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孑孓不独行
  4. 第4章 上临海
设置

第4章 上临海(1 / 1)


豆市街是一条临海县城东门外的南北街,街道长八十丈,宽不到两丈半。街道两边有几十家铺子,全都是些粮铺,杂粮铺,米面铺,油铺。陈家江北粮行就在豆市街顶北头上,有三间铺面,专营稻,米和小麦,面粉。

陈地主打算再置办个面粉厂,地方已经选好了,也在东门外,离码头和门市都不远,他刚过完立夏就来到临海筹划这事。

临海县可不比老家的县城,地皮金贵得很,抢手得很。陈礼明在临海住了好几个月,打点各路神仙,钱财没少花。寻到这处并不太中意的地皮,总算是自己这几个月时间和钱财没白花,相对于新建一座面粉厂,都是小事、小钱。

秋粮入库,家里的头等大事算是解决。

陈管家让人喊来了小强子:杨大,你多大了?

小强子回道:陈叔,我初九生日,还有几天就十五岁了。

陈管家拿起手边的茶杯说道:哦,十五岁。吕家那个小子比你还小一个多月,喏,红蛋都送来了。

陈管家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个子挺高,看着挺瘦却也没有菜色的少年人:这样,小强子,你想过出去闯闯吗?上临海!陈叔知道你小子力气大、肯干活,但是主家这次不是要的可不是在临海随处可以找到的力工。我家要在临海开新生意,主家让我物色个聪明伶俐、可以信任的家里人送过去。

临海,临海。

小强子嘴里反复叨念这个地名,脑子里开始翻想对那个遥远又陌生的地方的可怜了解。

自己所在的这个村子其实就没有一个正式的地名。因为村子边上有两条河流交汇,在那里有一处古渡口,有这个古渡口,外人称呼这个村子叫沙缺口村。因为有那棵不知年岁的高大神树,村子被人叫做是神树村。当然,最为人知的名字是陈庄村,因为村子里有“陈万户”家。

陈庄村所属的望海县在淮安府治下,离那江南太仓府的临海县有八百里旱路,水路的话至少有一千二百里。

以那条通天长江划分,一个是贫穷的江北县,一个是富裕的江南县。

临海县地处江海交汇处,水、海、陆,三种运输都很发达,从大明到大盛的几百年里一直古老帝国的丝绸、棉花、粮食交易重镇。

几十年前大盛王朝对外的国运之战败落。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的临海县被外国人看上,他们在临海县外圈了一大块地,修建起了租界。租界不受大盛官员管辖,是外国人自管,且长达九十九年的租借期限,是为国中之国。自此,临海一跃成为和广州、渤津并列的三大港口城市,这三座城市分布于大盛海岸线的南、中、北三个方向,是三颗明珠也是三颗透骨钉。

陈管家一直等着这个少年人的决断。

在陈管家眼里这小强子就是村子里的一个普通孩童,以前总是听陈老夫子叨念他有一个聪明的学生,可惜了没能赶上科考,要不然他这辈子至少能教出一个有举人功名的学生。真正让陈管家高看小强子一眼的就是老朋友杨大生病后,这孩子好像就变了不少,那么小的年纪就敢来找自己卖地,要工作机会。杨大和他的老婆走了之后,小强子带着他的弟弟能抗住家族里那些不着调的长辈们抢夺田产,还安排弟弟去学了手艺,兄弟俩的小日子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过。

这是一个好苗子,值得陈家培养一番,以后就是自己的好臂膀,临海离老家这么远,主家的生意刚刚又要扩大,的确需要一个能当事又忠心的自家人在那盯着。

陈叔,去临海啊?还不是干力气活?可我力气也不小啊,陈叔你是知道的。

小强子对临海的了解着实有限,唯一知道的就是那里离老家太远,自己走了,弟弟怎么办?!还有就是陈管家为什么看中自己,自己好像只有力气大这么一点用处。

要找力工,还要我亲自出面啊?哼,大临海能缺力工!我陈家在临海的生意也不小,每年用力工无数,为什么要将你这个小孩子从老家带去临海?就说你想不想上临海吧!

