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
  4. 第118章 蜂窝炭风靡临安(下)
设置

第118章 蜂窝炭风靡临安(下)(1 / 1)


随着炭场庞管事的介绍,包括王大嫂在内的所有人,都对这个蜂窝炭和新式的炉子感到了极大的兴趣。

这个炉子和蜂窝炭,确实要比石炭和现在的炉子强许多。

这是所有人都亲眼目睹的,可是做不得假的。

王大嫂忍不住的问道:“庞管事,这个蜂窝炭多少钱一个?还有那个炉子呢?”

庞管事哈哈一笑:“王大嫂这个问题问得好,下面就由我来告诉大家伙儿价格吧,蜂窝炭一个三文钱,炉子一个一百文。”

“今天同时买炉子和一百个以上蜂窝炭,我们炭场不仅将送货上门,而且蜂窝炭的价格也下降到两文钱一个。”

王大嫂心里算了算,买石炭的话四文钱一斤,可以买两个蜂窝炭。

蜂窝炭的重量绝对超过了一斤,不过只能烧三个时辰,这一点却是不如石炭的。

不过蜂窝炭胜在生火容易,而且不像石炭那么烟雾缭绕,搞得一大家子都会呛着,甚至用上盖子第二天不用生火继续使用。

这么算下来的话,一个冬天都用蜂窝炭,那么将会比石炭多花一百文的样子。

一百文钱,对于王大嫂一家绝对不是一笔小数字。

毕竟他们当家的一个月也就只有500文,王大嫂自己还绣一些绣品出去卖,一个月最多也就只有一、两百文补贴家用。

只是想起自己儿子,每年冬天在浓烟弥漫的环境中读书,她就感到非常的心疼,终于下定了决心,举手道:“庞管事,给我来一个炉子,五百个蜂窝炭,麻烦送到我家去。”

庞管事闻言大喜:“好勒,王大嫂你过来做一个登记,将具体送货地址说一下,我保证给你们家第一个送货。”

张家嫂子大惊失色的道:“王嫂子,你买那么多炭干嘛?”

王大嫂道:“今天买这个蜂窝炭能便宜一文钱呢,五百个就是便宜五百文,今天过了可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张家嫂子一听觉得有道理,也举手道:“庞管事,我也要一个炉子和五百个蜂窝炭。”

见有两个人带头了,其他人也纷纷踊跃购买,蜂窝炭最少都买了一百个,多的像王大嫂、张家嫂子那样一买就是五百个。

当然了,也有不少人没有只买了一些蜂窝炭,大头还是买石炭。

庞管事的脸都要笑烂了,让炭场的主簿将购买人的姓名和地址登记下来,好安排人送货。

……

王大嫂的家里位于清泰门不远,城外沿江一带直至江水入海处,是煮海盐的地方,所以又有【清泰门外盐担儿】的叫法。

王大嫂的男人就是一个煮盐工,每天早出晚归的十分辛苦,一个月也就只能拿500文的月钱。

王大嫂空着担子回来后,她王老九也刚下工回家,问道:“娘子,你去买的石炭呢?怎么空着担子回来了?”

王大嫂说道:“当家的,我今天没买石炭,买的是一种叫做蜂窝炭的东西,加上一个炉子,一共花了一千一百文。”

王老九面色大变,一下子霍得站了起来:“一千一百文?败家娘们你到底买了多少炭啊?”

王大嫂道:“当家的,给你说了我买的是蜂窝炭,听说是当今官家造出来的一种新炭,不仅容易生火,火力也很大,还有个盖子也有很多用处呢,到时候炭场送到了你就知道了。”

王老九依然是半信半疑:“咱买的是只是石炭啊,不是那些达官贵人们用的兽炭和香饼,哪有你说的那么好用?”

王大嫂信誓旦旦:“我可是亲眼所见的,哪能做得了假?更何况今天购买那个蜂窝炭,只要两文一个,以后买就要三文了,买五百个不是节约五百文了嘛?”

王老九一听只要两文一个,他也就放心了大半,开始好奇到底是什么炭,能有自家娘子说的这么好。

……

第二天,王老九下工回家,就看到一辆大骡车停在自家门口,好几个人正在往自家里卸着圆形的物件。

周边许多邻居在一旁看着热闹,也有人在问着驾车的车夫,车上到底是啥玩意儿。

王大嫂则是满脸笑容的说起,这个蜂窝炭如何如何的好,一个蜂窝炭三文钱真特么的值,甚至都没有注意到王老九回来了。

许多邻居听得心痒痒的,悔恨自己昨天没有去炭场买炭,竟然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

五百个蜂窝炭卸完之后,许多邻居依然没有走,好奇的看着这个【奇形怪状】的炉子,还有圆乎乎的蜂窝炭。

王大嫂这才注意到了王老九,上前拉着他就来到了炉子前,说道:“当家的,你看看这个炉子,还有这个蜂窝炭,我没能骗你吧?”

王老九哪看得懂这种新式炉子,支支吾吾了半晌后说道:“还可以吧……”

这个时候,几个跟王大嫂走得近的邻居,想让她亲自用蜂窝炭生火,看看有没有吹嘘的那么厉害。

“正好快到饭点了,也需要生火做饭了,我就在这里给大家伙用蜂窝炭生火……”

王大嫂昨天在炭场就已经学过如何用新炉生火了,因此很快的就生起了火,没有往日呛人的浓烟,看得邻居们都瞪大了眼睛。

生完火之后,王大嫂用自家的铜壶烧了一壶水,平时需要一刻半钟才能烧开,现在只要一刻钟就开了。

邻居们收到了刺激,第二天纷纷去临安的各大炭场购买蜂窝炭,

让他们惊喜的是,炭场管事说当家官家为了惠及百姓,这个月的蜂窝炭一律两文钱一个。

这就极大的引发了民众的购买热情,一传十、十传百之下,没几天全临安的百姓就知道了,炭场出了一种叫蜂窝炭的新式炭,比石炭好用许多。

不到十天的时间,长兴那边准备了三个多月的蜂窝煤,已经被销售一空了。

刚回到临安的杜范得知此事后,立刻要求长兴以及周边县,煤球的产量适度降低一些,加大力度生产蜂窝炭,用以满足临安百姓的要求。

炭场买不到蜂窝炭后,那些囤积了几百个的百姓,拿了一部分出来以三文一个出售,没想到卖得还挺好。

蜂窝炭就此风靡临安,成为了百姓们过冬的又一保障。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