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亲戚,哪里还要给东西,我让他过去干活就行。”于姑母客气道,村里人互相帮忙都是正常的,有来有往就行,要是只进不出,时日久了,也就不跟这家人来往了。
于五郎是第三日过来的,贺宣正在收租,稻谷和玉米这些已经都收获了。
经过去年孙家这事,今年交租的几户佃农都老老实实的没出幺蛾子,查验粮食,称重,搬运。
贺宣想知道自己现在多重,等称完粮食自己坐在箩筐里让余叔帮着看称,换算过来大约四十公斤不到,家里几人好奇也称了一回,越重的人越被羡慕,说明家中能吃饱饭。
佃农们离开后,贺宣和余叔还要把这些粮食装到大缸里,麻布袋子里,于五郎一起帮忙。
去年的陈粮贺宣本来想卖掉,但是余叔余婶来问,可不可以把发的粮食换成陈粮,陈粮价格较新粮低一成,要是换成陈粮,家里能多吃些时日,稻谷保存的好,二者的口味没什么区别。
贺宣的粮食充足,自然不会吃陈粮,余家人口多,干活的少,除了稻谷还要白薯玉米掺着吃,才能过完一年,今年日子还算可以,余叔余婶做活有粮食,没有花钱买,往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都要买些高价粮。
除了稻谷,贺宣把玉米也低价换给了余叔,还有余大牛一家,这样子,陈粮就处理完了。
于五郎每日来干活,话也不多,帮帮抬抬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余婶做了一个大葱炒腊肉,一个青菜豆腐汤,五郎看着桌上两个菜,一个肉菜,另一个汤里也是飘着油花,觉得余婶做菜有些浪费油盐,但自己只是来帮忙的,就在心里嘀咕两句。
贺宣洗完手,上桌,于五郎本想坐过去,看到小竹去洗手了,也跟着去,心里琢磨,贺宣家里干净,东西放的齐整,要是人家有洗手吃饭的规矩,自己还是跟着一起好。
于五郎刚来还有些腼腆认生,不好意思夹肉吃,就一直吃着大葱,这大葱沾了肉味,还用了许多的油,比家里平时烧的肉菜都好吃些。
贺宣看他不好意思,招呼他吃肉,“吃腊肉,这肉炒的不错,我们三个要把这两个菜都吃完,别光吃饭。”
桌上两个菜,分量不小,贺宣吃的不紧不慢,一口菜一口饭,时不时还来点汤,吃了大半碗饭。
小竹和于五郎两个把剩下的菜包圆,吃到最后,菜里面的汤汁也没有浪费,给于五郎拌饭了,之前都是小竹的福利。
接下来几日,佃农地里的红薯白薯和大豆这些都收上来了,贺宣忙着收租,家里的坛坛罐罐一个个都装满了。
红薯不好保存,去年家里的红薯白薯最后大部分都喂鸡了,今年的贺宣想着做成淀粉或者粉条,能存放就些,粉条还能煮火锅。
说干就干,家里的人手都动员起来,做淀粉要把红薯清洗,碾碎,沉淀一段时间就好。
家里的石臼不够,余叔把自家的也借过来。
小竹清洗,余叔余婶碾碎,五郎帮着打下手,这种红薯粉村里也有,家里吃不完的可以做成粉,不过做的人家不多,红薯做粉会变少许多,而且红薯粉和面也不是很好吃。
用石臼捣碎红薯很费力气,只能几人轮流来,村里的石磨现在用的人有些多,不好排队,贺宣想着家里最好也做个石磨。
从早上捣到晚上,也就捣碎了两箩筐红薯,贺宣中间觉得捣得不够碎,用手把木桶里的红薯糊捞出来一些回炉重造。
用细密的笸箩罩在水缸上,给红薯糊糊加水,倒入小水缸,慢慢搅拌,红薯粉就会落在水缸里,笸箩上粗糙的红薯纤维喂驴,喂狗。
把水缸放在房檐下,等一夜就会沉淀,红薯淀粉就出来了。
这次的淀粉都是余婶特意挑过的红薯,过几日做些白薯的淀粉,看看两者有什么区别。
于五郎这几日在贺宣家里帮忙,中午这顿吃的很好,晚上回家,看到家里缺油少盐的饭菜就有些食不下咽,就五郎个人意愿来说,要是贺宣愿意,自己每日去干活不要钱包饭就行。
