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杀人杀多的往那一站就不一样,确实有股煞气,杀人越多煞气越重,站近脸发白冒冷汗都算好的,冷不丁让人屠站你旁边你搞不好会站不稳,腿软。
走出阴影的白起一身的漆黑,他是最可怕的人,歼灭战的祖师,和他对阵,我没生还希望。
攻楚,持戟百萬,鄢城一戰,百姓隨水流城東者數十萬。
兵散,遂不復戰,郢遷陳城。
是他一个人,伊阙之战荡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至此,劲韩之名不复,强魏武卒尽丧;
是他一个人,郢都之战水淹楚军数十万,国力溃尽,楚迁都而去,远避千里,至此,大楚永去;
是他一个人,长平之战,亡赵四十五万,丹水尽赤,至此,悍赵无存;
武安君,一个人,打掉了四个国家的骨头,四国镇国重兵一战尽灭,覆军百万,天下大势遂尽归于秦。
一个人,为秦国吞灭六国奠定大势。
你可以想想武安君有多可怕了
你知道长平大战吗
古代打仗,没有人性,将军都是冷血的,几万人说丢就丢,白起打长平,上来就丢几万人,硬是用几万条命把赵括四十五万人勾了出来,全灭长平。
你说那几万人死得冤不冤?冤,几万个家庭在哭泣,就是纯粹的弃子,弃这几万,直接灭掉对方四十五万。
赵括很可惜,一代名将,可惜了,名将苗子迎头撞上了白起
粉身碎骨
长平之战过于久远,史书记载不详闪烁其词,赵括并不是当世名将,但也不是什么草包,领军第一大战碰上的就是白起
这或许就是天命吧
赵孝成王并不这么认为,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赵括,赵人名将赵奢的儿子,有着良好教育,战阵经验,上过战场,人杰。就算经验不足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因为他带的是大军,四十五万人的大军,迎头撞上绝大部分秦将也很难是他的对手。
但是,他的对手,是白起。
战国后期最可怕的将军,人杰碰上了人屠
宿命
当你没有当过统帅的时候,一次统领数十万人,掌控家国的命运,那你只有亡国灭家的命。
先前干将军的活,结果一上来就被推到了主帅,率大军四十五万,赵国其实就已经败了。
然而赵国也没有办法,廉颇的坚守战术只有慢性死亡,已经三年了,那还不如暴起一赌!
因为赵国不存在供应大军长时间战斗的能力,只能速战速决
结果决掉了整个赵国的命运
长平大战,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北地最伟大的军团,远震匈奴的家国,仅此一役,就已经不在了。
将死军亡,赵括战死沙场,或许他不够聪明,不够沉稳,过于张狂。但是,能在断粮之下维持军中四十六天不乱,且让六十万秦军一战亡卒过半,最终战死沙场,他的勇气也足够闪耀史书了。
战至最后,秦国国君,秦昭襄王亲自抵达前方,以秦人宝贵的,严肃的必须用敌人首级来换的宝贵爵位,换取民间的粮食。
趙括
让他背负纸上谈兵被肆意嘲讽两千年,也是对这样一个勇敢的年轻人最大的侮辱。
成王败寇吗?完全的不公平······
因为人口的稀缺,人烟稠密在赵国是不存在的,除却邯郸几座大城外,赵国的人口密集程度仅胜燕国。赌上了国运的大战里,赵人青壮尽发,仅北境御匈军团未做调动。
残酷的征发同样包括了三晋的另一个国家,韩国,挑起了这场战争的国家。
经此一役,韩国消失了近十万的人口,上党残酷的征兵几乎将全部男丁扫荡一空,妇女孩童也被充入军队。
寒冷的冬天,北地的雪风刺骨凛冽,年复一年的战斗,赵人已经支撑了三年。
抱着长戈的士卒仰头望着天空,高凸的颧骨,脏旧的红衣,伤亡日复一日,受伤的同袍们一批批被送下战场,许多人已是伤上加伤。
最终,扛不住了,大军出营,困死长平。
数十日的包围,反复激烈的战斗,绝望的突围,无医,无药,无食,人人病伤,气力耗竭。
最后,他们把长平最后的样子,传到了我的眼前
星夜下头缠白布的赵国伤兵散发衣乱,错落的营帐前大批的赵国士兵尽是如此打扮,他们相互依靠,坐着靠着,沉默的注视着秦军的屠杀。刀剑袭来,他们不躲,不还手,眼神里全是木然,因为已经无力反抗了。
没吃的,受伤,人吃人,明知是坑杀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他们就这样消失在了长平
再见了,赵军。
长平大战,赵人已全部倒下,韩人也躲不了。
他们在后营,他们在辎重,他们死在了一次又一次反复的侵攻,终至扫灭。
战后,被秦军释放的两百多个赵人孩童里,就有上党的韩人。
长平败后,邯郸满城白孝。
年后,军发邯郸,秦军再攻,赵人北地边军移动,东地御燕军移动,邯郸周边不重要城池放弃,残存青壮入邯郸死守,老弱入军,军十余万,赵国最后的军队。
赵国大将廉颇死守国都,赵公子平原君胜散尽家财,妻妾编军,全民殊死抵抗,期年不下,史书仅记,王龁亡卒五校。
血彻底流干了
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
窃符救赵,魏公子信陵君无忌,魏人武卒八万,尽发邯郸!
终退秦军
此次大战,赵魏楚三国联手,秦军伤亡近二十万,秦国国相最终被杀,坐诛。
秦人律法极为严酷,范雎最后被杀,秦军军队的要求,因为范雎害死了白起,坑死了秦军,秦军主将合力,要范雎抵命。
先是范雎两位恩人之一,郑安平败降,直接将二万秦军送进坟地和奴营,已经触及秦将底限,又有军神被枉杀的愤怒,再加上范雎另一位恩人王稽以上党降,直接坐诛范雎。
最终,范雎,赐死。
五十二年,王稽、張祿死。
——《雲夢秦簡 王五十二年》 秦吏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