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清晨六点多秦时蓁在一阵一阵的炮仗声中醒来。
新年了呢。
麻利的起来,把昨晚上包好的利是拿了出来,穿好衣服,围了根大红色的围巾,毛呢外套配羊毛裙,脚下是一双小白鞋,怎么看都像是从画册里走出来的。
小虎几个排成一排,拱手给秦时蓁拜年,“小婶新年好,祝您万事如意,身体康泰,平平安安。”
五道声音像是排练过一样,很整齐。
秦时蓁拿出利是,挨个发给了五个孩子,“谢谢小虎,大丫二丫,还有小光小海,小婶祝你们聪慧灵敏,学业有成,身体健康。”
说完又给他们的兜里塞了些水果糖和饼干,“去吧,路上小心点,避开别人的炮仗,小虎,要看着点弟弟。”
小虎几个接过利是,揣进兜里开开心心过的跑了出去,“好嘞,小婶放心。”
他们要去给别的亲戚拜年,像风一样,新衣服的味道留在了大年初一的寒风中。
苏云和林金花走进来,一人递给秦时蓁一个利是,“蓁蓁,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秦时蓁疑惑地问:“大嫂二嫂,我咋还有利是?”
苏云笑着:“贺家的传统,过年每人都有一个利是,图个吉利,拿着。”
“行。”
见秦时蓁起来,贺兰宣朝堂屋里说:“弟妹,我要放炮仗了,堵住耳朵。”
秦时蓁的手放在肚子上,轻轻抚摸着,这是她来这里的第一个新年,以后,年年岁岁她都会在这里,和孩子们一起。
“噼里啪啦”的声音响了十来秒,苏云已经把火烧旺,火上放着三脚架,热昨晚上剩的饭菜。
大年初一不动刀,不生火(年三十晚上守完岁后,用灰把火石盖住,盖厚一些,第二天早上扒开来,火石还红着,就着火石把火生起来),不说脏话,要说吉利话,饭菜都是现成的,热了就可以吃。
正忙活着,邻居家的孩子就来拜年了,秦时蓁拿了些水果糖给他们,又给了利是,利是主要是图个吉利,秦时蓁包的两分钱一个,孩子们开开心心去了下一家。
等小虎他们回来已经是一个小时后,可以说满载而归。
小虎兜里还多了些炮仗,是别家点炮仗后没燃的,他们捡回来,用香点来玩。
秦时蓁看着他们,心里担心他们被炮仗炸到,看得她胆颤心惊。
大年初一清晨,寒露未散,云西对岸。
贺澜亭和队友隐在丛林里,身上的衣服被水汽浸润,已经湿透。
王秉昆悄悄爬过来,“这些人彻夜狂欢,他们也过年?”
旁边的韦义:“看上去是的。”
小周:“过年值守的人还多了,我们怎么潜进去,太难了。”
门口的守卫拿着枪,三分钟就巡逻一次,他们趴在这里一动也不敢动。
贺澜亭嘴唇动了,声音很轻:“等。”
总有交换班的时候,不信他们能四十八小时不换岗。
贺澜亭的眼睛一直在对方的营地里打转,回想着资料上的信息,眉头皱得紧紧。
这群亡命之徒和之前的那群拐子不同,他们的武器配置要更齐全。
他们甚至还有手持炮。
很显然是长期做这种见不得光的生意的,出发前陈凤章就说这次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前,他选择先观察。
三个月的时间应该足够他们摸清这里的情况了,最重要的是这批货绝对不能进入他们的国家,不能让这些东西祸害同胞。
丛林里树叶茂密,遮住了他们的身影。
贺澜亭观察了好一会,打了个手势,一行十来人退出了丛林。
到了丛林外后,十来人换了装束,操着本地方言,向集市上的人询问货价。
王秉昆愣了个神,乖乖,团长竟然会说对岸的语言,而且还那么溜,怪不得他能当团长!
厉害的人真的太可怕。
他们都只是能听懂,却不怎么会说。
即使说也磕磕巴巴的,不流利。
可贺澜亭一张口,他们都没听出来和当地人有啥区别。
要不是知道他是土生土长的本省人,王秉昆如果是第一次认识他,还真以为他就是对岸的本地人。
这里集市上的铺面基本上都是卖一些日用品,以及当地产的东西。
有些是从云西运过来的,价格偏高。
他们当地的东西很便宜,贺澜亭把集市逛了一圈,回了住的地方。
这房子是半个月前他和韦义过来租的,用的是化名,陈凤章搞了一整套完整的当地身份信息给他们。
不过不是这个县的,而是隔壁一个县。
至于怎么弄到的,陈凤章自然有办法。
绝对经得起查验,剩下的就是找机会打入这些人内部。
贺澜亭在等机会。
王秉昆几个趁有空,拉着韦义开始学当地的语言,不求说得像团长那样,起码能听得懂,不然的话两眼一抹黑,太被动。
云西对岸的这些事秦时蓁并不知道,她收到贺澜亭的信时知道他又要出任务,只能在心里默默为他祈福。
因为她什么都做不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和肚子里的宝宝照顾好,不让他担心后方。
大年初一。
贺家湾。
秦时蓁他们吃过早饭后,她帮两个女娃娃编了漂亮的蜈蚣辫,用丝扎起来,大丫二丫开心得直转圈圈。
打扮好后,穿得整整齐齐,三家共十口人浩浩荡荡去了镇上。
贺兰宣赶了架牛车,车上坐着秦时蓁和五个娃娃,苏云骑车,贺兰勤载着林金花,让村上人羡慕不已。
“小婶,我们是去照相吗?”大丫拉着秦时蓁的手,大眼睛水汪汪的,红扑扑的小脸上全是期待。
“嗯,今天我们都穿了新衣服,去照个相留念,以后每年大年初一咱们都去照一张,留下此时的美好,等你们长大了,翻看相册就能看到儿时的自己。”
虽然大丫二丫还不理解,但小婶说的肯定都好,“嗯嗯。”
牛车慢,花了半个小时他们才到镇上,贺兰勤三人已经付了款,在照相馆门口等。
“蓁蓁,已经到我们了,你先拍,拍了后你就坐着休息。”
“行。”
----------
作者有话说:关于养猪这个问题,查了资料的,七十年代大规模发展养猪事业,有的地方还有一人一猪的要求,生产队都要有养猪场。
我们这地方养猪也是可以的,问过长辈,我们这也有养猪任务,一般是养两头,有一头必须上交给食品公司,剩下的那头可以自己处理。
另外关于开店:村里出去做生意的人每天是要给村里交钱来抵工分,一块到两块左右,在那时候一天交一块多算是很贵的了,毕竟一户人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多少钱。
以上都有向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长辈求证,问过他们后我才敢这样写的,当然有一点夸大的成份,就是书里女主的猪长得忒快了点,以前养猪几乎都要一年半到两年才出栏。
这些原本打算放在作话的,但被审核了好久……(′?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