贺宣观察了五郎几日,干活麻利,吃饭也不挑拣,除了前几日不适应,很快就进入了干活的氛围,平日里贺宣路过水井(水井这边是村里聚集地,八卦中心),也没有听到关于自家的闲话,看来还算嘴严,那这人就可以培养下。
小竹的竹编已经有些模样了,这次红薯淀粉晒干要做粉条,需要漏斗,贺宣让小竹编个底部有手指大小洞的篮子,只要碗那么大就行。
红薯淀粉倒水,晾干,两箩筐红薯,出来的淀粉就半缸,晒干后,更少了些。
小竹编了两个篮子,就可以做红薯粉条了,红薯淀粉加水,翻来覆去的搅和,淀粉完全融化,就是芡,贺宣试了下,这样的太稀了,加了红薯粉换人继续搅拌。
直到把红薯粉揉成,放在篮子里,不会一下子就从底部掉下来,而是过一会儿,才慢慢往下流,从粗变细,呈现粉条状。
大锅烧水,这次用的是铜钱碳,更好的把控火候。
水烧热,贺宣用筷子沾了红薯粉能在热水里凝固就可以,把竹篮里的红薯粉放在大锅上面,用手微微敲打,红薯粉慢慢漏到热水里,凝固成粉条。
“五郎,就这个温度,水不要太热了。”贺宣给锅里加了一瓢冷水,边上的粉条有些要糊的样子。
“余叔,你把锅里的捞出来,放凉水里。”锅里的粉条有些多了,放不下。
小竹看着水缸里的水不够,拿着水桶去打水。
等一竹篮的红薯粉漏完,贺宣觉得这个粉条还是挺成功的,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
中午就是吃刚出锅的粉条,余婶用平底锅炒了鸡子,加了大葱,蒜粒和酱,就是一碗鸡蛋酱,拌着粉条吃,刚出锅的粉条还有些烫,拌匀后吸溜着吃。
红薯粉条口感绵软,跟贺宣以前吃的不太一样,不够弹牙,贺宣奇怪,难道要等冷却之后,才会Q弹。
余叔余婶没想到红薯能做成这个味道,竟然这么好吃。
五人把一铁锅的粉条吃完了。
“公子,没想到这红薯能做成这个味道。”余叔赞不绝口,这粉条的顺滑口感,余叔很是喜欢。
“你们之前没做过吗?”贺宣奇怪,做红薯淀粉余叔几人都会,有些步骤不需要自己提醒。
“做过粉,但是没做过粉条。”根本没人想到用竹漏可以做成粉条。
“那你们是怎么吃粉的。”
“这个我知道,”小竹说,“我家以前给村里人干活,人家给了一袋红薯粉,父亲带回来用水化开,蒸熟吃,特别大一块,但是一点味道都没有,像是在吃泥巴。”
村里人虽然会做红薯淀粉,但是没有做粉条的,贺宣觉得这可能又是一条路子。
下午,先把家里这半缸淀粉做了一半,这粉条加水之后晾在竹竿上,家里的竹竿不够了,挂了两条竹竿,剩下的一部分让于五郎和余叔余婶带回家吃。
贺宣交代这个做法先别说出去,等做出能存放的红薯粉条,测试好红薯到粉条的产量之后再决定。
晚上竹竿粉条就放在房檐前面,红烧和油炸守着,嘱咐他俩看好粉条,也不知听懂了没有。
第二日贺宣起来,看到余叔余婶和小竹都在竹竿前面,走过去看看怎么了。
“这粉条做成了吗?”贺宣问道。
“公子,你来看看,这粉条臭了。”小竹赶紧告诉贺宣,这粉条过了一夜,都有些酸味。
余婶伸手想摘下来一根,发现粘的很牢,还和边上的粉条也粘在一起了。
“公子,您看看这粉条,不好拿下来。”余婶说。
贺宣奇怪,以前自己看到的粉条不是这样的啊,都是硬硬的一根根,这怎么还粘住了。
粉条的味道有些酸,像是夏日里放了两天的饭,估计是天热,发酵了,这俩竹竿已经不能吃了。
“应该是天气问题,这几日秋老虎正烈。”贺宣推测,“余婶,这两竹竿可能不能吃了,还是扔了吧。”
“公子,这里都有半筐红薯呢。”余叔余婶不舍得浪费食物,糟蹋粮食是要天打雷劈的。
“那就喂鸡,看看鸡吃不吃,要是吃的话,等半天,没事在喂其他鸡。”贺宣想了想说,这人肯定是不能吃的,要是拉肚子了,就麻烦。