陈管家眉毛一挑,小家伙有点意思啊!

小强子这里的人说话很奇怪,都说北上南下,可是在这里人往北方叫去,去山东,去北京,去渤津。南下反倒叫上,上临海,上南京,上广州。

想啊,陈叔,我家情况你是知道的。我弟弟在学手艺了,可是我没有赚钱的营生,食量又大,现在家里还有的那三亩几分地,每年收的几百斤稻谷真的养不活我们哥俩啊。我正在找门路呢!临海肯定上啊,陈叔,你给我小强子脸面,我得兜着。

小强子几乎都要蹦起来,无论如何先将上临海这事给敲定了,上临海至少能养活自己这个大胃口,家里的负担得去掉大半。

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陈管家开口:你去临海后,陈家每月给你开三个大洋,半年后每个月就能拿到五个大洋,另外你在临海的吃住陈家包了。

小强子愣了一下,心一动,吃住全包,那么每月陈家给的大洋就可以存着,不出两年就能将卖出去的几亩地再买回来。

忙不迭得点头、施礼答应:陈叔,一定带我去,我肯定好好干。

陈管家点点头:嗯,那么咱一口吐沫一口钉,说定了啊!你回去吧,收拾一下,家里安排好了,初八跟我去临海。

看着开开心心、连跑带跳出门而去的小子,又转头看了一眼桌上的红蛋,轻轻叹一声。拿起一粒红蛋,嗑了,剥起来。

小强子跑去老单头家面点坊,找到老单头,同他说了自己要上临海的事。

老单头也替这个勤快的小伙子高兴:杨大,你来找我的意思我懂,放心,你家老二在我这里学手艺,我肯定不留私,他是我亲徒弟嘛。还有,二强子在你走后这两年就都住在我家吧!这样至少两年内你是不用操心的。再说二强子这孩子挺踏实肯干,是个能吃苦的孩子,我挺喜欢的。

杨二,你跟你哥回去一趟,他要出远门了。

老单头回头招呼在铺子里干活的二强子。

长高了一点、也不那么黑的二强子对师傅点点头答应下来,放下手里的活计,在水盆里洗了洗手,擦拭干净,走了出来。

知道大哥要上临海,他替大哥高兴,可还是有点担心。

哥俩回到家,一个烧火一个炒菜。

门口自家菜地里种的韭菜,豆角,茄子,路上买的卤猪头肉,小强子摸的鱼虾,满满的弄了一桌。

天黑,哥俩在爹妈坟前磕头起身回村,一高一矮背向土堆,身后还有一堆余烬发出丝丝红光。将二强子送回面点坊,小强子独自回家。

第二天,小强子打了几斤红薯烧,买了几包卤猪头肉,去看望家族里的几个叔叔、爷爷。几个长辈家一圈走下来,一一的向他们赔礼道歉:小强子小,不懂事,请长辈们看在去世的爹妈份上不要跟自己这个晚辈计较。

另外还在每家桌上留下一个小麻布包,包里面有十个铜板。

告诉几个叔叔、爷爷:小强子要上临海讨生活了,这里面有几个铜板,钱不多,算是对上次不小心弄伤长辈的补偿吧。

在送走小强子后,几个人都打开小麻布包,里面还真有铜板,不过这十个铜板里面有一个铜板弯了,拿在手上仔细看,就像是被生生地掰弯的。

庚戌年九月初八,利出行。

天没亮,小强子就背着一个布包裹等在陈管家门口。

陈管家从起床后就很忙碌,一道道指令往外发,整个陈家都跟着动起来,灯火通明。

天刚麻麻亮,陈管家就带着十几个家丁,抬着香案,供品去往码头。

沙缺口,在村东头的两河交汇处,是一个水陆要道口。陈管家让人摆猪头、果盘,点香烛,放鞭炮,带着几个船老大祭祀一番。

开船喽,开船喽,开船喽!

