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你去找片树叶子,大一点的那种,能把毛驴蒙起来。”贺宣想着先试试看。
小竹手脚利落的拿了三四片叶子回来,大的有芭蕉叶,这种光长叶子不长果实,路边有好些。
把芭蕉叶子穿起来,用树枝固定,套在毛驴脑袋上,这样就看不见磨得玉米了。
套好之后,小竹喊了两声口令,毛驴还是迈了迈腿,又停了。
贺宣再去摘了两颗毛驴吃过的野草,喂了一颗给毛驴,再把一颗放在毛驴嘴边,“小竹,再试一下。”
这次竹枝打下去,毛驴被威逼利诱着走了起来。
走了两圈,贺宣就放下野菜,在石磨里放玉米,毛驴恢复正常工作。
“公子,你怎么想到把毛驴蒙起来的?”小竹很是佩服公子的想法。
“之前看到过,而且它一直吐舌头,要是看不见,就不会想吃了。”贺宣想办法解释,两人倒不是没有见过村里毛驴磨磨,只是一时没转过来。
花了半个多时辰,一筐稻谷都脱壳了,估计十几个人,也就十来天的量。
磨好得米粒和壳,轻轻扬两下就能分离,贺宣用芭蕉叶子把稻壳收集起来,等冬天可以给毛驴当饲料。
小竹重新把驴车套好,两人合力把稻米抬上车,回家做饭,稻米脱得不是很干净,看起来有些黄色。
往回走的地方,贺宣特意往盘溪和三里村相交不远的小集上绕了一段路,看看有没有菜,这个点了,只有鱼,肉早就收摊了,想要得提前订,这天气放两天肉都臭了。
贺宣把这点小鱼买了,花了五文钱,勉强有盘菜,这应该是村里人给田里灌水的时候捡到的,个头还可以就出来挣点钱,要是实在太小,直接给家里孩子加餐了。
回去的路上看到有户人家的菜园特别大,里面的茄子,冬瓜,南瓜都挂满了,贺宣停了下来。
看到旁边的人家,就上前询问,“这菜园种的特别好,是您家的吗?”
“你是贺家小子吧。”老人一下就说出了贺宣的身份。
贺宣的表情透出您怎么知道的。
老人就笑了,“我是于氏族长,里长是我儿,你落户的时候跟我提过,这村里家家户户我都认识,面生的也就只有你了。”
这就是了,看来这老人在村里还是很有身份的,贺宣直接称呼,“于爷爷,真不好意思,我刚来没多久,村里人都认不全。”
于族长说道,“我跟你三爷爷还是有些交情的,你落户到村里,他还特意找过我,让我关照你,没想到,先知道你消息是我侄儿这边,说你请他们帮忙建房。”
“本应该先上门拜访的,家中还有孝,实在是失礼了。”贺宣不好意思道。
“刚停在门前,是想问下于爷爷,菜园的菜种的很好,能否卖我一些,小集人都走了,我建房还在等菜下锅。”贺宣提出请求。
“哪里用得着卖,自家种的,想吃就来摘点。”于家爷爷很是热情。
贺宣推辞,“家里建房人员众多,而且不是一两日的事情,于爷爷家自己也要吃菜,我还是想买些,于爷爷要是照顾我,等我房子建好了,来我家指点如何种菜更好些。”
贺宣说的很实在,于家这菜园,看起来菜多,家中人口也不少,两边一起吃,是不够的。
“你这小郎,来吧,我给你摘些菜。”于爷爷也就不再推辞。
摘了几颗茄子,一个冬瓜,一个南瓜,于爷爷才肯收三文钱,还给了贺宣一把小葱,让他吃的话再来。
贺宣感叹下村里物价的便宜程度,可惜布匹很贵,读书更费钱。
回到家里,今天的饭菜是解决了,明后天的蔬菜也够了。
余婶子已经在和面,生火了,贺宣把菜和鱼给她,叮嘱鱼肚子里的苦胆不要弄碎,清洗的干净一些。
小竹把东西卸下来,又赶着驴车,准备去捡石头了,家里的石头造围墙还是不够。
本来是空地的这里,杂草和石头都被除去,一道道画好的痕迹变成了一个个地基。
贺宣在这边守着,今天的木头会运过来,贺宣也要跟木工师傅聊一聊家里的门窗,怎么打。
三里村有两个木匠,贺三爷爷肯定是先介绍自家人,按辈分来说,还要叫贺宣叔叔,谁叫贺宣是老来子。
贺木匠年纪不算很大,以前在县城学了十年手艺,出师之后才回村当木匠,偶尔也去县城接点手工活。
桌椅板凳,门窗,甚至板车都会做,附近三个村都找他俩。
贺宣这回造房子的大头除了砖瓦,就是木材,房子的样式基本上村里都是统一制式的,为了透光性,贺宣想要多加两扇窗,尤其是厨房和正堂。
贺宣在余婶子做饭的时候去看过两回,厨房就算开着门,也不太看得清,要是厨房多两样调味料,放的时候肯定分不出来。
正堂是贺宣的卧室加书房,还有一间就是小竹的房间,也会存放一些物品。
贺木匠的工作主要在房子造好以后,现在就是过来看看,了解下情况,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