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明武帝崇祯
  4. 第891章 白杆兵出动(一更)
设置

第891章 白杆兵出动(一更)(1 / 1)


这场大雨百年难遇,下了一个多时辰,简直就是从天上往下倒。

张献忠的西京人或为鱼鳖,民房倒塌,城中到处都是积水,水位最高的地方超过5米,受灾人数达数十万之众。

包括张献忠的皇宫,都可以行船了。

至此张献忠才相信了他的左右丞相的话,天降异象,这里将有一场灾难,甚至劝他迁都。

现在雨水已经漫进了张献忠的正宫大殿。

张献忠的龙椅下面都有了积水。

两个时辰以后,水才慢慢褪去。

这时孙可望趟着水来向他报告,大明武帝崇祯和手下的兵将全都不知去向,10万人马只杀死了100多明军将士。

大西军伤亡了1万多人,其中被淹死的好几千,死伤的老百姓好几万,现在还有数不清的老百姓无家可归。

张献忠大发雷霆,把桌案都掀翻了。

老百姓的死活,他可以不管,手下兵将死伤再多,他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没有抓到大明武帝崇祯,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他的三个干儿子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和左军都督马元利、右军都督张化龙跪在龙书案前,浑身上下湿漉漉的,满脸的沮丧。

青城派的人现在不知去向。

张献忠命人把三个干儿子和这两个大都督全都捆起来,推出午门斩首。

“陛下且息雷霆之怒,没有抓到昏君崇祯,这是天灾人祸所致,请陛下开恩。”

“请陛下开恩。”

左右丞相和六部的官员全都跪下给这几位求情。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张献忠把自己的几个干儿子和这两个大都督给杀了,他们肯定也是在劫难逃。

从这方面说,他们给孙可望等人求情,也是等于给自己求情。

张献忠看着龙书案下面跪倒了黑压压的一片,嘴里骂骂咧咧的。

“妈了个巴子的……好吧,老子这次饶了你们,把他们几个推回来,全都起来吧……”

“谢陛下……谢主隆恩。”

包括孙可望等人,向张献忠谢恩。

张献忠当然不能把他们都杀了,杀了这几个人等于抽掉了自己的台柱子,谁还为他卖命。他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台阶,他也觉得这次失利,主要是因为这场大雨。

否则大明武帝崇祯纵然有三头六臂,也跑不了。任凭他武艺再高,就他们这几百人,面对十万大西军围攻,这10万大西军站着不动,让他们杀也得把他们活活累死。

竟然让崇祯逃掉了!

真是天不佑大西,看来右丞相严锡命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大明朝应该是气数未尽。

但是如此好的机会,他绝对不能善罢甘休。接着张献忠传下一道旨意,调动城中所有的兵马,出城追杀大明武帝崇祯。

下这么大的雨,他们肯定跑不远。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第2天洪水全部退去。

几十万大西军全部出动,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包括五军都督府的大将王尚礼,冯双礼,王定国,马元利,张化龙,白文选等。

为了抓住崇祯,成都府一带的大西军可以用倾巢出动来形容。

在这时,张献忠又接到了报告。

数万明军几路出兵,已经拿下了南充,西充,遂宁和广安等地。

“你待怎讲?”

这一下张献忠吃惊非小。

明军的大队人马现在正在跟重庆的李定国交战。

但是明军怎么怎么绕过了重庆,把这几个地方拿下来了?南充,西充和遂宁,离成都府不远,近的只有二三百里,远的也不过五六百里,直接威胁到了他的西京。

因为几百里地对于骑兵来说,也就是一两日的路程,眨眼间就能包围它的都城。

现在他把人马派出去了,那他的京城岂不就危险了?

经过询问报事人,张献忠更加坐立不安。

因为来袭扰他京师的明军虽然不多,只有两三万人马的样子。但名将不少,都是曾英的手下,带兵主将有余大海,王祥,杨展,曹勋等。

这几将跟张献忠久打交道,个个骁勇善战。

更令张献忠吃惊的是,石柱土司的白杆兵这次已经出动了,秦良玉的孙子马万年和侄孙秦继明亲自出马,他们跟曾英的人马兵合一处。

难怪明军会势如破竹了,张献忠知道白杆兵的威名可不是吹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战斗力极强。

称得上是攻无不取,战无不克。

如今他的大西京城,遭遇了这场大洪水,简直是破壁不堪,修复加固城防还需要时间。

张献忠立即做出决断,将追杀大明武帝崇祯的人马全部撤回,防守都城西京。

此时在离成都府300多里的睢宁县,崇祯的勤王之师陆续开到,这些兵将都是曾英和秦良玉的麾下。

他们本来是从外围支援增英进西京刺杀张献忠的,现在成了勤王之师。

他们得知大明武帝竟然在张献忠的西京也深感意外和震惊,几员带兵主将骑着快马带着亲随纷纷来拜见崇祯。

“参见陛下,我等勤王来迟,请陛下恕罪。”

马万年,秦继明,杨展,王翔,曹勋,于大海等跪倒在的崇祯面前。

这几将手下都有几千兵马,他们的职务,除了马万年和秦继明有世袭的爵位,其余的跟游击将军差不多。

能够拜见皇上,护驾勤王,是他们梦寐以求,光宗耀祖的好时机。好男儿救应该报效祖国,报效朝廷。

崇祯非常高兴,开始分兵派将,兵发成都府。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