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车间离二食堂比较近,所以我们平时都是去的二食堂。”吴五德笑着对李志才说道。
“而且二食堂的味道也好,分量也打得足,肯定不会挨饿的。”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什么最重要?
当然是吃饭!
所以吴五德率先就告诉了李志才这么多年吃食堂的经验。
李志才看着自己餐盘里满满当当的饭菜,感觉确实很划算。
这完全是一两的粮票当一两半在使啊!
难怪大家都挤破了头想要进好单位。
等两人坐下吃饭的时候,就有一个年轻男子也走过来坐了下来。
“师傅,这是咱们的小师弟吗?”
“嗯。”吴五德笑着点头,然后看着李志才介绍:“志才,这是你的六师兄陈卓越,现在已经调到了其他的车间,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六级工了。”
李志才看着陈卓越咧嘴一笑,“六师兄好,我叫李志才。”
“哈哈,小师弟好。”陈卓越也是个爽朗的性格,直接开口说:“只要你跟着咱们师傅好好学,转正考级都不用担心的。”
“卓越。”吴五德给了陈卓越一个眼神,示意他噤声。
在公开场合说这些毕竟不太好。
要知道厂里每年虽然都会组织两次工人考级,但每次都是有名额限制的,并不是想考就能考。
只不过因为他吴五德作为老员工,又是八级工,而且还收了这么多的徒弟,而且也知道一般他点头,徒弟去考试就肯定没问题了。
所以在选人的时候,一般领导都会给他几分薄面。
“不是我说,志才你这运气是真的好,咱们师傅还有四年就退休了,所以你是他最后一个徒弟了。”
陈卓越在得到吴五德的眼神后,压低了声音,在李志才的耳边说道。
“只要你勤奋,在咱师傅退休前,考个四级工准没问题。”
李志才了然地点点头。
按照陈卓越的话来讲,这个晋级的速度确实已经非常快了。
要知道贾东旭可是干了这么多年都还只是一个二级工而已。
“师傅,您到底有多少个徒弟啊?”李志才有些好奇。
毕竟这徒弟肯定不是每年都收,而且一般要干到六级工才算是高级钳工。
所以吴五德肯定要把自己徒弟带到六级工才算出师。
“加上你,7个。”陈卓越在一旁接了话茬。
“哦~”李志才点点头,这确实挺多的。
一般来说,他们收徒最多也就两三个。
像易中海这样的,同样是八级钳工,也才收了贾东旭一个徒弟。
“师傅,今晚我想请您和其他的师兄一起去国营饭店吃个便餐。”
李志才看着吴五德说道:“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我总得正式的拜拜师才行。”
吴五德笑了笑,“你小子还算有心,不过请吃饭就算了,不用这么破费。”
这去一趟国营饭店,他们这些个大老爷们,没个几块钱能出得来?
“就是,不用着急。”陈卓越笑着拍了拍李志才的肩膀,
“等你第一次关了响之后再请我们吃饭也不迟。”
不过他说完后就看向了吴五德,
“师傅,说起来咱们几师兄弟也有一段时间没有聚过了,
正好趁着这次机会聚一聚吧。”
“也好让志才认识认识其他几位师兄。”
“嗯,说得也是。”吴五德点点头,表示同意,
“那卓越你负责去通知一下其他人啊。”
“嘿嘿,没问题。”陈卓越拍着胸脯保证。
......
等到了下午的时候,吴五德就开始教李志才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了。
李志才当然学得也非常认真。
虽说他现在已经拥有了可以媲美八级钳工的知识,但这样重新学习一遍能更加加深他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
“志才,你来试试吧。”
吴五德在教完之后,就准备让李志才上手试试。
钳工这是一个技术活儿,任凭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要上手才能瞧出来真本事。
“好的,师傅。”
李志才接过了吴五德手中的划线工具。
在李志才操作的过程中,吴五德仔细观察着他的动作。
就连他也没有想到,李志才这才第一次上手,竟然就能做得这么标准和精细。
是个好苗子!
此时吴五德对李志才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吴五德很明显的能够感受到,在他的所有徒弟里面,李志才的天赋可以说是最好的!
而且就算是放眼整个厂里来说,李志才也绝对称得上是天赋型人才了。
吴五德也没想到他在退休前竟然还能收到这么一个徒弟。
“很好。”吴五德此时的心情肉眼可见的变好了许多。
李志才听到自己师傅的夸奖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不过在刚刚拿到划线工具的那一瞬间,他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油然而生了一种亲切和熟悉感。
仿佛这工具就应该在他的手中一般。
通过复制粘贴卡白嫖来的这技能可太棒了!
而吴五德在看见李志才学得又快又好之后,也加快了教授知识的进度。
毕竟越快能转正,李志才也能关越多的饷。
这年头,谁不希望自己能多关一些饷呢。
好多人的家里可都是一大家子就指望这一份饷钱。
不知不觉很快就到了下班的时候。
吴五德和李志才结伴走到了工厂的门口。
“志才,我先回家一趟,晚点儿咱们在国营饭店门口集合。”
吴五德的家离工厂并不是很远,不过与国营饭店不在同一个方向,
他又没有提前和自己的媳妇儿说今晚不回去吃饭,所以还得回去知会一声。
“好的,师傅,您慢走。”
告别了吴五德后,李志才就朝着国营饭店走了过去。
今天在来到工厂前,他就想好了要请自己的师傅吃饭,所以已经提前告诉了许忍冬和李佳佳。
这个年代,有人请去国营饭店吃饭那可是一件倍儿有面的事儿。
毕竟除了花钱,还必须出粮票才行。
最难的不是钱,而是这粮票。
每个家里的粮票都是定额的,一般的老百姓,哪有这么多粮票来下馆子。
原身家里的条件已经算不错的,但这么多年,记忆中也就去过不超过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