一个接一个喊下去,一艘连着一艘乌蓬船,船舱盖着黄色雨布的木船排开几里地远。

船老大纷纷拔竹篙撑船,船排如龙,顺河而行。

粮船启航上临海。

陈管家带着小强子和几个陈家仆人上了一条没有装粮食的客船,船沿着蜿蜒曲折的河道行走了整个白天。

天黑的时候,陈管家带着小强子站到船头,挥动手臂指了一圈说:你看这河两边,你能看到的田都是陈家的,都是上好的水田。这陈管家在村子里的时候看着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汉子,这时候背手挺胸,傲立船头。

“临海是个好地方啊,很大、很大!你知道吗?小强子,你在那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人,红头发、绿眼睛,黄头白皮人,还有那些黑皮人晚上不张嘴你都不知道你对面有个人。那些外国人嘴里说的话一句听不懂,叽里咕噜的。

有人在那大临海一夜暴富,有人在临海倾家荡产,大临海被世界各国人称为远东的冒险家乐园,鱼龙混杂,是发财还是破产,各凭本事。”

长这么大只去过一趟县城的小强子很难想象陈管家嘴里的大临海的具体模样。难道比几个县城还大?人还多?觉得自己想的已经够大胆了,可是看陈管家的神色好像依然不够,小强子更期望这慢吞吞的运粮船能够快一点行走,最好是马上就到临海,能够亲眼看到那座巨城。

陈管家上下打量一眼身边这个其实刚刚年满十四岁的孩子,他跟自己说十五岁,这也没错,虚岁嘛!总是按大一岁来说的。这个孩子都比自己高了半头,穿着一身灰白色短打布衣,一看就是他爹以前穿过的衣服,不合身,鞋子也小了,脚指头都快把鞋面顶破了,裤腿和袖子都有点短了。见自己打量他,正拉扯自己的袖子。

“小强子,你多高啊?等船到临海,你就要在我家铺子里干活了,你这一身衣服太土,又不合身,一看就是乡下来的,临海人可势利眼了,他们看人先看你的穿着。给我们陈家干活都得收拾的呱呱叫才行,我让人找看看有没有你合穿的衣服。放心,陈家粮行每年夏衣、冬衣都是免费给提供的,一季有两身呢,从头到脚,穿坏了可以拿去找掌柜的换新的。”

听说还有不要钱的衣服和鞋子,小强子忙点头说:陈管家我刚找孙裁缝量过的,五尺一分二的裁衣尺,鞋子是七分六的。

陈管家招手喊来一个陈姓家丁,让他带小强子进船舱后面去找找衣服鞋子。

一会儿穿着一身黑色布衣,白底黑面布鞋的少年大踏步走上船头。陈管家点点头,满意地道:看你人不大、脚却不小,咱村里走出来的到哪里都是出挑的精神小伙。

运粮船队走河道,横渡大江,终于到了黄浦江码头,客船先离队靠岸。

陈管家喊上小强子,在码头边上找到一个正在抽烟的瘦弱中年人。

哟,这不是陈管家吗,今年收成可好?瘦弱中年人听到动静睁开眼,看见陈管家走过来,赶紧站起身招呼。

放下手中的烟袋,让着陈管家坐下来,亲自拿出一个干净的瓷杯倒上一杯茶。

陈管家抱拳道:刘掌头,得你口彩!今年收成不错,这不就过来麻烦你来了嘛!

刘掌头拿起桌上的烟袋,掏出烟丝塞进烟锅里,按了按,嘴里话却不停:今年有多少货?要多少力工?不过这工钱还是和往年一样,三个铜板一件,你们陈家是我的老主顾了,咱就不长那三瓜两枣的恶心人!

陈管家说:烦劳你了,今年我们家有六万件的货。力工你自己定,我们家的要求是后天天亮前入库。还是老样子,工钱你得亲自去一趟豆市街陈家粮行取,要现大洋还是银票随你自己选。

刘掌头拿下嘴里的烟锅,看着陈管家:你家今年一次就运这么多粮来临海,这是要办大事啊,我在这里先恭喜恭喜,这就去给你家安排。

陈管家带着小强子往回走,小强子看着码头来来往往的搬运长龙说道:陈叔,就他们这样一件一件扛包,我一个人一趟不得挣六个铜板?

