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少数民族很多和汉族一样在中华这片大地上生活了几千年,说到底还是一家人,除了一些特别爱闹腾的民族喜欢没事就搞叛乱以外,很多少数民族都还是挺认可朝廷的。
比如云南的那几十个少数民族,还有甘肃的回族为啥人家就不乱?不过苗族、畲族、黎族、藏族这些长居深山或者苦寒之地的民族还是对大明抱有深深的不信任。
这些事情总是要解决的,否则镇压永远是最下乘的办法,和平教化才是上上策。
“几位将军舟车劳顿,朕放你们三天...一天假,今日与兵部交接好军队和俘虏就去休息吧!
后日前来未央殿见朕,另外戚将军你那边带上最近生产出来的新式火器,有多少都带着,就当试试效果。
另外让刑玠过去接替俞大遒,让他尽快赶回京城述职。
还有王锡爵你那边注意一下吕宋的局势,朕会派几个锦衣卫和你们同去,前去找土豆甘薯的人一直没回来,朕怀疑他们怕是出什么事了。
查探清楚不要轻举妄动迅速向朕汇报!”
“诺!”王锡爵虽是文人,可是眼光和手段都不凡,此次派出去就干那点小事太浪费了。
若是吕宋那群红毛鬼真不长眼将那些人关押或者杀害了,朱翊钧不介意再出二十万大军上去扫荡,反正朝廷现在有钱!
虽然这样做与他先北后南的大战略不符,但是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今年那两种粮食必须在大明种下去,天灾频发的时期快要到了。
大臣们散去之后大明这个巨大的机器再次开始高速运转,粮食那根本不用调配,各地去年派发的粮食都还没动过。
军饷更是方便,此次出动的士兵都是经过海上训练的御林军,带队的师长父辈也是海战的行家,作为他们的儿子说不会海战那还真会让人笑掉大牙。
御林军所有士兵背着棉睡袋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出京城,沿途都是前来送行的家属和百姓。
新的军装还没有开始设计生产,但是作为皇帝亲军他们全部都是身着棉甲,脚踏皮靴,雄赳赳气昂昂的踏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城外的运河走去。
等他们到达南京,运粮船只想必也已经卸货完毕可以直接出发了。戚继光将火器库里的几十把新式步枪带上了,还有三杆重型步枪,子弹足足有两千发。
各种水雷、地雷、火药更是装了几百辆大车,朱翊钧知道后还觉得少了,又让他们带上三百虎尊炮。
各个师此次的骑兵也跟着出发了,虽然他们刚刚从辽东回来,可是听到有战斗一个个的都踊跃的不得了,主要是赏赐太勾人了。
大军足足两日之后才完全离开京城,乘坐各式船只前往南京,运河上的很多商船直接愿意免费行船,不过被朱翊钧拒绝了。
多少得意思一下不是,于是让帮忙的商船去南京转运粮食到通州,运费正常结算。
这一下那些没有参与进来的商船一个个哭的那叫一个惨,给朝廷转运粮食那可是大生意啊!
他们可是听说这些都是柔佛运送回来的粮食,至少得有七八百万石,运送的船队绵延几十里非常壮观。
朱翊钧没有关心这些,这些事下面的人会做的很好,根本不需要他指手画脚。
这一日朱翊钧坐在未央宫接受塔吉古丽的按摩,脑袋很无耻的靠在两座软软的高山之上让得人家姑娘面红耳赤。
不过塔吉古丽也认命了,自从她被调过来做皇帝御厨开始经常被冯保教授一些礼节,她也懵懵懂懂的猜到自己以后估计要做皇帝的女人了,心中不知是喜是悲!
不过她也知道自己并不是汉族,这辈子对于皇后和贵妃是不敢想的,至于名分就看能不能得到小皇帝的恩宠了。
明朝后宫制度是老朱制定的,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名分,各个时期都在变化并不是都有。
当然朱翊钧肯定不会现在就丧心病狂的做那些事,他自己年纪太小了。现在这是叫过来先占着,养养眼也好,不然以后被谁提亲了他可就亏大发了。
正在舒服的时候冯保上来禀告:“爷,大臣们都到楼梯口了!”
朱翊钧睁开眼睛轻轻一挥手古丽马上行礼离开“宣!”
君臣见礼之后朱翊钧对着那几个将军说道:“朕把你们叫回来是要组建军机阁来替代武军都督府的职责。
你们都是为我大明拼杀多年的大将,朕有重任要交给你们,希望你们不要让朕失望。”
“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几位将军脸上看不出悲喜,认真的回道。
“不错,既如此朕就自己安排了。”朱翊钧背着手起身道:“谭纶担任军机阁首辅,陈寅担任次辅。
李成梁主管步兵训练;麻登云主管骑兵训练;刘显主管山地兵训练;俞大遒主管海军训练;沈有容主管军饷监察;
王崇古主管军备核查;马芳主管军纪监察;张溶主管文书及军功核对。”
听着皇帝连珠炮一般将所有人都安排妥当了,就连高拱和张居正都有些惊疑不定的看着皇帝。
这小皇帝平时懒得要死,有什么事都是争取他们的意见,但是此次却是乾纲独断,这军机阁的权利看着可比他们内阁要大啊!
朱翊钧没管他们下面什么心理,接着道“你们还需要组建一个军事院校,地址就在密云水库那边,那地方足够大有山有水有平原,怎么训练都行。
将全国的世袭武官和恩荫武官全部召回进行考核,考核科目你们自己定,不及格的武官直接撸了。
另外每年将全军战功彪炳的年轻士兵和将领都集合起来进行培训,成绩好的直接升官!”朱翊钧说完后坐下来喝茶
下方一众将领恭敬的匍匐在地“臣等谢陛下隆恩,定不负圣望!”
“好了,平身吧!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一起说!”
“陛下,臣有事奏!”王崇古出列道。
“何事?”
“陛下,臣觉得我大明的‘首功制’有些过于残忍和不实,还请陛下能够下令研究一种新型的军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