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规的安排下,很快,这五十名文人各自领取了一张领主府颁发的签证手令。
直接出发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们可以畅游萧规领地内的任何一个地方。
甚至包括军事重地。
拥有签证手令,任何人都不得阻拦。
途中各级官员,还必须积极配合。
一应吃穿用度,皆由当地供应。
直到他们写出自己的治理图强文章。
当然,期间若是有人想要退出,萧规也不会为难他们,反而还会派发一笔路费。
至于初试淘汰的两百余人。
他们虽然读书少,文才或有欠缺,可也识字明理,萧规自然不会就这样放弃他们。
正好各地方皆需要一些执笔的文书。
所以,萧规直接将这批人,安排在各地方充任文书。
就连军队中也有不少。
很快。
三天时间过去了。
领主大厅。
徐庶正在汇报着五十名考核文人的情况。
“主公,仅有七人离开了太岳镇。”
“才七人?”
萧规眉头微凝,有些沮丧。
徐庶点头道:“剩下的四十三人中,有十七人打着考察的幌子,正在太岳镇混吃混喝,另外二十六人,则是将自己关在住处,已经开始着手写文章了。”
然而,萧规此时对这四十三人毫不关心。
他更在意的是那七人。
当即,他询问道:“离开的七人,是哪几个?”
“李长庚,高仲武,陆璨,宋三郎,董昌,石玉庐,张京辅。”
李长庚?
高仲武?
……
张京辅?
萧规将这七人的名字默默念了一遍,记在心里。
不出意外的话,此七人将会是他首选重用的文臣。
“元直,密切关注此七人。”
“是。”
徐庶告退。
徐庶离开后,孙元化直接找上门。
原来,这几日他从太岳镇的居民中,挑选了一批年龄只有十五岁的少年。
人数三十人。
将他们全都充入火炮组。
有的担任见习火炮手,有的担任火炮制造学徒,有的担任火炮维修学徒,还有的则是火炮理论学徒。
正式组建火炮组。
此番前来,是想要萧规批准一块空地用作工坊,地点他已经选好了,就在小镇外西北角三里外。
那里地处偏僻,远离居住区,且有一座较大的粘土山包。
非常适合做火炮组基地。
萧规表示全力支持,直接招来穆春,令其尽快在选址地建造一座工坊
届时,将火器坊也一并搬到此地。
成立一座简易的火器兵工厂。
“主公放心,不出十日,工坊就会建好!”
穆春信心满满的领命而去。
火炮组新成立。
人员有了。
作坊也开始筹建了。
技术大拿有了。
唯独欠缺制造技术图纸、铸造专业工具、以及铸造原材料。
火炮制造图纸,萧规有办法获取。
他点开声望商店。
直接找到火器制造图纸一栏,一眼扫下去。
红夷大炮,10万声望/张
佛朗基炮,15000声望/张
铁火炮,10000声望/张
虎蹲炮,12000声望/张
地连珠,5000声望/张
涌珠炮,5000声望/张
快枪,3000声望/张
三眼火铳,3000声望/张
迅雷铳,3000声望/张
掣电铳,3000声望/张
火箭溜,2000声望/张
鲁密铳,2000声望/张
鸟铳,2000声望/张
碗口铜铳,1000声望/张
手把铜铳,1000声望/张
信炮,500声望/张
霹雳弹,500声望/张
火子,500声望/张
火雷,500声望/张
……
琳琅满目的商品,看的萧规的眼睛都花了。
在孙元化的建议下,萧规直接购买了佛朗基炮、虎蹲炮、地连珠、涌珠炮、三眼火铳、迅雷铳、鲁密铳、手把铜铳、信炮、火子、霹雳弹11种火器制造图纸。
共计花费48500点声望。
他的声望值也一下子缩减的只剩下4500点。
得到火炮制造图纸,孙元化大喜过望。
不过,一个崭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
“主公,制造火炮的原材料至少得是六级精铁与六级铜料,红夷大炮的要求更高,需要九级精铁,我们领地的三级铁矿与一级铜矿,只能生产一些手把铜铳。”
“还有,熔铸炮体需要一座高温熔炉,最好是燃煤炉,不过主公不必担忧,高温熔炉一事我已有眉目……”
“火子火药等配方,还需要大量的硝、磺二物……”
……
听着孙元化的索求,萧规是一个头两个大。
没有材料,就只能从外界购买。
铜、铁原料还好说,各地都有商人在做铜铁生意。
从这些商人手中收购铜铁,不会太难。
而高温熔炉一事,萧规是真没有办法,毕竟这种专业道具,就连声望商店都没有卖,好在孙元化自身还有些人脉,似乎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搞来一台。
对此,萧规也就不再关注。
所有的材料中,他唯一需要关心的是硝、磺二物。
大明自太祖开国以来,就明令禁止私贩硝磺。
即便是到了如今的明末阶段,也没有人敢私贩这两样东西。
硝粉还好说,萧规自己可以从民间旱厕收集一些。
不过,这种方式收集的数量太少了。
且三年才能采集一次。
根本就无法满足他想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铤而走险,去贿赂朝廷看管硝磺的官员,争取获得一些。
在萧规看来,这也是最稳妥的办法。
“是时候去州府一趟了。”
……
在穆春的带领下,火器兵工厂建造完成。
厂房占地十亩。
通体采用木石结构,铺了一层用粘土烧制成的地砖。
在厂房建起的第二天,孙元化便迫不及待地率人入驻了。
而宋伯安也是将现有的工具,统统运抵新厂房。
同时,一些在加工中需要的工具,也罗列成一张清单,交到萧规手中。
九月初一。
微风。
秋高气爽。
萧规率领一百骑兵,一路南下,直奔黄州府而来。
此行除了要购买诸多原材料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便是上缴蔺天平。
此番随行人员,除了李大眼,便只有一个杨文龙。
徐庶留守太岳镇,主持安置流民大事。
而李逵、穆弘等将领,在中秋大会结束后,便早早的去地方村庄招募新卒去了。
新卒招募之后,还需要考核训练。
军事上的事物更多。
根本就没有时间陪同萧规一起前往黄州府。
好在黄州府距离萧规的领地也不是很远,仅两百多里,骑兵赶路的话,大概一两天时间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