陈管家笑着说:你那是挣钱,人家那是养家。况且三个铜板是掌头的要价,他们力工到手多少你又不知道。

再说一次,我带你来临海不是带你来扛包的,陈家不缺扛包的力工!

豆市街陈家粮行离下船的码头不远,陈管家带着小强子进入粮行,粮行掌柜一看陈管家到了,忙不迭的迎上来:您来了,陈管家!

嗯,老周啊,最近主家可来过店里。陈管家对这里很熟悉,直接就往店铺后面走去,店铺后面就是一个巨大的仓库,挨着仓库的一面墙搭建了一个二层小楼,上下有好几间屋子。陈管家来临海一般也是住在这小楼里面。

周掌柜是钱江人,他说话语速快,说的是江淮官话,但是还能听得懂:主家没来过,我差人找去过,主家说他住在城里,店铺这边不用操心。

哦,那就好,我一会也要去见主家的。老周这是小杨,你以后带带他,他最近会在你这边干活。行,你先回去吧,店面离不开掌柜的。

陈管家介绍了一下小强子就打发掌柜的去了前面的店铺。

陈管家带着小强子进了屋子,坐进自己的书案,拿起笔,找出一张白色的小纸片,在上面落笔写字,边写边说:在老家我们家就是里正,家里人平时经常来往临海,所以我这边有很多空白文书,填好后到临海县衙换个身份帖子就可以了。你是叫杨如宝吧?出生年月?

小强子顿了一下,抬头看着陈管家,说道:陈叔我是壬寅年九月初九生,名字叫杨宝。父母不在。

陈管家看了看小强子,写下来他的出生日期和姓名,家庭情况只写了父母俱往。

小强子对陈管家笑了笑:陈叔,我以后叫杨宝,小名三强。

陈管家念叨一下,笔在手里比划,一,二,三,三强。可以,那以后你对外就是杨宝、杨三强。

陈管家让杨三强挑着这趟带过来的老家土产去找主家,都是今年刚下的花生,豆角干之类的东西,真是土产。

路过临海县衙花了三十个铜板给杨宝换了个身份帖子。找到主家入住的店,陈地主不在店里,打听了一下说是主家带着家人去喝咖啡了,他知道陈管家今天到临海,在柜台留了话,让陈管家去法租界的亨利西餐厅找他。

陈管家对三强说:你先回去店铺吧,或者在城里逛逛也行,记得咱家店铺在哪里吧?十六铺,豆市街三号。喏,你没有这个,不然就带你去法租界开开眼,说着从怀里拿出来一个手掌大小的纸片,办这玩意比较复杂,关键是我写的字人家不认。

从东门出临海城,离豆市街的自家店铺不远了。杨三强边走边看,想着先看看店铺周围环境,也不着急回店里去。

十六铺这边街道纵横,人流如织,所有人都急急匆匆的,不时有叮叮的黄包车吆喝着从身边跑过去,各色的汽车也是来来往往,从车上下来的人真是什么样都有,偶尔还能看到陈管家说的肤色和头发都不一样的外国人。这里每一条街都长短不一,但是一条街上行业似乎都一样,就像豆市街全是经营粮油豆类。离豆市街不远处竟然还有一条街是卖各式水果的,杨三强能叫上名字的水果还真不多,满街上果香扑鼻,就是在拐角处有一空地堆满了各色烂果子味道不太好,可还是有人在上翻捡一些好点的烂果子往布袋子里装。

穿过一个小巷子就能去黄浦江江边,走过比较宽大的马路就靠近了码头,码头不远的江面上挺满了大大小小的船,不时有铁壳冒烟的船停靠码头下来一堆人,上去一堆人乌拉一声就开走了。江边更多的是货运码头,一眼都看不到边,扛包的力工像蚂蚁似的搬上、运下。

这大临海,还没去过几个地方,小小的城外十六铺就这么繁华,真的很想留下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