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日一别,郭子仪的心中也难得激荡。
那个没有明说姓名的年轻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眼中透着与常人不同的犀利与深沉。
言谈举止间透出的气质,令郭子仪感到亲切。
他似乎在这个当世青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那种想要改变世道,齐心协力的热忱与抱负。
自那以后,郭子仪时常思及此事。
他相信这必不是普通的邂逅,而是天意的安排。
事情就是这般神奇。
数日后,当郭子仪回到客馆,家将禀报,御授天德军使,即日上任,要“肩担日月,手把大唐扶”。
郭子仪暗忖,莫非是当日那人带给我好运?
与郭子仪收获重用的喜悦不同,大殿之上,硝烟再起,一幕惊心动魄的博弈正在上演。
各位重臣面色凝重,就知道发生了大事。
朝廷内外风雨欲来,乱世将至。
杨国忠快步走入大殿,只见安禄山已经站在那里了。
“安禄山,你无法无天!”杨国忠一开口就严厉质问。
“丞相言重了,我不过是行使应有权力。”安禄山毫不退让。
两人你来我往,语气越来越激烈。
“你这个欺君罔上之徒,是活得不耐烦了!”杨国忠猛拍殿桌。
“老夫才是忠心耿耿多年,你倒好意思说我!”安禄山也拍桌反唇相讥。
周围官员们噤若寒蝉,生怕被溅到泼水。
“你再这样无法无天,我就上奏皇上,除掉你这个祸害!”
“区区一个丞相也敢对老夫不敬?!”
两人争吵不休,让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事实上,这是申豹想象中的场景,但实际也不遑多让。
因为某种程度上,杨国忠与安禄山必有一战。
一方是朝中执政的杨国忠,另一方是最大的军事集团首领。两人势如水火,必有一战。
两方对垒,颇有半斤对八两的感觉,彼此都想削弱对方。
不过,两人绝不是善茬。
一个“假作痴愚,肚里暗藏狡诈”,安禄山表面上恭顺朝廷,实则心怀叵测;一个凭恃尊宠,奏请早绝祸苗,杨国忠依仗皇帝宠信,骄横无理。
说白了做的都是表面文章,其实都是奸邪小人,一个比一个狡诈凶恶。
但凡提及两人姓名,必然是一幅争权恃宠的画面。
两方互相攻讦,将勾心斗角展现得淋漓尽致,颇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肆无忌惮的感觉。
党争是历朝历代皇帝最痛恨的。
两人在朝堂上争斗不休,但都仗着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而目中无人。这让人看了直摇头叹息,朝政因他们而日益黑暗、腐朽。
针对两人的罪名,对方也是精心设计了一番。
两人表面恭顺,暗地里早已心怀鬼胎。
杨国忠见安禄山日益骄横,就进谏要皇帝早日除去祸害。安禄山则暗想总有一天要推翻朝廷,自己当皇帝。
因此,杨国忠的发难主要在安禄山谋反,并且是多次告发,此为攻击态势。
安禄山以守为主,既然对方指责自己谋反,那么他就必须多次应付来自朝廷的观察。
一旦没有找到谋反的证据,那么就会博取更大的信任,甚至还可以指责对方诬陷,例如“怪浮云蔽遮天表”,就是在比喻杨国忠欺骗蒙蔽皇帝。
当然,安禄山的攻击手段不止一种。
他会指责杨国忠奸佞害国,还会直斥杨国忠行为不义。
比如说,安禄山口口声声指杨国忠“贪财货竭脂膏”,通过各种方式敛聚钱财,甚至不择手段;还说杨国忠“卖爵鬻官”,只要有重金贿赂,就可以买到高官厚禄。
安禄山这样直言不讳地攻击杨国忠,意在暴露杨国忠的贪婪丑陋。
总之,两人给对方泼了不少脏水。
这朝堂之上,两人你来我往互相指责,颇有暗潮汹涌,祸乱将至之感。
想来不久的将来,两人势必展开残酷厮杀。
虽然在真正谋反之前,杨国忠的告发始终没有成功,但他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在自己的阻挠下,安禄山始终没有实现做宰相的野心。
因为杨国忠多次进谏,说安禄山骄奢淫逸,私自聚敛重兵,志在不轨。可皇帝并不听从,安禄山仍故我独尊。
然而杨国忠并不气馁。在朝堂上,他与安禄山针锋相对,辩论不休。杨国忠多次斥责安禄山贪赃枉法,进言请求削弱安禄山的势力。
虽然皇帝不追究,但在杨国忠的坚持下,安禄山的谋反之心也不敢明目张胆。他想做宰相以操控朝政的野心,也被杨国忠强力打压。
尽管告发没有结果,杨国忠的努力也非徒然。他与安禄山互相牵制,使局面不至一边倒。
这个时候,皇帝在干什么呢?
对于杨国忠和安禄山,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时,往往选择“面圣”,把烂摊子交给皇帝来处理。
于是,出现了这一幕。
当杨国忠和安禄山在朝堂上针锋相对之时,明皇默默地坐在龙椅上观望着。
他看着杨国忠一个劲地弹劾安禄山谋反,看着安禄山义正辞严地反驳。
两人互相指责,争论不休。
皇帝心中很是烦乱。
他知道杨国忠和安禄山都有自己的算盘,朝堂之争也不过是权力游戏而已。
只是两人针锋相对,让他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在两人越争越激烈的时候,皇帝感到头越来越痛。
明皇烦躁地在龙椅上换了个姿势,暗自叹息。
没有人知道皇帝究竟在想些什么,不过申豹猜测,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性。
他开始思考,是该先除去杨国忠,还是先干掉安禄山,才能重新掌控大局。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
起初,杨国忠和安禄山在朝堂上争吵时,唐玄宗还会处理调停,称要公正明察。
一次两次罢了,但争执次数多了,唐玄宗渐渐感到厌烦,索性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
杨国忠说什么,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禄山反击什么,他也假装没有听见。
或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人生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