水。
贺宣把小麦苗从笸箩里捡出来,长了白丝的都扔掉,给鸡吃。
挑挑拣拣,这笸箩的小麦苗,剩下的也就一半了,还有些小麦没长出来,也便宜家里的小鸡们。
小鸡们:这是我试毒试出来的。
用清水淘洗过后,直到换洗的水也是清澈的就可以了,贺宣把小麦苗控干些水份。
于大嫂已经煮好了米饭,在锅里,就去菜园里除草,给爬藤搭架子,有粮哥喂过了羊和鸡,在院子里磨米粉。
厨房只有贺宣一人,把锅里的米饭舀出来放在钵头里,米饭底部有一层锅巴,这个不能用,不过可以留着中午吃。
等待着米饭凉一些,贺宣把小麦苗一点点切碎,然后跟米饭混和,充分的搅拌,让两者发酵。
担心厨房里的温度不够,贺宣把灶台里的锅巴盛起来,加入一些水,再把整个钵头放在锅里,盖上锅盖,灶台的余温可以让二者充分发酵。
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贺宣记得自己看过做麦芽糖的过程里说,可以熬饴糖的是发酵出来的汁水,最后这些米和麦芽都要过滤的。
交代有粮哥不要去动灶台上的东西后,贺宣回房间继续读书了。
中间抽空过来看了下,钵头里有股酒味,应该是在发酵了,用筷子按压的时候,也可以看到有些汁水。
于大嫂被有粮哥告知不能动灶台后,午饭只能用砂锅煮,贺宣让她煮个米线就行,米线里加些猪油,酱,还有小料,味道也很香。
贺宣突然发现自己忘记了一样美食,猪油拌粉,天气热了,米粉煮开直接用猪油,大酱和小料拌着吃,味道也很不错,这样还很简单。
今日晚上就跟余婶他们说下,明天铺子又可以上新一道菜。
下午,这钵头麦芽糖的汁水越来越多,不过感觉还可以再等等。
贺宣在院子里练习把球踢进门框,自从上次朱宇博他们玩过之后。
县城现在也流行起来,有条件的用竹子搭个筐,没条件的自己在墙上画个痕迹,然后把鞠或者石头这些踢进这个框里,大家轮流踢,谁踢得最好就是赢家。
因为道具简单,很快风靡起来,贺宣上学时都能听到有人在议论自己能踢进几个,这个要是练习多了,光靠脚感,就能踢进框里,贺宣有些意外,没想到大家接受良好。
就是这些小郎们玩的开心,回家也要被母亲骂,用鞋子踢石头,磨损的多快啊,一点都不知道爱惜鞋子。
等到了晚上,贺宣觉得差不多了,余婶要做晚饭,就把钵头拿出来放到一边。
贺宣在厨房跟余婶说了下猪油拌粉的做法,今日从家里摘点新鲜的菜,明日把粉煮好,用猪油酱拌一拌,上面均匀的铺满小菜,放在桌子上,做样品。
要是有客人点,再给他重做一碗。
“公子,我正想问你要不要开始卖米线呢!这几日,客人都是点的炒米粉多些,汤米粉卖的少了,大骨汤也一日比一日少,现在只要原先小半的量就够了。”
余婶把这几日店里客人的情况反映给贺宣,天气热了,大家都爱吃些清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