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回到御书房后,看着那魏公公用来荡秋千的横梁,心中不免有些发寒,但又想到“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马上胆壮起来。
朱由检问王承恩道:“现在曹化淳将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王承恩说道:“现在曹化淳已经将相关人员提审到东厂里了。相信不久就有结果了。”
朱由检说道:“你说这批银两还能追回多少吗?”
王承恩说道:“这个老奴也不知道,但现在国库用钱紧缺,老奴认为能追回多少就追回多少。”
朱由检说道:“是啊。唉!朕贵为一国之君,却连自己的银两也追不回。朕是不是很失败?”
王承恩连忙劝慰道:“皇上请勿妄自菲薄。您先扳倒了如日中天的魏阉党,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黄台吉,又推行摊丁入亩,减轻百姓的负担,可谓是一代明君。皇上,此时的局势是暂时的。老奴相信不久的将来,天下的局势尽在皇上的手中。”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鼓励,心中暖暖的,说道:“这些日子幸亏有你在朕的身边陪伴,不然朕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王承恩说道:“能够陪伴在皇上身边已经是老奴的最大幸福。能为皇上分忧,是老奴最大的荣幸。”
朱由检说道:“有你的陪伴,朕才能走到今天。唉!太祖皇帝千辛万苦打下的大好江山,朕不知道能守多久?”说完,无力的把奏章放在书案上。
王承恩大惊说道:“皇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朱由检有气无力的说道:“你看看吧。”
王承恩拿起奏折一看,原来是孙传庭从西安送上来的奏折,内容是:“陕西多地发生旱灾,百姓粮食欠收。高迎祥纠集乱民在安塞造反。”
其实在本来的历史上王嘉胤、王自用是在崇祯元年年底才起兵造反的。可能是因为朱由检穿越重生的原因导致了历史发生了偏移,也有可能是产生了蝴蝶效应。
王承恩不由暗暗为朱由检焦急,说道:“怎么,怎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呢?”在王承恩看来,朱由检已经推行了摊丁入亩这样体恤老百姓的政策,百姓不应该造反才是。
朱由检终于深深的体会到原来的崇祯皇帝有多么的无奈啊。如果他没猜错的话,将有很多地方发生这样的造反。
朱由检沉默了片刻,说道:“朕相信孙传庭一定能够平定西北的,不过也不能只看着孙传庭孤军奋战,朕也要从行动上、精神上支持他。不过归根到底还是钱粮,钱粮啊!”朱由检已经开始束手无策了,本来前几天还有卢象升可以商量一下。现在卢象升也派出去了,朱由检对朝堂上的大臣大部分都不信任。
本来嘛,毕自严的做事和为人也让朱由检有几分信任。但是毕自严做事太古板太迂腐,没有那种开拓进取的动力。
朱由检觉得与他商量也商量不出什么好的主意出来,如果不小心还会泄露机密出去。
正在朱由检一筹莫展的时候,王承恩突然间想起了一个人。
王承恩说道:“皇上,老奴突然间想起了一个人,他应该对皇上有帮助。”
朱由检马上追问道:“你想起了谁?快快给朕说一下。”
王承恩说道:“回禀皇上,皇上也曾见过此人一面,还曾夸赞过他。此人名叫梁天奇,天启七年,梁天奇授湖广道御史。翌年赴晋巡视茶马,计查积岁余茶,得银20万两,用以充作军资。当时皇上还称他为能臣。”
朱由检故作醒悟,用手一拍额头,说道:“哎呀。朕怎么把他给忘记了呢?你快快去传旨让他进宫。”
王承恩马上去宣梁天奇进宫见皇上。
……
朱由检仔细打量着梁天奇,只见梁天奇已经50来岁,头发半白,样子精瘦。
朱由检说道:“梁卿家啊!朕国事繁忙,一时间竟把你给忘了。你不要怪朕啊。”
梁天奇连忙伏首道:“微臣万万不敢。皇上日理万机,励精图治,先除阉党,又整治朝政,后又取消人头税,实行摊丁入亩,大大减轻百姓的负担。微臣每每听到这些消息,都为大明高兴,也为大明的黎民百姓高兴。微臣能遇上如此圣明的皇上,乃是此生之大幸也。”
朱由检马上谦虚道:“梁卿家,你言重了。朕哪有你说的那么好。朕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此番朕召你过来,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和你要商量一下。”
梁天奇说道:“不知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呢?”
朱由检说道:“不知你对现在的盐税有什么看法?”
梁天奇说道:“微臣虽没有从事过盐税,但也有一定的了解。”
朱由检说道:“那就说说你了解的吧。”
梁天奇说道:“现在的盐引制是以户为单位,有的户人多,有的户人少。人多的户生产得快,所得盈余就多。人少的户生产的慢,所得盈余就小。人少的户慢慢就会变成了绝户。这是一个弊端。但它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你是大户还是小户都必须努力生产完成目标。也是因为这个大明开国经济才会发展起来。”
朱由检问道:“还有吗?”
梁天奇回答道:“回皇上,微臣所知有限。”
朱由检说道:“太祖皇帝时期,盐税一年的收入就有四百万两银子,而如今却只有区区的几十万两。你可知道原因吗?”
梁天奇惭愧说道:“微臣愚昧,请皇上明示。”
朱由检说道:“那是有人偷税漏税了,而偷税漏税的方法就是隐户。你知道什么是隐户吗?”
梁天奇一时之间被问得一问三不知,只好低头回道:“微臣不知。”
朱由检说道:“隐户就是偷偷移自做盐然后把做出来的盐偷偷运给盐户,这样就不用交盐引税了。这样下去,朝廷就少受很多盐税了。所以,近些年来,国库空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你说要不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