贺宣家里的小鸡是七月左右刚买来的,留着过年吃,先给一只鸡喂喂看。
吃过早饭,贺宣回房间读书,昨日的事情,让贺宣意识到完全依靠自己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自己记得的本就不多,知道和会做是两码事情,以后遇事一定要谨慎,不能由着自己胡来。
余婶担心鸡会吃坏了,就把红薯粉条摘下来洗洗再喂,上午喂了鸡,还给做了个记号,下午要是没事,这两竹竿粉条的最终归属就是喂鸡了。
于五郎本来兴冲冲的过来,知道粉条臭了之后,也垂头丧气的,跟小竹一起去溪边洗竹竿了。
村里人把秋收的活计干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翻田,给玉米脱粒,大豆去壳这种不着急的。
铜钱碳作坊要重新复工了,去年年底的时候,大家伙儿每天都赶不来及,只能加长上工时间,今年打算先预备一些铜钱碳,等到天冷之后就不着急赶工了。
这些工人要是加紧赶,一日大概能生产三万块铜钱碳,不过这样就很辛苦,正常来说两万多块是可以做的。
安德县去年最忙的时候,一天要两辆车运送两趟,偶尔还要加一趟,一辆驴车大概能装四千块铜钱碳,上面加高,要是再多,毛驴就拉不动了,牛车多些,五千块。
即使可以,铜钱碳也要用竹板隔层,稻草加固,不然最下面的碳遇上颠簸的道路就会碎掉。
按照安德县的需求量来看,今年要是加上德成县,作坊的人手必须扩大一倍,如果顺利的话,商河县也能发展起来,那整个贺氏一族的族人都可以来作坊干活了。
考虑到人手熟练度的问题,贺宣看完书打算去作坊跟三爷爷商量下。
“三爷爷。”贺宣到的时候,三爷爷正捧着茶壶喝水,这一年来,三爷爷不是在农忙就是在作坊监工,因为贺宣说铜钱碳怕火,万一要是引燃,整座山估计都被烧光了,三爷爷就不再拿着烟杆子,也不让人在作坊这边烧火。
“四郎,你来了,来来,这边凉快些。”秋老虎的威力很大,贺宣一路走来都出了一身汗。
贺宣把去年冬季县城铜钱碳的销量告诉三爷爷,每日都要两万块,今年预计在三个县城推广,目前来说族里最起码要准备一倍以上的人手。
“三爷爷,您看这样行吗?这个月的分红本身不多,跟几位里长说下先不发了,留着给族人发工钱,扩招一部分人手,再搭一座木棚子...”贺宣自己琢磨了好几日,供和销如何能匹配上。
“这事吧,确实是个问题,就是担心万一两个县城要是一时半会儿还没接受,族人都在作坊,这铜钱碳就多做了,也不好,这事吧,我跟族长去商量下,看怎么安排合适。”贺三爷爷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族里怎么安排都是内部的事情,唐里甲和几位里长那里的分红,最好不去动。
贺宣说完事情,跟贺成贺茂才聊了几句,才回去。
三爷爷说,秋老虎大概也就几日就过去了,都秋分了,粮食也晒得差不多,天马上就要冷下来,贺宣准备着要去商河县。
等了几日,盘溪村迎来了一场大雨,这鱼连绵不绝,天空都被乌云遮挡,低沉的好似要掉下来一样。
贺宣早晚穿上了长衫长裤,秋雨瑟瑟,直落到第三日才有放晴的迹象。
村里的土路泥泞不堪,正好这几日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贺宣就在家读读书,闲时跟小竹和五郎玩玩游戏。
游戏很简单,小竹做了一把竹签子,散开在桌上,每人每次拿一根,不准动到边上的竹签,最后看谁拿的竹签多,谁就赢了,这么个简单的小游戏,把五郎和小竹玩的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